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50026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共22页)14600字.docx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宣传五篇

  

  我们的生活就象施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

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新时代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从中华民族“根”和“魂”的高度认识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马克思说: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中华文明经历了XXXX年多年历史变迁,在传承和弘扬中不断前进,始终一脉相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呈现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印记,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激发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文化精髓至今依然历久而弥新,闪耀着恒久的思想光芒。

其中,既有针对个体的修身之道,诸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式,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等;又有针对国家的为政之道,诸如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等。

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也能够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需要我们深入挖掘,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传承弘扬。

  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时代风采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要自觉肩负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客观地说,任何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时空条件的影响,受到当时的经济状况、认知水平、地域特点、社会制度的制约,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辩证取舍,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不是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独特内核、风格和历史的完整的文化体系。

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需要注意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

如果我们解决不好这些古为今用的问题,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就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很难实现。

因此,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要照着讲下去,而是要接着讲下去,在继承和创新中接着讲下去。

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提升其感召力,激活其生命力。

  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维度向世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

XXXX年多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发扬光大,就是因为既坚守本源又不断与时俱进,既盛德日新又兼容并蓄,不拘泥于哪一家、哪一派的文化,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采取积极学习借鉴的态度,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

这正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所在,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着眼当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意味着固步自封。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向世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现在国际舆论格局总体是西强我弱,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

从话语传播上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容易被国外不同受众所普遍接受,是我们想的和国外想听的一个重要结合点。

我们可以借助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讲好中国故事。

  从坚定文化自信的立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讲文化自信,有充分理由和充足底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XXXX年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上接1版头条)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业已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不能走偏,我国XXXX年多年没有断流的文化更不能丢掉。

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从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更加自觉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如此,“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文化强国之势才能蔚为大观。

  【思想宣传范文】二

  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教学方式,如专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慕课、微课、微电影、文艺展演等,既展现了思政课的活力,也提升了教学效果。

图为20xx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等十所高校组织学生前@@**县、**县,参观**区革命纪念馆、**区司令部旧址和华北大学旧址,开展实践性教学。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复旦大学学生渴望更加系统地学习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积极回应学生期盼,学校在把十九大精神有机融入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了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

  自20xx年以来,山东大学每年都组织新生到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上好开学第一课。

党的xx大以来,这一活动每年都设计了不同的主题。

20xx年的主题为“牢记使命振兴中华”,20xx年的主题为“铭记历史走向复兴”,20xx年的主题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20xx年的主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20xx年的主题为“不忘国耻牢记使命”,20xx年的主题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今年3月18日,xxxx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具体要求,为新时代进一步开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

长期以来,大家都说思政课重要,那么究竟重要在什么地方?

都说思政课难讲,又究竟难在哪里?

思政课能不能讲好,怎样才能讲好呢?

  思政课重要在什么地方?

  在高校,思政课的特殊重要性是由我国教育制度的性质和育人目标的要求决定的,也是由思政课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决定的。

  思政课集中体现了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政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讲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集中体现着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要求,体现着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要求。

思政课的这种性质和功能,是其他任何课程都不具备也不能取代的。

  思政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关键课程。

xxxx在座谈会上明确指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这一论断一下子讲清了思政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讲清了办好思政课对高校履行自身使命的意义。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关键在落实。

必须把立德树人的要求体现在学校工作各个方面和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特别是体现在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之中。

其中,最关键的就体现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

思政课是关于做人的课程,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课程,如果这粒扣子扣错了,其他的扣子也会跟着错。

这就是思想品德与其他专业素质的关系,也是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可见,思政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他课程则应与其同向同行,在学生价值塑造上发挥协同作用。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上到下、从社会到学校的通力合作。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xxxx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关心,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要求。

对于高校来说,思政课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这个主渠道,守好这个主阵地,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思政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不仅有其特殊的重要性,还有其特殊的难度。

一句话,讲好思政课不容易。

  思政课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与普通学生有一定的心理距离。

从本质上讲,政治是社会的公共领域,是社会经济的集中体现,本身是与人人都有关系的。

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觉得政治离自己太远,甚至与己无关。

有些学生认为,上大学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觉得思政课太“高大上”,一些同学甚至会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与此同时,思政课作为基础性公共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像专业课,主要面向选读该专业的学生,因而在学生中普遍缺少专业认同感。

俗话说,众口难调,即使向每人发一包糖,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呢!

  此外,长期以来,社会上一些人对思政课有一种很过时的看法,认为思政课就是“假大空”的说教。

更有一些所谓网络大V,不遗余力丑化和污化思政课,把它说成是“洗脑”。

这些错误认识对部分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使他们对思政课存在一定误解。

  思政课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一定距离。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经典作家的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很难读完从马克思到xx的所有论著。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的,必须联系历史发展的过程才能得到阐明,必须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得到运用。

既要懂理论,又要懂历史,还要懂现实,才能形成一种综合的能力和水平,这不但对于学生,就是对于思政课老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

当然,思政课不必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理论的精华。

但如果不能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历史渊源,透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又怎能把握精华呢?

大学生年纪尚轻,缺少社会经验,虽然理性思维已经发展起来,但理论思维并没有受过训练,因而对于学习和把握思政课的内容,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是有一定困难的。

  同时,理论与现实有着复杂的关系,理论并不等同于现实,甚至有时与现实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但理论的发展有一个探索的过程,这就使得一些理论问题并不能一开始就能在课堂上讲明白。

如果思政课教师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不善于打通基本原理与当前现实的联系,就会让学生觉得大而空,脱离了实际。

而脱离实际的理论不论多么完美,在学生的眼里都是苍白无力的。

  思政课内容广、变化快,增加了学习和讲授的难度。

思政课虽然门数有限,但它们比较全面地再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政治观、法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理论和知识,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

老师要讲授这么多知识,学生要学习这么多知识,都是不容易的。

不仅如此,思政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必须及时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最新发展。

因此,教材必须经常修订,教案必须时时更新,课堂教学必须使用最新的话语。

在思政课教学中,常年使用一个固定讲稿是完全行不通的。

  思政课致力于价值观的塑造和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更高的要求和更艰巨的任务。

知识传播和价值塑造是课程的两大功能。

如果说专业课侧重于知识传授,那么思政课就更侧重于价值塑造,特别是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传授知识有关,但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是相对容易的,任务也比较单一。

但思政课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递价值观、树立理想信念,这就比较困难了。

另外,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人长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结果,决不是几门思政课就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我们既要对思政课教学有较高要求,同时又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思政课的作用。

不能把学生理想信念的问题全部交给思政课负责,也不能因为学生中发生了问题,就归结为思政课没有教好。

  【思想宣传范文】三

  思政课虽然有难度,但并不意味着不能讲好。

只要我们坚持xxxx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原则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是一定能够讲得好的。

  现在,我们具备了讲好思政课的基本前提和有利条件:

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这次座谈会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一次,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

xxxx的重要讲话为思政课的守正创新指明了方向,对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是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一大批丰硕的理论成果,焕发出强大的理论指导力,为思政课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底气。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激发了中国人的自信心,改善了学生的心态,而且为理论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现实支持。

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丰厚的涵养作用,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五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思政课提供了可靠的主体保障。

六是思政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特别是xxxx总结概括的“八个相统一”,为教好思政课提供了直接的科学指导。

  xxxx在座谈会上强调: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学习领会xxxx的讲话精神,我认为,广大思政课教师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振奋精神状态,理直气壮讲思政课。

xxxx强调,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这是非常深刻的道理。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不仅要求思政课教师课讲得好,体现出科学理论的真理魅力,而且还要求思政课教师人做得好,具有人格的魅力。

而人格魅力的核心,就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思政课教师要多读原著、悟原理,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科学信仰,做到虔诚而执着,至诚而深厚。

特别要切实用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紧跟新时代的步伐,用坚定、自信、奋斗、担当的时代精神充实自己,让自己热情饱满、精神抖擞地走入课堂,走上讲台。

  进一步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围绕教学需要开展学术研究,用深刻的学理来攻克教学难点。

思政课从根本上讲是要以理服人的。

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理讲清楚讲透彻,是提高思政课说服力的根本。

思政课教师要能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思想为本,内容为王”。

因此,思政课教学必须有强大的学术支撑。

对思政课教师来说,教学与科研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教学需要科研,科研服务教学。

特别是教学中的许多重点难点问题,不能回避,必须依靠学理来予以解答。

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

正因为如此,我国才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并大力支持和推进学科建设。

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并自觉地以学科建设的成果来支撑和提升教学。

  遵循教学规律,实现话语转换。

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与科研活动有别,甚至也与教材编写有别。

讲好思政课,需要有一个从学科体系向教材体系、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根据教学需要,转换教学话语。

实现话语转换,就要善于用学术话语讲好政治。

课程内容有政治性,因而教学话语也必然会有政治性,必要的政治话语不能缺少,让学生适应和接受一定的政治话语,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讲好政治的最好话语是学理语言。

要把政治话语与学术语言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有机转换。

实现话语转换,还要善于用生活话语讲理论。

理论比较抽象,不易掌握,如果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化语言去讲述理论,就能引起兴趣,加深理解。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吃透理论,把握好合理的度,做到既能通俗化又要避免庸俗化。

  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是统一的,但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也应该多样化。

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对增进教学效果的作用不能低估。

当前,我们正处于科技和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的又是年轻的“00后”学生,必须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的要求,改变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学生所喜欢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近年来,广大思政课教师开展了广泛的探索,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教学方式,比如专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慕课、微课、微电影、文艺展演等,可谓异彩纷呈,既展现了思政课的活力,也提升了教学效果。

我们相信,经过不断探索和完善,必定会进一步形成成功的经验,许多老师也将会找到自己既遵循教学规律、又具有个性色彩的教学方式。

  【思想宣传范文】四

  回眸来路,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赢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如何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如何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其根源之一,就是包括“大别山精神”在内的红色精神所蕴含的党性之魂。

纵观“大别山精神”的相关概括,无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还是“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或是“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的革命品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革命信仰;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行动;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革命奉献精神”,其本质为坚凝的党性。

  正如xxxx所指出的,“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从这块“抓把泥土就能渗出鲜血”的土地上汲取信仰之钙、党性之魂,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这些都是我们追梦途中深厚的力量源泉。

  1.学习大别山英烈表里如一的坚贞信仰

  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精神之“钙”。

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贫瘠**区东接南京、上海,西连华中重镇武汉,北迫郑州、洛阳,南可截断长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民国时期,各路军阀征战割据,长期兵连祸结,以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一大批忧国忧民的杰出儿女,誓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暴风骤雨般的斗争砸碎旧世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使人民得到解放,实现建立新中国的梦想。

这些革命骨干以身许党、立志报国的信念,是其敢于担当、牺牲奉献的思想基础。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十余位代表中,从大别山走出的就有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他们是最早拥有共产主义信念的优秀中华儿女。

在董必武、陈潭秋等人的动员和领导下,黄冈、商城、霍山、麻城等地先后建立了多个党组织。

在符向一、戴克敏、周维炯、王树声等人的率领和指挥下,黄麻、商南、六霍等农民武装起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及工农革命军潜山独立师等先后筹建。

大别山成为红四方面军诞生地,是我们党创建革命军队的摇篮之一。

据统计,xx公布的36名军事家,就有李先念、徐海东、王树声、许继慎等出自**区;我军首次授衔,**区籍将军达325人,湖北红安、**县、湖北大悟、安徽金寨和六安被誉为“**县”。

大别山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在党史军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大别山无数英烈是真正将豪言壮语与勇于牺牲结合起来的典范,以“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的精神,书写了红旗不倒的历史传奇。

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入党后,为了表白对共产主义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将自家佃户租地契约和债务借据烧光,完全彻底地背离了地主阶级出身,义无反顾地走上献身革命的道路。

戴克敏、曹学楷、徐朋人等人,被徐向前元帅称赞为“土马克思主义者”的知识分子,虽然生命短暂,却始终抱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朴诚勇毅、不胜不休”。

  黄麻起义后,工农革命军成立,领导人之一潘忠汝豪迈地说:

“我们不仅要打下**县,我们还要打遍大别山,打遍全中国,打出我们的大路,打出我们的江山!

”自此以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区的武装斗争从没停止过。

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血腥镇压,广大党员、群众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农协负责人秦绍勤被捕后说:

“我是革命者,一不怕死,二不流泪;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要我投降、招供,休想!

”年仅21岁的他被敌人以剖腹挖心的方式杀害;共产党员程昭续说:

“头是我爹娘给的,命是我个人的,共产党却是劳苦大众的,老子要的当然是共产党。

”他在敌人的屠刀下杀身成仁。

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奋勇斗争相结合,换来了中国革命的希望曙光。

  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段、武装革命的初始阶段、高潮时期,还是在革命遭受挫折的时期,大别山军民始终忠诚于党,矢志奉献。

XXXX年xx年大革命失败后,**区的共产党人提出了“以革命继续革命,以革命发展革命”的口号。

他们积极开展工农运动,发展党团组织,坚持武装斗争。

XXXX年11月至XXXX年8月,大别山军民粉碎了国民党三次大规模“围剿”,仅苏家埠一役,即歼敌3万余,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红色政权。

后来因中央“左”倾冒险与右倾怯敌等思潮的影响,**区第四次反“围剿”接连失利,红军主力被迫远赴陕甘,走上了战略大转移的道路。

  @@省委重组了红二十五军,坚持敌后游击战,革命红旗不倒、信念薪火相传。

艰难显本色,曲折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