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鸟的天堂》教案 3课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9572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鸟的天堂》教案 3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3《鸟的天堂》教案 3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3《鸟的天堂》教案 3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3《鸟的天堂》教案 3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3《鸟的天堂》教案 3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3《鸟的天堂》教案 3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3《鸟的天堂》教案 3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3《鸟的天堂》教案 3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3《鸟的天堂》教案 3课时.docx

《23《鸟的天堂》教案 3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鸟的天堂》教案 3课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3《鸟的天堂》教案 3课时.docx

23《鸟的天堂》教案3课时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认“桨、榕、纠、暇”等4个字,会写“桨、纠、逼、禁、暇、抛”等6个生字。

掌握“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等词语。

2.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以及群鸟快乐自由的生活。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文字、图片、音像等)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

1.谈话:

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

(板

书:

天堂)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

(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板书“鸟的”):

你想象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

(小鸟生活的乐园)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并查找了有关资料,关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

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百年前,这里原有一个泥墩,一棵榕树,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有二公顷的小岛。

岛上的榕林栖息着数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鹤和灰鹤最多。

白鹤朝出晚归,灰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舞,嘎嘎而鸣,蔚为壮观。

2021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鸟的天堂》,1982年他亲笔题了“鸟的天堂”四字,更为这风景区增色不少。

[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

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

4.是啊,70年前,这里还名不见经传。

巴金先生于1933年途经此处,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使这里名扬四海。

谁能来介绍作者巴金?

[对作者巴金的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画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认读生字:

桨、纠、逼、禁、暇、抛

(注意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也可以读字组词)

②认读词语:

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所闻。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你对鸟的天堂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初步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回答可能不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信心。

]

2.那么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

分别在什么时候?

看到了什么怎样的景象?

3.汇报,交流。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

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4.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部分,那么在见到“鸟的天堂”之前和之后作者又写了哪些内容呢?

(教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很容易理清文章的脉络,划分段落不再困难。

)第一部分(1~4):

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部分(5~9):

“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三部分(10~13):

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四部分(14):

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第一次经过时

第二次再次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吗?

3.是的,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

现在也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鸟的天堂吧!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

(课件出示)“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3.指导朗读。

学习5—9自然段

过渡:

“我们”一起出去游玩,这一次有没有看到“鸟的天堂”呢?

“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来继续学习。

1.仔细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

(2)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呢?

你是通过哪些语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你会产生哪些想法?

作者又是怎么赞美的呢?

(4)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记下来。

(让学生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去体会。

把你喜欢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把你不太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

(根据学生发言选择学习)问题

(1)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的。

问题

(2)榕树大而美。

大:

(生找出词语、句子,读一读。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美:

(出示挂图,生画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读一读,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再感情朗读。

●“一部分树枝才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句话写出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

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问题(3)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地赞美。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

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汇报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多让学生说,让学生读。

如果学生还有不太理解的句子,就让学生再去读,再去感受,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最后再谈自己的体会。

]

4.感情朗读5—9自然段。

三、课堂总结,置留问题

这样一棵又大又美的榕树,真是鸟儿生活的好地方,当作者再次看到大榕树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我们下节课,接着来学习。

四、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大榕树独木成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走进了“鸟的天堂”,还记得那棵美丽的南国的

树吗?

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促进了知识的消化,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这一次作者又来到了“鸟的天堂”,这一次与上次有什么不同呢?

走进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学习10—13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动笔画出重点的语句,然后理解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1)这是第二次去鸟的天堂,他这次看到了什么?

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2)鸟儿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

这里的鸟为什么这么多?

这么快乐?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问题

(1)作者看到了很多鸟。

鸟的特点是:

多、欢鸟多:

(课件出示)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应接不暇”说明鸟儿多得看不过来。

)鸟欢:

(课件出示)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扑翅膀。

(这几句写出了鸟的天堂里鸟儿欢的情景,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

)问题

(2)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的自觉行为。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教育学生保护自然环境,这样才能实现人和自然

的和谐共处。

)3.指导朗读。

学习14自然段1.齐读。

2.(课件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思考:

这句话中“的确”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打了引号,而第二个没打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朋友的话,指的是大榕树。

听了朋友的话,起先作者还有些疑惑,看到“到处都是鸟影”,作者才信服了,不由得发出赞叹:

“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里的“鸟的天堂”是“适合鸟儿生活的理想环境”的意思。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留恋和赞美之情,同时在篇末点题。

三、品读课文,体味情感

1.指导感情朗读,在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议读,评读。

(3)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试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

这里不仅有树的

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

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2.“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五、布置作业

1.摘抄:

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3.搜集一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树:

大、美

鸟的天堂喜爱赞美

鸟:

多、欢

 

课堂练习

1.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2)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2.根据课文填空。

(1)课文写了作者()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所以只看到了

(),没有看到();第二次是在(),看到了(),所以他赞叹说()。

(2)从“在一个地方”、“渐渐逼近榕树”可以看出作者是按从()到()的顺序

写大榕树的。

作者写出了榕树的“大”和“茂盛”:

“大”可从()等词语看出来,“茂盛”可从()等词语看出来。

这部分是写榕树的静态的,是从榕树的干、枝、叶的()、()、()等方面写的。

(3)从()、()、()等词语看出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鸟的天堂的。

这里写出了榕树上“鸟多”,可从()等词语看出来;还写出了“鸟乐”,可从()等词看出来。

这部分写的是榕树上的动态,是从鸟的()()等方面写的。

(4)课文结尾一句里前边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是因为()。

3.抄写文中带有“陆续”、“展示”、“继续”、“应接不暇”的句子,体会这些词语的用法,试着用这些词语分别写一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