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通讯系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476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6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通讯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11通讯系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通讯系统.docx

《11通讯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通讯系统.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通讯系统.docx

11通讯系统

 

通信系统施工工艺标准

(BQ-CNCECJ070101-2004)

1适用范围

本标准使用于电话通信系统的电话插座与组线箱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设备

2.1.1电话出线面板:

其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及“CCC”认证标识,表面不应有破损、划痕等缺陷。

2.1.2电话组线箱、分线箱:

其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的要求,有产品合格证及“CCC”认证标识,且不得有破损现象,箱体表面光滑平整。

2.1.3电线电缆:

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及“CCC”认证标识。

电缆网中的电话电缆应采用综合护层塑料绝缘市话电缆,规格见表2.1.3。

表2.1.3电话电缆规格

型号及规格

电缆外径(mm)

重量(kg/km)

HYA10*2*0.5

10

119

HYA20*2*0.5

13

179

HYA30*2*0.5

14

238

HYA50*2*0.5

17

357

HYA100*2*0.5

22

640

HYA200*2*0.5

30

1176

HYA300*2*0.5

36

1667

HYA400*2*0.5

41

2217

HYA600*2*0.5

48

3229

HYA1200*2*0.5

66

6190

2.1.4其他材料:

螺钉、螺栓、扁钢等。

2.2机具设备

2.2.1安装器具:

手电钻、冲击钻、电工组合工具、梯子。

2.2.2测试器具:

250V兆欧表、500V兆欧表、对号器、水平尺、钢尺、小线、对讲机等。

2.3作业条件

2.3.1电话通信系统的管、箱(盒)体安装应随土建施工预埋,土建专业应及时给出建筑标高线;

2.3.2装饰装修工作完成,箱(盒)口已修好。

2.4技术准备

2.4.1施工图纸齐全。

2.4.2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

2.4.3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方案及专业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

3施工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

3.1施工程序

3.2设备材料选择

3.2.1施工前对运到施工现场的器材,应进行清点及外观检查,检查各种器材的规格、型号及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在存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坏变质等情况,如发现包装有损坏或外观有问题,应作详细检验。

凡具有出厂证明的设计器材,应核对证明文书上所列内容是否符合现行质量标准及设计文件的要求。

凡质量不合格的各种设备和器材一律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3.2.2交接箱和分线设备不得采用无端子和夹接结构形式,应采用有端子或针式螺钉压接结构形式。

交接箱的箱体应选用能防尘、防水、放蚀并有闭锁装置。

有端子交接箱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80%条件下测试其电气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3.2.2.1绝缘电阻:

端子间、端子与箱体间用500V兆欧表测量应不低于1000MΩ。

3.2.2.2耐压试验:

端子间、端子与箱体间加50Hz、500V交流电压1min不得击穿,并不得损坏绝缘。

3.2.3壁龛箱本体可为钢质、铝质或木质,并具有防潮、防尘、防腐能力。

壁龛、分线小间外门形式,色彩应与建筑物环境基本协调。

铝合金框室内电缆交接箱规格见表3.2.3-1。

壁龛分线箱规格见表3.2.3-2。

用户电话出线盒见表3.2.3-3所示。

表3.2.3-1铝合金框室内电缆交接箱规格表

规格(对)

高*宽*厚(mm)

质量(kg)

100

470×350×220

12

200

600×350×220

14

300

800×350×220

18

400

1000×350×220

21

表3.2.3-2壁龛分线箱规格表(mm)

规格(对)

10

120

250

250

20

120

300

300

30

120

300

300

50

120

350

300

100

120

400

300

200

120

500

350

表3.2.3-3用户出线盒规格表(mm)

规格

高×宽×厚

86H50

75×75×50

3.2.4电缆网中电话电缆应采用综合护层塑料绝缘市话电缆。

电缆网中应优先采用HYA型铜芯实芯聚烯烃绝缘涂塑铝带粘接屏蔽聚乙烯护套市话通信电缆,规格见表3.2.4。

3.2.5楼内配线也可采用HYV型铜芯实心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绕包铝箔带市话通信电缆。

配线塑料的线径应采用0.4mm。

表3.2.4市内电话电缆规格表

序号

型号及规格

电线外径(mm)

重量(kg/km)

1

HYA10×2×0.5

10

119

2

HYA20×2×0.5

13

179

3

HYA30×2×0.5

14

238

4

HYA50×2×0.5

17

357

5

HYA100×2×0.5

22

640

6

HYA200×2×0.5

30

1176

7

HYA300×2×0.5

36

1667

8

HYA400×2×0.5

41

2217

9

HYA600×2×0.5

48

3229

10

HYA1200×2×0.5

66

6190

11

HYA10×2×0.4

11

91

12

HYA20×2×0.4

12

134

13

HYA30×2×0.4

12

179

14

HYA50×2×0.4

14

253

15

HYA100×2×0.4

18

417

16

HYA200×2×0.4

24

774

17

HYA300×2×0.4

28

1131

18

HYA400×2×0.4

33

1458

19

HYA600×2×0.4

41

2143

20

HYA1200×2×0.4

56

4077

21

HYA1800×2×0.4

66

5967

22

HYA2400×2×0.4

76

8000

3.3电话交接间和落地式交接箱安装

3.3.1电话交接间

电话交接间即设置电缆交接设备的技术性房间。

每幢住宅建筑物内必须设置一专用电话交接间。

电话交接间宜设在建筑物底层,宜靠近竖向电缆管路的上升点。

并应设在线路网中心靠近电话局或室外交接箱一侧。

交接间使用面积高层不应小于6m2,多层不应小于3m2,室内净高不小于2.4m,通风应良好,有保安措施,设置宽度为1m的外开门。

电话交接间内可设置落地式交接箱,落地电话交接箱可以横向也可以竖向浮置,如图3.3.1-1所示。

楼梯间电话交接间也可安装壁龛交接箱,如图3.3.1-2所示。

交接间内应设置照明灯及220V电源插座。

交接间内通信设备可用建筑物综合接地线作保护接地(包括电缆屏蔽接地)。

其综合接地时电阻不宜大于1Ω,独自接地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5Ω。

 

图3.3.1-1电话交接间平\立面布置图

 

图3.3.1-2楼梯间电话交接间壁龛交接箱

3.3.2落地式交接箱安装

交接箱是用于连接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的设备。

交接箱基础底座应采用不小于C10混凝土制作,底座的高度不应小于200mm,在底座的四个角上应预埋4根M10×100长的镀锌地脚螺栓,用来固定交接箱。

并在底座中央留置适当的长方洞作电缆及电缆保护管的出入口,如图3.3.2-1所示。

安装交接箱前,应先检查交接箱是否完好,然后放在底座上。

箱体下边的地脚孔应对正地脚螺栓,并要拧紧螺母加以固定。

为了防止水流进底座,将箱体底边与基础底座及底座四周用水泥砂浆抹平。

落地式交接箱接地做法,如图3.3.2-2所示。

 

图3.3.2-1落地式电话交接箱安装

 

图3.3.2-2电缆交接箱接地安装

3.4壁龛的安装

暗装电缆交接箱,分线箱及过路箱统称为壁龛,以供电缆在上升管路及楼层管路内分歧、接续、安装分线端子板用。

3.4.1交接箱应设在清洁、干燥、靠近通信电缆引入电缆一侧的建筑物底层。

根据民用建筑特点和室外配线电缆敷设方式,壁龛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底层和二层,其安装高度应为其底边距地面1.3m。

3.4.2壁龛安装与电力、照明线路及设施最小距离应为300mm以上。

与煤气、热力管道等最小净距不应小于300mm。

3.4.3壁龛及管路应随土建墙体施工预埋,埋设方法可参见配电箱安装和钢管、硬塑管暗敷设等节的有关内容。

接入壁龛内部的管子,管口光滑,在壁龛内露出长度为10~15mm。

钢管端部应有丝扣,并用缩紧螺母固定。

一般情况下壁龛主进线管和出线管硬敷设在箱内的两对角线的位置上,各分支回路的出线管硬布置在壁龛底部和顶部的中间位置上。

壁龛内部电缆的布置形式和引入管子的位置有密切关系,但管子的位置因配线联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式。

有电缆分歧和无电缆分歧,管孔也因进出箱位置不同分为几种形式,如图3.4.3所示。

 

图3.4.3壁龛暗管敷设位置图

3.5过路箱(盒)的安装

直线(水平或垂直)敷设电缆管和用户管线,长度超过30m硬加装过路箱(盒),管路弯曲敷设两次也应加装过路箱(盒)以方便穿线施工。

过路盒外型尺寸,如图3.6-1所示。

 

图3.5过路盒安装图

过路箱(盒)应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公共部分,宜为底边距地0.3~0.4m或距顶0.3m。

住户内过路盒安装在门后时,如图3.5所示。

电缆管(线)进入过路箱(盒)做法与壁龛相同。

3.6分线盒、电话出线盒安装

住宅楼房电话分线盒安装高度应为上边距顶棚0.3m,如图3.6-1所示。

 

图3.6-1分线盒安装图

用户出线盒安装高度应为其底边距地面0.3~0.4m。

如采用地板式电话出线盒时,宜设在人行通道以外的隐蔽处,其盒口应与地面平齐。

电话出线盒安装,如图3.6-2所示。

 

图3.6-2电话出线盒安装

a.安装示意图b.局部剖面图

3.7暗管敷设

3.7.1室外暗管敷设

民用建筑区内室外电话电缆应采用地下通信管道线路方式敷设,不具备条件的多层民用住宅建筑区内的室外电话电缆也可采用挂墙电缆线路方式敷设。

办公室、商场、不关等公共建筑室外电话布线应与其他各类管线统筹安排,按本标准进行统一设计施工。

地下通信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7.1的规定。

表3.7.1地下通信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的最小净距

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名称

平行间距(m)

交叉间距(m)

给水管

300mm以下

0.50

15

300mm~500mm

1.00

500mm以上

1.50

排水管

1.00①

0.15②

热力管

2.0

0.25

煤气管

压力管≤300kPa(压力≤3kgf/cm2)

1.00

0.30③

300kPa<压力≤800kPa;3<压力≤8kgf/cm2

2.00

电力电缆

35kV以下

0.50

0.50④

35kV及以上

2.00

其他通信电缆

0.75

0.25

绿化

乔木

2.0

灌木

0.50

地上杆柱

0.50~1.00

马路边石

1.00

电车路轨外侧

2.00

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

1.50

注:

⒈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地下通信管道的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

⒉当地下通信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应不小于0.4m;通信管道作包封时,应将包封长度自排水管两端各加长2.0m;

⒊在交越处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作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地下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包封长度自交越处两端各加长2.0m;

⒋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应不小于0.5m。

3.7.2进户管敷设

应按建筑物的型体和规模确定一处或多处进线。

一般用户预测在90户以下时(采用100对电缆),宜按一处进线方式;用户预测在90户以上时,可采用多处进线方式。

建筑物地下通信进户管和引上管可采用DN75~100mm铸铁管、DN63~76mm无缝钢管或硬质PVC管。

民用建筑物的电话通信地下进户管焊接点应预埋出距离建筑物外墙2m,埋深0.8m,以便与邮电局(或电话局)地下通信管道连接,并应向外倾斜不小于4‰的坡度。

进户管孔应考虑设备备用管孔,也可考虑适当将管径增大一级,以便今后抽换电缆或电话线。

3.7.3室内管路敷设

建筑物内暗配管路应随土建施工预埋,应避免在高温、高压、潮湿及有强烈震动的位置敷设。

暗配管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7.3的规定。

表3.7.3暗配线管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mm)

其他管线

相互关系

电力

线路

压缩

空气管

给水管

热力管

不包封

热力管

(包封)

煤气管

备注

平行净距

150

150

150

500

300

300

间距不足时应加绝缘层,应尽量避免交叉

交叉净距

50

20

20

500

300

20

注:

采用钢管时,与电力线路允许交叉接近,钢管应接地。

电缆管、用户线管应采用镀锌钢管或难燃硬质PVC管。

在易受电磁干扰影响的场合,暗配管应采用镀锌钢管并做接地处理。

由进户管至电话交接箱至分线箱的电缆暗管的直线电缆管管径利用率应为管内径的50%~60%,弯曲处电缆管管径利用率应为30%~40%。

由分线箱至用户电话出线盒,应敷设电话线暗管。

电话线暗管管内径,应在15~20mm间选用。

穿放平行用户线(RVB2×0.3mm2)的管子截面利用率为25%~30%。

穿放绞合用户线(RBS2×16/0.15mm2)的管子截面利用率为20%~25%。

 

暗配管长度超过30m时,电缆暗管中间应加装过路箱(过路箱的箱体尺寸按邻近的分线箱规格选取)。

用户电话线暗管中间应加装过路盒(过路盒尺寸同电话出线盒)。

暗配管必须弯曲敷设时,其管路长度应小于15m,且该段内不得有S弯。

连接弯曲超过两次,应加装过路箱(盒)。

管子的弯曲处应安排在管子的端部,管子的弯曲角度不应小于90º。

电缆暗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10倍,用户电话线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

在管子弯曲处不应有骤折纹和坑瘪以免损伤电缆。

暗配管线不宜穿越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抗震缝,应改由其他位置(或由基础内通过)上升楼层电缆供配线。

当必须穿越沉降缝时,电缆管、用户线管必须做补偿装置,如图3.7所示。

 

图3.7暗配管补偿装置

分线箱至用户的暗配管不宜穿越非本户的其他房间,如必须穿越时,暗管不得在其房内开口。

住宅应每户设置一根电话线引入暗管,户内各室之间宜设置电话线联络暗管,便于调节电话机安装位置。

暗配管的出入口必须在墙内镶嵌暗线箱(盒),管的出入口必须光滑、整齐。

3.8电缆竖井设置

高层建筑物电缆竖井宜单独设置,宜设置在建筑物的公共部位。

 

图3.8-1住宅楼电缆竖井做法

a.做法一b.做法二

 

图3.8-2竖井电缆支架安装固定做法

电缆竖井的宽度不宜小于600mm,深度宜为300~400mm。

电缆竖井的外壁在每层楼都应该设阻燃防水操作门,门的高度不低于1.85m,宽度与电缆竖井相当。

为了便于安装和维修,其操作门的形式、色彩宜于周围环境下协调。

每层楼的楼面洞口应按消防规范设防火隔板。

电缆竖井的内壁应设固定电缆的铁支架,并应有固定电缆的支架预埋件,铁支架上下间隔宜为0.5~1m。

电缆竖井也可与其他弱电缆线综合考虑设置。

检修距离不得小于1m,如小于1m时必须设安全保护措施。

安装在电缆竖井内的分线设备,宜采用室内电缆分线箱。

电缆竖井分线箱可以明装在竖井内,也可以暗装在井外墙上,如图3.8-1所示。

竖井内电缆要与支持架间使用4号钢丝绑扎,也可用管卡固定,要牢固可靠,电缆间距应均匀整齐,如图3.8-2所示。

3.9电缆穿管敷设

电缆网中电话电缆应采用综合护层塑料绝缘市话电缆。

电缆网中应优先采用HYA型铜芯实芯聚烯烃绝缘涂塑铝带粘接屏蔽聚乙烯护套市内通信电缆,楼内配线也可采用HYV型铜芯实芯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绕包铝箔带市话电缆。

在一个工程中必须采用同一型号市话电缆。

穿放电缆时,应事先清刷暗管内污水杂物。

穿放电缆应涂抹中性凡士林。

暗管的出入口必须光滑,并在管口垫以铅皮或塑料皮保护电缆防止磨损。

一根电缆管应穿放一根电缆,电缆管内不得合穿用户线。

管内严禁穿放电力线或广播线。

暗敷电缆的接口,其电缆均应绕箱半周或一周,为今后便利拆焊接口。

凡电缆经过暗装线箱,无论是否有接口,均应装在箱内四壁不得占用中心,如图3.9-1所示。

在暗线装箱的门面上应标明有点徽。

 

图3.9-1壁龛内电缆设置

 

图3.9-2壁龛内端子排设置

在暗装线箱内分线时,在干燥的楼室内可安装端子板,在地下室或潮湿的地方应装分线盒。

接线端子板上线序排列应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如图3.9-2所示。

3.10用户线敷设

电话线暗管内所穿入户线RVB2×0.3mm2平行线或RVS2×16/0.15mm2绞合用户线。

用户线在箱内留置余线长度应绕箱半周或一周,在盒内留出余线长度应为150~200mm。

3.11全塑电缆的编号和对号

全塑电缆芯绒是全色谱的,全色谱电缆芯线顺序,是由中心层起向外层顺序编号的。

在电缆盘上的电缆是有方向性的,一般规定电缆的A端线号是面向电缆按顺时针方向进行编号,而电缆B端线号则按反时针方向进行编号。

拖放电缆时,电缆的A端应靠近局方,对号时则从远离局方处,面对色谱,按色谱线序编号。

为了使电缆两端芯线线号一致,避免发生错乱,影响芯线接续,对新设的电缆段长对号。

当电缆一端按编号要求编好后,以此断为准,在另一端进行编号,必须用对号器。

找出同线对编线,使两端芯线号完全一致。

全塑电缆对号器是一个抗干扰性能优良的直流电源音频放大器,其探头是电容高阻抗输入。

对号时,利用电容耦合的输入,经放大后,根据耳机听到的声音强弱来判别线号。

在全部电缆接头处,都要在对号前把接头两端的屏蔽线连通,即用屏蔽连接线或铜软线作良好的连接。

全塑电缆对号时,可把对号器的地线端子接在该处的地线上,或屏蔽层上。

防止电缆对号时,出现地线不通和屏蔽层不起作用,于是可能在导线上感应产生较大的交流声或杂音,影响对号效果。

3.12全塑电缆芯线的接续方式

常用的电缆芯线接续方式有直接头和“Y”形接续。

电缆芯数直接头为“一字形”是将两条电缆方向相反的芯线互相对接的方式,如图3.12-1所示。

其主要操作方法,应将相同线芯线相连,a线接a线,b线接b线不得误接。

电缆“Y”形接续,为3条或3条(根)以上电缆芯线相互连接方式,可用芯线复接分歧接头或分线设备尾巴电缆与配线电缆的复接头内,如图3.12-2所示。

图3.12-1电缆一字形连接图3.12-2电缆Y形连接

3.13全塑电缆芯线的接续

全塑电缆芯线的接续方法很多,在民用建筑电话通信中,全塑电缆芯线接续,应采用接线模块或接线子,不得使用扭绞接续。

3.13.1纽扣式接线子的结构

纽扣式接线子是采用“U”形卡接片来连接的,如图3.13-1所示。

纽扣式接线子分别纽扣身及纽扣帽两部分,如图3.13-2所示。

纽扣身和纽扣帽都由透明的高强度塑料制成,能看清内部导线色谱。

在纽扣身上有两个进线孔,芯线由此穿入,以备压接。

纽扣帽内镶嵌有镀锌U形槽的卡接片(铜片),接续时纽扣帽由纽扣身的定位沟接入。

用压接钳加压时,就把芯线卡入在卡接片槽口内,槽口能切开芯线绝缘层并卡住导线,同时对接头继续保持较高的接续压力,形成了无空隙的连接。

 

图3.13-1钮扣式接线子接线原理图图3.13-2钮扣式接线子接构

3.13.2纽扣式接线子接线操作要求

3.13.2.1使用纽扣式接线子接线时,先根据电缆对数、接线子排列数和接头长度,在电缆上划线,剥去电缆外层护套(注意剥外护套时,不应损伤芯线绝缘层),按色谱编线。

接口开长尺寸见表3.13.2;

表3.13.2接口开长尺寸表

电线对数(对)

接线子排数(排)

接续长度(mm)

30以下

2~3

140~160

50

3

180~300

100

4

300~400

200

5

300~450

3.13.2.2根据芯线接头排列位置,将被接导线在接续点互绕2~3个纽花,留长50mm剪去多余部分,要求四根线平齐、无钩弯,并在一起;

3.13.2.3接线子扣盖向外,将线对插入接线子进线孔内,并应插到扣身的顶部;

3.13.2.4使用专用压接钳,把扣式接线子旋转在压接钳口内,左手把线向里推到顶,右手握钳柄,用力应均匀,压合后检查纽身是否压接实、压平;

3.13.2.5纽扣式接线子芯线直接排列规格尺寸,如图3.13-3所示。

 

图3.13-3钮扣式接线子直接排列图

模块式接线排有标准形、超小型两大类,每类又分一字形、V字形、T字形三种,分别用于芯线的直接、分歧分搭接。

模块式接线排由底座、本体、上盖组成,其中底座与上盖结构完全相同,仅颜色不同,以便于区别。

底座和上盖上各有25个连接齿,50个压线齿。

本体上装有50个切断刀片(切断多余导线)。

3.13.3模块接线排专用工具

模块接线排专用工具部件,如图3.13-4所示。

 

图3.13-4模块接线排专用工具组成部件

3.13.3.1电缆固定架:

用于安装接线头及固定电缆开头的长度,如图3.13-4(a);

3.13.3.2接线头固定座及模动杆:

起固定接线头的作用,如图3.13-4(b);

3.13.3.3接线头:

是安放模块排及进行接续时按色谱安放线对的部件,如图3.13-4(c);

3.13.3.4模块开启钳:

用开启已接好的模块,修复障碍时用,如图3.13-4(d);

3.13.3.5检查梳:

用于目视检查安放好的色谱芯线A线、B线位置是否正确,如图3.13-4(e);

3.13.3.6修补工具:

用于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A、B线反、错对、断线等故障线对的修补工具,如图3.13-4(f);

3.13.3.7压接泵:

是手动的液压泵,压接模块用,如图3.13-4(g);

3.13.3.8测试插针:

供在接续完毕后,进行单对线路测试用,如图3.13-4(h);

3.13.3.9云角螺丝钳:

供装御工具部件用。

3.13.4模块压接操作方法

电缆芯线接线前应检查工具组装是否正确、牢固、位置符合要求,如图3.13-5所示。

全塑电缆接头电缆留长不应小于接头开长的1.5倍,如图3.13-6所示。

接头开长应按表3.13-5规定,并注意不应损伤芯线绝缘层。

编线以单位为主(25对基本单位,50对或100对超单位)。

采用PVC胶带在芯线端头约50mm处缠扎紧以防散乱,根据单位顺序按层编线,防止接续时拿错。

 

图3.13-5检查工具示意图

 

图3.13-6电缆护套的开剥和接线长度

电缆芯线模块压接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3.13.4.1固定接续位置时,应根据电缆对数的不同,模块排列数量接头开长尺寸,安装电缆固定架,将电缆定位;

3.13.4.2在电缆下方的接口中央,安装接线头固定座及横动杆,把接线头安装固定牢固;

3.13.4.3芯线接线顺序,应由后底部单位开始压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