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0822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docx

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

【关键字】素质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一

一、名词解释

1、素质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是指先天遗传的廪赋与后天环境的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

素质教育的含义

2、素质教育

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简答

1、素质的主要特征

1)遗传性与习得性,2)自然性与社会性,3)内潜性与外显性,4)稳固性与可塑性,5)整体性与个别性,6)群体性与个体性

2、素质的类别

素质的类别主要有三类:

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养成素质。

3、三类素质的关系

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4、三类素质的地位和作用

身体素质是根底层,心理素质是中介层或核心,养成素质是最高层。

既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的根底,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中介或核心,养成素质是其他素质的调节者。

5、素质教育要义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6、素质教育的重点

1)重视教育对象主体能动性的发挥,2)重视非智能因素的培养,3)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4)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7、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1)根底性和成功性,2)全体性和全面性,3)发展性和个性化,4)交互性和层次性,5)内化性和外化性,6)理论性和实践性,7)民族性和时代性

8、大学生素质教育需要明确的三个问题

1)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知识、能力与素质是密切相关的,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根底,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能力,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根底上形成的,能力的形成又为获得更多的知识奠定了根底,一般认为人的能力和知识的比例是5:

4。

素质处在知识和能力之上,对人的发展和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起核心作用。

2)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针对性

即为什么要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学生教育存在以下缺陷:

(1)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

(2)文化陶冶偏弱。

(3)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扎实的根底训练不足。

(4)共性约束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5)现实高等教育中存在搞片面教育的现象。

(6)现实高等教育中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

3)大学生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区别

9、新时期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和特征

1)基本状况(主要从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五个方面评估和分析):

(1)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总体是好的,有较明确的政治目标,但缺乏稳定性与系统性及有效的价值评估。

(2)当代大学生在专业素质方面越来越重视学习,根底素质好,但对专业的认同和个人的爱好追求不一致,专业知识欠深入,比较注重工具性知识的学习。

(3)当代大学生是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在文化素质表现方面更加明显。

(4)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比以前有所提高,但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2)影响大学生素质的因素:

(1)社会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对大学生成才观的影响,

(2)大学生自身的影响,(3)学校教育的严重脱节。

3)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跨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特征——一是国际通用型;二是一专多能型;三是正义型。

***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结构必须具有三个主要层面------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身体素质。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二

一、名词解释

1、政治的含义

政治是处理各阶级之间的关系。

2、政治思想素质

是指人们从事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内在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它是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念、政治技能的集中表现

3、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在社会阶级关系问题上的表现。

二、简答

1、政治观的内涵

1)政治立场,2)政治品德,3)政治水平,4)政策水平

2、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P25)

3、政治素质的结构组成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政治思想素质的核心。

2)爱国意识是政治思想素质的前提。

3)社会主义信念是政治思想素质的根本。

社会主义政治信念的主要内容:

(P29)

4)集体主义观念是政治思想素质的基础。

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主要表现:

(P30)

4、政治素质的特点

1)社会性,2)阶级性,3)人民性

5、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经验

(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2)坚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

3)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6、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的内容:

(P34)三个方面

1)学习政治理论

(1)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学习政治、法律知识、,提高民主、法律意识

(3)有选择地读一些西方政治学、中国古典政治学著作以及相关的社会学知识。

2)参与社会实践

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P35)

3)加强政治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P36)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三

一、名词解释

1、道德

道德是随着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人们的内心信念等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素质

是指人类主体认识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水平,以及用以处理相互关系的实际能力的总和。

3、责任感

是指人们在保护和促进自身权益的过程中,不忘他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自觉履行各种法定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

责任感是道德的内核,是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前提,是道德评价中最一般的价值尺度。

二、简答

1、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和区别(P42)

2、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大学生要做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楷模

《全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我国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建设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大学生要做文明礼貌的模范

(2)大学生要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

(3)大学生要做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模范

(4)遵纪守法是每一位大学生的行为准则:

A、牢固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守法、知法、用法。

B、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执行法规、法令和各项行政规章。

3)大学生的家庭美德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

(1)大学生的家庭美德建设

家庭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规范家庭生活、调节家庭关系和鼓励或约束家庭成员行为的道德准则。

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

A、家庭道德规范基本内容:

(P50)

B、家庭道德建设的作用:

维系和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C、大学生应该以正确的价值观搞好家庭道德建设

(2)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相关的,具有不同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A、职业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P52

B、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倡导的首要规范

C、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要搞好职业道德建设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P52-54

3、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方法

1)实践是道德素质培养的根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2)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过程:

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习惯)。

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P57

(1)提高道德认识

(2)增强道德情感(3)锻炼道德意志(4)强化道德信念(5)养成道德行为

3)道德修养是培养良好品德的决定因素

道德教育是个人品德素质提高的外因,道德修养是个人品德素质的提高的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1)自觉接受道德教育

(2)知行合一,言行一致(3)学习榜样,不断内省(4)严于律己,努力做到慎独

三、论述

如何加强大学生道德思想素质教育

1、强化责任感是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责任感的内涵

2)社会责任的特征:

社会责任具有客观性;社会责任的实现受主观能动性制约

3)强化责任感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

2、富有事业心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力量源泉

1)事业心的内涵:

是为实现远大理想而献身与某项具体事业的决心和负责的心理状态。

2)事业心的主要表现:

P64-66

3、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突出起现代意蕴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艰苦奋斗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3)艰苦奋斗以节俭为本

4)艰苦奋斗重在埋头苦干、不断进取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四

一、概念

1、科学素质

是指人们从事科学活动所具有的素养、品质和智能的总和。

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

1)对科学的态度和感情,2)对科学知识拥有的水平和结构,3)科学的思维方法

2、科学

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3、科学研究

是人们以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为基础,对未知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活动,以及根据这些规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探索过程。

二、简答

1、提高科学素质的重点什么

是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包含:

尊重事实与真理、反对迷信与盲从;不断创新与开拓、反对守旧与因循;是实践检验的结果,是具有批评的头脑、理性的思考、自由的讨论。

1)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

(1)开拓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相关

(2)批评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鲜明体现

(3)开拓创新、怀疑批评与歪曲、否定科学

2)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

(1)实事求是的内涵P80-81

(2)实事求是是高尚的品质(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

P80)

(3)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根本

3)弘扬科学精神的社会意义

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构成精神文明的主体

2)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紧密结合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P85-86

3、如何开展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

1)现代大学生应强化自身科技素养

(1)时代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科技素养

(2)引进理科知识,传统文科向现代文科转变

(3)以理“充电”,文科大学生新动力

2)大学生作未来的科学工作者,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道德素质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五

一、名词解释

1、文化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归根结底是人类物质活动的反映。

2、文化素质

是指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发展的能力和品格。

文化素质的基本构成因素:

文化知识、文化经验、文化智能、文化应用能力、创造发明能力。

3、人文精神

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精神。

二、简答

1、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

1)正确的政治方向,2)广博的文化知识,3)系统的专业知识,4)较强的文化创造才能

2、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1)思维方式教育,2)审美情趣教育,3)创新精神培育,4)人格意识培育

2、为什么说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文化素质教育的政治原则

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

(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

P103

(2)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特质内涵:

P105

2)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

(1)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绝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2)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

(3)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文化对先进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4)要切实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3)发展文化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1)在对待文化创新方面,应处理和利用好文化艺术的创造和科学技术的发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2)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应处理好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引进与有目的的出口、推广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3)在确立对文化成果的鉴定标准上,应处理好文学价值标准与社会价值标准的关系、大众喜闻乐见与具有较高的价值含量的关系

3、高层次人才的人文素质的内容

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高尚的人格要素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4、人文精神的一般特点

1)历史性和时代性,2)民族性和开放性,3)意识形态性

5、当前弘扬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想统一的精神

2)民族的主体性和开放的广阔视野相统一的精神

3)为人民服务和个人正当合法利益相统一的精神

4、如何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1)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文化知识素质目标;历史知识素质目标;哲学知识素质目标;哲学修养素质目标;思想道德素质目标;文学艺术修养目标;人格与心理素质目标。

2)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

(1)历史与文化教育;

(2)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3)价值观与道德观教育;(4)现代公民教育;(5)文学与艺术教育;(6)健全人格与心理素质教育;(7)人文学科新观念新理念教育。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六

一、名词解释

1、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内在的、深层次心理特征的总和。

心理素质由心理潜能、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构成。

2、心理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表现为学生的心理潜能、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都得到开发和发展,智能和非智能因素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简答

1、心理素质在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素质的关系

1)先天素质是心理素质产生的基础

2)心理素质是产生和形成养成素质的基础,同时,养成素质又给予心理素质的发展以重要影响

3)在人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占据着重要地位

2、心理素质的主要特点

1)整体性;2)质量性;3)个别性。

3、心理素质的分类

(分为智力因素素质和非智力因素素质)P127

1)智力因素素质:

(1)智力因素素质

(2)能力素质: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

2)非智能因素素质: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4、心理素质结构

心理素质结构:

是指各种心理素质之间的内在关系。

1)心理素质“三因素”的关系:

P128

2)智能因素和非智能因素的关系

(1)智能因素和非智能因素的关系模式:

二者密切联系、互为条件、彼此制约,

(2)智能因素促进非智能因素的发展,(3)非智能因素促进智能的发展,(4)智能和非智能因素发展具有一致性

5、心理素质教育的特点:

1)适应性与姿态性,2)个别性与艺术性,3)坚持性

6、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

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1)开发心理潜能;2)发展心理特点;3)培养心理品质

7、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

1)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2)促进学生良好养成素质的形成,3)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8、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1)一般的实施原则

(1)智能和非智能因素结合的原则,

(2)积极培养与消极防治协同的原则

2)教学领域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与发展性原则,

(2)激励性原则与渐进性原则

3)课外活动领域的基本原则

(1)趣味性原则与独立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与实践性原则

9、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1)大学生一般心理特征

(1)心理水平的二重性:

心理发展水平趋于成熟,又未完全成熟

(2)心理倾向的二重性:

心理倾向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P137

(3)心理素质结构的二重性:

心理结构的矛盾性和冲突性P138

2)大学生特殊心理特征

(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一年级;二三年级;四年级3个阶段

(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3)大学生的需要,(4)大学生的思维发展

10、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1)心理状态的现代结构(P143)共7个方面

2)发展和完善自己,培养成功意识

(1)当代大学生需要高度重视培养成就动机-----“努力+动机+智商+机遇=成功”,

(2)保护而不要污染自己的小环境,(3)善待失败:

重视自己,接纳自己;要有坚忍不拔的恒心和毅力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七

一、名词解释

1、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规律性。

2、思维的概括性

是指思维能够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或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思维的间接性

是指思维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物或头脑加工来反映。

4、创造性思维

是指突破过去知识经验的限制,应用全新的方法、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具有鲜明的新颖性和独立性。

二、简答

1、思维的种类:

P153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

3、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智力因素和知识因素;心理环境和心理素质;人格特征。

4、创造性思维的成分:

P156-160

1)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2)直接思维和分析思维,3)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4)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5)潜意识思维和显意识思维

三、论述

1、强化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教育的重要意义

1)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大学生最佳智能结构(概念P161)的核心。

(最佳智能结构内容P161)

2)思维水平决定着学习效果

2、发展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

(1)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实行创造性教学(P162)

(2)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把学习与创造紧密联系在一起

2)改变思维定势(从众定势、权威定势、唯经验定势、唯书本定势和自我中心定势)

(1)改变从众定势(是指服从众人随大流,人云亦云)

(2)改变权威定势(是指人们对权威的毫不怀疑的无条件的遵从)

(3)改变唯经验定势(是指人们对经验过分依赖乃至崇拜,形成的固定的思维模式)

(4)改变唯书本定势(是指唯书本是从)

(5)改变自我中心定势(是指一自己的立场、观点和眼光去考虑整个世界)

3)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

P164

4)创设良好的创造环境:

是指有利于发挥创造精神,激励科学创造的各种因素和条件(有内环境和外环境)

5)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6)系统进行思维训练,掌握创造性思维技巧

(1)发散思维训练;

(2)形象思维训练;(3)立体思维训练;(4)逆向思维训练。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八

一、名词解释

1、非智能因素

智能因素以外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

非智能因素包括:

1)广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2)狭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2、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具体涵义:

P178

3、兴趣

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和爱好),2)兴趣的形式:

有趣;乐趣;志趣。

4、情感

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意识的波动性和感染性,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态度体验。

具有波动性和感染性特点。

5、意志

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努力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意识倾向。

具有目的性和调控性。

6、性格

是足以支配一个人的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

是为个性心理特征。

二、简答

1、非智能因素的作用

彼此都有正、负两个作用

1)动力作用和定向作用,2)引导作用和维持作用,3)调节作用和强化作用

2、动机的分类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近期动机和远期动机;辅助性动机和主导性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

3、动机的主要特点

1)动机的不稳定性,2)动机的条件依附性,3)动机的正确性,4)动机的长远性,5)动机的稳定性,6)动机的有效性

4、动机的培养方法

1)进行归因训练(归因理论和归因训练),2)确立学习目标,3)运用奖赏和惩罚

5、兴趣的主要特点

1)内在趋向性与内在选择性,2)兴趣的倾向性与广阔性,3)兴趣的稳定性与积极性

6、兴趣的培养方法

1)利用想象激发兴趣,2)沿着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的轨迹发展兴趣,3)迁移兴趣

7、情感的形式:

情绪(心境、激情、应激);情感(迷恋、热情);情操(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

8、情感的主要特点:

以波动性和感染性为主,另外有:

1)情感的两极性与情景性,2)情感的移情性与倾向性,3)情感的深刻性与多样性,4)情感的稳定性

9、情感的培养方法

1)提高认知水平,2)事实情感教学,3)锻炼意志品质

10、意志的过程:

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

11、意志的主要特点

除具有目的性和调控性外,还有:

统一性与能动性;自觉性与果断性坚持性与自制性。

12、意志和目的的关系:

P196

13、意志的培养方法

1)在克服困难中磨练意志,2)培养自我约束力,3)把注意力引向学习与工作

14、性格的结构:

P200-202

15、性格的主要特点

1)性格的独特性与稳定性,2)性格的完备性与整体性,3)性格的规定性与坚定性,4)性格的独立性

16、性格的培养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3)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九

一、名词解释

体育(身体教育)

广义—是以各种专门项目的体能练习与锻炼为手段,有目的、有组织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体育运动)。

狭义---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各系统、器官的良好发育,从而提高学生以身心和谐为基础的或核心的全面发展水平。

二、简答

1、体育的目的与任务:

(P212)

2、身体素质教育与体育的关系(P212)

3、大学生身体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进行体育锻炼有效促进人体发展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是:

新陈代谢的同化和异化作用;运动生理上的超量恢复原理;生物进化论关于“用进废退”的法则;人类遗传学的遗传与变异理论。

1)体育锻炼

1)体育锻炼对人体的作用:

P213-214,2)体育锻炼基本原则:

P214,3)体育锻炼的内容:

P215

2)卫生保健:

(1)个人身体卫生;

(2)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卫生;(3)卫生防疫和医疗预防

三、论述

1、身体素质教育的意义

1)身体素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2)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发展智力

3)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

4)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

2、实施身体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摆脱纯生物观点的桎梏,2)方法贵少,受益终身,3)培养兴趣,养成终身爱好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练习十

一、名词解释

教育评价

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二、简答

1、教育评价的特性

1)客观性;2)科学性;3)主观性;4)普适性;5)目的性

2、素质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P229,2)素质教育过程评价:

P230

3、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

1)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正确决策,2)有利于调控素质教育过程,促使起朝着预定的目标运行,3)有利于检验素质教育的结果

4、素质拓展计划的内涵:

P232

5、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