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5939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docx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加深认识这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3.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

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乙酸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乙酸的酸

性和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

的氧化、乙酸的酯化两个重要反应。

课时:

乙醇1课时、乙酸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学生制作与实验、小组合作、参观、调查、实验条件控制、类比、归

纳、假说、模型、讨论、科学抽象等。

教学过程:

[引课]成功、快乐的时候,人们会想到它——会须一饮三百杯;失败、忧愁的时候,人们也会想到它——举杯浇愁愁更愁。

它就是酒,俗名酒精,学名乙醇。

日常生活离不开油、盐、酱、醋,乙醇和醋是较常见的有机物。

[板书]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过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学会酿酒和蒸馏技术的国家,酿酒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我国的酒文化丰富多彩,著名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葡萄美酒夜光杯”等早已脍炙人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加深了对乙醇的认识,发现乙醇有相当广泛的用途

(展示乙醇实物,嗅气味,学生回答,教师边问边板书)

[板书]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讲述]乙醇可作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互溶的混合物,在分离上是比较困难的,但也是可以分离的。

[设问]两种不同的液体互溶在一起时,可用什么方法分离?

[讲述]用分馏的方法只能得到96%的高浓度乙醇,要得到无水乙醇还得加新制的生石灰,使水与之反应生成一种难挥发的Ca(OH)2,再蒸馏。

[设疑]乙醇分子分子式C2H6O,分子中有6个氢原子,根据我们学过的碳四价的原则,谁能写出其可能的结构?

[投影]乙醇可能的结构式:

或者

[提问]到底那一个正确呢?

[学生实验3-2]钠和乙醇的反应

[板书]1、乙醇与金属纳的反应

[指导实验]

[讲述]不知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

[回答]钠在水面上游动,咝咝作响,反应很快完成。

[实验记录]

[讲述]根据实验现象,乙醇和足量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乙醇分子里含有不同于烃分子

里的氢原子存在,即前者结构:

[板书]

CH3CH2OHC2H5OH

(1)

[指出]乙醇除了可以跟Na反应外,也可以与K、Ca、Mg反应。

[模仿练习]乙酸与K的反应方程式。

[启发]乙烷能不能和金属钠反应?

不能。

为什么?

假如能反应,我们就不能将金属钠保存在液态烃—煤油、汽油中了,说明乙醇分子中的乙基是较稳定的,其氢原子不会被金属钠取代。

显然,生成的H2,氢原子是由羟基提供的。

[投影]乙醇分子模型:

[讲述]不知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

[实验]水和金属钠

[讲述]钠在水面上游动,咝咝作响,反应很快完成。

[板书]2Na+2H2O=2NaOH+H2↑

[比较]1,密度2.速度

[板书]乙醇较水还难电离。

[讲述]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里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一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而得到。

一氯甲烷可以看成是甲烷的衍生物。

l,2-二溴乙烷既可以看成是乙烯的衍生物,又可以看成乙烷的衍生物。

硝基苯可以看成是苯的衍生物。

由此我们可以将烃的衍生物定义为:

[板书]从结构上说,都可以看作是由烃衍变而来的有机物,这类有机物叫做烃的衍生物。

[设疑]为什么要“从结构上说?

[解释]烃的衍生物并非一定要由烃通过取代、加成等方法来得到;例如乙醇可以由乙烯和水加成得到,也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得到。

[过渡]当烃分子上的氢原子被这些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物质的一些性质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可以说,这些原子或原子团对烃的衍生物的性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它决定了这个物质的化学特性。

所以在化学上把这种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板书]

(2)官能团

能够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甚至

[讲述]我们理解了官能团这个概念后,就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习烃的衍生物不必一个一个物质地去学习,而是应该像前面研究烷烃时学习它的代表物甲烷;学习它的代表物以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演示实验]将一束光亮的铜丝伸入到酒精等火焰上灼烧,观察内焰与外焰铜丝变化情况。

[板书]2、乙醇的氧化反应

[指出]对于乙醇的氧化反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经验,简单说明乙醇的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反应。

当条件改变时,同样是乙醇和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却大相径庭。

[学生实验3-3]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以下要点:

变黑的铜丝插入乙醇后,颜色如何变化?

反复操作后,试管内液体的气味有何变化?

[投影]

[板书]2CH3CH2OH+O2

2CH3CHO+2H2O

[思考](CH3)2CHOH(CH3)3COH能否被催化氧化。

[阅读]P67资料卡片-生命不能承受之醉

[小结]略

[课堂练习]

1.若要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可选用的试剂是

A、生石灰B、金属钠C、浓硫酸D、无水硫酸铜

2.制取无水酒精时,通常需向工业酒精中加入下列物质,并加热蒸馏,该物质是

A、无水硫酸铜B、浓硫酸C、新制的生石灰D、碳化钙

3.用硫酸酸化的CrO3遇酒精后,其颜色会从红色变为蓝绿色,用这个现象可以测得汽车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CrO3+3C2H5OH+3H2SO4==Cr2(SO4)3+3CH3CHO+6H2O

此反应的氧化剂是

A、H2SO4B、CrO3C、Cr2(SO4)3D、C2H5OH

4.将W1g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迅速插入下列物质中,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取出铜丝用蒸馏水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W2g。

实验时由于所插入的物质不同,铜丝的前后质量变化可能不同,下列所插物质与铜丝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A、石灰水W1

C、NaHSO4W1>W2D、乙醇溶液W1

参考答案:

1.D2.C3.B4.D

[作业]P691、5、6

[板书计划]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1、乙醇与金属纳的反应

CH3CH2OHC2H5OH

(1)

(2)官能团

能够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甚至

2、乙醇的氧化反应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人教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二课时

[引课]由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调味品“醋”引出乙酸的又一名称“醋酸”。

[板书]二、乙酸

[出示模型]学生观察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后得出乙酸的分子式。

[版书]分子式:

C2H4O2

[过渡]: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接触醋,但是纯净的醋酸大家可能没见过,那么醋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板书]物理性质

[演示1]展示一瓶冰乙酸,观察色、态,闻气味。

教师归纳出乙酸的物理性质并指出:

当温度低于16.6℃时,纯乙酸凝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过渡]:

通过对有机物的学习,大家都知道:

有机物的性质是由其官能团所决定的,那么乙酸的官能团是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乙酸的结构式)乙酸官能团是羧基,它是乙酸的官能团它使乙酸表现出一定的化学特性,那么乙酸具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索和研究。

[板书]1、乙酸的酸性

[演示]

[引导分析]

①石蕊变红,说明乙酸的水溶液呈什么性?

答:

呈酸性。

②为什么呈酸性?

答:

乙酸电离出了氢离子。

[强调]乙酸是一种弱酸。

[置疑]:

乙酸是有机酸,它是否也像无机酸那样具有酸的通性呢?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实验。

[演示]

[引导分析]

①酚酞的红色为什么褪去?

答:

乙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②请大家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CH3COOH+NaOH→CH3CONa+H2O

[类比归纳]如果把碱换成碱性氧化物能反应吗?

答:

当然能。

由此得出结论:

乙酸能和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置疑]乙酸能和盐反应吗:

请继续观察实验。

[科学探究]家庭中用醋酸除水垢的化学原理是什么?

[回答]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追问]醋酸酸性与碳酸酸性谁强?

[板书]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酸性:

CH3COOH>H2CO3

[小结]:

以上实验说明:

乙酸能使指示剂变色。

能和碱、碱性氧化物反应,能和盐反应。

它还能和活泼金属反应,由此说明乙酸的化学性质之一:

具有酸性。

[思考]酒为何是陈的香?

[过渡]乙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能发生酯化反应。

[板书]2、酯化反应:

什么叫酯化反应呢?

请大家先来观察酯化反应的实验。

教师提出观察要点。

[实验3-4]取一支大试管,作为盛反应混合物的容器。

加入3mL无水乙醇,2mL浓硫酸(慢慢滴加);2mL冰醋酸(慢慢滴加),塞上带导管的胶塞。

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支试管作为吸收产物的试管,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并滴加2滴酚酞试液,将导管伸入到试管中。

仪器安装好后,开始加热反应混合物。

反应刚一开始,先引导学生观察装置特点;加热片刻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时,引导学生观察操作顺序;实验完毕,观察产物颜色、状态、气味。

轻轻振荡,继续观察:

碳酸钠溶液中酚酞的红色有什么变化?

液面上的五色液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酯化反应的实验演示完毕,小结装置特点及实验现象。

[投影]酯化反应的装置特点及实验现象:

1、受热的试管与桌面成45°角。

导气管比一般的导气管要长一些,且导气管口位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方。

2、加热后,在受热的试管中产生了蒸气,有一部分冷凝回流了下来,一部分从导气管导出,从导气管滴出的五色液体位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上方。

3、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

4、收集到的产物是五色液体,经过振荡后,酚酞的红色变浅,液面上仍有一薄层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并可闻到一种香味。

[讲述]这种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

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了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在此条件下,生成的乙酸乙酯和水又能部分地发生水解反应,所以这个反应是一可逆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板书]

[板书]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结合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引导学生分析酯化反应的特点:

1、酯化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得很慢,为了使反应加快,使用了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

2、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它会达到平衡状态,如何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呢?

[回答]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讲解]为了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我们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将生成的产物乙酸乙酯蒸出,水可以被浓硫酸吸收,由此使生成物的浓度减少,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

所以浓硫酸在反应中既是催化剂又是吸水剂。

为了使蒸发出的乙酸乙酯蒸气迅速冷凝,加长了导气管,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碳酸钠溶液倒吸,所以导管口位于接近液面的上方。

为什么必须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呢?

因为:

①碳酸钠能跟蒸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所以反应完毕后振荡试管酚酞的红色变浅,它还能溶解蒸发出的乙醇,由此可以提纯乙酸乙酯。

②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

3、酯化反应是酸脱羟基醇脱氢。

[强调]酯化反应在常温下也能进行,但速率很慢。

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分析2个实例:

一是为什么酒越陈越香?

二是用醋解酒是否科学?

[阅读]最后一自然段:

酯用途

[小结]乙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是这两个方面:

一是有酸性,二是能发生酯化反应。

乙酸之所以具有如此的化学性质,正是因为它具有羧基这个官能团。

[课堂练习]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

在园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

(2)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改为在蒸馏烧瓶内先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然后通过分液漏斗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

这样操作可以提高酯的产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

试剂a是___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___;分离方法①是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②是_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③是_______________。

(5)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熟悉乙酸乙酯制取实验,就比较答好前三个小题。

前三个小题的答案为:

(1)碎瓷片,防止爆沸。

(2)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3)及时地蒸出生成物,有利于酯化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解析:

对于第(4)和(5)小题,可从分析粗产品的成分入手。

粗产品中有乙酸乙酯、乙酸、乙醇三种物质,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萃取、分液可把混合物分离成两种半成品,其中一份是乙酸乙酯(即A)、另一份是乙酸钠和乙醇的水溶液(即B)。

蒸馏B可得到乙醇(即E),留下残液是乙酸钠溶液(即C)。

再在C中加稀硫酸,经蒸馏可得到乙酸溶液。

所以,最后两小题的答案为:

(4)饱和碳酸钠溶液,硫酸;分液,蒸馏,蒸馏。

(5)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水份。

[作业]P692、3、4

[板书计划]二、乙酸

分子式:

C2H4O2

物理性质

1、乙酸的酸性

CH3COOH+NaOH→CH3CONa+H2O

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酸性:

CH3COOH>H2CO3

2、酯化反应:

高一化学备课纸

主备人

备课时间

编号

0018

课题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知识与

技能

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加深认识这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过程与

方法

从乙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典型有机化合物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教学,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操,意识到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并改变世界

教学重点

乙酸的组成,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方法

讨论分析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内容

修改建议

【引入】家庭蒸鱼,往往会加一些料酒和食醋,这样蒸出的鱼味道更加鲜美,原因何在?

学了本节内容,大家可以找到答案。

【提问】如何证明食醋中含有醋酸?

(可以根据乙酸的物理性质——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或者根据乙酸的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可以使酸碱指示剂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如金属镁)生成氢气,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能与碱反应等;

【归纳】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二、乙酸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结构简式为CH3COOH,官能团

叫羧基。

是一个整体,具备特有的性质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如金属镁)生成氢气;(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4)与碱反应等;

【设疑】乙酸具有酸的通性,但酸性如何呢?

请利用所给的实验药品,探究其酸性的强弱。

提供的药品:

碳酸钠粉末,大理石,无水乙酸,

【学生进行实验】

【补充】(5)与盐反应:

乙酸+碳酸盐→乙酸盐+二氧化碳,说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展示】不同年份的葡萄酒的图片。

【设疑】为何年份越久的葡萄酒,价格越昂贵?

(葡萄酒在贮存的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有香味的物质,这样葡萄酒就更醇香了。

【阅读、交流】学生阅读课本69页实验3—4的实验步骤,交流实验中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实验装置的特点(如浓硫酸不能先加,加液时由于放热明显所以要边振荡边缓慢加入,加热时不要过猛,防止乙酸、乙醇和产物大量挥发,导管口不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以下,防止发生倒吸)。

【学生实验】实验3—4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原理及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室将乙酸和乙醇混合,加入少量浓硫酸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起酯化反应制取乙酸乙酯: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反应是可逆的,生成的乙酸乙酯如果留在反应液里将抑制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加热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沸点77.1℃)变成蒸气与反应物及时分离。

可是乙醇的沸点(78.5℃)和乙酸的沸点(117.8℃)都较低,当乙酸乙酯形成蒸气被导出时,其中会混有少量乙醇和乙酸蒸气。

冷却后的乙酸乙酯和乙醇、乙酸都互溶而难于分离。

【讨论】

1.浓硫酸起什么作用?

(催化剂、吸水剂)

2.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提高反应速率;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3.为什么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①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

②中和挥发出的乙酸,生成无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

③溶解挥发出的乙醇。

4.酯化反应还属于哪一类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提问:

酯化反应中是乙酸分子脱去羟基还是乙醇脱去羟基?

介绍:

18O的示踪实验并用动画形象说明酯化反应的机理:

酸供羟基醇供氢

【练习】书写其他醇和酸之间的酯化反应方程式。

【补充】乙酸在生活中的妙用

 

投影简介醋酸的用途

 

学生强化训练

 

举例醋酸除水垢

 

饱和碳酸钠的作用

 

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二、乙酸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结构简式为CH3COOH,官能团

叫羧基。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2、乙酸的酯化反应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课后反思

羧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抓住可逆这一点来理解试剂加入顺序,反应后产物,产物的分离与提纯,硫酸的作用等。

并为下一节油脂的水解做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