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818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4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docx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

专题九古代中国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

【考点分析】

考点要求

14年题号及内容

15年题号及内容

16年题号及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36题

(1)孔子的思想

汉代儒学

2题汉代儒学的地位

宋明理学

36题

(2)宋明理学的主张和作用

31题宋明心学的主张

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6题黄宗羲的主张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文艺复习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21题宗教改革的主张

22题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欧洲启蒙运动

23题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高频考点】

本专题包含必修三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涉及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欧洲启蒙运动等知识点。

在近三年小高考考查内容来看,主要涉及了孔子的思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欧洲启蒙运动,对于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墨家、法家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等知识点未有涉及;从题型看主要以选择、判断题、主观题都有。

本专题知识理论性比较强,考试中主要以理解知识为主。

2017年小高考备考中应重视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和启蒙运动两节。

【知识梳理】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1.百家争鸣

(1)历史背景:

社会处于大发展、大动荡和大变革时期。

(2)历史概念: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的涌现和相互诘难、争论,彼此吸收和融合。

(3)历史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②百家争鸣是    、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先秦诸子的思想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贡献

评价

儒家

孔子

核心主张:

   ;

政治理念: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礼的思想:

    ,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教育观念:

     ,创办私学;

文化贡献:

整理   

地位:

儒学的创始者、被后人誉为   万世师表和。

评价:

孔子“仁”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

孔子“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孟子

政治理念:

实行     ;

民本思想:

提出     ;

伦理思想:

主张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形成了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使儒家学派成为诸子百家中的     

荀子

政治理念:

用   和“王道”施政;

民本思想:

提出     ;

伦理思想:

认为     ,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道家

老子

宇宙观: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人生观:

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政治观:

提出     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     的理想社会。

辩证观: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事物具有   的方向,对立双方是相互   的

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主张恢复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具有保守性和落后性

庄子

世间万物是   的,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追求逍遥 

法家

韩非子

核心主张:

     ;

政治理念:

树立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代表了新兴     的利益,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历史发展趋势 

墨家

墨子

“兼爱”   “尚贤”“节用” 

墨家思想代表     的愿望

 考点二 汉代儒学

1.董仲舒新儒学

(1)思想来源:

儒学基础上,糅合   、   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

(2)基本主张

①针对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的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     ,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学说。

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和统治秩序的需要,提倡被后世称为     的封建道德规范。

2.设立太学

①教材:

正式规定儒家经典“   ”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教育被儒家所垄断。

②中央:

兴办   ,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规矩,大大提高了儒学地位。

③地方:

全国各   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尊儒措施的影响

(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   。

(2)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考点三 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朝代

北宋

南宋

代表人物

程颢 程颐

   (著作:

      )

地位

奠基者

集大成者

宇宙观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后有物(理学核心思想)

理之原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     

道德观

把天理和     直接联系起来 

人的本性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蒙蔽,所以,强调       

认识论

提出“    ”,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    之善,而不是求知识之真 

影响

①有助于维护      ,    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②纲常名教作为天理得到强化,维护专制,扼杀人欲,束缚思想;

③朱熹思想流传海外,在日本、朝鲜甚至形成了“      ”学派 

  3.陆王心学

朝代

南宋

明朝

代表人物

    

    

地位

奠基者

集大成者

宇宙观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强调“        ”,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宣扬     的命题

认识论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提出      ,认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提出   和   的学说

考点四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李贽的离经叛道

(1)作品:

   《焚书》。

(2)主张:

①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     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   作为是非标准;②挑战正统思想,批判道学家          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评价: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的时代要求。

2.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

(1)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人物

作品

主张

评价

黄宗羲

《明夷待

访录》

①抨击君主专制,认为    是天下大害;

②提出“       ”的民本思想;

③以    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对以后反对    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顾炎武

《日知录》

《   

   》 

①主张“    ”,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     的现实问题。

②指出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概括为“        ” 

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    学风先河

王夫之

《周易外传》

《读通鉴论》

①世界是    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    可循。

②主观的认识是由     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    思想 

启示了    人们的    ,具有划时代意义 

  考点五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

(1)代表人物:

普罗泰格拉。

(2)基本观点

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②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智者学派认为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3)历史影响

①积极性:

智者学派把研究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起到了    的作用,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②局限性: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    。

2.苏格拉底

(1)背景: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    ,导致雅典社会世风日下,    。

(2)主张

①尊崇理性,倡导“              ”。

②提出        。

③    是人内在的灵魂。

④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3)评价: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考点六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

(1)背景

①经济基础:

意大利最早出现        。

②阶级基础:

        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③文化基础:

    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④人才条件:

意大利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揽才,加上拜占庭灭亡时一些学者逃往意大利,这就为新兴资产阶级搜寻古典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2)形式:

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3)实质:

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是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的      运动。

(4)核心:

以    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把人和人性从    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    和    ,追求知识。

(5)成就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内容或地位

文学

但丁

    

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文艺复兴的先驱

彼特拉克

《歌集》

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     ” 

薄伽丘

《十日谈》

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等

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

美术

达·芬奇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歌颂人的美以及丰富的思想感情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

米开朗琪罗

《大卫》

通过雕塑体现人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6)影响

①积极影响:

思想上,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旗帜,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人以及人生活的世界;文化上,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

②消极影响: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     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程度不够。

2.宗教改革(时间:

16-17世纪)

(1)原因

①经济:

随着      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

②思想:

      运动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③政治:

德意志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激化了民族矛盾。

④直接原因:

天主教会到德意志兜售    。

(2)开始标志:

马丁·路德发表“         ”。

(3)主张:

①    上帝就可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②简化    ,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③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    的权利。

④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坚持    的权力高于教会。

(4)性质:

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    的外衣进行的一场反封建和反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5)影响:

促使更多的人打破对      的迷信,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考点七 启蒙运动

1.背景

(1)经济:

         的发展。

(2)阶级: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的压迫。

(3)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科学:

    取得突破性进展,增强了人们的自信。

2.概况

(1)性质:

17~18世纪,      进行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2)范围:

17世纪开始于英国,18世纪时在   达到高潮,再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3)内容:

理性主义

①含义:

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②内容:

用    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构建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4)斗争矛头:

批判      和       。

  4.代表

国家

代表

作品

观点

影响

高潮:

法国

伏尔泰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       ;

③提倡“      ”,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孟德

斯鸠

《论法的精神》

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      ;

②提出      的原则;

③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与法的理论基础

卢梭

《社会契约论》

①阐述“天赋人权”“      ”和人民主权说;

②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       

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人民主权说具有开创意义,为欧美及后来的东方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扩展:

德意志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①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    ,理性判断;

②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    ;

③主权在民,相信    是天赋人权;

④自由平等只能在    范围之内 

对启蒙运动进行总结,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5.历史作用

(1)对欧洲:

①思想方面,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人们思想,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科学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政治方面,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直接推动了       的爆发。

③经济方面,促进        的进一步发展。

(2)对世界:

①思想方面,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政治方面,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

【典型例题】

1.(2015•江苏•2)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

据此可看出当时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答案】A

2.(2016•江苏•3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

【答案】正确

3.(2014•江苏•6)“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

……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

”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A.朱熹B.程颐C.王阳明D.黄宗羲

【答案】D

4.(2016•江苏•22)罗马教会授意马丁•路德宣布放弃一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

“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

”这里,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

A.废除罗马教会B.信仰即可得救

C.王权高于教权D.简化宗教仪式

【答案】D

5.(2015•江苏•23)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

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B.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C.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答案】B

6.(2014•江苏•21)某位思想家认为,使人得到“救赎”的,不是教会所称的诸如祈祷、施舍、圣餐、圣洁生活等“善行”,而是内心的信仰,这是上帝直接授予每个灵魂的一种内在精神皈依。

这位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B.但丁C.马丁·路德D.伏尔泰

【答案】C

7.(2015•江苏•36)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而“礼”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他(孔子)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启后的一大开创。

”……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

材料二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

……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

——蒋传光《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

材料三近代以来,一些人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源于以“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并为此发起了批判旧文化的运动。

……但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

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就会被淹没。

——郭瑞民《中国的礼仪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礼”内涵的?

归纳“礼”的价值追求。

(3分)

(2)材料二中的宋明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礼”的?

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3分)

(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批判旧文化的运动”是什么?

作者认为它存在什么局限?

(2分)

(4)“礼”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三,指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不被“淹没”?

(2分)

【答案】

(1)以仁为内核;(1分)

完善道德;和谐人际关系。

(2分)

(2)解释:

礼等同于“天理”;(1分)

目的:

维护君主专制;思想控制。

(2分)

(3)运动:

新文化运动;(1分)

局限:

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

(1分)

(4)做法: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或保持民族自尊;)借鉴吸收西方文化。

(2分)

8.(2009江苏学测)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这种对赎罪券的谎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

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分)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由谁引发?

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2分)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2分)

答案

(1)智者运动或智者学派;(1分)”人是万物的尺度”。

(1分)

(2)宗教改革;(1分)马丁·路德;(1分)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或创立了路德教,为奇梦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2分)

(3)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天赋人权。

(2分,答出任意两个即可给分)

(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分)

【能力巩固】

一、选择题

1.(2016苏州模拟)公元前4世纪中叶,稷下学宫的出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这里迅速达到了鼎盛状态,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具体表现为A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2016常州模拟)《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C

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

3.(2016届南师附中模拟)右图为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构思的是B

A.“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C.“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D.“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4.(2016届南京外国语学校模拟)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

“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

”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C

A.宗法血缘关系B.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传统道德D.法家治国精髓

5.(2016苏州模拟)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体现了C

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C.

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

6.(2016常州模拟)明朝有学者言:

“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B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社会D.实行君主立宪制

7.(2016扬州模拟)右图展现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

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D

A.道家、法家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

8.(2016宿迁模拟)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B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C.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9.(2016扬州模拟)朱熹曰:

“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

”王阳明说:

“知善知恶是良知。

”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B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10.(2016届南京一中模拟)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B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11.(2016南京模拟)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

朝代

唐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