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8239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原文

在宇宙飞船里,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

不过,要想睡个安稳觉,航天员必须钻入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里。

不然,一不小心就会飘到别处去。

在宇宙飞船里活动也需要技巧。

跟在地面上用腿脚行走不同,航天员在舱体里移动主要靠手臂。

为了方便航天员在舱体中活动,舱壁上安装了很多特制的扶手。

平时,航天员会依靠这些扶手或其他设施稳定自己的身体。

在宇宙飞船里,是没有办法用普通的杯子喝水的。

因为水处于失重状态,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

航天员要想喝到水,得使用一种带吸管的饮水袋,直接把水挤到嘴里。

航天员在太空中洗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做了一个试验。

他们设计了一个密封浴桶,在下边安装吸管,它可以把喷头喷出来的水朝一个方向吸。

但洗完澡以后,航天员还要花很长时间清理身体上和浴桶里的水,实在太麻烦了。

所以,现在航天员通常只用免洗湿巾擦试身体,这就简单省事多了。

你看,在太空中生活,是不是很有趣?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教案

1、认识14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知道造成“奇特”的原因。

[媒体运用]

1、硬件媒体:

计算机投影仪

2、软件媒体:

文字画面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1、组织学生交流,调动学习热情:

孩子们,看!

他是谁?

由杨利伟引出太空生活。

2、板书课题:

太空生活趣事多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课文给我们介绍太空生活的哪几个方面特别有趣呢?

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三、学习生字生词。

1、认读生词,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

借助拼音自己轻声地读,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塑料”的“塑”容易读错。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词:

指名认读。

2、认读生字,辨清字形。

(1)出示生字。

舒钩通浴

喷咳嗽飘

件必设绑

事塑杯能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

熟字换偏旁,组成新字。

自由联想识记生字。

(3)多种方法,复习生字生词。

3、悉心指导,写好生字。

出示“必”,组织同学进行观察,看看怎样把“必”写好看?

引导同学自主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指导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1、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抓住“有趣”引出课文内容。

指导朗读课文。

2、朗读、感悟第二自然段。

那么在宇宙飞船里睡觉与我们睡觉有什么不同?

重点指导学生发现睡觉“有趣”在哪里?

指导朗读课文。

3、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

在宇宙飞船里不仅人会飘,还有什么会飘?

通过朗读和做实验,让学生发现造成太空生活“奇特”的原因——失重。

指导朗读课文。

4、朗读、感悟第四自然段。

失重会对走路有什么影响?

科学家又是如何解决的?

指导朗读课文。

5、朗读、感悟第五自然段。

失重会对洗澡有什么影响?

科学家又是如何解决的?

指导朗读课文。

6、朗读、感悟第六自然段。

出示:

你看,在太空中生活,是不是很有趣?

指导朗读课文。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在太空生活,由于失重,人在睡觉是不安稳,会飘来飘去,喝水,水倒不下来,走路不平稳,连洗澡也不容易,水总是漂浮在空中。

这多有趣呀。

这些难题,科学家都想出办法来对付了。

太空生活有趣的事不止这些,还有很多,谁来说一说?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读为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了解了课文内容。

围绕教学重点相机抛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

读到在太空中睡觉这段时,我就设问:

“既然说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那宇航员能不能就这么站着睡?

课文为什么又说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呢?

”学生马上说:

“如果宇航员不睡在睡袋里,就这么站着睡,他会在飞船里飘来飘去。

”“宇航员飘啊飘,脑袋会撞在飞船上,砸个大包。

”……在读读、议议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要想睡上一个安稳觉,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这一太空生活知识要点,并懂得了“必须”一词的用法。

本节课学生对太空比较感兴趣,因此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进行说和写的训练。

学完课文后,我们就进行拓展。

假如你是一名宇航员,你能给大家说说你的太空之旅的吗?

(飞上太空前做了哪些准备、碰到什么新奇的事、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等,可以结合搜索的资料来想象说话。

学生根据要求开始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就像开了河的水哗哗的流淌,课题立刻活跃起来。

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后,大家开始动笔把自己的交流成果写下了,学生的想象真的很神奇。

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不放过任何一次说写训练的机会,相信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自己的写话水平就会提高。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读数和写数》教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读数和写数》优质教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则是在个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

能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教学教具:

计数器、数位表、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

这是什么?

你知道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吗?

学生汇报:

黄色纽扣有四十粒,蓝色纽扣有二十七粒,粉色纽扣有三十三粒。

教师:

你知道这些数该怎样读写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块知识(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3用学具摆40根小棒。

教师:

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4捆小棒(即40根)应该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呢?

学生:

试着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0,边拨边说:

4个十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

教师:

你能对照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吗?

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汇报:

十位上有4个珠子,对着十位写“4”,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对着个位“0”.

教师:

大家一起来读出这个数。

学生齐读。

(读作:

四十)

教师说明:

读数时先读十位上的数,再读个位上的数。

教师:

27和33又该怎样摆小棒?

在计数器上如何拨珠?

写法与读法该怎样做呢?

在小组内试一试。

学生小组尝试探究,完成学习活动。

教师讲解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33中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

学生交流汇报:

不一样。

左边的“3”在十位上,表示的是3个十;右边的“3”在个位上,表示的是3个一。

教师小结:

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教师:

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是多少粒呢?

(100粒)100用小棒怎样摆?

学生汇报:

摆10捆小棒。

教师出示图片。

10个十在计数器上该怎样拨珠呢?

学生个别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桌互相说一说:

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

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

引导学生概括小精灵的话: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1题,教师出示数位表,任意在数位表上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

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数。

2、完成课本第38页练习八的第5-8题。

四、课堂小结教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读数和写数》优质教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

(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

(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

“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

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

因此写作:

“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

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

?

个位上都写“0”。

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

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

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

几个10?

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

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

集体订正。

2.做游戏:

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

还需加强辅导。

小学一年级数学《读数和写数》优质教学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知道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开始的,并能知道数位的顺序,知道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3、通过读数和写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10个一是(),10个十是()。

2、6个十和3个一组成()。

3、7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二、讲授新课

㈠教学例4

1、师出示24根小棒,问: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

(生答有24根),那么2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指名回答)

2、在计数器上表示24。

师出示计数器,问:

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24,应该怎样拨珠子呢?

(指名说,并指名拨珠子,师适时引导)

师:

24里面有2个十,所以就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有4个一,所以就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

3、24的写法。

师:

那么24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

(指名回答)

师引导说出:

十位上有2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4。

4、24的读法。

师:

好了,这个数同学们会读吗?

老师板书:

读作:

二十四

学生齐读。

5、师:

2在什么数位上?

那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4又在什么数位上?

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

㈡教学例5

1、学习例5第1行3道题。

⑴师:

好了,现在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34页,你们看到中间的例5,例5有6幅图,每幅图画的都是计数器。

⑵师:

现在你们先看到第1横排的3幅图,你们先自己试着写出这3幅图所表示的数,你们试着写一下,写好了后再把你写的数读给同桌听一听。

(教师巡视)

指名板演,订正。

⑶指名读前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2、学习例5第2行3道题。

⑴好了,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书上,你们看到例5的第2横排的3幅图。

⑵你们先看第2横排的第1幅图,第1幅图的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那么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

(指名回答)

师强调:

这幅图十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写0,要用0去占位。

所以就写作:

40。

师:

那么这个数怎么读呢?

(指名读,老师板书)

⑶师:

好了,剩下的两幅图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再把你写的数读一读。

指名板演,订正。

⑷指名读第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⑸师强调:

写数的时候,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没有珠子就要写0,要用0去占位,不能不写0。

㈢教学例6

1、老师出示10捆小棒。

师: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捆小棒,来我们数一数有多少捆。

那么老师这里有多少个十呢?

(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呢?

(10个十就是100)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100,该怎么表示呢?

(指名拨)

2、师:

好了,同学们你们会写100吗?

(指名板演)

老师强调:

十位和个位上的0不能丢了。

3、学生齐读100,师板书:

读作:

一百。

4、师:

好了,现在同学们观察老师的计数器,你们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

第二位是什么位?

第三位是什么位?

(老师板书)

5、师:

同学们,现在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读这些数和写这些数的时候,我们是从哪边开始的呢?

(学生自由讨论,指名汇报)对了,我们读数和写数都是从左边开始的,我们读数是先读的十位,再读的个位,是从高位读起的;我们写数也是先写的十位,再写的个位,也是从高位写起的。

总之我们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2、读出下面各数。

284063809872

四、小结

好了,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汇报)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学会与他人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与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比赛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了我们的好朋友——计算器(板书:

计算器),我们已经在上学期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谁能说说用计算器计算有哪些注意点?

今天我们继续使用计算器,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干什么呢?

过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2.现在老师想和你们进行一场比赛,你们用计算器,我用口算,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

为了公平起见,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出示题目。

谁赢了?

你知道沈老师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吗?

老师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口算,是因为我知道了乘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数学规律(板书:

规律)今天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探索规律。

(补充课题)

(二)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

1.出示表格,请看这张表格,在乘法算式中乘数也可以叫因数。

一个因数是36,另一个因数是30,请用计算器计算出36×30的积。

请大家注意,现在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请你猜一猜得到的积和1080会有怎样的关系?

下面的3组算式的积和1080又会有怎样的关系?

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他认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想法称之为猜想,要想证明这个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还是需要对它进行验证,那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计算)

2.好,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作业纸,完成作业纸上的表一。

我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组计算的结果。

请大家看到这一组三道算式,它们之间的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和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竖着指)第一个因数都是36不变(板书:

箭头、不变),再看看第二个因数呢?

第二道算式中,第二个因数是30乘了2得到了60,(板书:

箭头、×2,60),再看看积是怎么变化的呢?

第二道算式的积2160就相当于1080乘2。

(板书:

箭头,×2,2160)第三道算式中第二个因数和积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谁来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我们再来看看这一组算式,它们和刚才的三道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刚才一组算式是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和积在变。

这一组算式是第二个因数不变,都是30……(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6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也就是说,在一道乘法算式中,只要保持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了几,那么它的积……(也跟着乘几)(板书)这就是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

和我们刚才×××同学的猜想是不是一致的?

3.那么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个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在其它的算式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呢?

下面就让我们当一回小小数学家,再举更多不同的例子来进一步验证,好吗?

”在验证之前,请同学们仔细看好这里的学习步骤。

看好了吗?

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小组合作进行验证并完成表二。

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们验证的例子?

请你指在上面说一说你们的算式中,因数是怎么变化的?

积是怎么变化的?

你们的例子符合积的变化规律吗?

还有哪个小组想来说一说?

你们的例子符合积的变化规律吗?

有没有哪个小组举的例子不符合积的变化规律的?

4.小结:

刚才我们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力量,进行举例验证,我们发现每个小组举的例子都符合积的变化规律,我们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来吗?

能举完吗?

虽然我们不能举完所有的例子,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数学上就可以说在任何一个乘法算式中,都存在这样一个规律。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其实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悄悄地用过了积的变化规律

⑴现在你能用今天发现的规律解释(口算43×60,430×6)

⑵再比如(竖式计算850×13)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既然找到规律了,我们就要善于应用。

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本翻到83页。

用规律快速口算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比比谁最善于应用规律。

学生独立填写。

我们一起来校对一下结果,做对的同学举手。

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我来看一下,这里的第三列因数是怎么变化的,积呢?

第5列的因数和积是怎么变化的呢?

观察的真仔细,看来你们很善于应用所学的数学规律!

2.想不想继续进行挑战,请继续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2题。

根据每组第一题的算式,直接写出后两题的得数。

我们一起来校对一下结果,做对的同学举手。

谁来说一说,第一组题目当中,你是怎么根据这里第一题的得数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的?

第三组呢,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3.下面请大家再拿出我们的好朋友计算器,请大家帮老师算一下37037×3的结果,结果是多少?

下面沈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的反应能力了,看谁很快告诉老师答案,你知道37037×()=222222吗?

这回你们不用计算器就知道这里应该填什么啦?

这样吧让我们使用计算器来验证一下,算算看,这里面到底是不是填6。

你们为什么一下子就知道了这里是填6的呢?

(真聪明,真善于观察和应用),下面就请大家继续应用这个规律完成下面的四道题目,做在作业纸上……

(指两题说一说理由)

4.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课堂一开始老师和大家比赛的这几道题目。

现在你们知道沈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了吗?

沈老师只要记住一道算式的结果,就可以很快的算出其它算式的结果了。

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这个规律,就可以使我们的计算变得非常(简便)

5.想不想继续进行比赛了?

这次,是你们同学之间进行比赛了,请组长把作业纸二发给组员,我说开始以后才能动笔。

(评价:

这位同学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我们把它称为新的猜想,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研究,老师期待着你们的成功。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请你围绕下面五点对自己的学习做个小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的: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2、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发现,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并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

教学重点:

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每名学生自带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在黑板上写出“12345679”让学生读,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2、介绍缺8数“12345679”,这个数非常神奇,现在很多人都在探究它。

你们想不想来探究它?

3、先告诉老师在‘1——9’这九个数字中你最喜欢哪个数,老师将用算式算出一串你喜欢的数送给你,高兴吗?

12345679()

4、揭示课题

很神奇吧,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探索,你会发现数学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现象。

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

(板书课题)

5、提出学习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1÷112÷113÷114÷115÷11

(1)学生独立操作。

(用计数器计算)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充分让学生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3)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汇报结果,充分让学生说:

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什么来写的商?

⑷再用计算器验证。

5、小结:

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

1、数字宝塔

P29“做一做”补充:

333333.3666666.7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补充题学生的计数器数位不够,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正确结果)

2、寻找奥秘

P31第7题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3题,直接写出后3题的得数。

3、考考你的眼力!

P31第8题

学生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

4、实践作业

自学课本P31——什么是“数字黑洞”?

并进行验证!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三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P29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数和最小数,并用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