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5719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____)沉鳞竞跃(____)晓雾将歇(____)与其奇者(____)

遂至承天寺(____)藻、荇交横(____)(____)盖竹柏影也(____)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不见曦(xī)月B.素湍(chuǎn)绿潭

C.夏水襄(xiānɡ)陵D.重岩叠嶂(zhànɡ)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全,都)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指鱼)

C.念无与为乐者(怀念)相与步于中庭(互相扶持)

D.五色交辉(辉映)四时俱备(四季)

4.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牧人驱(qǖ)犊返,猎马带禽(qín)归。

B.萧(xiāo)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àn)然。

C.渡远荆(jīng)门外,来从楚(chǔ)国游。

D.几处早莺(yīng)争暖树,谁家新雁(yàn)啄春泥。

5.默写。

①蒹葭采采,。

(《蒹葭》)

②子曰:

“,可以为师矣。

”(《论语》)

③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④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⑤,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⑥,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⑦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⑧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⑨,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⑩,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⑾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⑿,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⒀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⒁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

二.走进原典:

(一)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飘转出“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景物单调,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中文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感受。

(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7.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时的景物。

8.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

拟人、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

10.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长征》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草地上的担架:

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说:

“小同志,你吃一口吧?

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

周团长自语:

“他可能睡着了。

”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

“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

这个战士无力地说:

“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

周团长生气地:

“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这个战士:

“不!

不……”

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

“他们都是因为我呀……”

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

周团长依然在自语:

“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

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

(1)下列各项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选文出自__________的著作《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表现的人物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B.李鸣生飞向太空港科研人员及解放军战士为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不怕牺牲的精神

C.王树增长征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D.王树增长征红军战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

(2)下列关于作品《长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这部作品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生动、动情的长征纪实作品。

B.作品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并以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一考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

C.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遗憾的是在作品中没有得到真实而翔实地再现,令人感到惋惜,但作者赋予了长征以崭新的认知高度。

D.作品中作者讲述的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最出丽的英雄主义史诗,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四.文言文阅读:

(一)

江水

郦道元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

《宜都记》曰: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

“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②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③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④,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①形容:

形状。

②践跻:

亲自登临。

③叠崿:

重重叠叠的高崖。

④履历:

经历,经过。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至峡口百许里/绝壁或千许丈

B.林木高茂/清荣峻茂

C.常闻峡中水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绝巘多生怪柏/泠泠不绝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14.用“/”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断三处)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15.结合文章说说三峡的山有何特点。

(二)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

(3)怀民亦未寝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9.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致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一句中。

(三)

浪游记快(节选)

(清)沈复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

琢堂①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

此余幕游②以来第一好居室也。

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

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

乘骑至华阴庙。

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

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

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

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

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

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

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

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③即呼曰“无忧树”。

太华④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

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

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

(注释)①琢堂:

姓石,沈复儿时好友。

②幕游:

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

③土人:

本地人。

④太华:

指华山。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惜未及含葩______

(2)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_____

(3)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_____

(4)泉流甚急,修竹绕之_____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

22.“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

”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23.作者书斋名为“不系之舟”,原因有哪些?

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

24.最后一段中,“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

”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联系全文回答。

五.探究与实践:

(一)

25.流淌在荆楚大地的汉江,清澈、安宁,她传承了悠久的秦楚文化,抚育了一江两岸的儿女,让我们一起参加班级“背起行囊走汉江”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我“走”我策划)为使本次专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请帮助班长策划并完善下面活动项日。

(本专题中已设计的活动除外)

项目一:

探寻母亲河源头

项目二:

调查汉江水资源现状

项日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走”我发现)在行走汉江的过程中,小组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激发了同学们作为汉江儿女的自豪感。

请写出你的发现。

(二)

材料一:

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

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拔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

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我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我抒怀)顺流而下,汉江美景入眼帘。

请以“汉江风光无限”为主题完成句子,抒发对汉江的赞美之情。

汉江是美的,美在其山,________;美在其______,_______。

汉江之美令我陶醉!

(4)(我“走”我参与)活动结束后,班级根据襄阳市近期颁布的《裹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向大家征集公益广告用语,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

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一条。

(格式大体一致,字数不限)

示例:

拒绝抛洒,净化汉江。

我的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