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24048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7.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这说明什么?

两汉时期,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请你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条件,并谈谈你对两汉对世界影响的理解。

汉朝在对外贸易中不以经济为目的,思路分析:

一般说来,影响对外交往的因素主要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通、及政策五方面分析;

影响可以从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世界人民生活、扩大中国影响或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方面分别对中国和对国外进行分析。

奢侈品为主,影响:

一方面,经济文化发展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其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另一方面,各地区对两汉文明也起着有益的影响。

六.魏晋南北朝,法显(东晋)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

佛国记法显传从长安出发,经敦煌以西的沙漠到焉夷(今新疆焉耆附近),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南越葱岭,取道今印度河流域,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河流域,达天竺(今印度)境,留住3年,学梵书佛律。

与他同行的僧人或死或留天竺,法显乃取海路单身回国。

乘商船到师子国,留2年,续得经本,再乘商船东归,经耶婆提(今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换船北航。

在今山东半岛南部的崂山附近登陆,转取陆路,到达建康(今南京)。

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

一位著名的印度史学家曾说:

“如果没有法显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不可能的。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薛景组织拍摄一个官渡之战的战场场景,场景是钱超扮演的袁将率袁军在经过麦田、稻田、玉米地、葡萄园、苜蓿地和棉田中均未遇到敌人,却在前面的胡椒园里遇到曹军埋伏。

朱佳伟扮演的曹将果断地指挥曹军进攻进攻,并用香烟头点燃火药,炸毁乌巢,断了袁军的粮路,取得胜利。

史玮妮不服气,说你们很多史实都搞错了!

史玮妮说得对吗?

根据史实判断薛景搞错的史实是什么?

为什么错了?

隋唐时期:

全面开放,形成中华文化圈;

与新罗、日本关系密切友好;

与东南亚国家、印度、波斯、大食和欧洲的东罗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与非洲有了直接的往来。

(5)双向交流。

七.隋唐时期,1.政治.经济.文化领先于世界.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形成中华文化圈的格局.2.唐文化影响最深的是:

日本3.唐与印度的关系:

以佛教为纽带.大唐西域记和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4.唐与非洲的关系:

杜环经行记中国最早记载伊斯兰教义和中国工匠在大食传播生产技术的古籍,还记录了亚非若干国家的历史、地理、物产和风俗人情。

原因:

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

.,隋唐对外关系概况,训练,材料一: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

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着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

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欧亚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

材料二:

关于唐文化圈问题,有的日本学者认为,它的形成是由于构成国家的主要民族采用军事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种种形式对领域外的其他民族国家,建立一种君臣关系。

材料三:

文花圈的概念应该是:

某一地区的诸国家中,某一个先进的文化圈,以其特有的文化吸引着周边国家。

这里既包含着先进的文化国主动向后进国家传播文化,又有落后的周边各国对先进文化的向心力。

这种向心力的产生,不是由于军事的政治的高压手段而是由于彼此之间的文化上的差距。

唐王朝的强大和文化上的隆盛,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周边各国的统治者和人民,他们为缩短与唐王朝文化的差距,不遗余力的把唐文化引入本国,并结合本国特点,有选择的加以消化和吸收。

摘自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集,问题,请回答:

受唐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个国家?

材料二与材料三对唐文化圈的形成看法有何不同?

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

请你就唐文化圈问题写一篇400500字左右的小论文,八.宋元时期,1.宋代局部性统一,北方丝绸之路受阻,主要以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主.2.元代大一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大都成为国际性大都市.3.宋元时期,三大发明西传(东学西传),即印刷术.火药.指南针.,1、郑和下西洋(华侨下南洋),2、戚继光抗倭,3、葡占澳,4、郑成功收复台湾,5、雅克萨自卫反击战6.传教士东来(西学东渐),九.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明清对外关系的特点,1、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西方殖民者开始对中国殖民扩张和掠夺。

3.明清政府和人民面临维护国家主权和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并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4、对外政策从开放转向闭关锁国,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人,回族。

12岁入王府为宦者,明成祖即位后,赐他姓郑,升为内宫监太监,世称三宝太监。

西洋:

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文莱,郑和为什么能多次前往西洋?

他去的目的又是什么?

1条件和目的,刘家港,刘家港,占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科泽科德,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天方,刘家港,刘家港,红海,红海,占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阿拉伯地区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海,红海,占城,非洲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肯尼亚蒙巴萨,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海,红海,木骨都束,慢八撒,占城,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条件和目的,2概况,3意义和影响,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

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交流和友谊。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

(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

计算)。

”,宣扬国威,加强与外国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开拓市场,攫取暴利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活动,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无益于国计民生,促进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明初贡赐贸易“倍偿其价”造成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业每况愈下,西方为资本原始积累所驱动,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畅想天地,郑和下西洋一般都选择秋冬出发,夏季返回。

你认为郑和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冬季时我国东部地区刮偏北风。

陆地沿岸为由北向南的沿岸流(与我国的季风有关)。

北印度洋上冬季洋流逆时针,刮东北季风。

故冬季出发好。

夏季我国东部地区刮偏南风,沿岸的夏季洋流向北流,北印度洋的洋流为顺时针,刮西南季风。

故夏季返航。

西方学者惊人结论:

郑和发现美洲新大陆,美国畅销书1421年:

中国发现美洲大陆.作者孟席斯经过对大量航海图、古代器物及其他考古资料长达14年的悉心考证,得出了一个举世震惊的结论:

发现美洲大陆的人早在1421至1423年间,中国郑和率领的船队就完成了。

这一发现不仅让发现新大陆的时间提早了约70年,而且还将世界环球航行的历史又往前推进了100多年。

该书的出版无异于扔下了一颗原子弹。

孟席斯在书中说,1421年,郑和率领一支拥有800艘船只的庞大舰队从中国出发,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举,这期间他们在北美、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及印度洋很多地区留下了足迹。

第一批抵达美洲的欧洲人在那里发现了中国鸡、中国米、中国瓷器和玉石,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发现了说中文的人。

根据新翻译的欧洲探险书籍记载,这些欧洲探险者在墨西哥、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东海岸的佛罗里达州等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中国人,他们还找到了中国的多桅船残骸。

孟席斯说,发现这么多与中国有关的东西,当年这些欧洲探险家还错以为他们到了中国。

孟席斯还认为,欧洲探险家所用的航海图是由中国人绘制的,后来才辗转落入他们手中。

走访120多个国家孟席斯是英国人,1953年他加入英国皇家海军,1959年起开始在潜艇上工作,1968年至1970年期间,他负责指挥一艘潜艇,曾随舰队到过世界很多地方,哥伦布、麦哲伦当年的航行路线他可以说都走过。

他发现了一份葡萄牙人保存的全球航海图,这份15世纪20年代绘制的航海图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了70年。

孟席斯经过研究认定这是中国人绘制的,于是他放弃了两个马上皇帝一书,开始倾心研究郑和的航海史。

在14年的时间里,孟席斯访问了120多个国家,参观了中世纪的几乎每一个重要港口,并走访了全球900多家博物馆和图书馆。

孟席斯成果1-1421年(明成祖永乐十九年),中国人发现美洲大陆,早于哥伦布70年;

2-中国人发现澳洲,先于库克船长350年;

3-中国人到达麦哲伦海峡,比麦哲伦出生还早一个甲子;

新证据:

北美发现郑和海军基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孟西斯的理论可能是正确的。

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发现的一处地方,可能就是郑和的海军基地。

发现这个地方的是一位“著名的加拿大建筑师”,这名建筑师将把此事通报加拿大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希望教科文组织将此地列为世界遗产。

他激动的说:

“这个地方非常大,城墙雄伟,被埋没了600年。

它大约有紫禁城三分之二大小。

有城墙,有道路,有残留的地基、洞穴,还有些不知名的东西。

开凿这个地方需要花很多很多钱。

那个位置人们很难接近。

”到目前为止,我卖书的钱超过了100万美元,我把这些钱全部投入到调查研究工作中。

但是现在要求的调查规模已经超出了我能承担的财政能力。

所以,我非常非常希望能有一个基金会来筹集资金,支持这项调查,尤其是对(刚发现的)郑和遗址的调查。

”忽必烈时期中国就曾到美洲?

孟西斯的网站每天有1000多人访问,他们当中有一些人把自己搜集的证据或研究成果拿出来和其他人共同分享。

其中有一位访客说,斯堪的纳亚人在10世纪末抵达北美时就曾发现当地有中国人,这说明中国人早在郑和之前就曾到了那里在下一版中,我要对此修正。

我发现,先于郑和的人,如忽必烈汗曾经绘制过包括美洲在内的全球海图。

郑和可能从忽必烈汗那里受益很多。

”我们后来发现了忽必烈汗时期中国的美洲地图。

这些地图将对外公布,它们证明中国人早在2000年前就绘制了南北美洲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岸线地图。

”,香港学者林贻典先生认为,郑和船队曾经绕过好望角,首先进行环球航行,并发现美洲大陆。

他提出,在明史有一段关于巴喇西的记载,在明代其他史料中也有相关记载。

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曾有巴喇西使臣沙地自前来中国进贡。

根据巴喇西使臣带来的贡物“祖母绿“宝石来分析推测巴喇西极有可能是今日的哥伦比亚。

林贻典先生还引用了明代野记上关于东夷诸国传闻的记载。

该传闻说,在郑和航海时代就有船队派往东夷诸国。

野记中关于东夷诸国物产和动物的记载有鳄鱼、蟒蛇、鹿牛等动物,这些动物只有在南美洲北部才会全部看到。

野记成书时间是1511年,由此推测,野记上有关东夷诸国的传闻应该是由郑和船队的船员传出的。

结合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呈现的新趋势。

同时暴露出什么新问题?

有何影响?

(1)新趋势:

殖民者开始对中国侵略。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

明末清初,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

此外,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中国人民开始反殖民、反侵略斗争。

戚继光肃清了东南沿海倭寇;

郑成功打败荷兰收复台湾;

康熙帝阻止了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扩张。

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

徐光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著作,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2)新问题及影响: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或海禁政策),禁止了中外贸易,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殖民者入侵起了抵制作用,但是不利于中国的发展,最终成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之二各方面交流和人员交往,李白哭晁卿衡的著名诗篇: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望乡:

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

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

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

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

之三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重点掌握:

与朝鲜、日本、印度和欧洲的关系,中国,朝鲜,日本,印度,欧洲,中日关系:

汉、唐、宋元、明、清(前期),中国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

中欧关系:

明清以前,中国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汉代中国同欧洲有了直接往来,汉朝开辟“丝绸之路”,把中国的物产、技术与文化传播到欧洲地区,形成中学西传局面。

明清时期,中国落伍,西方殖民势力东来,形成西学东渐局面。

中印关系:

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

汉武帝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唐朝时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往更为密切。

贞观时,天竺一再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

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展,在中印文化交流中,高僧玄奘和义净起了重要作用。

明朝郑和下西洋曾到达印度半岛。

中朝关系:

汉代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和光武帝,“三韩”之一的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似,有人因此称之为“秦韩”。

秦汉时,朝鲜的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以及铁制生产工具等输出到朝鲜。

隋唐时,新罗和唐朝交往频繁,唐朝留学生中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

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还设立国学,教授佛学,新罗的诗歌、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新罗还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

唐朝的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

元朝和高丽贸易密切,我国的棉纺织技术在此时传入高丽,6、外国国名和地名的古今对照汉朝所说的“安息”,是指西亚的古国,含有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

汉朝所说的“大秦”,是指罗马帝国。

唐朝称印度为天竺。

唐朝称伊朗为波斯。

唐朝称阿拉伯为大食。

明朝时,称今天文莱以西的南洋各地及印度洋沿岸一带为西洋。

中国古代提到的南洋,是指东南亚地区。

之四认识提高一.古代对外关系的一般认识:

当封建王朝实力强大时,对外开放,更加有利于国家强大.如汉唐宋元.当封建王朝实力衰弱时,对外闭关,更加有利于国家衰弱.如明清.对外开放目的: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交往的方式:

使节交往;

贸易交往;

文化交往.,二.古代中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原因),政治: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

社会经济发达.文化:

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对外:

实行开放的政策.交通:

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交通便利.,三.中国古代闭关的原因,内因: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政治上,封建社会衰落,危机四伏.外因:

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威胁到统治.,四.闭关的影响,1.当时积极: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统治.2.长远消极:

阻碍了正常的经济交流,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科技文化的正常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