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4151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docx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

篇一: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3000字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

读了《联想风云》,我受益匪浅,让我认识到一个企业今天的辉煌是需要一个企业家不懈努力去经营和管理,同时在创业之初都有很艰难的历史,万事开头难;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和领导者是需要有自己的’经营哩念‘,并且能够让自己的下属明白自己的意思并且付诸行动好,这就需要好的’表达能力‘,需要好的’领导才能‘,能够让大家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办事,朝着目标前进,需要’创新能力‘,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时代,一个要想在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始终跑在同行业的前列,不光是产品和服务要创新,营销手段也要创新,还有很多其他的环节上也少不了创新,还需要’冒险精神‘,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有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为存在着风险,所以就需要冒

险。

如何决策才能在冒险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如何在企业危机四伏时大胆作出决策并取得成功,还需要沉着冷静的头脑,处变不惊的素质,知人善用,善于学习。

而这些能力,素质和品格有的时与生俱来的,有的时需要在平时锻炼的。

总之做一个好的领导者和企业家是不容易的。

首先来说说柳传志,他说得很多富有哲理的话让我记忆深刻,如“我不能做珍珠,但是我可以做一个漂亮的项链,把那些漂亮的珍珠穿起来”,“你和别人一样都是小鸡,别人认为你比他小,如果你是火鸡,别人会认为你和他一样大,如果你是驼鸟,别人才会认为你比他大”。

当时他创建联想之前只是中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的一名普通的研究员,应该说在技术上面他没有特别的,但是正是因为他有优秀的领导才能,沉着冷静的头脑,将一个个优秀的技术人员说到说到一起来办企业,刚开始是很艰难的,只是倒卖一些小东西,后来开始代理卖AST的电脑,倪光南的联想汉卡,香港联想成立,后来自己的微机legend生产基地再到后来的lenove到新联想,

从中遇到很多困难和麻烦,我觉得对联想来说最重大的两件事是柳倪之争和联想分拆。

柳传志经历三次审查,都是倪光南搞出来的。

主要再‘知识支配资本还是资本支配知识上’。

在电脑市场逐渐有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时,柳传志作为一个企业家,他考虑技术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市场,因为一个企业作出来的产品只有符合人们的需要才能卖出去获得利润,维持企业生成和发展。

而作为一个科学家来说,他更多的时考虑技术方面的问题,不断地追求更高技术水准他不会考虑这个产品的生产成本,顾客需求,市场反映情况。

这就让昔日10年愉快的合作伙伴恶语重伤。

倪多次写信告柳有经济问题,搞得柳多次被审查,但是但是柳没有采取过激的行为,而是很冷静,很大气。

在前两次都很大气。

而且在开会时说了很多以前的愉快合作事和感人话,希望能够感化倪,不要在与他作对。

要知道,在联想早期时,联想很多收入是靠倪的联想汉卡获得的,在当时,联想时很成功的,媒体报纸杂志上到处都是报道联想。

为了让联想更有发展,柳让形象推广部人将成功归公倪

的贡献和技术的支持,对他自己一字不提。

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不可能只有技术,技术研发只是产业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他还需要把产品生产出来,卖出去。

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来领导这个企业,所以不只是倪一个人功劳,应该说柳有更大的功劳,但是他不看中名声和荣誉,只看重企业的利益,看重企业的发展,只看重怎么做对企业发展有好处就怎么做,从这里可以看出在他身上的一种大气

《联想风云》,这是联想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柳传志个人创业史。

看完,不禁感慨于柳传志的气度与眼界,正如秦朔所形容的:

他的人生修炼“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有一种“不同寻常的人情练达”。

另外,他的名字也堪称上品,给人一种“世外高人”般传奇色彩。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故事,一是柳传志与倪光南的恩怨纷争,一是联想分拆神州数码。

这两件事都关乎人与权力,前者是权力的争夺,后者是权力的分配,柳传志的处理都“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

顺便记下一些觉得不错的句子:

联想的最显著的进步都是在战胜了最严峻的危机之后得来的。

柳传志的迄今为止的生涯一直被一种梦想所引诱,当他出色地实现了梦想之后,依然有新的梦想在前

面召唤。

这不只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历史,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历史。

先谋而后动

每个人的出身和经历都难免在他的性格上留下痕迹

他(柳传志)的人格魅力,他的才能,还有他的坦诚和容易交往,早就吸引了我。

大环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去改造小环境。

小环境还是改造不了,你就好好去适应环境,等待改造的机会。

倪(光南)还拥有一种优秀科学家的天赋,他能够在一件事情上投入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激情,专注而且持之以恒。

他(柳传志)的逻辑和他的激情,以及他的那副充满渴望的眼神,常常让人无法拒绝他的任何请求柳传志是个思想家,充满激情和远见卓识,还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演说家

此人(李勤)宽肩大脸,精明,粗放,豪爽,还有几分敢作敢为的品格,愿意为他人承担风险柳传志信奉洁身自好的哲学:

“自己不骗别人也不能被别人骗。

如果不是仗着他(柳传志)的果断、坚忍、百折不挠,以及几分“黑社会老大”的野性,他可能早被埋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混乱秩序中,绝不会有日后的辉煌。

他(柳传志)太了解眼前这些官员的秉性,有时候他们的面子要比事情本身的曲直更加重要,很多事情的要害不在是非之间,你只有先服了软,才能给自己争取转圜之地。

公司未来的方向不是你自己能做什么,而是人家需要什么

在社交场合,提前到达和迟到一样,都是没有礼貌的行为。

不论他们在未来之路走出多远,始终不能与既成的体制翻脸成仇。

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

在一场必输的竞赛中夺取胜利,奥妙在于用自己的“上马”去对抗对手的“中马”,用自己的“中马”去对抗对手

的“下马”。

人类有个奇怪的特征,你越是不让他说话,他就越是气急败坏;你给他足够的说话机会,他反而会心平气和。

我们国家历史上那些伟人,哪个不是崛起于草莽之中,

大规模的生产一旦展开,质量的控制便成为问题。

可惜很多事情能够看得清楚已经不易,做起来就更难。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相信人的本性中具有追求利益的特征

一种好的薪酬制度,能够让人们把这种追求与职业的责任感结合在一起

成大事者的重要一途,就是不要让自己陷入无谓的人事纠纷

你可以对别人说,柳传志是你的朋友。

(这话是柳传志对孙宏斌说的,颇令人感动)

可是他(杨元庆)毕竟年轻,一点也不能体会在中国为人处世的一个规则,那就是,你自己痛快的时候也不能让别人不痛快。

作家秦朔在他的《大变局》一书中

谈到柳传志,说他的人生修炼“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有一种“不同寻常的人情练达”。

他(柳传志)在顽强地改变那些自己能够改变的东西时,也有足够的胸怀去包容那些他不能改变的东西。

然而还有最重要的,他有足够的智慧去分清楚什么是自己能够改变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改变的。

什么时候应当秉公持正,什么时候应当妥协,只有饱经风霜、富有智慧而又修炼到极致的人,才能把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两线作战”乃是兵家大忌

办公司就是办人

你真的只有把自己锻炼成火鸡那么大,小鸡才肯承认你比他大。

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

服。

只有赢得这种“心服”,才具备了在同代人中做核心的条件。

记住“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至理名言,也要记住说这句话的哲人也犯了骄傲的错误,这说明做到谦虚是多么困难。

小公司办事,大公司办人

一个位置有多个人可以接任,这样

的情形总是反复出现在杰出的公司中。

中国人的办法是把他们硬生生地捏合在一起,而西方人总是选择其中一个,而让其他人离开

杨元庆擅长于在漫长的岁月中只做一件事,善始善终。

而郭为善于在一年之中做很多事情,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出现在关键的地方,不是善始,就是善终。

与其钝刀子割肉,不如快刀斩乱麻

《旁观者》读书笔记

(完结一本书5000字)

要说的这本书又是德鲁克大师的作品,不过作为一篇短篇故事集,这个同样特立独行的作者着力生动的刻画了“一些特别的人”和“他们的特立独行”。

我要说的是这本超赞的书是在是有趣的很,忐忑的挤出工作的间隙,把电子版饶有兴趣的读完。

这个大师活的太长久而隆重了,出生于20世纪初,逝于21世纪初,游历整个欧洲和北美洲,创立了鲜为人知的管理学科。

在其数十本管理著作中,这本根本不能归入管理书籍,只是大师的长跨度的非凡经历,加之其独特的观察和描述视角,使得我在构建那个呈现出来的“社会的图像”,“捕

捉”那一代人“难以想象的哪种深邃、韵味和感觉”。

不带喘气的在办公室读完,自然会有忐忑不安的心情,只是那些人物太生动而有趣,而这位大师正如其所言,不管怎么讲故事,逸事,总会像德鲁克从亨利伯伯那里学来的一样,无论怎么跳跃式思维,无论怎么起自一个特定的、非常具体的东西,最后终于得到一个准则,而大师也会这样来给予每个人或者他们的性格、成就作一个独特的总结准则。

那些人物或者太遥远却知名,或者太渺小而平凡,在德鲁克笔下总能熠熠生辉.即便那些人物之间不能等量齐观,但是正是社会的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因为大师的经历与视角,被发掘和放大。

不管是赫赫有名的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通用董事长斯隆,还是平凡的弗里德伯格,亨利伯伯,帕尔布,斯隆手下的没有一个性格相似的几十个主管们,读完他们,读者似乎身临其境的在与他们共事,对话与不断的思考。

德鲁克老人家的记性太好了,这些人物横跨数十年,他们的形象,嗜好甚至口头禅仍在脑海中历历在目。

原来这位旁观者发现

这些角色在一生中出现,并对自身的影响太深远了。

这种回忆录以人物为中心,讲述那些有趣的故事,旁观者在纪念他们,并时时用智慧总结他们,影响自我。

波澜壮阔的经历给予人旁观的权力,并思考,辨别,归纳,提炼与汲取。

这本书实在和《管理的实践》相差太大,不能相提并论,但绝非是指意义层次。

《管理的实践》完全是管理领域的始祖性书籍,这本以美国20,40年代企业和社会为背景,与今天的中国企业和社会背景极为相似,每每读到案例或者大师的总结观点,结合实际不禁拍案叫绝。

在现在制造工厂有问题与困难,回到书中总能找到满意而信服的答案。

而旁观者则完全是另一个视角,与管理无关,却令人在诸方面获益匪浅。

比如对于弗洛伊德中肯的评价,小人物中的大智慧,大人物中的小智慧。

斯隆对于GM的开拓性的实践,加之其自身的某些看似怪诞的行为准则(比如花最多的时间决策,任用最合适的人才),充满令人折服的力量(当然首先令大师折服)。

才慢慢体会到其中的韵味,并逐渐

领会“旁观者”涵义。

中国有句老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作为管理学大师,只有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才能领悟出超越现实的思考并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领先,德鲁克的伟大就在这里,如果他只研究现有管理界的常规思维和做法,他只能被称之为管理学者,成为不了照耀管理学界多年的大师。

德鲁克自己说,从他写第一本书开始至今,他“所写的一切无不强调人的多变、多元,以及独特之处”。

他要对抗的是一个集权当道、讲求统一与一致的时代。

他笃信只有独立和多元的特质,才能护卫人类社会的价值,并培养领导力和公民精神。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德鲁克不愿意悲剧式地进入历史,不管是被指派为一个丑角,还是证明为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他选择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这里的旁观者,是一个不与强权者进行权利游戏的人,是一个不放弃独立思考的人,是一个不媚俗的人,是一个尊重人性价值的人。

这本书写的是人,德鲁克从未认为哪个人特别无趣。

清华大学杨斌教授理解为世界上没有无趣的人,却有着大量的不

善于(愿意)观察,不能够以移情心去体会的人。

德鲁克对人

的观察,给所有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样板、楷模。

倘若你能够对自己的同时、伙伴的行为、态度乃至价值观,有如此敏锐且练达的洞察,你就有了成为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基础特质。

德鲁克在他的《管理的实践》中曾说,他认真地研究了当时(20世纪50年代)大学中所开设的课程,发现其中只有两门对于培养管理者最有帮助:

短篇小说写作与诗歌赏析。

诗歌帮助一个学生练习用感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而短篇小说的协作则培养你的那种对于人以及人际的入微体察。

读者写信告诉德鲁克:

“你的著作,我几乎都读过了,对我的帮助相当大,特别是在工作上。

但是,在你这么多作品里,《旁观者》给我的乐趣最多。

德鲁克也说这是他最喜爱的一本书,也是他写作最快的一本书,从起笔到完成全书,不到一年的光景。

我明白之所以读来流畅的原因了,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人和事,无需构思,随手拈来,但正是这些真实的故事造就了这位影响全世界的管

理学大师。

彼得?

德鲁克(PeterF.Drucker)1909年出生在维也纳。

德鲁克奠定了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德鲁克的回忆录——《旁观者》写了20年,是他唯一写作时间最长的、虽不是最好的、却是他本人最喜欢的作品~

《旁观者》是德鲁克知识及人生旅程的记录。

该书每一章都可个别独立,可以说是故事集。

全书15个章节、15组人物,每一组人与事都紧扣着20世纪里最重要的某些领域和特性。

就在抒情的夹叙夹议中,真实的德鲁克亲切清晰地浮现出来。

作者希望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的人难以想像的那种精髓、神韵与触觉,比如两次大战间的欧洲、罗斯福新政时期(NewDealyears),以及二战刚结束时的美国。

读完《旁观者》,我们也许能明白在德鲁克一以贯之的思想渊源是什么了。

我对《旁观者:

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美]彼得?

德鲁克,廖月娟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下同。

]中的第一部“来自亚特兰提斯的报告”中的“怀恩师”一文,反复读了数遍,从情感而言,它是散文;从个人经历来说,我从灵魂深处感到它是苏格拉底式的思想哲学;从管理学上分析,它是一篇高境界的管理理论文章~它集中折射出德鲁克的“公共服务机构管理理论”思想光芒。

在此,我一边将其《怀恩师》中主要情节摘录,一边谈谈德鲁克的“公共服务机构管理理论”思想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我见识过许多一流的教学风采,也见过几个相当伟大的老师。

然而,在教过我的老师中,我认为一流的只有两位,也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的老师——埃尔莎小姐和苏菲小姐。

她们不仅称职,更是杰出的教师。

篇二:

联想风云读后感新

《联想风云》读后感

作者凌志军以纪实的手法,按时间顺序揭示了联想20年的发展历程,文笔精练而生动,人物众多,事件繁杂,情节跌宕起伏,颇有读武侠小说的感觉。

作者尽量以白描的手法来阐述历史事

件,但对关键人物和重大事件还是难掩其倾向性。

作为一名联想人,年少轻狂心怀梦想的我迫切地想读完这本书,去了解联想的文化,去探索柳传志的传奇人生,去激发自己的斗志。

“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梦想人人都有,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持久的行动力。

每个人都有惰性,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往往都是能取得成功的人。

从最初小平房里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到现在拥有数十亿的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期间不知道经历里多少坎坷,我佩服创业者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佩服管理层的智慧。

如今的联想销售网络遍布全世界,总部设在纽约的purchase,在全球有19000多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以及日本的东京、美国的罗利。

联想这棵大树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探索,值得我们去努力,联想让我们所有联想人感到骄傲~

人往往在危机中、失败中才能学到更多宝贵的东西,所以处于困境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反倒总是风平浪静值得

反思,也许真的到了应该立刻大刀阔斧的变革的时候了。

只有在逆境中人才有那种殊死一搏的气概,才会主动的去寻找出路,想方设法的去清除在成功道路上的障碍。

安于现状必定会遭受现实的打击,有句话说得好“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在小区管理上我们也必须就像圈总说的那样,变被动为主动在业

主发现问题之前就把问题解决了。

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业主的认可,业主才会更加信任我们物业。

想想联想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让世界一起联想”,这样的广告语有一种气势,让人肃然起敬,愿意信赖联想,愿意托付,如果我买电脑我肯定会选择联想,这不仅仅是一种支持,更是一种信赖。

要想成功就需要不断地给自己制定目标,就像在马拉松比赛中不断地给自己找目标,不断的实现目标这样我们才能跑得更远,最终取得成功。

老总希望改变目前物业的现状,使物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行业。

这就需要我们这些物业人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凡事先谋而后动,话出之前先三思。

就像书中所说“你在为自己争取活路的同时,也必须让别人活”,凡事都要换位思考,给别人留了足够的空间,才能给自己争取的更多。

就像在工作中业主沟通,在咱们认为是很小的一件事,在业主那里却是一件大事,毕竟这个牵扯到业主的利益,我们要站在业主的立场上考虑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物业要挺身而出的时候,让业主感觉物业和业主是一家,慢慢的和我们更加亲近,之后的工作也就变得更加容易了,这也应该说是水到渠成。

我们要做的就是向业主献上最好的服务,加上诚实、微笑、循循善诱和百般奉承;

正如本书中所描述的柳传志就是联想的精神领袖,联想就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从当年的艰苦创业到现在的辉煌,如果没有柳传志的智慧和坚持,联想可能早就香消玉损了。

所以联想有柳传志的性格是理所当然,就像亮剑里说的:

一支部队的精神是带领它的第一人首长造就的。

身处物业这个(本文来自:

WwW.hNboxu.cOm博旭范文网:

联想风云读书笔记)岗位上我们就要把自己的工作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对

待,用心去呵护他,尽最大努力去保护他,努力让工作变成一种事业。

书中还说“把权力和利益交给那些敢于承担责任的人”,能力越大责任越重,在物业公司中最经常提到的就是责任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清责任,有时候也要承担责任,一个决定的做出都会伴随着责任的产生,这就需要一个敢于承担并接受责任的人去冒着风险去完成它,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利益。

柳传志把自己比作珍珠项链中的那一条线,珍珠少了一颗两颗都无所谓,但是这根线不能少,少了就是一盘散沙。

柳传志不是简单的串联,而是有效的整合。

一个好公司是团队、文化、形象、管理的综合体,联想是特殊环境下的产物,也是无数总因素的下的产物,缺少了任何一个,联想都不可能是今天的联想,当然这更离不开柳传志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的领导。

柳传志一向信奉看不清楚的事情不要急着做,要多想想,想明白了以后撒腿就跑。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志向高远、信念坚定、稳健踏实、勤奋敬业、反应敏捷这些优秀品质正是柳传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柳传

志这样评价自己:

属于那种孔雀型和老虎型兼顾的人,在处理问题中既有理性的一面,更有感性的一面。

往往在这样的决策者更具有个人魅力,在这样的领导者身上能感到一种尊重,一种“亲情”,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化企业里,散播这样一种文化,着实让人内心踏实,真情实感也好,作秀也罢,公司真的需要这种“亲情”。

书中说办公司就是办人,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一个公司是由很多员工组成的,工作是每个员工必须履行的义务,在这些人中间不可避免的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这就需要有人去屡清这些关系,处理好这中

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中管理的要旨在于,让每个员工都清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情,就像我们物业每个员工都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都要做到心里有数。

书中一再强调要善于学习,这对任何一份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人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跟得上时代的需要,安于现状只能被社会所淘汰,对我们物业行业来说,面对的业主是各行各

业的,想要把工作做得更好,就需要不断地靠近他们,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让我们与业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有了这些切入点我们的工作也就会更顺利。

《联想风云》让我了解了一个感性的联想,以及理性的联想是如何九死一生,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探索和抉择,在我看来我们现在要的就是低下头来认真思考和解决问题,因为公司和我们的未来是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来创造的,看完这本书我也联想到了我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人生,我从中受益匪浅我学到了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利益关系,以及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尽管现在理解都还是皮毛但是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遇到具体的事情,细细体会肯定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篇三:

联想风云读后感

《联想风云》读后感很久以前就读过《商界》上一篇关于柳传志的文章,当时就觉得他是一个

了不起的人物,因此对他和联想也就多了一分关注。

前些日子,好友强烈推荐《联

想风云》这本书,于是就有了很强的阅读欲望。

先是下载电子书来读,后来自己

干脆买来一本,在今年寒假开学到海口的路上又细细读了一遍。

其实一旦开读才

发现这本书写得还是相当精彩的,读完之后觉得,这是一本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

作者凌志军以纪实的手法,按时间顺序揭示了联想20年的发展历程,文笔

精练而生动,人物众多,事件繁杂,情节跌宕起伏,颇有读武侠小说的感觉。

每读到书中一些深刻的思想论述(尤其是柳传志的一些思想观点),心中就会有

所感触,甚至会产生共鸣。

特意将一些精彩内容总结如下。

1企业的成功是需要不断创新,尤其是在IT行业,联想从以汉卡起家,然

后以代理国外IT产品和自有PC发展厘定了门户,现在向多元化发展,看是简单,

其实每个过程都是一次艰难的转

型。

柳传志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企业,不

仅仅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要惦记着地里的,这样才能不断创新,不断

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中关村那么多的企业中,唯有联想越活越精彩。

2目标清晰,计划周密。

道理说出来,其实谁都懂,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这在我的工作中经常地会出现。

从柳传志的角度上来看,他不但能很快地发现新

的公司方向,同时在计划制定上无比详尽。

亦不断监督计划的执行。

这不仅仅是

定个收入指标那么简单。

在联想的发展过程中,公司越来越大的时候,计划的制

定就更需要对于全局的考虑。

小公司的时候,大家可以凭借热情去做事情,但是

到了大公司的时候,热情就远远的不够了。

领导者不能轻易的作一个决定,但是

一旦做了,就必须坚定的执行下去。

在这个问题上,香港联想曾经因为管理者的

失误几乎到了关门的时刻。

3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时刻都充满在联想的公司。

“在这个千变万化的行业

里,潜在的风险会突然显现,巨大的风暴会让成就,业绩,规模,一切都灰飞烟

灭。

10倍速,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柳传志。

书中也引用了任正非的经典段

落“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

感,只有危机感。

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

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

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

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基本上所有的领导人最后都是悲观主义

者,正是这种时时刻刻的危机感,才使人不管努力,不断进步,进而不断

的活下

去。

4以人为本。

书中详细的诠释里什么是以人为本。

尤其是在杨元庆和孙宏斌

的成长过程中。

你可以看到优秀的人才都是在磨难不断的磨炼出钢铁般的意志,

甚至是在不断的摔打过程中程中起来。

曾经杨元庆曾经是年少气盛,在一次会议

上,柳传志告诉他“你不要以为你得到的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你这个舞台时我

们定着巨大的压力给你搭起来的,在各种力量的矛盾中,你本应和大家和衷共济,

逐步确定你的地位,争取更大的舞台,更大的天地。

你不能一股劲的只往前冲,

什么事都来找我柳传志讲公平不公平。

你毫不妥协,较我如何做,”这话我感触

很深,不仅仅是对自己,换过每个人,这话都有不同的意义。

个人感觉这本书写的非常真实,基本上是用叙事的方式介绍了联想的成长历

程。

将一些书中精彩的语段摘录如下:

杰出的企业家都是信念坚定的人,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