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1111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docx

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框架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一编农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古代史板块)

◆古代中国宏观结构

◆古代西方世界宏观结构

(一)雅典:

民主制(直接民主)

(二)罗马:

罗马法(法治原则)

(三)古希腊先哲:

人文精神的产生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必修一第一单元)

【高考考点】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知识线索】

一、早期政治制度(先秦):

夏——王位世袭制

内容商——内服外服制

周——分封制是核心,宗法制是分封准则,礼乐制度是等级制度

特点等级严密,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家国一体的血缘政治,带有神权色彩,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二、秦至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表现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制、终身制;中央集权相对地方分权而言,指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受制于中央政府。

2.两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斗争;明朝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宋朝解决

3.演变的特点: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

4.演变的历程及主要内容

 

演变历程

中央政治制度

地方政治机构

选官制度

监察、谏议制度

战国萌芽

县制、分封制

军功爵

秦朝确立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御史大夫

西汉巩固

内外朝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

察举制、征辟制

地方:

刺史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完善

创立与完善三省六部制

道-府(州)-县

唐后期增设节度使

科举制

中央:

御史台、谏院地方:

十道监察区

宋元加强

二府三司制

路-府(州)-县

地方:

通判

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行省

明清顶峰

废丞相(明太祖)设内阁(明成祖)

八股取士

中央:

都察院地方:

十三道监察御史

军机处(雍正)

5.影响:

明代中叶前积极为主明中后期消极为主

积极:

①政治上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民族融合;②促进农耕经济发展,③促进文化的交流

消极:

①政治专制主义强化易出现失误、暴政、腐败②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文化专制阻碍科学发展和思想进步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必修二第一单元)

【高考考点】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5)商鞅变法(6)孝文帝改革

【知识线索】

生产力:

生产工具:

铁犁牛耕(曲辕犁),水利工程:

都江堰

农业公有制:

井田制、均田制(孝文帝改革)

(主体)生产关系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

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占主导地位,商鞅变法开始确立

自农耕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

租佃式:

战国产生,汉较普遍,宋仅次于自农耕,明清成为最主要方式。

经营方式自农耕经济(小农经济)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三大内容优点:

生活稳定,积极性高

局限性:

分散性、落后性、脆弱性

冶金业:

冶铜业(商周)、冶铁业(注意冶铁燃料变化)

主要部门纺织业:

丝织业(汉“丝国”)、棉纺织业(宋末元初植棉传到内地,明中叶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手工业陶瓷业:

制陶、制瓷业(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宋景德镇“瓷都”、元彩瓷(青花、釉里红)、明五彩和斗彩、清粉彩珐琅彩

(补充)官营:

产品不入市场,明前期占主导

经营方式私营:

商品生产,流入市场,明中后期占主导

家庭手工业:

二者的补充,一直存在

特点:

历史悠久、技艺高超、世界领先;分布广、规模大、分工细、种类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重心南移影响分布。

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政府政策、商品、货币、商人、商帮、城市(职能的转变,

商业以唐宋为转折点,唐以前政治、军事功能为主,时间空间受官府直接严格控制,

(补充)坊市分开;宋开始经济功能为主,打破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商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思想文化等因素。

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重点明清时期条件: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主要特征:

雇佣关系的出现

发展迟滞的原因: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民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专制制度、重农抑商、海禁闭关政策阻碍;传统观念束缚

原因:

生产力低是根本原因

表现:

重视农业,征收重税,打击商业、限制商人、

重农抑商发展历程:

战国形成、西汉全面控制、中唐至宋相对松动、明清固守

经济政策评价——前中期积极作用为主,促进经济发展,巩固政权;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加剧土地兼并,社会矛盾尖锐,强化农耕经济。

海禁闭关政策:

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原因——根本上是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统治者盲目自大。

影响:

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打击航海事业和对外贸易,使中国失去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中西易位。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主流思想的演变(必修三第一单元1-5课)

【高考考点】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宏观视野】主流思想概念及演变趋势:

由百家争鸣到儒家主导。

主流思想指儒家思想,传统思想指儒释道三家思想。

【知识线索】

背景:

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

政治、经济、文化、阶级

道家——老子:

道、无为、辩证法;庄子:

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1.百家争鸣主要派别法家——韩非子: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以法治国;社会变革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俭

兵家

影响:

思想解放、为传统文化奠基、促进社会转型

春秋(产生):

孔子创立儒学。

思想核心:

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改良政治,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战国(发展):

孟子、荀子发展儒学。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养浩然之气”;

荀子主张礼法并施、“知天命而用之”

秦朝(重创):

焚书坑儒

西汉(独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新儒学,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君权有限性)、三纲五常

2.儒家演变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三教合一

(受挑战)背景:

文化上儒学出现危机;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学家的思考

宋明(哲学化):

发展为理学主要派别及观点:

①程朱理学(受道教启发)——二程是开创者,朱熹是集大成者:

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②陆王心学(受佛教启发)——心即理,内心反省;致良知

评价: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消极——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代表人物:

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明清之际批判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提供物质条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程朱理学僵化,八股取士,文化专制

观点:

批判君主专制和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

评价:

理学是主流的前提下,批判更新儒学,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冲击君主专制统治,影响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促进商品经济发展,顺应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启迪后世,开拓务实求真的学风。

但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儒学体系,形成完整的民主思想。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6课、第二单元)

【高考考点】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线索】

一、文艺的相似背景

1.春秋战国:

社会大变革,国家分裂,诸侯争霸,宗法制、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铁器与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科学进步。

2.秦汉:

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专制、文化一统

3.魏晋南北朝: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文人才情,个性突出

4.唐:

盛世气象,科举制完备,政策开明、经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兼收并蓄

5.宋:

中央集权加强,重文轻武政策。

局部统一,山河破碎;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明多,理学兴起,

6.元:

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文化繁荣;汉文人地位低下

7.明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改朝换代,社会矛盾尖锐;农耕经济高度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想,八股取士,文化专制,出现反专制进步思潮,科技总结;海禁闭关。

二、成就

时期

科技

诗歌小说

书法

绘画

戏剧

先秦时期

《甘石星经》、九九乘法口诀、司南

《诗经》、《楚辞》

源头

秦汉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医圣张仲景,华陀、太阳黑子记录

汉赋

小篆、

壁画、帛画

傩仪

魏晋南北

祖冲之圆周率

贾思勰《齐民要术》

书圣王羲之

《兰亭序》

文人画兴起,顾恺之

傩戏

隋唐

雕版印刷术、发明火药、《唐本草》、《千金方》

诗歌黄金时期、(传奇)小说渐趋成熟

张旭、怀素草书;颜真卿、柳公权楷书

全面繁荣,吴道子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梦溪笔谈》、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宋词、话本

宋四家

文人画独立、残山剩水;风俗画兴起,《清明上河图》

南戏,标志戏剧形成

《授时历》、简仪、《农桑辑要》、珠算

散曲

杂剧,戏剧成熟

明清

三大科技总结性巨著:

《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

章回体长篇小说四大奇书、三大批判小说、三言二拍

文人画风格奇特、风俗画盛行

京剧,戏剧鼎盛

【宏观视野】特点及趋势:

时代性、审美性、个性、民族性、平民化(世俗化)

专题五古代希腊罗马(必修一第二单元)

【高考考点】

(1)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条件、确立过程、主要机构、特点、评价)

(2)罗马法(含义、发展历程、评价)

【知识线索】

源头: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希腊文明黑暗时代

发展历程定义:

一种国家形态,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落。

城邦政治五个类型:

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

特点: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实质:

公民国家

典型代表:

雅典民主制

确立过程:

梭伦改革奠定、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伯利克里繁荣

主要机构: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主要特点:

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适用范围:

本邦成年男性公民

评价:

实质:

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积极:

为人类提供集体管理、民主运作的新方式。

消极:

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仅是男性公民的民主,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小国寡民的产物。

罗马政治制度演变:

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

适用范围:

公民法适用于本邦自由民;万民法适用于帝国内所有自由民

罗马法发展历程成文法的开端:

共和国时期的《十二铜表法》,

完善:

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评价:

积极:

维系帝国,巩固统治,法律完备、后世借鉴

局限:

维护贵族利益,未实现真正平等

【宏观视野】

古中国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区别

区别

古中国

古希腊、古罗马

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民主政治、法治

经济

农耕经济发达,农本商末

手工业、海外贸易,商业活动为主

文化

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并随时代变迁不断更新,科技领先,文艺成果辉煌

人文精神产生,哲学、神话、建筑、雕塑、体育等成果丰硕,人才辈出

文明特征

大河、大陆文明(安土重迁、群体导向、专制集权、关注实际应用)

海洋文明(开放、勇敢、个性导向、民主法治,注重人文主义、)

认识

世界文明是多样的,没有优劣高下之别。

要尊重文明多样性,包容发展。

 

第二编迈入工业文明的西方世界

(世界近代史)

现代化

世界近代史宏观结构(1500——1917年)

【宏观视野】须用近代化或现代化概念理解、对应近现代史各专题

政治:

民主化、法治化

经济:

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

思想:

理性化、自由化、

社会生活:

文明化、现代化、大众化、多元化

专题六、专题十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近代科学(必修三第三单元)

【高考考点】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文艺复兴(3)宗教改革

(4)启蒙运动(5)近代科学技术

【知识线索】

 

源头兴起发展弘扬科学论证

11课希腊先哲12课文艺复兴13课宗教改革14课理性之光15课近代科学

时间:

BC7C-BC4C14C-17C16C17C、18C17C-20C

概况:

 

【中观规律】相似之处:

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或发展;

内容:

反封建,反神性,突出人的主体作用,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

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抨击封建神学,弘扬人文精神,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宏观视野】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1.产生: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追求真理

2.复兴:

文艺复兴—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追求现世享乐幸福,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脱出来)

3.发展:

宗教改革——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精神上自由,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4.成熟:

启蒙运动——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理性、自由、平等、民主、法制、博爱

专题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9课)

【高考考点】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

【知识线索】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原因和条件(略)

雏形——新航路开辟过程:

迪亚士、达·伽马——葡萄牙向东

哥伦布、麦哲伦——西班牙向西

对欧洲:

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资本原始积累

影响对非亚拉:

微观看以破坏为主,带来灾难;宏观看传播了工业文明,有利于现代化进程

对世界: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经济全球化开始启动,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人种、物种交流

16世纪:

海洋时代的先驱葡萄牙、西班牙(扩张方向、财富加速形

发展——殖民扩张未转化为资本)

17世纪初期:

海上马车夫荷兰(成果,金融制度创新)

18世纪后期:

日不落帝国英国(背景、海外活动方式、影响)

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时间、原因、成就、影响),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时间、原因、成就、影响),20世纪初

深度、广度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原因、成就、影响)

【宏观视野】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角度一:

经济、政治、文化

生产力:

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人类进入蒸汽工业化时代,由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

经济生产关系:

工厂制度取代工场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生活方式:

促进城市化,铁路加强各地联系,汽轮加强洲际联系;带来环境污染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加紧殖民扩张。

阶级分化:

工业资产阶级兴起,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与革命兴起(英国、法国、美国

政治俄国、日本等);工人运动兴起,巴黎公社发生

国际格局: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东方从属于西方

思想: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进一步传播。

文化

科技文艺:

近代自然科学技术大发展;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流行。

2.角度二(对英国、美国、中国、世界的影响)

英国:

成为世界工厂,1832年议会改革、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宪章运动;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对外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

美国:

美国内战,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

中国:

(见下表)

世界:

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过渡到工业文明;科学技术普及;东方从属于西方

(二)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动力

能源

特点

发明者

结构

中心

时序

组织

工业布局

思想

时代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蒸汽机

生产经验总结

工人

技师

轻工业为主

英国

从英国向外扩展

工厂制度

所有权和经营权结合

工厂集中,工业城市兴起

自由主义

蒸汽时代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电力

内燃机

石油

科学与技术昆紧密结合

科学家

重工业为主

欧美

多国

俄日等国两次交叉

垄断组织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工业城市群兴起

垄断主义

电气时代

(三)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历史影响

生产力

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政治

国际工人运动

对外侵略

外交

第一次

蒸汽

时代

初步形成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建立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度

分化出两大阶级

马克思主义诞生

巴黎公社运动

武力扩张;商品输出;掠夺原料殖民体系初成

东方从属西方;英国建立殖民霸权

第二次

电气

时代

最终形成

德日俄资本主义改革

英法美民主制逐步完善;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国际工运新特点

列宁主义诞生

资本输出;

瓜分世界;

殖民体系终成

瓜分世界,争夺激烈,引发一战

(四)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历史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治

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对外政策发生巨变;

引发太平天国起义和洋务运动

经济

近代工业产生(洋务、民族工业);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文化

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引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顺应时代潮流推行“新政”。

经济

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社会生活变化

文化

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