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564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年2月将在北京举办冬季奥运会,滑雪是冬奥会的重点比赛项目,高山滑雪将在北京延庆进行。

下列滑雪用品涉及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滑雪杖上的织带——涤纶

B.滑雪板板底的板刃——钢铁

C.滑雪头盔——聚酯硬塑料

D.防护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2.环保意识是重要的公民意识。

下列气体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SO2B.COC.N2D.NO2

3.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SO2B.NOC.CO2D.NH3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可用于永久漂白纸张B.乙烯可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

C.SiO2可用来生产光导纤维D.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5.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硅(Si)B.磷(P)C.硫(S)D.氯(Cl)

6.下列有关乙烯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

A.电子式

B.结构简式CH2=CH2

C.分子结构模型

D.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型

7.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氨水属于纯净物B.H2SO4属于酸

C.SO2属于氧化物D.KNO3属于盐

8.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官能团为碳碳双键B.不能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

C.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D.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9.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Zn与硫酸的反应B.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C.NaOH与盐酸的反应D.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都是不需要加热条件的

B.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C.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发生反应时能够向环境放出能量

11.某反应的生成物浓度在5分钟内由0mol/L变成6mol/L,则以该生成物浓度的变化表示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6mol/(L•min)B.1.2mol/(L•min)

C.1.6mol/(L•min)D.6mol/(L•min)

12.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H3CH3+Cl2

CH3CH2Cl+HCl

B.CH2=CH2+Br2→CH2BrCH2Br

C.CH4+2O2

CO2+2H2O

D.CH2=CH2+H2

CH3CH3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足量SO2与少量氢氧化钠可生成亚硫酸氢钠

B.NH4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C.浓H2SO4能使蔗糖变黑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只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D.浓硝酸见光或者受热分解可产生二氧化氮

1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H2SO4类别通性的是

A.C+2H2SO4(浓)

CO2↑+SO2↑+2H2O

B.H2SO4+2NaOH=Na2SO4+2H2O

C.H2SO4+CuO=CuSO4+H2O

D.H2SO4+Na2CO3=Na2SO4+CO2↑+H2O

15.下列关于二氧化硫气体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刺激性气味B.不可以和溴水反应

C.能溶于水D.可以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16.自然界的氮循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B.雷电作用下N2与O2发生化学反应

C.在氮循环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化合物可相互转化

17.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该反应在常温下也有可能进行

D.此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18.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发现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关于下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中的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电子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铜片上发生的反应是Cu2++2e-=Cu

D.该装置中H+向正极移动

19.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会发生如下反应:

2SO2+O2

2SO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该反应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B.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停止

C.达到化学平衡时,SO2、O2、SO3共存

D.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20.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反应:

Fe+S

FeS

B.红热的铜丝与浓硫酸反应: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C.镁条在氮气中燃烧:

3Mg+N2

Mg3N2

D.铜和稀硝酸反应:

Cu+4HNO3(稀)=Cu(NO3)2+2NO2↑+2H2O

21.如图是喷泉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瓶中的溶液呈红色

B.该实验说明氨气属于碱

C.该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D.形成喷泉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22.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制取和收集二氧化氮

制取纯净一氯甲烷

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A.AB.BC.CD.D

23.最新报道:

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24.某工业废水中存在大量的Na+、Cl-、Cu2+、SO

,欲除去其中的Cu2+、SO

(为使离子完全沉淀,沉淀剂需要过量),设计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OH的作用是除去Cu2+B.试剂a为Na2CO3,试剂b为BaCl2

C.流程图中,操作x为过滤D.试剂c为盐酸

25.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5%的H2O2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A.AB.BC.CD.D

二、填空题

26.请用序号填空:

①13C与14C②正丁烷与异丁烷

③CH3CH3与CH3CH2CH3④

(1)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__;

(2)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__;

(3)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

27.用铝热法可冶炼铁,其反应为:

Fe2O3+2Al

2Fe+Al2O3,

(1)作还原剂的物质是___________,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若反应中每生成2molFe,则消耗Fe2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2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世界20%的能源需求由它提供。

甲烷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甲烷高温分解可得炭黑,常用作颜料、油墨、油漆以及橡胶的添加剂;甲烷还是乙炔、氢氰酸及甲醛等重要物质制备的原料;甲烷还可以制取氯仿(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天然气中除甲烷外,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还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气、水汽和少量一氧化碳等。

丙烷俗称“高能气”,2008年北京奥运祥云火炬就是用丙烷作为燃料的。

丙烷价格低廉,可燃温度范围宽,燃烧火焰呈亮黄色易识别,燃烧产物无污染。

它是一种清洁燃料,特别符合“绿色奥运”的理念。

天然气中另一种成分丁烷也有重要用途,可用作冷冻剂和气体打火机燃料,也是制取多种有机物的重要原料。

目前沼气在我国农村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们在一定的温度、湿度、pH条件下,将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堆积在发酵池中,经隔绝空气发酵产生沼气。

现在我国农村通过修建沼气池,不但增加了高效清洁燃料,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而且发酵池中还可以产生优良的液体肥料,一举多得。

请回答:

(1)天然气中除含甲烷外,还含有___________等有机物。

(2)甲烷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

(3)北京奥运火炬选择丙烷作气体燃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可燃温度范围窄B.价格低廉

C.燃烧产物没有污染D.燃烧的火焰颜色易识别

(4)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煤矿坑道中严禁明火B.丁烷可作气体打火机的燃料

C.丙烷俗称“高能气”D.发酵池中可利用的原料有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

29.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常伴随有能量变化。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A、B分别探究金属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过程中A烧杯内的溶液温度升高,B烧杯的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B中Zn板是___________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A、B中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总能量,A中是将化学能转变为___________,B中是将化学能转变为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反思原电池的原理,其中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电池反应的过程中一定有电子转移

B.原电池装置需要2个电极

C.电极一定都参加反应

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可以拆开在两极发生

30.氮气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如图所示:

请回答:

(1)用NH3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NO2易溶于水,写出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①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请将方框中的收集装置补充完整。

__________

③将蘸有浓盐酸的棉球放在玻璃片上,用集满NH3的集气瓶扣住棉球,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④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尾气处理,乙同学认为该设计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31.某化学小组为了验证SO2、Cl2与品红溶液的反应,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制Cl2原理: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应选用装置___________(填字母)制Cl2。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中的液体加热,B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将两种气体同时通入C中的品红溶液里,一段时间后,C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

查阅资料得知:

两种气体按体积比1:

1混合,再与水反应可生成两种常见的酸,因而失去漂白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分别与两种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锌与酸的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锌质量

锌状态

c(H2SO4)

V(H2SO4)

金属消失时间

1

0.10g

颗粒

0.5mol·L-1

50mL

500s

2

0.10g

粉末

0.5mol·L-1

50mL

50s

3

ag

颗粒

1.0mol·L-1

50mL

125s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和2表明,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2)实验1和3研究的是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a=________g。

(3)该同学研究发现:

相同的锌粒分别与H2SO4、盐酸反应(操作如下图),现象差异明显(稀盐酸中锌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要比稀硫酸快)。

该同学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两种假设:

a.氯离子对反应起促进作用,加快了反应的进行;

b.________,减缓了反应的进行。

为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该同学在室温下,分别取5mL0.2mol·L-1盐酸溶液,一份加入一定量的固体___________(填“所加试剂化学式”),另一份作对比实验,再分别同时加入完全相同的锌粒,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4)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加入少量CuSO4粉末,可加快产生H2的速率,其原因是___(结合化学方程式作出合理解释)。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属于有机物,A不符题意;

B.钢铁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物,B符合题意;

C.聚酯硬塑料是塑料,塑料属于有机物,C不符题意;

D.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属于有机物,D不符题意;

选B。

2.C

【详解】

A.SO2有毒,且SO2会形成酸雨,会造成空气污染,A不符题意;

B.CO有毒,会造成空气污染,B不符题意;

C.N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无毒,不会造成空气污染,C不符题意;

D.NO2有毒,且SO2会形成酸雨,会造成空气污染,D不符题意;

选C。

3.B

【详解】

A.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比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且与空气的成分不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不符合题意;

B.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与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且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符合题意;

C.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比空气大,且与空气中的O2等不发生化学反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不符合题意;

D.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比空气小,且与空气的成分不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

A.二氧化硫漂白纸张是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受热时又分解恢复原色,不能永久漂白纸张,选项A不正确;

B.乙烯的用途之一是利用其具有催熟作用,乙烯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选项B正确;

C.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选项C正确;

D.液氨气化吸热,导致周围温度降低,则液氨可用作制冷剂,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5.D

【详解】

硅(Si)、磷(P)、硫(S)、氯(Cl)为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的相邻元素。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氯(Cl)的非金属性最强,故选D。

6.D

【详解】

A.乙烯分子中每2个H与1个C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2个C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A正确;

B.每对共用电子对用一根“—”代替,其余电子省略,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B正确;

C.乙烯分子中每2个H与1个C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2个C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其分子结构模型可以表示为

,C正确;

D.乙烯分子是平面型分子,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不是正四面体形,D错误;

选D。

7.A

【详解】

A.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选项A不正确;

B.H2SO4在水溶液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属于酸,选项B正确;

C.二氧化硫中含有S与O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为O元素,属于氧化物,选项C正确;

D.KNO3是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8.B

【详解】

A.乙烯属于烯烃,其官能团为碳碳双键,A正确;

B.乙烯为可燃性气体,点燃条件下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不正确;

C.乙烯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C正确;

D.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能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D正确;

故选B。

9.D

【详解】

A.Zn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同时放出热量,此反应属于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合反应,同时放出热量,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不符合题意;

C.NaOH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同时放出热量,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Ba(OH)2·8H2O与NH4Cl发生复分解反应,同时吸收热量,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D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详解】

A.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如铝热反应就需要在高温下进行,A不正确;

B.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不同,所以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基本特征之一,B正确;

C.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断键需要吸收热量,成键能够放出热量,所以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正确;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表明断键时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时放出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发生反应时能够向环境放出能量,D正确;

故选A。

11.B

【详解】

某反应中生成物的浓度由0mol/L变成6mol/L,增大了6mol/L,反应时间为5min,则在该段时间内,用生成物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2mol/(L•min),故选B。

12.A

【详解】

A.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氯乙烷和HCl,乙烷分子中1个H被1个Cl取代,属于取代反应,A符题意;

B.乙烯含有不饱和双键,与Br2反应生成单键,属于加成反应,B不符题意;

C.甲烷燃烧属于氧化反应,C不符题意;

D.乙烯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D不符题意;

选A。

13.C

【详解】

A.足量SO2通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起初生成亚硫酸钠,继续通入SO2,亚硫酸钠可与SO2、H2O再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A正确;

B.NH4HCO3为挥发性酸的铵盐,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为NH3、CO2和H2O,B正确;

C.浓H2SO4使蔗糖变黑,说明发生了碳化作用,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C不正确;

D.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见光或者受热时都能发生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气体、水及氧气,D正确;

故选C。

14.A

【分析】

H2SO4属于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碱、碱性氧化物、盐等发生反应生成盐。

【详解】

A.C+2H2SO4(浓)

CO2↑+SO2↑+2H2O中S的化合价降低,体现强氧化性,不是酸的通性,A符合题意;

B.H2SO4+2NaOH=Na2SO4+2H2O,属于中和反应,属于酸的通性,B不符题意;

C.H2SO4+CuO=CuSO4+H2O,硫酸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的通性,C不符题意;

D.H2SO4+Na2CO3=Na2SO4+CO2↑+H2O,硫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盐和较弱的酸,属于酸的通性,D不符题意;

选A。

15.B

【详解】

A.二氧化硫为无色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A正确;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和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B不正确;

C.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C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从而使其褪色,D正确;

故选B。

16.C

【详解】

A.工业合成氨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将N2与H2化合生成NH3,属于人工固氮,A正确;

B.在雷电作用下,空气中的N2与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O气体,B正确;

C.在氮循环过程中,将N2转化为NO、NO2、HNO3、根瘤菌固氮,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正确;

D.在根瘤菌作用下,植物可将N2转化为氨,并进一步转化为蛋白质,实现含氮无机物向含氮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氨,实现了有机物向无机物的转化,D正确;

故选C。

17.C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物A和B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C和D的总能量,A不正确;

B.由A的分析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高,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不正确;

C.虽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反应发生时,需吸收的能量不太高,在常温下该反应也有可能发生,C正确;

D.不管是从反应方程式还是从图象中,我们都无法确定反应中是否含有价态变化的元素,所以此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正确;

故选C。

18.C

【分析】

图示装置为Cu-Zn原电池装置,Zn作负极,Cu作正极。

【详解】

A.Cu作正极,氢离子在Cu电极得电子转化为氢气,因此该装置中的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选项A正确;

B.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选项B正确;

C.该装置中,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所以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选项C不正确;

D.原电池装置中阳离子向正极迁移,因此H+向正极移动,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9.B

【详解】

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

B.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未停止,B错误;

C.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所有反应物、生成物即SO2、O2、SO3共存,C正确;

D.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说明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D正确;

选B。

20.D

【详解】

A.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发生化合反应,由于硫的氧化能力弱,所以生成硫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

FeS,A正确;

B.红热的铜丝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既表现出酸性(生成CuSO4),又表现出强氧化性(生成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B正确;

C.镁条在氮气中能够燃烧,生成氮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g+N2

Mg3N2,C正确;

D.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气体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D不正确;

故选D。

21.B

【详解】

A.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显碱性,酚酞遇碱溶液变红,烧瓶中的溶液呈红色,故A正确;

B.碱溶液均可使酚酞变红,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不能说明氨气为碱,故B错误;

C.可形成喷泉实验,说明氨水极易溶于水,故C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圆底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从而形成喷泉,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氨气的性质、喷泉实验,把握物质的性质、喷泉实验原理、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B为解答的易错点。

22.D

【详解】

A.虽然两个电极的活动性不同,但两烧杯中的溶液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所以不能验证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氮气体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气体,B不符合题意;

C.CH4与Cl2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四步取代反应都能发生,难以控制反应在第一步发生,所以产物除一氯甲烷外,还有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C不符合题意;

D.2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2mLH2O和2mLFeCl3溶液,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