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8086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docx

最新上海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资料

高二物理会考(基础)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

1.质点:

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作是一个有质量的点。

它是运动物体的理想化模型。

注意:

质量不可忽略。

哪些情况可以看做质点:

2.位移和路程:

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3.速度和速率

①平均速度:

V=

②瞬时速度:

V=at

4.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矢量。

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

速度的变化Δv跟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比值定义法。

(3)方向:

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5.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

a=0,v=恒量.

(3)位移公式:

s=vt.

6.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

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

v=v0+at

位移公式:

s=v0t+

at2

速度位移公式:

vt2-v02=2as

平均速度

 

(一)时间连续等分

1)在T、2T、3T…nT内的位移之比为12:

22:

32:

……:

n2;

2)在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1:

3:

5:

……:

(2N-1);

3)在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1:

2:

3:

……:

n;

(二)位移连续等分

1)在第1个S内、第2个S内、第3个S内……第n个S内的时间之比为1:

……:

7.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

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

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第二单元力和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

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

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

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

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

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②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5.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

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

|F1-F2|≤F≤F1+F2

4)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

∑Fx=0,∑Fy=0.

4)三力汇交原理: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定在同一平面内,而且为共点力。

(作用线或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

5)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2.惯性: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

(4)两种类型: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中间桥梁是加速度。

4.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

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宏观低速的物体和在惯性系中.

6.超重和失重

(1)超重:

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

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N=mg+ma.

(2)失重:

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

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N=mg-ma。

当a=g时,N=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

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

“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

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第四单元周期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的运动。

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Ø周期T:

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单位:

秒(s);

Ø转速(或频率):

每秒钟转过的圈数,单位:

转/秒(r/s)或赫兹(Hz)

Ø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Ø线速度:

大小:

通过的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方向:

圆弧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Ø角速度:

大小:

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Ø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4.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5.皮带传动问题解决方法:

结论:

1.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物体转动的角速度相同。

2.传动装置的轮边缘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机械振动

1.产生机械振动的条件:

始终存在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

2.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1周期T(s)和频率f(Hz):

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T=1/f。

2振幅A(m):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3全振动:

振动的质点从某位置出发再次回到该位置,并保持与出发时相同的运动方向的过程。

振动物体在一次全振动中经过的路程为4倍振幅。

机械波

1.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①波源②介质

(2)机械波的分类

①横波: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

②纵波: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

2.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λ:

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波速v:

波速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

(3)频率f:

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

(4)三者关系:

v=s/t=λf

 

第五单元机械能

1.功

(1)功的定义:

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过程量。

定义式:

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总功:

(3)单位:

焦耳J1J=1N·m

(4)功的正负:

①θ∈[0,---)W>0力做正功

②θ=90°W=0力不做功

③θ∈(---,π]W小于0力做负功

正功:

推动物体推动作用

负功:

阻碍物体阻碍作用

2.功率

(1)功率的概念:

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标量。

(2)功率的计算

①平均功率:

P=---=Fv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②瞬时功率:

P=F·v·cosα,α为两者间的夹角。

v若为平均速度,则求的是平均功率;v若为瞬时速度,则求的是瞬时功率。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额定功率:

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

实际功率:

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3.重力势能

(1)定义:

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EP=mgh.

①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

③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

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

WG=mgh.

重力做正功,EP↓

重力做负功,EP↑

4.动能标量E=---mv

5.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E=Ek+Ep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

 

第六单元分子气体定律内能

一、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内容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油膜法测定分子直径:

先测出纯油酸体积V,再测出它在水面散开面积S,则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即为分子直径:

d=V/S

•分子直径大小的计算题:

会利用公式计算一个分子的质量,体积。

b.分子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且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运动叫热运动。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玻璃板实验和铅块实验:

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固体和液体难压缩:

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两者原来体积之和:

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m,分子质量的数量级10-26kg(要会计算,不要背答案)。

阿伏伽德罗常数N=6.02

3.物体的内能

 

(1)分子动能:

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变化而变化。

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类比:

弹簧模型。

 (3)物体的内能:

物体里所有的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公式:

物体的内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分子总数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

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热传递:

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别。

5.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从一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上。

6.能源的分类:

常规能源:

石油,煤,天然气。

新能源:

太阳能,核能,地热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

7.如何合理利用能源:

1)节能2)开发新能源

二、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3个状态参量:

体积、温度、压强。

三个量中有两个发生了改变,或者三个都发生改变,我们就说气体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只有一个状态参量发生变化而其他两个状态参量都不变是不可能的。

2.气体的体积:

是指充满的容器的容积。

•气体压强产生原因:

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产生的。

气体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就是压强。

•气体的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

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

•T=t+273;∆T=∆t;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

3.气体压强的计算:

重点是直玻璃管,U形管,气缸活塞类三种模型。

很重要。

等温变化规律-玻意耳定律(英国):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DIS实验:

推拉活塞是应注意缓慢。

各组同学实验的pv乘积不完全相同原因有:

注射器中封闭的气体的质量不同。

•分子动理论解释:

玻意耳定律。

4.

等容变化规律-查理定律(法国):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另一种表述(压强p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变化1℃,变化的压强等于0℃压强的1/273。

 

●绝对零度不能达到。

●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物质会出现许多奇异的特性,超导体就是在这个条件下发现的。

5.气体实验定律:

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才成立。

 

第七单元电场

1.两种电荷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

正电荷与负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系统的电荷代数和不变。

2.元电荷:

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著名的油滴实验测定。

e=1.6*10-19C;

3.库仑定律

 

(1)内容:

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

(3)适用条件:

真空中的点电荷.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4.电场强度

(1)电场:

带电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媒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

(2)电场强度:

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比值定义法。

适用于一切电场。

定义式:

E=F/q,方向:

正电荷在该点受力方向.

(3)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的公式:

,Q表示场源电荷,r表示电场中的某一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

只适用于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计算。

5、电场线:

(英)法拉第

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的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做电场线.

1)电场线的性质:

①电场线是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处);

②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的强弱;

③电场线不相交;

④电场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人们为了形象描述电场分布而假想的线;

⑤电场线不一定是电荷运动轨迹。

 

 

6、匀强电场:

在电场中,如果各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这样的电场叫匀强电场。

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间距相等且互相平行的直线.

7、电场强度的叠加:

电场强度是矢量,当空间的电场是由几个点电荷共同激发的时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等于每个点电荷单独存在时所激发的电场在该点的场强的矢量和.

8、静电的利用和防范

①利用:

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复印。

②防范:

保湿,避雷,接地。

第八单元电路

1.电流:

(1)定义: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强度:

(1)定义:

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I=q/t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

1mA=10-3A,1μA=10-6A

 2.电阻

(1)定义:

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比值叫导体的电阻.

(2)定义式:

R=U/I,单位:

Ω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无关.

(4)电阻定律:

内容:

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公式:

R=ρL/S.

3.电功和电热

(1)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qU=UIt,普遍适用。

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叫电功率,P=W/t=UI,普遍适用。

纯电阻电路中,

(2)焦耳定律:

Q=I2Rt,式中Q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单位是J。

焦耳定律无论是对纯电阻电路还是对非纯电阻电路都是适用的.

(3)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①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电功和电热是相等的.所以有W=Q,UIt=I2Rt,U=IR(欧姆定律成立),

②非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所以有W>Q,UIt>I2Rt,U>IR(欧姆定律不成立).

4.串并联电路

电路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结论:

支路中任意一个电阻变大(变小),则总电阻变大(变小)。

5.多用电表:

1)测电压和电流时,红黑表笔不能接反。

测电阻时,红黑表笔接反对测量电阻没有影响。

1.测电压时,红表笔接电势较高的一端,黑表笔接电势较低的一端。

2.测电流时,让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从黑表笔出。

3.注意观察:

测电阻时,多用电表欧姆档的原理图中,红表笔接的是内部电池的负极。

只有测电阻时,才用到多用电表内部的电池。

2)两种调零操作:

1)定位螺钉的作用2)电阻调零旋钮的作用。

3)多用电表欧姆档(又称欧姆表)

1)原理:

利用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对应的规律

2)测电阻原理图:

图要背出且理解。

3)刻度特点:

1)反向2)不均匀(左密右疏)3)测量范围:

0~∞。

4)电阻阻值会读数(重点)

4)测电阻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测量电阻时,应把被测电阻与其它元件断开。

2.换档需调零。

3.指针偏转小,说明电阻较大,需换大倍率。

指针偏转大,说明电阻较小,需换小倍率。

4.电阻的阻值=刻度值*倍率

测量完,应把选择开关旋到“off”档或交流电压最高档。

6.简单的逻辑电路

 

第九单元磁场

1.磁场:

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周围的一种物质

电流的磁场:

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1)磁场的基本特点:

磁场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有力的作用.

(2)磁场方向的三种判断方法:

a.小磁针N极受力的方向。

b.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c.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磁感线

 

(1)在磁场中人为地画出一系列曲线,磁感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也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曲线的疏密能定性地表示磁场的弱强,这一系列曲线称为磁感线.

 

(2)磁铁外部的磁感线,都从磁铁N极出来,进入S极,在内部,由S极到N极,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感线不相交,不相切。

 (3)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的分布:

右手螺旋定则判定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

1直线电流的磁场:

同心圆、非匀强、距导线越远处磁场越弱.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两端分别是N极和S极,管内可看作匀强磁场,管外是非匀强磁场.

3环形电流的磁场:

两侧是N极和S极,离圆环中心越远,磁场越弱. 

4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处处相等、方向处处相同.匀强磁场中的磁感线是分布均匀、方向相同的平行直线.

 3.磁感应强度

 

(1)定义:

磁感应强度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定义式B=F/IL.单位T,1T=1N/(A·m).

 

(2)磁感应强度是矢量,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即通过该点的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3)磁场中某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方向是客观存在的,与放入的电流强度I的大小、导线的长短L的大小无关,与电流受到的力也无关,即使不放入载流导体,它的磁感应强度也照样存在,因此不能说B与F成正比,或B与IL成反比。

 (4)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遵守矢量分解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处的磁场方向,并不是在该处的电流的受力方向。

4.磁场力:

B=----导线与磁场方向相互垂直

方向:

该点磁场的方向,即改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单位:

特T

F=BILsinθ(θ为B与I的夹角)

注意:

只有电流和磁场之间有一定夹角时,磁场力才不为0。

磁场力F一定垂直于磁场B,也一定垂直于电流I,即垂直于电荷和磁场所在的平面,但电流I不一定垂直于磁场B,可以有一夹角θ。

磁场力的方向可以用左手定则来判断。

5.地磁场:

地球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其主要特点有三个:

(1)地磁场的N极在地球南极附近,S极在地球北极附近.

(2)在赤道平面上,距离地球表面相等的各点,磁感强度相等,且方向水平向北.

6.磁通量:

描述穿过某一平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

(1)大小:

匀强磁场中,当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时

(2)单位:

韦伯Wb

(3)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的关系:

B=---,B也叫磁通量密度。

7.直流电动机

(1)电动机是一种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电动机原理:

作用在电动机线圈上的磁场力使电动机的转子发生转动

(3)电动机的效率:

=-----

 

第十单元电磁感应电磁波

1.电磁感应现象: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闭合回路,2磁通量发生变化。

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2.感应电流

(1)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有感应电流产生

(2)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右手定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