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学习心得_1篇(共6页)34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48242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证医学学习心得_1篇(共6页)34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循证医学学习心得_1篇(共6页)34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循证医学学习心得_1篇(共6页)34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循证医学学习心得_1篇(共6页)34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循证医学学习心得_1篇(共6页)34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循证医学学习心得_1篇(共6页)34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循证医学学习心得_1篇(共6页)3400字.docx

《循证医学学习心得_1篇(共6页)34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证医学学习心得_1篇(共6页)3400字.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循证医学学习心得_1篇(共6页)3400字.docx

循证医学学习心得

  

  循证医学,第一次看到这个名词的时候是在购书中心,看到书架上有好几本这个名字的书,第一感觉——医学真是博大精深,什么医学都有!

第二次接触这个名词是在上dme课的时候,朱泉老师对着我们下面这堆“科研盲”说出一个勾起我记忆深处一个模糊影子的词——循证医学。

当时心想:

这门课都这么难了,那个某某医学的,竟然是一门学科的东西,估计更难。

第三次接触循证医学,也就是我真正了解循证医学的开始,是我一个朋友告诉我:

他正在上循证医学!

天啊,我之前认为我八辈子都不会接触到的东西,就这样来到了我的面前!

当时我立刻决定:

我要修这门课!

我这学期修的课已经有十门了,加上循证医学,一共11门,凑成两根顶天立地的柱子,支撑起我的大五上学期!

  后来,第三周以后,每个星期四晚上,我都会跑去新课室楼上课。

  上着上着,我慢慢觉得,上循证医学课的老师,对国内很多的临床研究总是抱有疑心,总是在鸡蛋里挑骨头,一个临床试验他们可以挑出n多毛病出来,最后再来一个怀疑研究结果是否真实。

可以把死人气活。

估计做实验的人对学习过循证医学的人是又爱又恨,爱他们提出各种各样问题,弥补实验的不足之处,让一个临床实验在实施之前得到更完善的规划;恨他们总是破坏自己认为已经设计完善的实验,让自己的实验实施日期看起来遥遥无期。

一句话:

搞循证医学的人就是怀疑一切,破坏一切,最后再让一切更加完善。

  在上课的这段时间,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这些都是其他科目的老师无法教给我的:

用怀疑的眼光看你看到的所谓“权威”的知识,用挑剔的耳朵去听别人告诉你他所谓的“经验”和“建议”,要经过考证才能施行指南上面没有的医疗措施;对于大部分临床实验来讲,有随机、盲法、对照的临床实验才具备基本的研究价值;如何去评价你看到的论文的证据级别和价值;你看到的治疗措施是否可以应用于某个病人上。

最重要的一个,也是这门课最有价值的知识:

让我学会基本地辨别论文的价值,让我远离垃圾信息。

  这门课跟dme课有很多重复的地方,最大的不同是上课老师的讲课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朱泉老师上课很幽默,听他的课就是在笑声中学习,循证医学课的老师比较严谨,可能由于上课时间短的缘故,老师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完,没有时间讲笑话。

这门课的实操时间也比dme多,上次的作业就让我痛痛快快地实操了一边,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得到成果的成就感告诉我——超值!

  现在临近期末考试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完成期末作业也只能在上次做作业学到的方法的基础上再结合老师上课点评的知识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份可以无限次进行完善的作业。

  学习了循证医学后,我经常游说我周围的同学:

“去学循证医学吧,好啊,值得啊!

  好产品就会有好口碑!

  学习循证医学,完善我的医学知识,练就我一双“火眼金睛”。

  循证医学学习心得

(2):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又称证据医学、实证医学、求证医学、有据医学、观察医学(台湾),顾名思义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即"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观和期望,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

  ·核心思想----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的研究结果为依据。

  ·基本要素----最好的研究证据(主要来自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研究)

  临床经验和技能(医生针对个体病人的诊治经验及专业技能)

  患者的选择(患者的权利、价值、需求和愿望)

  ·基本步骤----提出可回答的问题,寻找最好的证据,严格评价证据,将证据应用于病人,对用证的效果进行再评价

  ·基本要求----尊重病人的利益,结合病人的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诊断治疗方案

  ·方法学特征----按照特定方法对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进行收集和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sr)并及时更新,为病人提供最好的证据

  循证医学的目的:

  循证医学的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包括:

认识和预防疾病、提高诊断准确性、应用有疗效的措施、改善预后并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卫生管理决策科学化。

循证医学提倡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因此主张判断一种疗法是否有效,应使用与病人密切相关的临床指标(如病死率、日常生活能力、生命质量等)而不是实验室或影像学改变等中间指标。

  循证医学中的p.i.c.u原则是p人群/病人(population/patienti干预措施(intervention/exposure)c比较(comparasion/control)o结局(outcome)

  临床医生如何将循证医学应用于实践:

  1.怎样将循证医学的证据用于指导个体病人的处理?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基本步骤:

  1、针对具体病人提出临床问题。

  2、全面收集有关研究证据。

  3、严格评价研究证据。

  4、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个体病人的处理。

  当收集到证据并通过评价知道证据是真实可靠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时,就要考虑该研究结果是否可用于我面对的这个具体病人。

应将证据、临床经验及病人的价值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以下四方面的问题是首先应该回答的:

  1)我的病人是否与研究证据中纳入的病人有很大差异以至研究结果不能用于我的病人?

应考虑我面对的病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病理生理特点是否与研究证据中的病人有太大的差异而阻止对证据的使用。

  2)研究中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如何?

病人对某种治疗方法的费用是否能够接受?

包括治疗、监测和随访的费用。

本医院是否有相应的药物或是否能开展相应的技术?

  3)治疗措施对病人是否利大于害?

首先要考虑如果不治疗,病人会有什么后果发生?

治疗以后是否利大于害?

应该推广利大于害的疗法而不是只考虑药物的效果而忽略其导致副作用的一面。

  4)考虑病人的价值观及对疗效的期望。

  2.证据的来源及证据的评价:

  

(1)循证医学的检索方法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查找临床证据。

  a.cochrane图书馆b.ngcc.一些权威的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d.网站:

sumsearch

  

(2)循证医学的评价方法帮助医生鉴别和评价临床证据。

  a.rct被认为是确定治疗措施是否利大于害最可靠的依据,sr(或meta-分析)的出现有助于解决繁忙的临床医生获取证据困难的问题,使一线临床医生能更快地得到更可靠的研究依据。

目前发达国家已将sr和rct作为制定治疗指南的主要依据。

所谓系统评价就是按照特定的病种和疗法,全面收集全世界所有能收集到的质量可靠的rct,联合起来进行meta分析,得出简明的综合结论,即这种疗法究竟有效、无效,还是尚需进一步研究。

  b.循证医学将证据(主要指临床人体研究的证据)分为五级:

  一级:

所有rct的系统评价;

  二级:

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rct;

  三级:

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

  四级:

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

  五级:

专家意见。

  c.证明某种疗法是否利大于弊的金标准是rct和rct的系统评价结果。

在没有金标准的情况下可以依次使用其它级别的证据,但可靠性依次降低。

  我学习循证医学的感想:

  1、循证医学决不是"食谱"医学。

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医生在循证实践过程中,将个人的临床专业技能、病人价值和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特别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研究证据相结合,作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决非盲目地"照章办事"。

  2、循证医学不是使用陈旧过时的证据。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证据源源不断地产生,或填补证据的空白,或迅速的更正、替代原有的旧证据

  3、循证医学不仅限于rct和meta-分析。

循证医学的核心是追踪当前最好的外在证据以回答临床待解决的问题rct,特别是来自cochrane图书馆系统评价数据库的系统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和更有用的信息,更少误导,已成为目前判断治疗方案的金标准"。

但由此就简单地认为应用某项rct结果作为治疗的依据和指南就是实践循证医学有较大的片面性。

诊断、预防、预后性研究就不一定应用rct结果:

为了确定某项诊断试验的准确性,需要寻找可能与之相关的临床疾病的交叉性片断研究,而非随机对照试验;为了回答有关疾病的预后问题,需要对早期病人的随访研究进行考察;有时,需要的证据则来自于基础医学研究,如遗传学和免疫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