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3810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docx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五上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有五篇课文,一次习作,一个练习和一次读书活动组成。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故事集锦”。

分别为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重在说理,文学故事和民间故事重在赞人。

成语有些可以从字面理解,有些要知道来历才能理解。

像《成语故事》中三则成语均属于后一种情况。

在教学中在巧妙地处理故事和它的引申义之间的关系,哪一个先讲,哪一个后讲,大有学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地,我认为第三则成语故事应该从故事讲起,因为学生对这个成语接触还是比较陌生的,它的引申义也相对要难理解一些。

教学这三则成语故事还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训练,要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故事内在的含义,不要空谈道理。

《推敲》这个故事历来为文人所津津乐道,内涵非常丰富。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主要目标,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学习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过程中,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严谨治学的可贵精神,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懂得作文时斟酌文字的重要性,并能付之实践。

《嫦娥奔月》这个民间流传的故事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我个人还是欣赏课文所讲的凄美感人的故事,讴歌了正义,鞭鞑了丑恶。

中秋之夜,吃着月饼,想着这样美丽动人的传说,你怎么不会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怎么不会愿意为他人付出一点呢?

课文从“后羿射日”开始娓娓道来,详略得当,人物的形象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表现得栩栩如生。

教学时要抓住重要的段落,理解和感悟并重,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中,体会文章的中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书莫放“拦路虎”》为了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苏教版高阶段的每册教材均安排了有关阅读指导的文章。

该文就属于这一类,主要是指点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类课文无须老师讲解,只要略加指点(这个指点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整体入手,让学生知道这是议论性文体,然后还要知道其主要的观点),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了。

《伊索寓言》课文里面的三则寓言,前两则我们耳熟能详。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可能第一则寓言的寓意需要教师联系生活作适当的点拨,而第二则寓言的教学,教师可结合课后练习3来落实相关训练。

第三则寓言的教学可与《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对照着进行,让学生正反两方面获得多元的感悟。

当然,这三则寓言的主体价值,即那句画龙点睛之笔一定要在教学中得到落实,包括这种形式,最后也要总结归纳,便于学生今后课外阅读。

教学目标:

1.会认21个生字,会写31个生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4,.通过默读.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使他们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5.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

教学本组教材,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在自读中,教师要参与阅读活动,要帮助学生确定阅读目标,选择阅读方法,并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阅读实践,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白点,拓展升华,让学生进行此举积累,课文复述,同时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课时安排:

本组建议用15课时。

精读课文一般建议用2课时,略读课文建议1课时,习作建议2课时,练习建议3课时,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五年级备课组授课时间:

课题

8、成语故事

课时

第一课时(阅读课)

导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三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导学

分析

看图,读文,理解重点词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领悟故事的寓意。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导学

媒体

主体

板书

自相矛盾

盾——矛

穿(?

一.坚固——戳不穿

不穿(?

二.锐利——戳穿

导案

二次修注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

9、成语故事三则)

二、初读指导

1、检查课内预习。

 过渡:

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

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

夸口:

说大话。

戳穿:

刺穿。

(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

腮。

(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

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写了哪几个故事,你能简单的说说吗?

2、学生交流

四:

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

“夸口”是什么意思?

文中谁在说大话呢?

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张中结舌”什么意思呢?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意思吗?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5.分析他说的话。

(板书)

6讲讲“自相矛盾”的意思。

四:

指导写字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

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

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五:

作业

描红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

六、当堂检测:

1、给下面的字注音:

戳滥韵僧唬矛锐盾

2、辨字组词

矛()楚()锐()

茅()焚()悦()

逼()

副()

3、写出几个你知道的成语故事名称。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五年级备课组授课时间:

课题

8、成语故事

课时

第二课时(阅读课)

导学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2.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导学

分析

总结学法,理解关键词语,联系生活,领悟寓意。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导学

媒体

主体

板书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混——逃走

齐吹独奏

神奇

画龙点睛无睛——————点睛

形象逼真

缺少神韵腾空飞走

导案

二次修注

一.复习生字词

矛盾楚锐壁韵

张口结舌自相矛盾惊叹不已

 

二.精读《滥竽充数》

1.理解课题的意思,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么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画出南郭先生的表现

3.他后来怎么又装不去了?

  出示句子: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是……”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讲“滥竽充数”一词的意思

三.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比较点睛前后龙的不同形态,画出关键词语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

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

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5)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讨论。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五、当堂检测:

1、写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 )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导学后悟: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五年级备课组授课时间:

课题

9推敲

课时

阅读课(第一课时)

导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

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导学

分析

通过学习“推敲”背后的故事,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根据插图,自己想象一下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从而真正体会出推敲的不同使用效果。

重点

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导学

媒体

投影片、录音

主体

板书

9.推敲

           皎 斟 尚 愈

导案

二次修注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

师述: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

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

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

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幽居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宽恕莽撞推敲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恰当差人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妥帖朝愈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避让响亮沉睡推敲家境贫寒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

左窄右宽;

斟、酌:

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

上小下大。

贾:

上宽下窄。

愈:

上大下小。

唐:

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六、作业:

1、见习字册。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七、当堂检测:

一.加点的字注音

逄蒙 贪婪  昆仑山 

药丸 企图

二.给多音字组字

难( )济( )为( )

 ( ) ( ) ( )

三.补充词语

大力()()迫()()待皓()()空()()婆娑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五年级备课组授课时间:

课题

9推敲

课时

阅读课(第二课时)

导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导学

分析

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

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导学

媒体

主体

板书

9.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高潮冲撞仪仗巧遇知音

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导案

二次修注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下列词语:

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2、这景色多美啊!

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子

6、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图上画了谁?

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

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妥帖”是什么意思?

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

4、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

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

这主要写了什么?

2、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映示韩愈说的话。

(1)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2)出示句子

4、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学习第八自然段

1、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学生复述故事。

四、完成作业

五、当堂检测:

1.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2、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幽居()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五年级备课组授课时间:

课题

9推敲

课时

第三课时

导学

目标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导学

分析

熟读课文,参照板书复述课文

重点

难点

复述故事。

导学

媒体

主体

板书

9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高潮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导案

二次修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师:

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

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

出示板书:

发生夜深访友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高潮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四、作业。

1、造句。

2、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当堂检测:

1、《推敲》贾岛的《》中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原先是“推”,因此,后人()叫做“推敲”。

2、你认为用“推”,还是用“敲”好?

请说明理由:

3、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的钻研精神。

导学后悟: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五年级备课组授课时间:

课题

10.嫦娥奔月

课时

阅读课(第一课时)

导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

导学

分析

自学预习,理解词语的意思,熟读课文

重点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导学

媒体

主体

板书

导案

二次修注

一、吟诗叹月,引入课题

   1、激趣:

同学们,老师将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到这个字,或许会使你联想起许多诗句,或许会让你回忆起儿时听过的故事┅┅因为在人们的眼里,这个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它有时代表着团圆、美满,有时又代表着忧愁、分离,还有时代表着寂寞、凄凉┅┅它就是“月”字。

(板书:

月)看到它你想起了哪些千古名句或故事呢?

(学生自主交流)

 2、在古代人们的眼里,月亮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于是,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美妙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一则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想一想:

嫦娥是谁?

她为什么奔月?

“奔”是什么意思?

2.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词

昆仑山除害奸诈贪婪焦急威逼洒满银辉企盼后羿宝剑树影婆娑

(2)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敬重奸诈贪婪接济威逼

时值中秋迫不及待周旋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意思相似的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2.讨论后交流:

第一段(1-2)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3~6自然段):

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7、8)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3、小组讨论:

给三个部分分别列一个小标题

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奸 诈 贪 婪 值 剑 逼 辉 焦

2.指导要点。

“诈”、“值”、“辉”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一。

“剑”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第七画是“提”。

“辉”的第六笔是“竖提”。

“逼”是半包围结构,“”要偏右上写,给“走之”让出位置。

“焦”上面的笔画较多,约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点要宽,以能托住上面的“”为宜。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当堂检测:

一.比一比,再组词

婪()辉()箱()

梦()挥()霜()

值()

直()

二.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五年级备课组授课时间:

课题

10.嫦娥奔月

课时

第二课时

导学

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文字,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导学

分析

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感受神话的意境美。

通过重点词语和句子,感悟课文内容。

重点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导学

媒体

主体

板书

10嫦娥奔月

嫦娥:

为老百姓吞下仙药

心地善良、舍己为民

乡亲们想念嫦娥

导案

二次修注

(一)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讨论:

“苦难”是什么意思?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

请画出有关动词。

4.说说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人?

5.练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

逢蒙是个怎样的人?

嫦娥是个怎样的人?

画出文中有关的语句。

2.讨论:

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

嫦娥的机智善良又表现有哪些地方?

3.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

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

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

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

美在哪儿?

5.听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子的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

谁能把后羿找妻子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以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

(五)布置作业。

六、当堂检测:

1本文是一篇()。

描写了三个个性色彩很浓的人物,分别是()()的嫦娥,()()的后羿,()的逢蒙。

2、写出两句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句

3、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请你把它们连起来。

正月初一新春佳节正月十五元宵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我还知道这些节日:

()

青铜峡市三小学案导学备课模板

备课人:

五年级备课组授课时间:

课题

10.嫦娥奔月

课时

第三课时

导学

目标

1.总结全文。

2.指导复述课文。

导学

分析

总结课文,研究写法,指导复述课文。

重点

难点

指导复述课文

导学

媒体

主体

板书

10.嫦娥奔月

第一段:

后羿为民除害,躲下太阳。

第二段:

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

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导案

二次修注

(一)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找出课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第三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

后羿为民除害,躲下太阳。

第二段:

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

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同桌互述——小组尝试复述——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练习。

导学后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