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1061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8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土壤孕育了大地上的万物。

下列有关士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一开始并没有土壤

B.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

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

要做到因土施磷、看地定量;根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解答即可。

【详解】A.生命的起源初期,地球上并没有土壤,A正确。

B.肥料包括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农家肥料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久、能够改良土壤等优点,但农家肥料的养分含量低、肥效缓慢;化学肥料的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及储运方便等优点,但化学肥料的成本高、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因此施肥时,要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另外化肥施用过多还会造成“烧苗”现象,B错误。

C.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和有机物组成,C正确。

D.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正确。

【点睛】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收集氧气B.

CO2验满

C.

放置清洗下净的试管D.

滴加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收集时要“短进长出”,故A错误;

B、二氧化碳验满时要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中,故B错误;

C、试管使用后清洗干净,倒放在试管架上,备用,故C正确;

D、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要“悬空垂直”,故D错误。

故选:

C。

3.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

原子结构B.

空气成分

C.

结胞结构D.

注意行人

【答案】D

【解析】

【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详解】A、这是原子结构模型,故不合题意;

B、这是空气成分结构模型,故不合题意;

C、这是细胞结构模型,故不合题意;

D、这是一个标志,不是模型,故符合题意。

故选:

D。

4.如图是某家庭电路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

A.电冰箱接入三孔插座后,电灯与电冰箱是串联

B.电冰箱接入三孔插座能使电冰箱金属外壳接地

C.断开开关S时,站在地上的人接触A点或B点都不会触电

D.若在图中甲、乙两处分别装电灯或开关,甲处应装电灯,乙处应装开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于并联电路中的各个用电器是互不影响的,所以电冰箱接入三孔插座后电灯与电冰箱是并联的,故A错误;

B.电冰箱接入三孔插座能使电冰箱金属外壳接地,防止由于冰箱的外壳带电而使人发生触电事故,故B正确;

C.断开开关S时,站在地上的人接触A点是会触电的,故C错误;

D.在家庭电路中,为了安全,一般把开关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故甲处接开关,乙处接灯,故D错误。

故选B。

5.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了安全,公共场所需要定时消毒。

过氧乙酸(化学式CH3COOOH)作为高效消毒剂被广泛使用。

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过氧乙酸中含有氧元素

B.过氧乙酸溶液是一种混合物

C.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D.过氧乙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

4:

3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过氧乙酸中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氧乙酸溶液是过氧乙酸的水溶液,含有过氧乙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过氧乙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

4:

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6.在学习了电生磁知识后,小明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电磁笔(如图所示)。

他制作完成后发现可以吸引大头针,他想使电磁笔的吸引能力更强些,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电池正负极对调

B.串联一节干电池

C.减小线圈的匝数

D.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电池正负极对调,改变了电流方向,电磁铁的极性也会改变,但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不符合题意;

B.串联一节干电池,电源电压增大,电流变大,该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符合题意;

C.钢钉上减小线圈匝数,该电磁铁的磁性减弱,不符合题意;

D.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弱,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下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B.小麦根尖的根毛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有利于根的吸水

C.叶表皮由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光线能透过,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小麦茎内导管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形成中空的管道,有利于茎运输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这种功能与其结构有关。

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

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3)筛管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叶所制造的有机物;导管的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根所吸收的水和无机盐。

【详解】A.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A正确。

B.成熟区也叫根毛区,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根毛区有大量根毛,使表皮细胞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正确。

C.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叶表皮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有利于光线的透过,从未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C正确。

D.小麦茎的导管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一根中空的管道,用以运输水和无机盐,D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

3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若生成物中有NH3,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A.由生成物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选项说法错误;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

3,选项说法错误;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由两种分子,反应生成一种新分子,宏观上是由两种物质反应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物是两种单质,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生成的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9.如图所示,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和磁感线的方向判断,以下四幅图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两个磁极都是S极,故磁感线的方向都是指向S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再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小磁针静止时,左端应为N极,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右手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弯曲四指指向磁场的方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下图所示为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的若干实验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①⑤④C.②①③⑤④D.③①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实验要点: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的实验步骤是:

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对照题干中的图示可知: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是暗处理、②是部分遮光、①光照、⑤是酒精脱色、④是漂洗加碘,可见B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

将红墨水注入水中

D.

将MnO2加入双氧水溶液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由于有空气中的气体参加反应,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C、红墨水不能与水反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逸出,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12.如图是测定空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

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含量远远超过五分之,以下选项可能造成这一结果的是()

A.装置漏气

B.燃烧匙中的红磷量过多

C.点燃红磷后,燃烧匙伸入广口瓶过慢

D.红磷熄灭后,广口瓶内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答案】C

【解析】

【详解】A、装置漏气,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错误。

B、燃烧匙中的红磷量过多,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是正确的操作,不会导致测得的氧气含量远远超过五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C、点燃红磷后,燃烧匙伸入广口瓶过慢,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排出一部分,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选项正确。

D、红磷熄灭后,广口瓶内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3.如图所示的“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C3H8O)。

下列不属于“人工树叶”作用的是(  )

A.为人类提供食物B.为人类提供能源

C.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D.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不能为人类提供食物,选项错误;

B、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能给人类提供能源,选项正确;

C、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丙醇中,选项正确;

D、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降低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选项正确,故选A。

14.如图甲所示,小柯用漆包线绕成矩形线圈,将线圈两端的导线拉直并用刀将漆全部刮掉,作为转动轴,将线圈放在金属支架上,在它下面放一块小磁体,用纸做一个小风车固定在转动轴上,将装置与小量程电流表相连。

用力使小风车转动起来,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乙图中的四个实验与小柯的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

通电导体使小磁针转动

B.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C.

导体切刮磁感线产生电流

D.

电线能吸引大头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图中线圈、导线和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线圈处在磁场中,风吹风车带动线圈转动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所以,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A.图中通电导体使小磁针转动,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电路没有电源,导体切刮磁感线产生电流,发生了电磁感应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图中线能吸引大头针,且吸引能力与电流的大小有关,探究的是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在科学学习中,当我们需要研究看不见的现象或不易测量的科学量时,就必须设法寻找由该对象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应,由此来判定该对象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

下列研究方法不属于转换法的是()

A.

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B.

通过水分子模型认识水分子结构

C.

用红色水滴的移动来证明动物的呼吸作用

D.

通过两个塑料杯中的水温变化研究温室的保温原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通过磁感线来描述磁场,属于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

B.通过模型认识二氧化碳分子,不属于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

C.动物的呼吸无法直接观察到,通过观察红色水滴的移动证明动物的呼吸,属于转换法;故C不符合题意;

D.温室的保温效果无法直接观察,通过水温的变化可以直接测量,属于转化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6.在化学王国里,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常见的有:

①表示微粒个数;②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③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④表示元素化合价。

请你判断下列数字“2”分别表示上述哪种含义?

(填数字序号)

(1)2H:

______。

(2)H2O:

________。

【答案】

(1).①

(2).②

【解析】

【分析】

【详解】

(1)2H中的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2个,故填:

①;

(2)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填:

②。

17.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及观家和实验,试根据下面的实验现象进行填空,

(1)图甲中A、B、C三根金属棒中有两根是具有磁性的磁棒,另一根是铁棒,它们相互靠近时的情形如图甲所示,则_____是铁棒;

(2)图乙中小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着_____,对小磁针有_____作用。

【答案】

(1).C

(2).磁场;(3).磁力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因为A与B相互排斥,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知道,A、B两根金属棒一定具有磁性,并且磁体可以吸引没有磁性的磁性材料,所以,C一定为铁棒。

(2)[2][3]由于地球的周围存在地磁场,所以地球周围的小磁针(指南针)都要受到地磁力的作用而指向南北方向。

18.如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装中的信息,图乙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由甲图可知,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其离子符号为_____。

【答案】

(1).132.9

(2).Al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由甲图可知,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

(2)核内质子数为13,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

19.无枇杷,不初夏。

(1)枇杷叶煮水喝,能润肺止咳。

小柯摘取一片批杷叶,浸在盛有热水(60℃左右)的烧杯中(如图甲),观察叶片上、下表皮,气泡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

(2)果农为了提高果树的坐果率,增加产量,往往对果树进行环剥。

为使图乙中果实更好的生长,应选择A、B中的哪一处进行环剥?

_____。

【答案】

(1).下表皮

(2).A

【解析】

【分析】

(1)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

(2)环剥树皮,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再向下运输。

【详解】

(1)常用将叶片浸在60℃左右的热水中观察并比较叶片背面和正面气泡数目的多少的方法来确定气孔的数目,一般来说,陆生植物的叶片下表皮的气泡数目比上表皮多,因为下表皮比上表皮的气孔数目多。

(2)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

环剥树皮,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限制有机物向下运输,利于多结果,图乙中正确的环剥部位是A处,限制枝条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利于多结果。

环剥B处,根无法得到有机物而死亡。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0.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它是_____(填水循环、氧循环或碳循环)。

(2)图中①②代表各种生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过程①是_____作用。

(3)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

把CO2通入一个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1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与氢气反应变为甲醇(CH3OH)和水。

写出合成塔内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1).水循环

(2).光合(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变化;“氧循环”是指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所以其中“水循环”与另外两种有本质上的区别。

(2)由题意可知,①是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属于光合作用,在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3)把CO2通入一个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1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与氢气反应变为甲醇(CH3OH)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澳大利亚的大火给澳洲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小柯想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图甲是探究燃烧需要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

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

过一会观察到蜡烛熄灭,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竖直插入热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丙所示),结果观察到了白磷在水中燃烧的“水火相容”奇规。

则大试管中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

(4)下列为小柯提出的火灾应急方案(灭火和自救措施),其中不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_ 

A.当火较小时,可以用各种灭火器材灭火

B.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

C.在灭火或逃生过程中,用湿毛中捂住口鼻

D.发生森林大火时,可以砍掉周围的一些树木,防止火势蔓延

【答案】

(1).可燃物

(2).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3).氧气或空气(4).B

【解析】

【分析】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

(1)小石头不燃烧,小木块燃烧;

(2)如图乙所示:

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观察到蜡烛熄灭,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

(3)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4)小柯提出的火灾应急方案(灭火和自救措施),其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错误。

【详解】

(1)图甲中小石头不燃烧,小木块燃烧,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2)如图乙所示:

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观察到蜡烛熄灭,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

(3)如图丙所示,结果观察到了白磷在水中燃烧的“水火相容”奇观。

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氧气或空气;

(4)A.当火较小时,可以用各种灭火器材灭火正确;

B.打开门窗,增加了氧气的量,使燃烧更旺,错误;

C.在灭火或逃生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正确;

D.发生森林大火时,可以砍掉周围的一些树木,防止火势蔓延正确;

故答案为:

B。

22.被疫情惊扰的2020年春夏,将镌刻在每个人的记忆中。

(1)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呼吸系统常常会受到侵犯,图甲中的A是人体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________(填器官名称)。

(2)图乙表示人体吸气过程的是________。

(3)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当我们吸气时,胸部扩张,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含病毒的空气进入肺内。

呼气时,一部分病毒经气管、鼻腔排出体外。

还有一部分,经痰液、喷嚏、粪便等排出体外。

(4)图丙中1代表的物质是_____。

【答案】

(1).肺

(2).B(3).小于(4).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

1.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

2.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详解】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图甲中A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人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使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图乙中,B图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表示人体的吸气过程。

C图肋间肌和膈肌都舒张,表示人体的呼气过程。

(3)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4)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丙图中2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1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其成分的变化是静脉血变动脉血。

【点睛】掌握呼吸系统

组成、呼吸运动及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解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

23.如图所示,图甲是课本上“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示意图,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磁场方向

ab中电流方向

ab运动方向

1

向下

无电流

静止不动

2

向下

由a向b

向左运动

3

向上

由a向b

向右运动

4

向下

由b向a

向右运动

(1)比较实验2和3,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________有关。

(2)小妍想在甲图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改造,来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为了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