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04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docx

红细胞检查讲义医学检验职称考试必备解答

 红细胞检查讲义

 

第一节 概要

  本节要点:

  

(1)红细胞生理

  

(2)血红蛋白分子结构、成分、合成和代谢

  难点:

  1.血红蛋白检测原理。

  2.红细胞异常形态的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生理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下,经红系祖细胞阶段,分化为原红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发育为早幼、中幼和晚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通过脱核成为网织红细胞,这一过程在骨髓中进行,约需72h。

网织红细胞经约48h成完全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入血液,平均寿命约120d,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破坏,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

  一方面,红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酶活性减低、膜生理功能所需能量减少、膜脂质成分发生变化,使红细胞膜变形性减低、脆性增加,使红细胞容易被脾脏“阻滞”而吞噬、破坏;另一方面,衰老红细胞膜表面所带负电荷减少、红细胞间排斥效应减低、易于聚集、体积增大,使红细胞容易被脾脏“阻滞”而吞噬、破坏。

  红细胞生理功能是通过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

红细胞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

红细胞经过肺部时,肺泡中氧气经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进入红细胞内,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被带到各组织;同时,将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经血流带回肺部,经肺泡排出体外。

如此往复,使全身组织能及时、充分地得到代谢所需的氧气,并排出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

  

(二)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Hb或HGB)分子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64458,是一种呼吸载体,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1.34ml氧,成人约含600g血红蛋白,可携约800ml氧。

研究发现,红细胞内充满小颗粒,最小直径约6.5nm,相当于1个血红蛋白分子,颗粒分布:

近红细胞膜处最多,细胞中央最少,与红细胞有生理性中央淡染区现象完全一致。

  1.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及成分

  血红蛋白分子是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含色素蛋白质。

色素部分为亚铁血红素,蛋白质部分为珠蛋白。

亚铁血红素由原卟啉、铁组成,受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血红素和Fe2+的调节。

Fe2+位于卟啉环中心,有6个配位键,4个配位键与原卟啉分子的4个氮原子相连,第5个配位键与珠蛋白肽链F肽段咪唑基相连,第6配位键为空位,能可逆地与氧结合,完成运氧功能。

  珠蛋白肽链分为α、β两类:

①α类链包括:

α、ξ(zeta)和θ(theta)链;②β类链包括:

β、δ、

和ε(epsilon)链。

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

每个Hb分子由2条α类肽链和2条β类肽链组成,每条珠蛋白肽链含有1个亚铁血红素。

在正常情况下,99%Hb的铁原子呈Fe2+状态,称为还原Hb,1%呈Fe3+状态,称为高铁血红蛋白,只有Fe2+状态的Hb才能与氧结合,称为氧合血红蛋白。

  2.血红蛋白的合成

  血红蛋白的合成受激素的调节,一类是红细胞生成素,可促进δ-氨基-γ酮戊酸生成和铁的利用,从而促进血红素、Hb的合成;二类是雄激素,睾酮在肝脏内由5-β还原酶转变为5-β氢睾酮,能促进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

合成过多时,血红素自发氧化为高铁血红素,高铁血红素能直接抑制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阻止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生成,以减少血红素合成。

  在人体生长各期,Hb种类与比例不同。

在胚胎发育早期,约妊娠第5周,ζ与ε基因表达于卵黄囊的成红细胞中,形成个体发育中第一个有功能的胚胎期血红蛋白:

ζ2ε2(HbGowerⅠ);妊娠第6周,成红细胞开始由卵黄囊游移到肝脏,ζ表达水平显著减低,α和γ基因开始表达,形成HbGowerⅠ(ζ2ε2)、HbGowerⅡ(α2ε2)、HbPortland(ζ2ε2)和HbF(α2γ2)等胚胎期血红蛋白;妊娠第8周,ζ和ε链逐渐消失,γ链合成达到最高峰,β链开始合成,形成HbA(α2β2);妊娠第36周,β链合成迅速增加,γ链合成速率减低;刚出生时,β链与γ链合成量大致相等;出生后3个月,β链合成继续增加,γ链合成迅速减低,HbA逐步占Hb总量95%以上,而HbF逐步降至1%以下。

δ链开始合成时间不很清楚,出生后HbA2(α2δ2)占Hb总量的2%~3%。

  3.血红蛋白的代谢

  血红蛋白降解产物为珠蛋白和血红素。

珠蛋白由蛋白酶、肽酶分解为氨基酸,进入氨基酸代谢,可再参与蛋白质、多肽合成或转变成其他含氮物质;血红素中铁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处理,与运铁蛋白结合进入铁代谢库,珠蛋白经一系列蛋白酶和肽酶作用分解为内源性氨基酸,与外源性氨基酸混在一起,进入氨基酸代谢,再参与合成蛋白质、多肽、其他含氮物。

第二节 红细胞计数

  本节要点:

  

(1)检测原理

  

(2)方法学评价

  (3)质量控制

  (4)参考值

  (5)临床意义

  (6)操作方法

  一、检测原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掌握)

  1.手工显微镜法:

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充入血细胞计数池,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2.血液分析仪法:

用电阻抗和(或)光散射原理。

  二、方法学评价(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1.手工显微镜法:

是传统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但操作复杂、费时。

但可作为:

①对照核实仪器法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的情况;②受小红细胞干扰的血小板计数结果的校正。

  2.血液分析仪法:

是常用方法,比手工法精确(如电阻抗计数法的变异系数为2%,手工法则大于11%),且操作简便、快速。

当白细胞数量明显增高时,会干扰红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而产生误差。

  三、质量控制(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1.手工法:

误差原因为:

①样本:

血液发生凝固;②操作:

稀释、充池、计数不规范;③器材:

微量吸管、计数板不标准;④固有误差(计数域误差)。

  

(1)标本:

血液发生凝固,使细胞计数减少或分布不均。

  

(2)操作:

稀释、充池、计数不规范。

  (3)器材:

微量吸管、计数板不标准。

  (4)固有误差(计数域误差):

估计细胞计数的95%可信限和变异系数。

  2.仪器法:

仪器应严格按规程操作,并定期进行室内和室间质控。

  四、参考值(相关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1.参考值:

成年男性(4~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O~7.0)×1012/L。

  2.医学决定水平:

高于6.8×1012/L,应采取治疗措施;低于3.5×1012/L,为诊断贫血界限,应寻找病因;低于1.5×1012/L应考虑输血。

  五、临床意义(相关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掌握)

  1.生理性变化

  

(1)年龄与性别的差异:

新生儿,由于出生前处于生理性缺氧状态,故红细胞明显增高,较成人约增加35%,出生2周后逐渐下降,2个月婴儿约减少30%。

男性在6~7岁时最低,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上升,25~30岁达到高峰,30岁后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下降,直到60岁尚未停止。

  女性也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上升,13~15岁达到高峰,随后受月经、内分泌等因素影响而逐渐下降,21~35岁维持最低水平,以后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上升,与男性水平相当。

红细胞计数男女在15~40岁期间差别明显,主要是男性雄性激素水平较高,其中睾丸酮有促进红细胞造血的作用。

  

(2)精神因素:

感情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等可使肾上腺素增多,导致红细胞暂时增多。

  (3)剧烈体力运动和劳动:

安静时全身每分钟耗氧0.3~0.4L,运动时可达2~2.5L,最高可达4~4.5L,因需氧量增加,使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增加、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增多。

  (4)气压减低:

高山地区居民和登山运动员因大气稀薄、氧分压低,在缺氧刺激下,红细胞代偿性增生,骨髓产生更多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增高。

高海拔人群约增加14%。

  (5)妊娠和老人:

妊娠中、后期,为适应胎盘循环需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孕妇血浆容量明显增加使血液稀释,导致红细胞减少,妊娠约减少16%。

老年人因造血功能明显减退,导致红细胞减少。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

  见于临床上各种原因的贫血。

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或血细胞比容测定可诊断贫血,明确贫血程度。

贫血原因分析应结合体检和进一步检查。

按病因将贫血分成:

  

(1)造血原料不足

  (A)缺铁,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原料,铁供应或吸收不足,原料不足使铁重新利用率减少、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

  (B)铁失利用,例如,如铁粒幼细胞贫血(红细胞小、中心淡染区扩大、血清铁和贮存铁增加、幼稚细胞核周有铁颗粒)或先天性或后天性红细胞酶缺陷者铁不能被利用、堆积在细胞内外,使发育中细胞的功能障碍,红细胞过早死亡所致。

再如,某些药物,如异烟肼、硫唑嘌呤等。

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功能不全、铅中毒等。

  

(2)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骨髓造血机制破坏,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骨髓被肿瘤细胞侵占,如白血病、骨髓瘤、骨转移癌等。

以及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物、磺胺类药物、保泰松、有机砷、马利兰等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物理因素,如X线、钴、镭照射等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继发于其他疾病对骨髓的抑制,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因尿素、肌酐、酚、吲哚等物质潴留使骨髓造血功能受影响)。

  (3)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各种原因出血,如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4)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寿命缩短)

  各种原因溶血,如输血溶血反应、蚕豆病、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等。

  3.红细胞增多

  

(1)原发性红细胞增多

  这是一种骨髓异常增生的疾病。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红系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红细胞计数在(7~10)×1012/L,发生于40~70岁年龄组,其外周血红细胞明显增多、白细胞和血小板增高、有时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实际上是骨髓对缺氧的一种代偿或者是对骨髓的刺激。

  ①心血管病:

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如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

②肺部疾病:

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纤维化、矽肺和各种引起肺气体交换面积减少。

③异常血红蛋白病。

④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病),可能与皮质激素刺激骨髓使红细胞生成偏高有关。

⑤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

  (3)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是由于血液浓缩所致。

  如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晚期消化道肿瘤而长期不能进食等引起血液浓缩、血液中有形成分相对增多,多为暂时性增多。

  六、操作方法(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看下面2个图。

  血细胞计数板(改良牛鲍计数板):

用优质厚玻璃制成。

每块计数板由H形凹槽分为2个同样的计数池。

计数池两侧各有一条支持柱,将特制的专用盖玻片覆盖其上,形成高0.10mm的计数池。

计数池内划有长、宽各3.0mm的方格,分为9个大格,每个大格面积为1.0mm2,容积为0.1mm3(μl)。

图2 计数盘结构

  中央大方格用双线分成25个中方格,位于正中及四角的5个中方格是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区域,每个中方格用单线分为16个小方格。

四角的4个大方格是白细胞计数区域,用单线划分为16个中方格。

  根据1941年国际标准局(NBS)规定,大方格每边长度允许误差为±1%,即1±0.01mm,盖玻片与计数池间隙深度允许误差为±2%,即0.1±0.002mm。

  2.盖玻片:

是专用的玻璃盖片,要求表面平整光滑,两面平整度在0.002mm以内,盖玻片规格是24mm×20mm×0.6mm。

  3.微量吸管:

为一次性定量(10或20μl)毛细玻璃管采血,使用前须经水银称重法校正(误差应<±1%)。

使用后,应经2g/L过氧乙酸消毒2小时,然后依次用蒸馏水冲洗、95%乙醇脱水、乙醚干燥。

  4.红细胞计数操作和注意事项

  

(1)计数和计算:

在2ml红细胞稀释液中加血10μl,混匀后,充入计数池,静置3~5min后,在高倍镜下,计数中央大方格内4角和正中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

计数时需遵循一定方向逐格进行,以免重复或遗漏,对压线细胞采用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

  计算公式为:

  红细胞/L=N×25/5×10×106×200=N×1010=N/100×1012。

  N表示5个中方格内数得红细胞数

  ×25/5:

由5个中方格红细胞数,换算为一个大方格红细胞数

  ×10:

由一个大方格红细胞数,换算为1μl稀释血液内红细胞数

  ×106:

1L=106μl

  ×200:

为血液稀释倍数

  

(2)清洁:

应保证计数板和盖玻片清洁。

操作时,勿接触计数板表面,以防污染。

使用后,依次用95%乙醇、蒸馏水棉球、清洁绸布擦净。

  (3)充池:

需一次完成充池,如充池过少、过多或有气泡、继续充液,应重新操作,充池后不能移动盖玻片。

红细胞在计数池中若分布不均,每个中方格间相差超过20个应重新充池,两次红细胞计数相差不得超过5%。

  (4)计数板:

改良计数板每年要鉴定1次,以免影响计数结果的准确性。

  (5)白细胞影响:

通常白细胞总数较少,仅相当于红细胞的1/500~1/1000,对结果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但白细胞过高者(WBC>100×109/L),红细胞计数结果应进行校正。

  方法有两种:

一是直接将患者红细胞数减去白细胞数,二是在高倍镜下观察勿将白细胞计入,白细胞体积常比红细胞略大,中央无凹陷,细胞核隐约可见,无黄绿色折光。

  (6)红细胞稀释液:

传统稀释液(Hayem液)由NaCl(氯化钠,调节渗透压)、Na2S04·10H2O(结晶硫酸钠,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连)、HgCl2。

(氯化高汞,防腐)和蒸馏水组成。

枸橼酸钠稀释液由枸橼酸钠(抗凝和维持渗透压)、甲醛(防腐和固定红细胞)、氯化钠(调节渗透压)和蒸馏水组成。

普通生理盐水或加1%甲醛生理盐水。

第三节 血红蛋白测定

  本节要点:

  

(1)检测原理

  

(2)方法学评价

  (3)质量控制

  (4)参考值

  (5)临床意义

  (6)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操作

  一、检测原理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

  血液中除硫化血红蛋白(SHb)外的各种Hb(如氧合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Hi)或其他衍生物)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再和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复合物——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其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该处的吸光度,经换算即可得到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或通过制备的标准曲线查得血红蛋白浓度。

  2.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DS)测定法

  血液中除SHb外的各种Hb均可与低浓度SDS作用,生成SDS-Hb棕红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波峰538nm处吸光度,经换算可得到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

  二、方法学评价

  Hb测定方法大致分为:

①根据Hb分子组成测Hb(全血铁法);②根据血液物理特性测Hb(比密法、折射仪法);③根据Hb与O2可逆性结合的特性测Hb(血气分析法),④根据Hb衍生物光谱特征定量测Hb(比色法)。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HiCN):

1966年被ICSH推荐为参考方法。

该法操作简单、显色快、结果稳定可靠、读取吸光度后可直接定值等优点。

其致命的弱点是氰化钾(KCN)试剂有剧毒,使用管理不当可造成公害。

  2.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SDS):

该法操作简单、呈色稳定、准确性和精确性符合要求、无公害等优点。

但由于摩尔消光系数尚未最后确认,不能直接用吸光度计算Hb浓度,而且SDS试剂本身质量差异较大会影响检测结果。

  3.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法:

该法优点与HiCN测定法相似、最大吸收峰在542nm、显色快、结果稳定、试剂毒性仅为HiCN测定法的1/7,但仍存在公害问题。

  4.碱羟血红蛋白(AHD575)测定法:

该法试剂简单、呈色稳定、无公害、吸收峰在575nm、可用氯化血红素作为标准品。

但仪器多采用540nm左右滤光板,限制了此法使用。

  5.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血红蛋白测定法:

该法试剂溶血性强又不破坏白细胞,适用于仪器上自动检测Hb和白细胞。

缺点是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不佳。

  6.沙利(Sahli)酸化血红蛋白法:

该法简单易行,但重复性差、误差较大,已被列为县以上医院淘汰的实验项目。

  7.血细胞分析仪:

优点是操作简单、快速、同时可获得多项红细胞参数,血红蛋白测定原理与手工法相似,但由于各型仪器使用溶血剂不同,形成Hb的衍生物不同。

仪器须经HiCN标准液校正后才能使用。

仪器法测定精度(CV)约为1%。

  三、质量控制

  1.样本:

异常血浆蛋白质、高脂血症、白细胞数超过30×109/L、脂滴等可产生浊度,干扰Hb测定。

  2.采血部位:

部位不同,结果不同,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低(10~15)%。

  3.结果分析:

测定值假性增高的原因是稀释倍数不准、红细胞溶解不当、血浆中脂质或蛋白质量增加。

  4.HiCN参考液:

是制备标准曲线、计算K值、校准仪器和其他测定方法的重要物质。

ICSH公布了制备方法和规格,我国HiCN部级参考品质量标准为:

  

(1)图形扫描波峰540士1nm,波谷504~502nm。

  

(2)Aλ540nm/Aλ504nm=1.590~1.630。

  (3)Aλ750nm≤0.002。

  (4)无菌试验:

普通培养和厌氧培养阴性。

  (5)精密度:

随机抽样10支测定,CV≤0.5%。

  (6)准确度:

以WHOHiCN参考品为标准进行测定,测定值与标示值之差≤±O.5%。

  (7)稳定性:

3年内不变质,测定值不变。

  (8)分装于棕色安瓿内,每支不少于10ml。

  (9)标签应写明产品名称、批号、含量、有效期、生产日期、贮存法等。

  5.质控物

  

(1)ACD抗凝全血:

4℃可保存3~5周,用于RBC、Hb和WBC质控。

  

(2)进口全血质控物:

用于多参数血细胞分析仪RBC、Hb和WBC质控。

  (3)醛化半固定红细胞:

4℃可保存50~60d,用于RBC、Hb质控。

  (4)溶血液:

用于Hb质控。

  (5)冻干全血:

可长期保存,用于Hb质控。

  四、参考值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新生儿

  RBC(4.0-5.5)×1012/L(3.5-5.0)×1012/L(6.0-7.0)×1012/L

  Hb   120-170g/L      110-150g/L   170-200g/L

  HCT   0.47±0.04      0.42±0.05

  老年(70岁以上):

男性94.2~122.2g/L;女性86.5~111.8g/L。

  五、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1)年龄:

随年龄增长,Hb可增高或减低,和红细胞变化相似。

  

(2)时间: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有天内波动,上午7时达高峰,随后下降。

  2.病理性变化

  血红蛋白测定临床意义和红细胞计数相似,但在贫血程度的判断上优于红细胞计数。

需注意的是:

  

(1)某些疾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浓度不一定能正确反映全身红细胞的总容量。

如大量失血时,在补充液体前,虽循环血容量缩小,但血液浓度很少变化,从血红蛋白浓度来看,很难反映出存在贫血。

如水潴留时,血浆容量增大,即使红细胞容量正常,但血液浓度减低,从血红蛋白浓度来看,已存在贫血,反之,失水时,血浆容量缩小,即使血液浓度增高,但红细胞容量减少,从血红蛋白浓度来看,贫血不明显。

  

(2)发生大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时,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不成比例。

大细胞性贫血的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偏高,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血红蛋白减低,但红细胞计数可正常。

  六、HiCN法操作注意事项

  1.测定:

在5mlHiCN转化液中,加血20μl,充分混合,静置5min后,在波长540nm处,光径(比色杯内径)1cm,HiCN转化液或蒸馏水调零,测定吸光度(A)。

  2.计算:

  

(1)直接按公式计算:

  

  A是在540nm处HiCN的吸光度

  64458mg是Hb分子量

  1000是将毫克转换为克

  251血液稀释倍数

  

(2)绘制标准曲线:

  采用HiCN参考液(50g/L、100g/L、150g/L、200g/L),在分光光度计上,波长540nm处,测定各种参考液的吸光度,以参考液血红蛋白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求出换算常数K(K=SHb/SA)。

根据样本吸光度从曲线上查出对应的Hb,或用K值计算:

  Hb(g/L)=K×A。

  3.HiCN储存:

棕色容器(在塑料容器中CN-丢失,测定结果偏低),有塞。

4℃保存数月,不能在0℃保存,试剂失效。

  4.干扰:

WBC过高或球蛋白过高,干扰检测结果。

解决办法:

WBC过高可先离心后取上清比色;球蛋白过高可在比色液中加入少量固体NaCl或碳酸钾,混匀后溶液澄清再比色。

  5.氰化钾试剂处理:

废液先以水1:

1稀释,再加次氯酸钠35ml/L,充分混匀,放置15h以上,使CN-氧化成CO2和N2挥发,或水解成CO32-和NH4+,再排入下水道。

废液不能和酸性溶液混合,否则产生剧毒氰氢酸气体。

第四节 红细胞形态检查

  本节要点:

  

(1)检测原理

  

(2)方法学评价

  (3)质量控制

  (4)参考值

  (5)临床意义

  一、检测原理:

显微镜观察

  红细胞形态检查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结果相结合可粗略推断贫血原因,对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重要临床价值。

将细胞分布均匀的血涂片,进行染色(如瑞氏染色)后,根据各种细胞和成分各自的呈色特点,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识别。

  二、方法学评价

  血涂片观察一方面用于估计血细胞的相对数量,作为仪器质控方法之一,另一方面通过形态学识别,初步判断贫血原因。

但制片不当,常使细胞鉴别发生困难,甚至产生错误结论。

  三、质量控制

  1.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

  2.注意检查顺序的完整性:

应先在低倍镜下估计细胞分布和染色情况,再用油镜观察血膜体尾交界处细胞形态,同时浏览是否存在其他异常细胞,如幼稚或有核红细胞等,有时异常成分常集中分布在血片边缘,应注意观察。

  四、参考值

  正常红细胞形态特点:

双凹圆盘形,大小一致,平均直径7.2

,淡粉红色,中央1/3为生理性淡染区,无异常结构。

  五、临床意义

  

  1.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化

  

(1)小红细胞:

直径<6μm的红细胞。

正常人偶见。

小红细胞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生理性淡染区扩大,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小红细胞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淡染区消失,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2)大红细胞:

直径>10μm的红细胞,为未完全成熟红细胞,体积较大,因残留脱氧核糖核酸,瑞氏染色后呈多色性或嗜碱性点彩。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3)巨红细胞:

直径>15μm的红细胞,因叶酸、维生素B12缺乏使幼稚细胞内DNA合成不足,不能按时分裂,脱核后成为巨大红细胞,血涂片还可见分叶过多中性粒细胞。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大小不均:

红细胞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大者可达12μm,小者仅2.5/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