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5656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docx

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4月

 

目录

一、韩国建筑工程企业海外拓展分析4

1、60年代即出海,韩国承包商国际业务实力领先4

2、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发展历程6

(1)开拓时期(1965年-1973年)7

(2)快速发展时期(1973年-1982年)7

(3)调整时期(1982年-1992年)8

(4)成熟时期(1992年-2008年)8

(5)巩固时期(2008年至今)9

3、“政府支持+成本优势”助力韩国建筑企业快速开辟海外市场9

(1)政府重视协助建筑企业开辟海外市场9

(2)成本优势增强海外拓展竞争力11

二、对比韩国,我国“走出去”战略有望迎来加速发展期13

1、需求层面:

国内建筑业需求平淡、竞争加剧,企业出海意愿加强13

(1)需求下台阶,行业未来规模扩张速度趋势性放缓13

(2)国内需求增速放缓+国家鼓励加政策支持,国内企业出海意愿加强14

2、政策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实质推进,金融保障陆续跟进15

3、成本优势:

已具备还海外拓展实力,成本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17

三、韩国建筑企业分析:

三星工程、现代建设19

1、现代建设20

(1)收入规模持续增长,业务以电厂建设、住宅建筑为主20

(2)2005-2009年中东区域收入爆发增长21

(3)现金流量较好,应收款占比低22

2、三星工程23

(1)2009-2012年中东地区收入表现抢眼23

(2)现金流量较好,应收款占比低24

四、海外拓展大势所趋,项目回款、现金流不用过分担忧24

 

韩国承包商国际业务实力领先:

韩国建筑工程企业在上世纪60年代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支持下,开始拓展海外市场,以现代建设、三星工程等韩国建筑工程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崭露头角,海外项目订单金额持续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特别是在中东工程承包市场,韩国承包商保持着领先势头,市场份额保持在20%左右。

“政府支持+成本优势”助力韩国建筑企业快速开辟海外市场。

1)韩国《境外建设促进法》针对海外建设公司也推出了税收和财务优惠条件,使得韩国建设服务得到政府的同等巨大帮助,同时“政府-企业-银行”组团协助开拓海外市场。

2)海外开拓初期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房建和土建工程为主,韩国承包商凭借人力成本优势、韩币大幅贬值等以低工程价格、较短工期承揽项目,在劳动密集型的建筑工程上竞争力很强。

在推动国际工程建设方面,中国和韩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两国政府都将海外工程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政府有直接、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和协调;在进入海外市场初期均通过低成本优势获得竞争优势并承揽劳动密集型项目。

参考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的历程和经验来看,我们认为,在当前的时间节点上,我国建筑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将是大势所趋,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国内建筑工程企业有望凭借政策支持、成本优势等有利条件,逐渐拓展中东、东南亚等工程市场,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海外工程市场有望迎来爆发。

对于海外业务方面,市场上对于国内建筑企业海外项目回款、现金流等问题的关注度比较高。

我们通过对现代建设、三星工程这两家作为韩国海外工程承包商代表公司的经营指标分析研究来看:

三星工程、现代建设在中东地区收入表现出了较强的成长性,项目回款较为及时,在业绩和现金流等方面亦有所保障。

尽管在业务结构、企业自身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从两家公司的经营表现来看,海外业务可以有较好的回款和现金流表现,这一点与目前的市场预期是有极大差别的。

韩国建筑工程企业在上世纪60年代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支持下,开始拓展海外市场,以现代建设、三星工程等韩国建筑工程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崭露头角,海外项目订单金额持续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特别是在中东工程承包市场,韩国承包商保持着领先势头,市场份额保持在20%左右。

神州长城作为“一带一路”名企龙头,其在海外工程市场拓展情况,特别是其在中东地区的订单和施工情况等方面受到的资本市场关注在不断提升。

为此,我们对韩国建筑工程企业国际业务拓展进行梳理,以期提供有益借鉴!

一、韩国建筑工程企业海外拓展分析

1、60年代即出海,韩国承包商国际业务实力领先

上世纪六十年代,韩国经济转型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以现代建设为代表的建筑企业自1965年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在海外承揽工程项目和有关项目设备。

此后,韩国建筑承包商开始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海外项目订单金额持续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在80年代之后,韩国企业国外工程承包额最高曾达到国内承包额的70%,最低在20%-30%之间。

韩国国土交通部统计数据显示,至2013年11月底,韩国承包商已经成功地进入全球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的工程承包市场,承揽海外订单历史累计6012亿美元,自1965年承揽首个海外建筑工程订单以来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关口。

从区域上来看,韩国建筑企业开始区域拓展主要集中于中东地区,其后开始向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拓展,到2013年末,韩国承包商已经成功地进入全球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的工程承包市场。

从区域订单金额来看,中东地区订单3477亿美元,占韩国企业承揽海外订单总额的58%;亚洲1784亿美元、中南美244亿美元、北美及太平洋地区216亿美元、欧洲108亿美元。

伴随着海外业务份额提升,韩国承包商亦在国际工程承包中表现抢眼,不断超越欧洲与日本承包商。

2013年,韩国三星工程、现代建设、大宇工业等7家韩国公司进入全球承包商前50名;而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杂志发布的2015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ENR250)中,韩国共11家企业上榜,其中现代工程建设公司(排名14位)、三星物产(排名16位)、GS建设(排名26位)排名靠前。

2、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发展历程

根据韩国海外建设协会资料,韩国海外工程拓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开拓时期(1965年-1973年)

朝鲜战争之后,韩国政府进行国内改革和重建时期。

政府通过强制性力量,促使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以间接融资方式支持私营企业,在国内进行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电力、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给韩国建设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韩国经济转型,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1965年11月,现代建设公司以成本优势,承接泰国一个高速公路的合同,揭开了韩国建筑工程企业海外工程承包的序幕。

这段时期获得海外工程订单规模不大,至1972年累计承包合同额仅为24亿美元。

(2)快速发展时期(1973年-1982年)

在石油危机冲击下,油价高涨带来了中东各产油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中东地区建设工程市场迎来爆发。

韩国抓住机会快速进入中东市场,其海外工程承包进入“黄金发展期”。

韩国承包商主要瞄准土木工程,依靠劳务与低廉价格承揽项目。

1974年7家韩国公司在中东获得总计8900万美元项目,占韩国公司海外营业额的34%;1975年在中东的韩国公司增加到20家,营业额快速增加到75亿美元,占到韩国公司海外营业总额的92%。

到1980年,按照新签合同额而言,韩国承包商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国际承包商群体。

据统计,1973-1982年韩国海外工程承包累计额6344亿美元,占建筑业(包括国内)承包总额的621%,其中90%集中在中东;同时,有近100多家建筑工程企业进入国际建设市场。

(3)调整时期(1982年-1992年)

受到80年代油价下跌的影响,国外工程承包特别是中东地区规模受到较大影响。

据统计,1983-1990年期间国外工程承包平均额为4509亿美元,较上一时期下降约1/3,占建筑业承包总额的比例也下降到40%;这段时期,韩国建筑企业开始对经营进行调整,韩国设置了“海外建设协会”开始控制海外工程承包的竞争,严格发放“海外建设许可证”;同时积极开拓东南亚和东欧市场。

1991年,国外工程承包合同额为3038亿美元,其中东西南亚1888亿美元,中东降至868亿美元。

(4)成熟时期(1992年-2008年)

经过80年代近10年的调整期,韩国海外工程承包逐渐进入成熟期,海外建设市场成为拉动韩国经济增长的起到了较大的贡献。

此期间,重返中东工程承包市场,继续依靠低廉价格承揽项目并开始涉及到石化装置的承包。

中东市场成为韩国最重要的海外建设市场,其每年在中东地区获得项目合同金额约占其全年海外工程项目合同总金额的60%~70%;另外,1996~1997年,韩国建设企业以投资开发型为重心,把资金投向东南亚国家,此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影响,很多项目半途而废。

(5)巩固时期(2008年至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韩国建筑企业在海外低价竞标恶性竞争的不断出现,韩国企业开始采用联合体竞标的方式,并在阿尔及利亚、伊拉克、科威特等市场取得显著成效。

此后随着亚洲、中南美市场景气回暖、需求增加以及中东产油国家继续对设备、基建进行投资的影响,韩国承揽的海外建设工程订单保持了增加势头,继续在中东工程承包市场保持强劲领先势头,市场份额保持在20%左右,开始在东南亚与中南美洲以项目融资的形式承揽工程项目。

2011-2012年,韩国承包商通过融资形式获得项目承包金额约200亿美元左右,并开始进入非洲、中亚等区域市场。

3、“政府支持+成本优势”助力韩国建筑企业快速开辟海外市场

(1)政府重视协助建筑企业开辟海外市场

税收、财务优惠等政策支持鼓励建设公司出海。

二十世纪60年代,韩国为了克服国内市场狭小及资源禀赋贫乏的问题,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并积极推动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

为了降低出口企业的国内成本以增强其国际竞争能力,政府以各种方式奖励支持出口企业,包括给予出口企业种种优惠政策等。

针对海外建设公司也推出了税收和财务优惠条件:

《境外建设促进法》规定,建设服务和物资的出口应当在政府支持方面受到同等的对待;法规政策使得韩国建设服务得到政府的同等巨大帮助。

例如:

在税收方面,海外建设收入的50%免税;在海外建设中的机器设备加速折旧,承包商可以保留2%的海外营业收入作为公司合理化以及未来海外市场发展所用;建筑服务出口商在银行信用和利率方面享受优惠等等。

“政府-企业-银行”组团协助开拓海外市场。

韩国政府主管建筑市场的建设交通部专门设立有海外市场主管机构,主要从宏观角度对企业进行指导,制定有关支援和扶持政策,协调有关方面和国内外的关系。

韩国政府在1976年成立“海外建设协会”,隶属于韩国交通部,依据“海外建设促进法”对海外工程建设市场进行统一管理;另外,韩国承包商还获得韩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和韩国国际承包商联合会的支持。

建设交通部注意协调政府、海外建设协会、建筑企业和进出口银行的协作关系,从多方面促进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业务和提高竞争力。

韩国在政府支持下,形成了“政府-企业-银行”组团开拓海外市场、竞争工程项目的模式。

政府代表团帮助竞标项目:

为拓展国外市场,韩国常常组织由政府、企业和银行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东地区和非洲国家,由建设交通部部长或主管局长任代表团团长,组成不同级别的代表团出访不同的国家,明显提升了双方协商谈判的层次,为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和重大项目的竞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金融机构大力支持:

韩国的进出口银行作为国营银行,帮助企业扩大对外出口,在中东地区设有专门办事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联手合作向韩国承包企业提供融资、市场风险和担保等方面的支持。

在当时海外业务高速增长时期,建设公司从银行获取担保较为困难,韩国政府因此联合了数家银行,集体为韩国建设公司参与的总额为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提供担保,其费用远低于国外金融机构。

(2)成本优势增强海外拓展竞争力

海外开拓初期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房建和土建工程为主,韩国承包商凭借低工程价格、较短工期承揽项目,在劳动密集型的建筑工程上竞争力很强。

韩国承包商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力成本和原料成本。

在人工成本方面,较低的工资水平形成了韩国承包商的成本优势。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10年间,韩国公司在中东地区获得了总共400多亿美元的项目,其中85%是普通房建和土木工程。

由于中东当地极度缺乏劳动力,而韩国工人生产效率高而工资水平较低,形成了韩国承包商的成本优势。

在1979年到1984年间,在中东的韩国工人数量都在10万人以上,在顶峰的1982年达到了17万多人。

这期间在中东的韩国建筑工人数量占到了整个韩国从事建筑业工人数量的12%-20%。

韩国承包商人力低成本不仅体现在韩国工人的低工资,从项目经理到监工等,韩国工人的工资水平普遍都低于竞争对手。

原料成本优势方面,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初期,韩元的多次贬值促进出口,带来了韩国承包商原料采购成本的优势。

1965年朴正熙上台后,开始实施“单一浮动汇率制”,为了配合国家“出口导向”战略,政府频繁操纵汇率,以大幅压低韩元汇率来促进国内出口。

1965年3月,韩国中央银行将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贬值近100%,1974~1980年,韩元对美元汇率一直维持在480∶1的水平上。

二、对比韩国,我国“走出去”战略有望迎来加速发展期

在推动国际工程建设方面,中国和韩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两国政府都将海外工程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政府有直接、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和协调;在进入海外市场初期均通过低成本优势获得竞争优势并承揽劳动密集型项目。

所以韩国海外承包商的发展历程可以为中国承包商的发展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

1、需求层面:

国内建筑业需求平淡、竞争加剧,企业出海意愿加强

(1)需求下台阶,行业未来规模扩张速度趋势性放缓

总体需求趋势性下滑:

伴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台阶常态化,建筑工程行业的长期需求将趋势性下滑,过往动辄20%以上的行业产值增速可能将成为“明日黄花”;短期来看,行业需求仍在债务的泥沼中苦苦挣扎,长期来看,虽然行业增长的源动力仍存,但是很难期待投资出现趋势性的大幅增长。

2015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0%,创下2001年以来的新低,受固定资产投资低位运行的影响,建筑行业周期拐点显现。

受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影响,2015年上半年建筑工程行业实现新签合同总额755万亿元,同比下滑891%,近10年来首次出现新签合同总额同比负增长,且降幅呈现逐季放大的趋势,这在历史上是首次出现。

需求平淡之下,建筑业竞争加剧:

建筑工程行业进入壁垒低、规模经济性不明显的特征决定了其产业结构相对零散,2014年建筑行业CR4仅1431%;建筑企业数量众多且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行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近年来在行业景气度整体下行的环境之下,企业间竞争愈加激烈。

(2)国内需求增速放缓+国家鼓励加政策支持,国内企业出海意愿加强

二十世纪60-70年代,韩国为了克服国内市场狭小及资源禀赋贫乏的问题,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并出台政策鼓励支持企业进行海外拓展,税收、财务等优惠政策增强了韩国建筑工程企业出海的意愿。

对比中国来看,虽然从2000年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鼓励我国企业尝试“走出去”,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是由于过去多年我国对外投资进度的不及预期以及我国自2000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的高位运行,导致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观意愿并不积极。

与当时韩国企业面对国内市场容量狭小的情况类似,近年来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建筑行业长期需求增速趋势性放缓以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迫使国内建筑企业放眼长远、寻求新的市场空间。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政策支持和长期规划,预计将大大增强国内建筑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业务拓展意愿。

2、政策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实质推进,金融保障陆续跟进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已有两年,2016年进入推进实施阶段。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国家层面积极利用各种国际场合推广其理念以获得更为广泛的支持。

十三五规划审议通过将“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到下一个五年工作中,将“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后期政策存在进一步加强预期,我们预计在明年陆续会有相应的政策出台;同时,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要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保障能力,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构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将为“一带一路”企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资金面支持。

我们预计未来相关基金也将逐步落地,保险以及银行信贷等金融支持力度也有望加大。

随着亚投行和金砖银行逐渐步入正常的运营,其投资项目也将随之启动,海外工程订单有望加速释放。

“一带一路”战略实质效果已逐渐显现。

从宏观层面来看,伴随着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对外工程承包新签订单增长明显。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合计1203亿美元,同比增长663%;前三季度对外承包新签合同额1376亿美元,同比增长265%。

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一带一路”政策已经在逐渐发挥作用。

从微观的企业层面来看,以中国建筑、中钢国际、葛洲坝等为代表的建筑央企、以及以神州长城为代表的民营建筑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斩获不断。

3、成本优势:

已具备还海外拓展实力,成本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

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已具备海外拓展实力。

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后,各方面的实力均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和提升,已具备了国际化水平的竞争力。

目前在资产规模、硬件装备、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施工实力等方面普遍具有较高水平,在工程施工技术、配套材料等方面已经开始向海外市场输出。

而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诸多工程的成功完成,中国建筑企业的技术、设备、标准逐步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而在目前国内水泥、钢铁等产能过剩、人民币贬值等因素,使得中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成本优势带来的国际竞争力更为显著。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经验丰富,但在部分领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以钢铁、水泥等为代表的与基建相关行业均处于明显的产能过剩状态,钢材、水泥等价格处于历史低位水平。

我国海外工程企业,比如中材国际和高铁项目,其境外经营项目大部分生产所需原材料、机器设备以及相当比例的劳务均是从国内采购的。

尽管中国近年来存在劳动人口新增数量持续下降、劳动力价格上升的情况,但相对于韩国、日本、欧美等国家,我国的劳动人力成本依然保持竞争优势;同时,与韩国当年拓展海外市场初期的情况类似,目前我国国内水泥、钢材等原料价格低位运行,以及人民币贬值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海外建筑工程企业在人工、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具备成本优势,在工程报价等方面将明显提高海外工程承揽的竞争力。

三、韩国建筑企业分析:

三星工程、现代建设

韩国有众多优质建筑企业,如现代建设、三星工程、大林产业、GS建设、三星物产、大宇建设、SK建设、双龙建设等建筑公司。

很多企业因为成功拓展中东市场而成为实力领先的国际工程承包商,三星工程从2010年开始中东地区收入迅速放量、现代建设从2005年开始中东地区收入稳步增长,中东地区收入在三星工程收入占比曾接近60%、在现代建设业务占比也曾接近40%,中东地区对这两家韩国建筑企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这部分以现代建设和三星工程为例,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对韩国建筑企业的海外业务进行分析。

1、现代建设

现代工程建设公司成立于1947年,是韩国最大的建筑工程企业,也是世界领先的建筑工程企业之一,其主营业务包括发电厂建设、住宅非住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物业出租业务。

目前,公司拥有2500家分支机构,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总数超过19万人,总资产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6520亿元,位列全球工程承包商250强中第20名。

(1)收入规模持续增长,业务以电厂建设、住宅建筑为主

2014年现代建设实现营业总收入16520亿美元,同比增长2967%,自2005年以来的复合增速为1572%。

分业务来看,2009年以来,电厂建设、住宅非住宅建设业务占比始终保持在70%以上。

2014年,电厂建设、住宅非住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物业出租业务占比分别为4409%、3184%、1955%和452%

(2)2005-2009年中东区域收入爆发增长

2014年,现代建设在韩国、中东和亚洲的收入分别为6992亿美元、4965亿美元和3845亿美元,占比分别为4335%、2936%和2274%。

2014年韩国本地收入占比有较大幅度提升,上升443个百分点,在此之前,韩国本地收入占比不断下降、中东地区收入占比呈提升之势。

2005-2009年中东区域收入爆发增长,复合增速46%。

2004年韩国政府提出“中长期海外建设振兴计划”,计划提出了、2005年~2009年韩国对外承包工程工作五年发展规划,针对中东地区资源丰富的特点,韩国采取积极推动石油、煤气成套设备工程订单的战略。

自2005年以来,现代建设在中东地区获得迅速发展,营业收入获得长足增长,2014年相比2005年增长684倍,复合增速达2572%,特别是在2005-2009年期间业绩爆发增长,复合增速46%。

后期公司开始将战略重点转移至东南亚,中东地区收入占比呈现下降趋势。

2007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现代建设在中东地区的收入增速呈现下降的趋势,2008年反弹,自此之后公司逐渐将战略重点转移至东南亚地区,在中东地区的收入占比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公司在中东地区收入仅同比增长682%。

(3)现金流量较好,应收款占比低

在业绩高速增长的2005-2010年之间,公司各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均保持在较高水平;2011年现金流为负,但随之的一年便转为正且其后各年逐渐好转,公司现金流较好。

应收账款占比较低,好于中国本土建筑企业和国际工程企业。

2002-2007年,现代建设应收款占比逐渐提高;2008年应收款占比大幅度下降,之后逐渐走高,至2013年时达到高峰(4042%),不过这个比例依然低于中国的国际工程企业(最低为4494%)。

2、三星工程

三星工程公司隶属于三星集团,成立于1970年,是世界著名的国际工程承包商之一,位列2013年ENR国际工程承包商225强第13位。

三星工程公司无论是市场战略还是资本、技术都具有强大的优势,综合实力雄厚,拥有强大的政府资源和雄厚的经济资本;三星工程公司业务广泛,石化工程、工业工程、环境工程和能源工程业务。

(1)2009-2012年中东地区收入表现抢眼

2009年之后,中东地区收入快速增长,表现十分抢眼。

2009年之后的2010年,三星工程重点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中东市场,在第一年即实现1636亿美元的收入,超过韩国本土收入,占比达到3559%;2011年,中东地区收入继续快速增长,实现翻番(14640%),收入达4030亿美元,2012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09-2012年,中东地区的CAGR达7118%

(2)现金流量较好,应收款占比低

2011年之前的年份里,三星工程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均为正,值得注意的是,在2009-2011年中东地区收入爆发增长期间,公司现金流净额表现持续为正;2013年受到公司业务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业绩大幅度下滑之时,三星工程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随后的2014年业绩虽然继续收窄下滑,到时现金流量已经由负转正,表明公司现金流得到有效控制;

应收账款占比较低,好于中国本土建筑企业和国际工程企业。

2003年,三星工程的应收账款和票据占比降低至30%左右;2007年之后开始逐渐走高,至2014年时达到35%,不过这个比例依然低于中国的国企工程企业(最低4494%)。

四、海外拓展大势所趋,项目回款、现金流不用过分担忧

在推动国际工程建设方面,中国和韩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两国政府都将海外工程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政府有直接、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和协调;在进入海外市场初期均通过低成本优势获得竞争优势并承揽劳动密集型项目。

参考韩国建筑企业海外拓展的历程和经验来看,我们认为,在当前的时间节点上,我国建筑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将是大势所趋,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国内建筑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