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62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docx

r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20《旧五代史》选篇

《旧五代史》选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

珽聪悟,有才学,尤工词赋。

年二十四登进士第,解褐授校书郎,拜监察御史,俄丁内艰。

先是,父旅殡在远。

家贫无以襄事,与弟琪当腊雪以单縗扶杖,衔哀告人,由是两克迁祔。

而珽日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

大为时贤所叹。

忧阕,再征为御史,以瘠不起,逾时乃就。

 

   天复中,淮寇大举围夏口,逼巴陵,太祖患之,飞命成汭率水军十万援于鄂。

珽入言曰:

“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汭性刚决,不听。

淮人果乘风纵火,舟尽焚,兵尽溺,汭亦自沈于江,一如所料。

又明年,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

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拒命,太祖引兵十余万围之,乃召珽草檄。

珽笔不停缀,登时而成,大为太祖嗟赏。

受禅之岁,宰臣除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

寻以本官监曹州事。

曹去京数舍,吏民豪猾,前后十余政,未有善罢者。

珽在任期岁,众庶以宁。

入为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

未几,以许帅冯行袭疾甚,出为许州留后。

先是,行袭有牙兵二千,皆蔡人也,太祖深以为忧,乃遣珽驰往,以伺察之。

珽至传舍,召将吏亲加抚慰。

行袭欲使人代受诏,珽曰:

“东首加朝服,礼也。

”乃于卧内宣诏,令善自补养,苟有不讳,子孙俱保后福。

行袭泣谢,遂解二印以授珽,代掌军府事。

及庶人友珪篡位,除右散骑常侍,充侍讲学士。

内讨之日,军士大扰,珽其夕为乱兵所伤,卒于洛阳。

珽性孝友,与弟琪有敦睦之爱,为搢绅所称。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有删节)

1.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B.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C.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D.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称“丁忧”,也称“丁艰”,这里的“丁内艰”指遭遇父丧。

B.受禅是指王朝代换,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源于上古时的禅让制,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C.不讳是死亡的委婉表达,古人对不同的人的死有不同的委婉表达,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等。

D.绅是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就是指把笏板插在腰间,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引申指士大夫。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珽聪明有才学。

二十四岁就进士及第,他工于辞赋,在太祖征讨刘守文时应召起草檄文,挥笔立就,深得太祖赏识。

B.李珽为人孝顺。

先前去世的父亲的灵柩安放于外地,因家贫,他和弟弟李琪一起冒着风雪四处求人,最终让父母合葬。

C.李珽治民有方。

他在曹州任职时,不到一年时间,就让老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这是之前十几任官员都未曾做到的。

D.李珽见识过人,有谋略。

征讨淮寇时准确判断局势;太祖让他出任许州留后,他亲近安抚将吏,并解除了冯行袭的后顾之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珽日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

大为时贤所叹。

②又明年,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

答案:

1.D;2.A;3.C;4.①而李珽每天吃一顿饭,常虚弱地躺在丧庐中不能起身.深受当时有才德的人赞叹.   

②第二年,梁太祖任元帅,因襄阳对自己有二心,率兵攻破襄阳,让李珽暂时担任天平军掌书记.

解析:

1.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2.“丁内艰”指母丧,即母亲去世。

3.“期岁”,指满一年,而非选项中所说“不到一年时间”。

4.译文:

  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

李珽聪明颖悟,有才学,尤其擅长词赋。

二十四岁考中进士,初次做官授任校书郎,授官为监察御史。

不久为母亲守丧。

这之前,父亲的灵枢远在外地,家中贫困无法办成丧事,他和弟弟李琪冒着腊月的风雪,身穿粗麻丧服,手拿丧棒,含哀求人,因此双亲得以迁到一起合葬。

而李珽每天不超过一顿饭,常虚弱地躺在丧舍中不能起身。

深受当时有才德的人赞叹。

服完丧,再次诏任御史,因瘦弱不能赴任,过了一段时间才就职。

天复年间,淮寇大举包围夏口,逼近巴陵,梁太祖担忧,急命成汭率水军十万人到鄂州援救。

李珽进言说:

“如今成船载一千名甲兵,就要载一倍的粮食,有紧急情况不能行动。

吴人剽悍轻捷,如果被他们牵制,会有后患。

不如派骁将屯住巴陵,一个月不和他们交战,那么吴寇就会断粮,而鄂州就解围了。

”成汭性格刚强独断,不采纳。

淮人果然乘风放火,船全部被烧毁,士兵全部落水淹死,完全如李珽所料。

第二年,梁太祖任元帅,因襄阳对自己有二心,率兵攻破襄阳,让李珽暂时担任天平军掌书记。

沧州节度使刘守文违抗命令,梁太祖率兵十多万人包围他,于是召李珽起草声讨书,李珽(马上到外面)手不停笔,立刻写成,大为梁太祖赞赏。

梁太祖登第那年,宰臣授任他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李珽(多次上书坚决推辞)不久以原官监管曹州事务。

曹州距离京城不远,官吏百姓强横狡猾,前后十多人在这里做官,没有能善始善终的。

李珽在任一年,百姓就得以安宁的生活。

入朝任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

不久,因冯行袭病重,出任许州留后。

这之前,冯行袭有牙兵二千人,都是蔡州人,梁太祖深为忧虑,于是派李珽飞驰赶去,以便窥视他们的动静。

李珽到达客舍后,召见将吏亲自加以抚慰。

冯行袭想派人代他接受诏书,李珽说:

“头向东身穿朝服,是礼仪。

”于是在冯行袭卧室内宣读诏书,令他自己好好补养,如有不测,子孙都享后福。

冯行袭哭泣着告谢,于是解下二印交给李珽,让他代管军府之事。

到庶人朱友珪篡位时,李珽授任右散骑常侍,并担任侍讲学士。

讨伐朱友珪那天,军士大乱,李珽这天晚上被乱兵杀伤,死在洛阳。

李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弟弟李琪和睦相爱,受到士大夫称赞。

2、  克宁,武皇之季弟也。

凡征行无不卫从,于昆弟之间,最推仁孝,小心恭谨,武皇尤友爱之。

  五年正月,武皇疾笃,克宁等侍疾,垂泣辞诀,克宁曰:

“王万一不讳,后事何属?

”因召庄宗侍侧,谓克宁、张承业曰:

“亚子累公等。

”言终弃代。

将发哀,克宁纪纲军府,中外无哗。

  初,武皇奖励军戎,多畜庶孽,衣服礼秩如嫡者六七辈,比之嗣王,年齿又长,各有部曲,朝夕聚谋,皆欲为乱。

庄宗英察,惧及于祸,将嗣位,让克宁曰:

“儿年孤稚,未通庶政,虽承遗命,恐未能弹压大事。

季父勋德俱高,众情推伏,且请制置军府,候儿有立,听季父处分。

”克宁曰:

“亡兄遗命,属在我儿,孰敢异议者!

儿但嗣世,中外之事,何忧不办。

”视事之日,率先拜贺。

  庄宗嗣位,军民政事,一切委之,权柄既重,趣向者多附之。

李存颢者,以阴计干克宁曰:

“兄亡弟及,古今旧事,季父拜侄,理所未安。

富贵功名,当宜自立,天与不取,后悔无及。

”克宁曰:

“公毋得不祥之言!

我家世立功三代父慈子孝天下知名苟吾兄山河有托我亦何求公无复言,必斩尔首以徇。

”克宁虽慈爱因心,而日为凶徒惑乱。

群凶之妻复以此言干克宁妻孟夫人,说激百端,夫人惧事泄及祸,屡让克宁,由是愈惑。

  会克宁因事杀都虞候李存质,又请兼领大同节度,以蔚、朔为属郡,又数怒监军张承业、李存璋,由是知其有贰。

庄宗召张承业、李存璋谓曰:

“季父所为如此,无犹子之情,骨肉不可自相鱼肉,吾即避路,则祸乱不作矣。

”承业曰:

“老夫亲承遗托,言犹在耳。

存颢辈欲以太原降贼,王乃何路求生?

不即讨除,亡无日矣。

”因令吴珙、存璋为之备。

二月二十日,会诸将于府第,擒存颢、克宁于坐,庄宗垂泣数之曰:

“儿初以军府让季父,季父不忍弃先人遗命。

今已事定,复欲以儿子母投畀豺虎,季父何忍此心!

”克宁泣对曰:

“盖谗夫交构,吾复何言!

”是日,与存颢俱伏法。

克宁仁而无断,故及于祸。

(节选自《旧五代史》)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家世立功/三代父慈子孝/天下知名/苟吾兄山河有托/我亦何求公/无复言

B.我家世立功三代/父慈子孝/天下知名/苟吾兄山河有托/我亦何求/公无复言

C.我家世立功/三代父慈子孝/天下知名/苟吾兄山河有托/我亦何求/公无复言

D.我家世立功三代/父慈子孝/天下知名/苟吾兄山河有托/我亦何求公/无复言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仲、叔、季是古代用来指明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的,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叫“季”。

B.‘‘不讳”是死亡的婉辞,古代皇帝死亡可以称之为“崩”。

C.兼领,指一并管领,兼任。

古代有一系列表示官职任免升降的词语,如,“左迁”,即升官。

D.辈、类、朋、属、流,这些词在文言文中都可以用来表示一类人,如“存颢辈”“鼠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克宁侍候在病重的武皇身旁,并接受了武皇的临终之托,答应扶持李存勖。

武皇死后,李克宁信守承诺。

B.庄宗怕武皇曾奖励的军士作乱,将要即位时,对李克宁说自己年幼,不通政事,想要德高望重的李克宁先继承皇位。

C.庄宗即位,对李克宁信任有加,很多人趋炎附和李克宁。

李存颢怂恿李克宁造反,李克宁对此坚决拒绝。

D.李克宁后来对庄宗生了二心,庄宗认为骨肉至亲不可自相残杀,想用避让的方法来解决祸乱。

张承业劝庄宗讨伐叛贼,否则灭亡的日子就到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亡兄遗命,属在我儿,孰敢异议者!

儿但嗣世,中外之事,何忧不办。

(2)群凶之妻复以此言干克宁妻孟夫人,说激百端,夫人惧事泄及祸.屡让克宁。

答案:

1.B;2.C;3.B;4.

(1)我死去的兄长留下遗命,传位给我侄儿,谁敢有异议!

侄儿只需即位,朝廷内外之事,不必忧虑办不成。

(2)群凶的妻子又用这些话影响李克宁的妻子孟夫人,百般挑唆激发,夫人害怕事情泄密遭祸,多次责备李克宁。

解析:

1.该句是克宁对李存颢说的一段话,意思为“我家三代立功,父慈子孝,天下闻名,如果我兄打下的山河有了依托,我又有什么要求的!

”选项主要设置了两处错误,第一处为“三代”,“三代”说明的是克宁家世“立功”,而不是“父慈子孝”,因此,在“三代”之后断开。

第二处为“公”,根据文意来看,并无克宁求李存颢之说,因此,“公”不做“求”的宾语,而是做“无复言”的主语。

2.左迁,指降官,右迁,才是升官。

3.B项歪曲文意,原文是庄宗请李克宁先统率节制军队,等他再大些,再听候李克宁安排,而不是请他先继承皇位。

4.参考译文:

  李克宁,是武皇的小弟弟。

凡是征战行军无不侍卫随从,在兄弟里面是最仁孝的,小心恭谨,武皇对他尤其喜爱。

  天祐五年(908)—月,武皇病重,李克宁等侍候在旁,垂涕诀别,李克宁说:

“王兄万一去世,后事怎么安排?

”武皇因而召庄宗李存勖到身边,对李克宁、张承业说:

“亚子托付给你们了。

”话说完便去世了。

将要发丧时,李克宁用军纪整顿军府,内外没有喧哗之声。

  起初,武皇奖励作战勇敢的军士,多收养为义子,他们的衣服礼节待遇跟亲生嫡子相同的就有六七人,与即位的庄宗李存勖相比,岁数又较大,各有部下士兵,朝夕聚在一起谋事,都想作乱。

庄宗明察其事,担心造成祸害,在将要即位时,对李克宁辞让道:

“侄儿年幼,不通政事,虽然承继父王遗志,恐怕不能弹压大事。

叔父德高勋重,众人推服,且请统率节制军队,等侄儿大些,再听候叔父安排。

”李克宁说:

“我死去的兄长留下遗命,传位给我侄儿,谁敢有异议!

侄儿只需即位,朝廷内外之事,不必忧虑办不成。

”庄宗登位视事之日,李克宁率先拜贺。

  庄宗即位后,军民政事,全都委托给李克宁,权力既然很大,趋炎者多附和他。

李存颢阴谋挑动李克宁说:

“兄死弟及,古今惯例,叔父向侄子拜贺,在情理上说不过去。

富贵功名,应该自己争取,上天给了而不要,后悔也来不及。

”李克宁说:

“你不要说不祥的话!

我家三代立功,父慈子孝,天下闻名,如果我兄打下的山河有了依托,我又有什么要求的!

你不要再说了,再说我就杀你的头以警戒他人。

”李克宁虽然心里慈爱,但天天被凶徒迷惑淆乱,群凶的妻子又用这些话影响李克宁的妻子孟夫人,百般挑唆激发,夫人害怕事情泄密遭祸,多次责备李克宁,因此更加迷惑。

  适逢李克宁因事杀了都虡候李存质,又请兼任大同节度,以蔚州、朔州为其属郡,又多次对监军张承业、李存璋发怒,由此知道他有二心。

庄宗召见张承业、李存璋说:

“叔父这样做,没有叔侄之情,骨肉不可自相残杀,我立即避开,则祸乱不会发生了。

”张承业说:

“老夫我亲受先王遗托,先王的话似乎仍在耳边。

李存颢一伙人想拿太原投降敌人,王将有什么生路?

如不立即讨伐根除,灭亡的日子就要到了。

”因而下令要吴珙、李存璋做好准备。

二月二十日,在府第会合各位将军,在座席上逮捕了李存颢、李克宁。

庄宗流泪数落他们说侄儿起初把军府让给叔父,叔父不忍抛弃先人遗命。

现在事情已定,又想把侄儿子母送到豺虎般的敌人手里,叔父怎么有这种残忍之心?

”李克宁哭着回答:

“这是进谗言的人造成的,我还有什么话可说!

”这一天,与李存颢一起都被处死。

李克宁仁而没有决断,所以有此祸害。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晏球,字莹之。

少遇乱,汴人杜氏畜之为子,因冒姓杜氏。

晏球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

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

宴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

梁末帝嗣位,以晏球为龙骧四军都指挥使。

  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捉生都将李霸等作乱,纵火焚剽,攻建国门,梁末帝登楼拒战。

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梁末帝见骑军讨贼,呼曰;“非吾龙骧之士乎?

”晏球奏曰:

“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

”既而晏球尽戮乱军。

以功授单州刺史。

  (唐)庄宗入汴,晏球率骑军入援。

至封丘,闻梁末帝殂,即解甲降于庄宗。

明年,与霍彦威北捍契丹,受齐州防御史,乃赐姓氏,名绍虔。

邺之乱,明宗入赴内难,宴球时在瓦桥,遗人招之。

明宗至汴,宴球率骑从至京师,以平定功授宋州节度使。

  天成二年,授北面行营副招讨,以兵戍满城。

是岁,王都据定州,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突入定州,晏球引军保曲阳。

王都、秃馁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

戒之曰:

“回首者死。

”贼军大败于嘉山之下,追袭至于城门。

宴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宴球曰:

“贼垒坚峻,但食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爱养军士,彼自当鱼溃①。

”帝然其言。

  晏球能与将士同其甘苦,所得禄赐私财,尽以飨士,日具饮馔,与将校筵宴,待军士有礼,军中无不敬伏。

其年冬,平贼。

自初战至于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欢心,物议以为有将帅之略。

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

长兴三年,卒于镇,时年六十。

赠太尉。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有删改)

  注释:

①鱼溃:

鱼腐烂。

比喻自内崩溃。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B.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C.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D.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代男子成人后不便直呼其名,另取与本名涵义先关的别名,又称表字。

B.“贞明”“天成”“长兴”都是皇帝年号。

年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

C.“刺史”是汉朝开始设置的职官,本为出刺各地的监察官员,后成为中央常置官员。

D.“赐姓氏”,一般指天子根据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宴球少遇战乱,被人收养。

王晏球少年时遇上动乱,汴都人杜氏收他为义子,因而改姓杜氏。

他年少时就沉着勇敢有决断,卓越不凡,才能出众。

B.“贞明”“天成”“长兴”都是皇帝年号。

年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

C.“刺史”是汉朝开始设置的职官,本为出刺各地的监察官员,后成为中央常置官员。

D.王晏球爱护士兵,大获称赞。

他和将士同甘共苦,俸禄赏赐全部分给士兵,对待军士有礼,舆论认为他有将帅风度,朝廷因此任他为天平军节度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

②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

答案:

1.D;2.C;3.D;4.①梁太祖镇守汴州时,选拔有才能的富家子弟,安置在帐下。

②作乱的只有李霸一部分,陛下只须守住宫城,天亮时我一定能平定乱兵。

解析:

2.C项“后成为中央常置官员”不对,“刺史”历来都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3.D项“朝廷因此任他为天平军节度”不对,原文有“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是说他因为立军功才被任命为天平军节度使。

4.参考译文:

  王晏球,字莹之。

少年时遇上动乱,汴都人杜氏收他为义子,因而改姓杜氏。

王晏球年少时就沉着勇敢有决断,卓越不凡,才能出众。

梁太祖(朱全忠)镇守汴州时,选拔有才能的富家子弟,安置在帐下。

王晏球被选上,跟随梁太祖征伐,多次立功。

梁末帝即位,任命王晏球为龙骧军指挥使。

  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都将李霸等人作乱,纵火抢掠,进攻建国门,梁末帝登楼抵抗。

王晏球听说发生兵变,先得到龙骧军战马五百匹关在球场,不久乱兵用木竿麻布沾油焚烧建国门城楼,情势十分危急。

王晏球从门内窥见乱兵没有甲胄,便骑马出击,奋力血战,顷刻乱兵溃走。

梁末帝望见骑兵杀敌,喊道:

“这不是我的龙骧兵吗?

”王晏球上奏说:

“作乱的只有李霸一部分,陛下只须守住宫城,天亮时我一定能平定乱兵。

”过一会儿,王晏球杀尽乱军,李霸军全营灭族。

王晏球因军功授单州刺史。

  唐庄宗进入汴州(消灭梁朝),王晏球带骑兵去救援,走到封丘,听说梁末帝已经死了,就放下武器向唐庄宗投降。

第二年,与霍彦威在北边抵抗契丹,授官齐州防御使,于是赐国姓李,名叫绍虔。

邺州内乱时,唐明宗去救内难,王晏球当时在瓦桥,唐明宗派人征召他。

唐明宗到汴州,王晏球率骑兵跟着到了京师,以平定内难有功授宋州节度使。

  唐明宗天成二年,王晏球被任命为北面行营副招讨,率兵守卫满城。

这一年,王都占据定州,契丹派托诺率一千多骑兵来援助王都,突进到定州,王晏球撤军保守曲阳。

王都、托诺出兵接战,王晏球督促军士,命令用短兵器杀敌,警告军士说:

“回头退却者处死。

”敌军在嘉山之下大败,后唐军追击到定州城门。

王晏球包围定州城已很久,皇帝派使者督促攻城,王晏球说:

“敌人壁垒森严,只要收取三州的租税,爱抚百姓,养护士兵,敌人自然会从内部溃烂。

”皇帝认为他说得对。

  王晏球能和将士同甘共苦,得到的俸禄赏赐等私财,全部分给士兵,每天具办饮食,和将校们宴饮,对待军士有礼,军中没有不尊敬他的。

这年冬天,平定敌军,从开始作战到攻下敌城,不杀一士,上下欢欣,舆论认为他有将帅风度。

因为立军功被任命为天平军节度使。

长兴三年,死在任职的地方,终年六十岁。

追赠为太尉。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宗,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

武皇特所钟爱。

帝时年十一,从行。

初今入觐献捷,迎驾还宫,昭宗一见骇之,日:

“此儿有奇表。

”因抚其背曰:

“儿将来之国栋也,勿忘忠孝于予家。

”因赐鸂鶒酒卮、翡翠盘。

贼平,授检校司空、隰州刺史,改汾、晋二郡,皆遥领之。

庄宗洞晓音律?

常令歌舞于前。

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

及壮,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

  皇起义云中,部下皆北边劲兵,及破贼迎銮,功居第一。

由是稍优宠士伍,因多不法。

或陵侮官吏,豪夺士民,白昼剽攘,酒博喧竞。

武皇缓于禁制,惟帝不平之,因从容启于武皇,武皇依违之。

及安塞不利之后,时事多难,梁将氏叔琮、康怀英频犯郊圻,土疆日蹙,城门之外,鞠为战场,武皇忧形于色。

帝因启曰:

“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

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

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今朱氏攻逼乘舆,窥伺神器,陷害良善,诬诳神只。

以臣观之,殆其极矣。

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

  及沧州刘守文为梁朝所攻,其父仁恭遣使乞师,武皇恨其翻覆,不时许之。

帝白曰:

“此吾复振之道也,不得以嫌怨介怀。

且九分天下,朱氏今有六七,赵、魏、中山在他庑下,贼所惮者,惟我与仁恭尔;我之兴衰,系此一举,不可失也。

”太祖乃征兵于燕,攻取潞州,既而丁会果以城来降。

  天佑五年春正月,武皇疾笃,召监军张承业、大将吴珙谓曰:

“吾常爱此子志气远大,可付后事,惟卿等所教。

”及武皇厌代,帝乃嗣王位于晋阳,时年二十有四。

(选自《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一》)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

B.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

C.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

D.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觐:

既指诸侯于秋季入朝进见天子,也可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B.迎銮:

迎,迎接,对着;銮,銮驾,皇帝的车驾;迎銮就指迎接皇帝。

C.监军:

古时代表朝廷理军务,督将帅。

后出监诸镇,与统帅分庭抗礼。

D.厌代:

古代对辞官或者卸任的委婉说法,意思上有厌恶官场事物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年少时即能文能武。

十一岁随父出征,受到昭宗夸奖赏赐,十三岁学习《春秋》,亲手抄写略通大意。

B.庄宗善抓机遇。

刘守文受到梁攻击时,派他的父亲来求救,武皇起初不同意,庄宗认:

是他们重新振兴的机会,劝武皇出兵。

C.庄宗沉着冷静。

武皇的部下经常放纵'外族频犯’他忧彤于色,庄宗劝其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武皇这才释然。

D.庄宗年轻有为。

武皇病.匝的时候.嘱托豁军张承业、大将吴珙教导辅助庄宗,庄宗即位时,只有24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稍优宠士伍,因多不法。

或陵侮官吏,豪夺士民,白昼剽攘,酒博喧竞。

②今朱氏攻逼乘舆,窥伺神器,陷害良善,诬诳神只。

以臣观之,殆其极矣。

答案:

1.C;2.D;3.B;4.①因此逐渐优待宠爱士兵。

(士兵)于是常不守法。

有时凌侮官吏,掠夺民众,白天抢劫,酗酒赌博喧哗竞闹。

②现在朱氏攻击逼近皇帝,窥视皇位,陷害良善之人,欺骗神明上天。

照我看,大概已到极点了。

解析:

1.原句:

“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

太祖释然,凶奉觞作乐而罢。

2.厌代:

特指帝王逝世。

唐人因避太宗李世民讳,改“世”为“代”。

后遂沿用下来。

3.他的父亲派遣使者来求救。

4.参考译文:

  庄宗,讳名存勖,是武皇帝的长子。

武皇十分钟爱他。

庄宗十一岁,随父出征。

并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