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4310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

《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docx

煤粉在制备运输及燃用过程地安全系统性问题

煤粉安全问题-2013-01-0511:

51

煤粉在磨煤干燥过程、在煤仓储存,在罐车运输及入炉燃烧时,存在自燃与爆炸的可能性。

原因是煤粉比表面积比原煤大大增加,与空气中氧的接触面积及吸附氧的数量也相应大大增加,在外界高温及摩擦、剧烈震动作用下,氧分子与碳发生氧化反应生热,并促使煤粉热分解产生可燃气体,这些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便着火燃烧。

局部燃烧释放的热量以分子热传导、辐射、对流等复合传热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着的煤粉,又使其受热分解,产生可燃气体而着火燃烧。

如此循环,反应速度迅速加快。

火焰速度激增到一定程度时,轻则自燃,重则发生爆炸。

特别应指出的是煤粉状态处于“浓相”,当煤粉浓度在30mg/m3,即有可能爆炸;当达到1500mg/m3以上时,可发生强爆炸。

就已发生过制粉中心煤粉自燃事故及煤仓自燃事故。

当夏天煤粉罐车远距离运输时,这种安全问题的发生是应当提防的。

煤粉锅炉的安全运行,更是应严格操作规,加以防。

现有工业煤粉锅炉系统并未完整地采用煤科总院的技术,几乎所有的已运行锅炉均未建惰性气体保护系统。

另外,把最核心的要素—燃料质量控制社会化,不仅影响到锅炉的正常运行,同时,还带来了难以控制的安全隐患。

煤粉危险性分析-煤矿安全网

煤粉为可燃物质,乙类火灾危险品,粉尘具燃爆性,着火点在300℃~500℃之间,爆炸下限浓度34g/m3~47g/m3(粉尘平均粒径:

5μm~10μm)。

高温表面堆积粉尘(5mm厚)的引燃温度:

225℃~285℃,云状粉尘的引燃温度580℃~610℃。

煤粉在运输过程中,经外界的干扰如设备运转的震动、碰撞或风作用悬浮到空气形成粉尘,如场所作业人员防护用品佩带不全,很容易引起尘肺病等职业病危害。

当煤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在外界高温、碰撞、摩擦、振动、明火、电火花的作用下会引起爆炸,爆炸后产生的气浪会使沉积的粉尘飞扬,造成二次爆炸事故。

煤尘爆炸与其在空气中的含量及含氧浓度有关,烟煤在110-2000mg/m3。

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空气中煤尘含量在300-400mg/m3爆炸威力最大,这是因为混合物中煤尘与空气的比例适中,煤粉能充分燃烧。

煤粉爆炸后不仅产生冲击波伤人和破坏建筑物,同时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死亡。

煤尘的燃烧爆炸特特性见表3-6。

表3-6煤尘的燃烧爆炸特性

粉尘爆炸的基本常识

编辑锁定

粉尘爆炸,指粉尘在爆炸极限围,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粉尘爆炸多在伴有铝粉、锌粉、铝材加工研磨粉、各种塑料粉末、有机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小麦粉、糖、木屑、染料、胶木灰、奶粉、茶叶粉末、烟草粉末、煤尘、植物纤维尘等产生的生产加工场所。

[1]

中文名:

粉尘爆炸

外文名:

dustexplosion

安规标准:

GB15577-200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爆炸源:

粉尘

粉尘爆炸产生条件

粉尘爆炸条件一般有三个:

(1)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说的粉尘云;

凡是呈细粉状态的固体物质均称为粉尘。

能燃烧和爆炸的粉尘叫做可燃粉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叫悬浮粉尘;沉降在固体壁面上的粉尘叫沉积粉尘。

具有爆炸性粉尘有:

金属(如镁粉、铝粉);煤炭;粮食(如小麦、淀粉);饲料(如血粉、鱼粉);农副产品(如棉花、烟草);林产品(如纸粉、木粉);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

某些厂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特别是一些有机物加工中产生的粉尘,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2)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

(3)有火源或者强烈振动与摩擦。

[2]

粉尘爆炸爆炸原理

表1—4爆炸性粉尘的分级、分组

一般比较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粉尘大致有铝粉、锌粉、硅铁粉、镁粉、铁粉、铝材加工研磨粉、各种塑料粉末、有机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小麦粉、糖、木屑、染料、胶木灰、奶粉、茶叶粉末、烟草粉末、煤尘、植物纤维尘等。

这些物料的粉尘易发生爆炸燃烧的原因是都有较强的还原剂H、C、N、S等元素存在,当它们与过氧化物和易爆粉尘共存时,便发生分解,由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或者气体量虽小,但释放出大量的燃烧热。

例如,铝粉只要在二氧化碳气氛中就有爆炸的危险。

[3]

粉尘爆炸的难易与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环境条件有关。

一般认为燃烧热越大的物质越容易爆炸,如煤尘、碳、硫黄等。

氧化速度快的物质容易爆炸,如镁粉、铝粉、氧化亚铁、染料等。

容易带电的粉尘也很容易引起爆炸,如合成树脂粉末、纤维类粉尘、淀粉等。

这些导电不良的物质由于与机器或空气摩擦产生的静电积聚起来,当达到一定量时,就会放电产生电火花,构成爆炸的火源。

通常不易引起爆炸的粉尘有土、砂、氧化铁、研磨材料、水泥、石英粉尘以及类似于燃烧后的灰尘等。

这类物质的粉尘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不易燃烧。

但是如果这类粉尘产生在油雾以及CO、CH4、煤气之类可燃气体中,也容易发生爆炸。

粉尘的爆炸可视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的:

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

随着每个循环的逐次进行,其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通过剧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

这种爆炸反应以及爆炸火焰速度、爆炸波速度、爆炸压力等将持续加快和升高,并呈跳跃式的发展。

粉尘爆炸特点危害

粉尘爆炸影响因素

物理化学性质

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物质的燃烧热越大,则其粉尘的爆炸危险性也越大,例如煤、碳、硫的粉尘等;越易氧化的物质,其粉尘越易爆炸,例如镁、氧化亚铁、染料等;越易带电的粉尘越易此起爆炸。

粉尘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互相碰撞、磨擦等作用,产生的静电不易散失,造成静电积累,当达到某一数值后,便出现静电放电。

静电放电火花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粉尘爆炸还与其所含挥发物有关。

如煤粉中当挥发物低于10%时,就不再发生爆炸,因而焦炭粉尘没有爆炸危险

粉尘爆炸浓度极限--表1

性。

[4]

颗粒大小

粉尘的表面吸附空气中的氧,颗粒越细,吸附的氧就越多,因而越易发生爆炸,而且,发火点越低,爆炸下限也越低。

随着粉尘颗粒的直径的减小,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还容易带上静电。

[4]

粉尘的浓度

与可燃气体相拟,粉尘爆炸也有一定的浓度围,也有上下限之分。

但在一般资料中多数只列出粉尘的爆炸下限,因为粉尘的爆炸上限较高。

一些粉尘爆炸的特性列于表1(右侧)。

粉尘爆炸爆炸特点

(1)多次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

第一次爆炸气浪,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短时间爆炸中心区会形成负压,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填补进来,与扬起的粉尘混合,从而引发二次爆炸。

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会更高。

[1]

(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

(3)与可燃性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5]

粉尘爆炸主要危害

(1)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粉尘爆炸涉及的围很广,煤炭、化工、医药加工、木材加工、粮食和饲料加工等部门都时有发生。

[5-6]

(2)容易产生二次爆炸。

第一次爆炸气浪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的短时间爆炸中心区会形成负压,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填补进来,形成所谓的“返回风”,与扬起的粉尘混合,在第一次爆炸的余火引燃下引起第二次爆炸。

二次爆炸时,粉尘浓度一般比一次爆炸时高得多,故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

例如,某硫磺粉厂,磨碎机部发生爆炸,爆炸波沿气体管道从磨碎机扩散到旋风分离器,在旋风分离器发生了二次爆炸,爆炸波通过爆炸后在旋风分离器上产生的裂口传播到车间中,扬起了沉降在建筑物和工艺设备上的硫磺粉尘,又发生了爆炸。

[5-6]

(3)能产生有毒气体。

一种是一氧化碳;另一种是爆炸物(如塑料)自身分解的毒性气体。

毒气的产生往往造成爆炸过后的大量人畜中毒伤亡,必须充分重视。

[5-6]

粉尘爆炸粉尘治理

综合抑尘技术主要包括生物纳膜抑尘技术、云雾抑尘技术及湿式收尘技术等关键技术。

生物纳膜抑尘技术,生物纳膜是层间距达到纳米级的双电离层膜,能最大限度增加水分子的延展性,并具有强电荷吸附性;将生物纳膜喷附在物料表面,能吸引和团聚小颗粒粉尘,使其聚合成大颗粒状尘粒,自重增加而沉降;该技术的除尘率最高可达99%以上,平均运行成本为0.05~0.5元/吨。

云雾抑尘技术是通过高压离子雾化和超声波雾化,可产生1μm~100μm的超细干雾;超细干雾颗粒细密,充分增加与粉尘颗粒的接触面积,水雾颗粒与粉尘颗粒碰撞并凝聚,形成团聚物,团聚物不断变大变重,直至最后自然沉降,达到消除粉尘的目的;所产生的干雾颗粒,30%~40%粒径在2.5μm以下,对大气细微颗粒污染的防治效果明显。

湿式收尘技术通过压降来吸收附着粉尘的空气,在离心力以及水与粉尘气体混合的双重作用下除尘;独特的叶轮等关键设计可提供更高的除尘效率。

适用于散料生产、加工、运输、装卸等环节,如矿山、建筑、采石场、堆场、港口、火电厂、钢铁厂、垃圾回收处理等场所。

[7-8]

粉尘爆炸防措施

警示牌

如采用有效的通风和生物纳膜抑尘技术等综合抑尘技术除尘措施,严禁吸烟及明火作业。

在设备外壳设泄压活门或其他装置,采用爆炸遏制系统等。

对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厂房,必须严格按照防爆技术等级进行设计,并单独设置通风、排尘系统。

要经常湿式打扫车间地面和设备,防止粉尘飞扬和聚集。

保证系统要有很好的密闭性,必要时对密闭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性粉尘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减少氧气的含量,抑制粉尘的爆炸。

[1]

常用的防护措施或方案主要有四种:

遏制、泄放、抑制、隔离。

其中泄放分为正常情况下的压力泄放和无火焰泄放;隔离分为机械隔离和化学隔离。

主要防护设备包括:

防爆板(ExplosionPanel)、防爆门(ExplosionVent)、无焰泄放系统(FlamelessVenting)、隔离阀(ExplosionIsolationValve)以及抑爆系统(ExplosionSuppressionSystems)。

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每一种防护措施单独使用,往往采用多种防护措施进行组合运用,以达到更可靠更经济的防护目的。

[9]

粉尘爆炸遏制

就是在设计、制造粉体处理设备的时候采用增加设备厚度的方法以增大设备的抗压强度,但是这种措施往往以高成本为代价。

粉尘爆炸泄放

包括正常泄放和无焰泄放,是利用防爆板、防爆门、无焰泄放系统对所保护的设备在发生爆炸的时候采取的主动爆破,泄放爆炸压力的办法进行泄压,以达到保护粉体处理设备的安全。

防爆板通常用来保护户外的粉体处理设备,如粉尘收集器、旋风收集器等,压力泄放的时候并随有火焰以及粉体的泄放,可能对人员和附近设备产生伤害和破坏;防爆门通常用来保护处理粉体的车间建筑,以达到整个车间避免产生粉体爆炸;对于处于室的粉体处理设备,有时对泄放要求非常严格,不能产生火焰、物料泄放或者没有预留泄放空间的情况下,通常会采用无焰泄放系统,以达到保护人员以及周围设备的安全。

粉尘爆炸抑制

爆炸抑制系统是在爆燃现象发生的初期(初始爆炸)由传感器器及时检测到,通过发射器快速在系统设备中喷射抑爆剂,从而避免危及设备乃至装置的二次爆炸,通常情况下爆炸抑制系统与爆炸隔离系统一起组合使用。

抑制就是利用了爆炸需要的三要素以及原理。

根据这个原理,爆炸需要完整的三个要素,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产生爆炸。

所以要抑制爆炸的发生,必须取消三要素中的一个要素。

一种措施是往粉体处理设备部注入惰性气体如N2、CO2等代替空气,从而降低氧化剂:

氧气O2的含量,以达到抑制爆炸的目的;另一种措施是取消易燃易爆物料,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设备本身就是用来处理该物料的。

所以以上两种措施都是不可能或者很难做到的,所以我们一般采用最简单的措施,就是取消其中的一个重要要素:

火源,从而抑制爆炸的发生。

这就要采用爆炸抑制系统,最简单的爆炸抑制系统是由四个单元组成:

监视器、传感器、发射器和电源。

四个单元各自的功能分别为:

监视器可以提供可视或者可听的警报,对整个系统的激活、密封故障、气压和电源故障进行监视,而且发射器的发射不是由监视器触发,而是由传感器直接触发,从而大大缩短了抑爆系统的反应时间。

传感器由三个朝向不同方向的压力传感器组成,其中一个设定在低压状态,两个设定在高压状态,必须同时有其中两个压力传感器被激活时,整个系统才被触发,从而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发射器由抑爆剂筒、气体罐(充满低压氮气200Psi-300Psi)、电子控制器组成,而且抑爆剂(碳酸氢钠粉末)和压力气体分开储存,这样避免使用者在检查和维护的时候不处于受压系统的危险之中。

电源给整个系统供电,可以由交流电输入转换成24V直流电,也可以直接使用电池,另外还有三个继电输出端,一个显示交流电的供应情况,一个显示系统是否有故障,一个显示系统是否在工作。

这四个单元即可组成一个最简单的抑爆系统,但是有时要保护的围很大,就需要增加发射筒,一个传感器最多可以连接十个发射筒。

粉体爆炸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这样的:

在密闭的工业设备部产生的许多粉末和灰尘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假如达到适当的浓度,万一产生了火花,就会由火花发展成小火球,如不抑制就会由小火球发展成大火球,并伴随有高温高压的产生,当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超出了设备的抗压强度,就会发生爆炸。

在此过程中,升高的压力会产生冲击波,而且冲击波的传播速度远大于火焰传播的速度,利用这个原理,让抑爆系统的传感器及时探测到冲击波,在火焰还没有时间发展成爆燃的时候,发射器喷射出抑爆剂(碳酸氢钠),将火焰喷灭,从而避免小火球演变成大火球,甚至形成爆炸,从而破坏设备,甚至危害到人身安全。

抑爆系统通俗来说相当于一个自动灭火器,但是在这里要灭的不是熊熊烈火而是发生爆炸前期的小火球。

当安装在粉体设备上的传感器探测到设备部发生火花,使得燃料燃烧,形成小火球,即将要发展成大火球产生爆炸的瞬间,马上发出一个指令给发射筒,发射筒马上会向设备部喷出灭火剂,把要引发爆炸的火花熄灭,从而抑制了爆炸的发生。

粉尘爆炸隔离

分为机械隔离和化学隔离两种,往往和抑爆系统一起应用。

隔离就是把有爆炸危险的设备与相连的设备隔离开,从而避免爆炸的传播,产生二次爆炸。

一般在设备的物料入口安装化学隔离,在设备的物料出口安装机械隔离阀。

化学隔离和抑爆系统中的发射筒相同,只是一般为45°安装;机械隔离阀类似于常见的闸阀。

在现代工业中,我们给粉体设备做防爆措施,不能只单独考虑某一个设备,要从整体出发,要作为一个防爆系统工程来设计,所以往往需要采取多种方案组合应用。

如泄放和机械隔离方案、泄放和化学隔离方案、无焰泄放和机械隔离方案、无焰泄放和化学隔离方案、抑制和机械隔离方案等等,也可能需要所有方案的集合体。

根据国际标准如NFPA68、NAPA69、NFPA654规的指导,为了工业的安全生产,为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又由于爆炸的不确定性,务必提高安全防意识,在设计、制造、使用带危险性的粉体设备时,应当给工业粉体设备上保险:

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进行防爆。

粉尘爆炸扑救措施

扑救粉尘爆炸事故的有效灭火剂是水,尤以雾状水为佳。

它既可以熄灭燃烧,又可湿润未燃粉尘,驱散和消除悬浮粉尘,降低空气浓度,但忌用直流喷射的水和泡沫,也不宜用有冲击力的干粉、二氧化碳、1211灭火剂,防止沉积粉尘因受冲击而悬浮引起二次爆炸。

[6]

对一些金属粉尘(忌水物质)如铝、镁粉等,遇水反应,会使燃烧更剧烈,因此禁止用水扑救。

可以用干沙、石灰等(不可冲击);堆积的粉尘如面粉、棉麻粉等,明火熄灭后部可能还阴燃,也因引起足够重视;对于面积大、距离长的车间的粉尘火灾,要注意采取有效的分割措施,防止火势沿沉积粉尘蔓延或引发连锁爆炸。

[6]

粉尘爆炸爆炸案例

1913-1973年间美国仅工农业领域,就发生过72次比较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

[10]

1952—1979年间,日本发生各类粉尘爆炸事故209起,伤亡共546人,其中以粉碎制粉工程和吸尘分离工程较突出,各为46起。

1965—1980年,联邦德国发生各类粉尘爆炸事故768起,其中较严重的是木粉及木制品粉尘和粮食饲料爆炸事故,分别占32%和25%。

1942年,我国煤矿曾发生世界上最大的煤尘爆炸,死亡1549人,重伤246人。

1987年亚麻厂的亚麻尘爆炸事故,死亡58人,轻重伤177人,直接经济损失882万元。

[1]

2010年2月,省发生的玉米淀粉粉尘爆炸事故,造成19人死亡、49人受伤。

2011年5月,富士康抛光车间发生可燃粉尘意外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16人受伤。

2012年8月,市瓯海区一幢民房在生产中发生铝粉尘爆炸,导致坍塌并燃烧,造成13人死亡、15人受伤。

2014年4月,省市如皋市东镇发生硬脂酸粉尘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9人受伤。

[11]

2014年8月2日,昆山工厂爆炸致75人死亡。

爆炸系因粉尘遇到明火引发的安全事故。

2015年6月27日,游乐园粉尘爆炸516人伤,其中4名大陆女性[12]。

如何防止煤粉自燃和爆炸

煤粉与空气中的氧长期接触氧化时,会发热使温度升高,而温度的升高又会加剧煤粉的进一步氧化,若散热不良时会使氧化过程不断加剧,最后使温度达到煤的燃点而引起煤粉的自燃。

一般说来挥发分含量VR<10%(无烟煤),是没有爆炸危险的。

而VR>25%的煤粉(如烟煤等),很容易自燃,爆炸的可能性也很大。

煤粉越细越容易自燃和爆炸,粗煤粉爆炸的可能性较小。

例如烟煤粒度大于0.1毫米几乎不会爆炸。

因此,挥发分大的煤不能磨得过细。

煤粉浓度是影响煤粉爆炸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最危险得浓度在1.2-2.0kg/m3,大于或小于该浓度时爆炸的可能性都会减小。

在实际运行中一般是很难避免危险浓度的。

制粉设备中沉积煤粉的自燃性往往是引爆的火源。

气粉混合物温度越高,危险性就越大。

煤粉爆炸的实质是一个强烈的燃烧过程,是在0.01-0.15s的瞬间大量煤粉突然燃烧产生大量高温烟气因急速膨胀而形成的压力波以及高速向外传播而产生的很大的冲击力和声音。

潮湿煤粉的爆炸性较小,对于褐煤和烟煤,当煤粉水分稍大于固有水分时一般没有爆炸危险。

防止磨煤机入口积煤

磨煤机入口积煤主要是湿煤在气流冲击下沾上去的。

不论制粉系统在运行中还是在停止时,都有可能将积煤引燃。

如在磨煤机入口上方(给煤机下煤管)加装隔板,可使煤,粉,风得到良好混合,既可防止上部的积煤,又能缓解下部料斗斜坡的积煤。

对细粉分离器进行改进

对细粉分离器入口切向处的积粉,可通过在风道加装导流板,增强局部扰动,提高该处的流速,增强气流对下部积粉的冲刷。

同时,加装导流板后,风粉气流分布更加均匀,使分离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消除热风漏

将冷风门位置从热风门前改至热风门之后,使其处于负压区,这不但可以解决因漏入热风造成的磨煤机入口温度升高,而且还可以解决运行中冷风门外漏的热污染问题。

另外,须加强设备的维护,当发现热风门关不严或关不上时,应及时联系检修人员处理,使其恢复正常运行。

加强粉仓的密封和保温

(1)对粉仓与厂房结合部位进行胶合,并定期检查,发现漏风处应及时消除,防止粉仓漏风;

(2)对粉仓外部敷设暖气管道,增强粉仓的保温效果。

实践证明:

该方法对消除钢板式粉仓壁的积粉非常有效;

(3)运行中控制粉仓粉位在1.5-4.0米围,严格执行降粉制度;

(4)安装粉仓负压测点,制粉系统运行中应及时调整粉仓吸潮气门的开度,使粉仓负压维持在20-30Pa。

加强煤粉细度的调整

在保证煤粉经济细度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燃煤特点,调整粗粉分离器挡板,使煤粉细度R90维持在24-28%并靠上限运行。

加强煤质分析工作

燃煤煤质报告应及时送交运行人员,以便针对燃煤特性调整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风粉混合物的温度,调节合理的煤粉细度。

防爆门的改进

防爆门的开口方向应避免附近的电缆和重要设备以及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位置,否则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加装挡板和使用新型防爆门等。

同时运行中应加大检查力度,保证防爆门的严密性。

加强运行管理

严格按规定操作。

制粉系统运行中及时调整磨煤机出口温度,发现断煤后及时处理,正确使用吸潮气管,经常查找系统的积粉点及漏粉点并予以消除,停止过程中一定要将系统的存粉抽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