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598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8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docx

W领导者心智模式建设之道6w80分副本

第一讲观念的改变

 

讲师简介

 

郭天祥:

身高1.9米,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青年男排主力二传,正要入选国家队时却严重受伤,只好退役。

伤愈后参加1978年首届高考,由于在美术方面从小受家庭熏陶,顺利通过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文化课初试、复试,但因色盲体检不合格,遭受命运第二次捉弄。

后被原国家体委保送到北京体育大学,选修运动心理学专业。

五年后毕业,进入大学当体育教师。

后又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选修犯罪心理学专业,毕业后留北大任教。

能留在中国最有名的学府任教,郭天祥觉得特别自豪。

然而有一天,一些参加工作的学生回校看望郭天祥,他们有的当律师,有的当法律顾问,有的在公司工作,月薪2000多元钱。

而留校教书每月只有218块钱,这样郭天祥毅然辞职下海了。

下海后,应聘到一家公司,本来应聘的是副总经理,但被任命为部门经理。

郭天祥想先从部门经理好好干,可是万万没想到心理落差特别大:

在北大教书的时候,一般人都叫郭老师,在公司则被称为小郭,每天被总经理呼来呵去。

一年后,实在忍无可忍,就跳槽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就是现在的联想集团。

在联想集团,给柳传志做秘书兼助理。

秘书兼助理有两个部门管理:

一是办公室,二是公关部。

当时,办公室主任就是现在神州数码总裁郭为,公关部经理是写《联想为什么》的陈惠湘。

郭天祥负责起草公司所有的文字材料,每天在这两个人领导下忙得不亦乐乎。

有一天,郭天祥跟柳传志说:

“柳总,我是运动员出身,可不可以让我到一线工作?

”柳总说:

“正好,我们在兰州成立了一家分公司,正缺总经理,你要不要去?

就这样,郭天祥来到兰州分公司任总经理。

由于不是IT专业出身,每天工作非常忙碌。

过了一年多,实在熬不过去了,就给柳总打电话:

“柳总,我锻炼好了,可不可以让我回去?

”柳总说:

“我们联想派下去的干部至少三年,锻炼三年可以回联想。

如果你实在忍受不了,可以离开联想。

”于是,郭天祥就离开了联想。

此后,郭天祥在很多家公司打过工,赚了一些钱,就想自己成立一家公司。

由于广告公司主要靠出色的创意和策划,对启动资金要求不高,郭天祥就注册了一家广告公司。

当年策划了燕舞电器的广告:

一个时尚男青年抱着一把吉他,边弹边唱:

“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

”一年后这个广告家喻户晓,特别有名气。

就这样,广告公司发展很快,郭天祥开始洋洋自得起来,慢慢变得盲目自大。

这时,有人向郭天祥建议:

“你挣了这么多钱,是不是往外投一点?

现在有个好机会,在青岛崂山有一块地,当年日本鬼子从那儿登陆。

如果你在那儿投资一个房地产项目,一定会非常赚钱。

”郭天祥到青岛崂山进行了实地考察,风景的确非常优美。

于是就投资做房地产,没想到地征好了,国家却下令禁止从银行贷款做房地产,不仅没赚到钱,资金反而被土地套牢了。

随后,这个人又建议:

“海南特别好,能够让人一夜成为百万富翁。

”郭天祥就前往海南进行考察,发现期货交易利润可观,就到期货市场选择期货品种。

他觉得北方到了冬天吃不到西瓜,而海南正好一年四季产西瓜,绝对是巨大的商机。

于是,就将海南所有的西瓜全部都买断。

但在北京期货拍卖市场上,海南西瓜期票无人问津,全部砸在手里。

由于这两大笔生意的失败,公司一落千丈,濒临倒闭。

 

改变人生的12天课

 

就在郭天祥陷入事业低谷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同学从美国打来的电话:

“天祥,美国有一门课程非常好,总共12天,12天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郭天祥一听大怒道:

“怎么可能啊?

我学了九年心理学如今都能混到这步田地,美国再好的课程怎么可能12天就能改变人生?

“天祥,真的,我上过这课,觉得特别好。

如果是夫妇两个人的话,必须一起来,一起来可以共同成长。

否则,双方不同步就会产生矛盾。

万一这课程没用,我帮你付钱,如果有用,你自己付钱。

碍于面子,郭天祥夫妇决定赴美上课。

美国这门课程12天居然收12000美元。

教室里没有窗户,没有桌子,没有椅子,学员们都席地而坐,四个角落站着四个黑大汉。

第一天上课时,一个秃顶老师讲了几句就开始做游戏了。

第一个游戏叫走火,每个学员要赤脚走完25米长的火炭。

郭天祥一听脑子里就响起烤牛肉的滋滋声。

开始排队时,他排在了一个身材矮小的日本女孩身后,心想如果她敢过去,自己就敢过去。

排队期间,郭天祥觉得非常紧张,眼看着一个个学员走过去了,也没发现什么异样。

正在这时,轮到郭天祥上场了,犹豫之间就被后面两个黑大汉一把推了上去,一想也没有什么,就走过去了。

游戏结束后,老师解释说,每个人的脚底板上都有一层膜,遇热会分泌一层冷膜,遇冷则分泌一层热膜。

这个游戏是让大家明白:

人的一生绝对没有不能,只有不要;如果想要,就一定能。

就这样,每天的课程都蕴含着一个哲理,学员们不知不觉地跟着老师投入进来了。

至今让郭天祥记忆犹新的是最后一节课,名称叫YESORNO,即是或不是。

老师说:

“学员们上了12天的课,有什么想跟老师说的,先不要说出来,内心想着这句话,嘴里说YES,什么时候我听懂会回答YES,听不懂就一直说NO。

郭天祥想老师如此优秀,课讲得那么棒,就想跟老师说一句:

老师我爱你。

于是,他胸有成竹地站在老师面前,觉得老师一下就会听懂。

可是万万没想到,他说YES,老师就说NO。

他急了,拼命地大喊YES,老师也大喊NO。

这样不知不觉地过了6个小时,最后他跪倒在老师面前,拼命地摇晃老师,说YES,YES,YES。

这时老师把他扶起来,跟他轻轻地说:

“YES,YES,我听懂了,你说的是ILOVEYOU。

这个课程让郭天祥至今都记忆犹新,回国以后他就致力于要做一个培训师,要把他所学到的东西,把这么多年所掌握的东西,教给大家。

 

管理的两个词:

思路和心相学

 

心理学统计显示,每天父母要不知不觉地对孩子说420个不,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孩子无法在小学刚上学的时候随便发展个性,因此老师在第一次上课时都会要求孩子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

而且,孩子作业题写对了,会得到一个小对勾,写错了则会得到一个大叉子,还要反复地改错。

其实,改错改久了,孩子脑海里会充斥错的东西。

这些教育方式都是不科学的,牢牢地约束了人的思路。

思考题:

下图1-1是呈矩形排列的9个圆,要求用4条直线一笔把9个圆连起来。

图1-19个圆示意图

图1-2连线的方法示意图

有的人能够一笔连通,有的人不能一笔连通,但在看到正确答案之后,内心就会说:

哦,原来是这样!

很多人无法连通是由于大脑被束缚住了。

从对小孩子的管理到对企业的管理,主要解决的就是两个字,即思和想。

思是指思路,心有多大,思路就有多宽。

想是指心相,是心中的图像。

在中国管理缺乏图像性,很多管理在日常用的时候没有把它图像化,人们内心没有产生像的感觉。

人的思想如果发生改变,态度就会发生改变;态度如果发生改变,语言就发生改变;语言如果发生改变,行动就发生改变,久而久之,人的个性就会发生改变,命运也就随之发生改变。

美国七八十年代有一本管理学专著《思想链》,书中揭示了人改变命运的过程,即从思想到态度,到言语,到行动,到习惯,到个性,最后到命运。

 

【案例】

佛乐与周杰伦

有一位父亲开车时喜欢听佛乐。

有一次,他和儿子一边开着车,一边听着佛乐。

过了一会儿,儿子说:

“爸,你听这个干嘛,换了吧?

”结果换了一盘周杰伦的专辑。

父亲听了一会儿,说:

“这是什么?

唱得乱七八糟的。

”儿子很郑重地跟父亲说:

“爸,你可别这么说,你如果在我们学校门口这么说的话,同学一定给你踢走。

”“有这么严重吗?

”“真的,周杰伦是现在极其有名的人物。

”从此以后,父亲就注意看周杰伦,听周杰伦。

一个月过后,他心中也有了周杰伦的像。

有一天,他对儿子说:

“那个《双节棍》蛮好听的。

”儿子一听特别激动,一下把父亲抱了起来。

点评:

这就是心相的作用,会使一个人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

现在的孩子在努力程度上可能不如父辈,可是他们的IQ要高于父辈,就是由于他们的心相很准,而父辈们则缺乏准确的心相。

 

改变的关键:

观念的改变

 

中国佛教的理念可以概括为三个字:

意、口、身。

意指思想、意识、潜意识,甚至深层的无意识。

意通过口来表达,佛教将全部经文简化为六字真言,即唵、嘛、呢、叭、咪、吽。

身指行动,是思想、语言、态度的体现。

意、口、身三个字涵盖了美国七八十年代的思想、态度、言语、行动、习惯、个性。

佛教用六字真言控制信徒的行动,现代管理学是将人的思想、语言、态度的改变转化为行动力,从而形成新的习惯。

左右手握在一起,有的人是左手大拇指在上,有的人是右手大拇指在上,这就是一种习惯。

如果改变这种习惯,人就会觉得别扭。

但如果有意识地多练习,就会慢慢习惯起来。

实际上,人可以通过不断地循环行动改变习惯,改变个性。

其实个性与个性之间的差异就是观念的差异,个性的改变就是观念的转变。

同理,企业改变的关键就是观念的改变。

企业员工成长环境和背景不尽相同,观念也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

那么如何协调如此众多的观念呢?

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并将其渗透到企业管理中。

第二讲中美日文化比较(上)

 

文化的概念

 

中国人对“文化”这个词非常熟悉,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中国人特别爱讲化,例如产业化、农业化、工业化、知识化、军事化、多元化、信息化等等,不胜枚举。

在心理学领域,所谓化就是彻头彻尾,什么事情只要彻头彻尾了,就叫化了,没有彻头彻尾的东西就不叫化。

过去提出的现代化、工业化等口号,实际上无法完全做到,因此,现在党和国家不轻易地讲什么什么化了。

所谓文就是当前某个团队中普遍存在的、自觉的、高度的认同。

因此,文化必须是彻头彻尾的、当前的、某个团队的、普遍的、自觉的、高度的认同,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

 

美国文化:

顶点文化、最大文化、YES或NO文化

 

美国有200多年的历史,日本有近1000年的历史,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

美国的一位教授认为,美国文化非常简单,只有三个文化,即顶点文化、最大文化和简单文化。

顶点文化就是第一是文化,第二就不是文化。

例如,中国最长的江是长江,而第二长的江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所以,中国既有长江文化,也有其它河流的文化。

所谓最大文化就是提倡把事物发展到最大。

例如,在美国,管理者都希望把企业发展成行业中的巨无霸,而不是好调头的小船。

所谓简单文化就是YES或NO,即是或不是,二者必居其一。

 

【案例1】

快餐业的巨无霸

麦当劳是快餐行业的巨无霸,全球共有54000家,并且还在以每周1.7家的速度增长。

其实,麦当劳的产品很简单,只有三样:

汉堡、薯条和可乐。

全世界麦当劳汉堡包的温度都是37.5摄氏度,因为人胃是37.5摄氏度,这样吃进去才不会烫,才能吃得快。

而中式快餐中的皮蛋瘦肉粥是滚烫的,只能慢慢吃。

为提高客流量,麦当劳采取了很多措施。

例如,汉堡中的奶酪呈半流质状态,吃慢了就会融化滴落;椅子都是固定且有坡度的,餐者吃完之后就会滑下来;店里播放的音乐和广告会刺激人的迷走神经,让用餐者尽快吃完走人。

麦当劳何以发展成如此巨大的规模呢?

麦当劳每个店的规模都不大,食品也很简单,但它的标准化管理手册却有160万字。

这个手册规范了管理、领导、制度、操作、技术等等一切细节。

例如,每次拖地拖几下,每下拖多久,拖到第几下时向旁边看一眼,然后再拖几下。

每逢下雨,店里的主管会用表格详细记录,内容包括下雨的时间、客流量、避雨的人有多少、就餐的有多少等等。

点评:

麦当劳把一切都细化至0.999999,形成可操作性很强的标准体系,这是它做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案例2】

松鼠鱼的做法

有一天,中央电视台一个烹饪栏目介绍做松鼠鱼的方法:

把鱼横切几刀,纵切几刀,然后火旺油红,把鱼过油炸至两面焦黄,用少许盐、酱油、味精调成汁,浇在鱼上即可。

也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在调料汁中加入糖、辣椒和西红柿酱。

美国人如果根据这个节目做菜,就会感到无从下手。

鱼究竟要切几刀?

少许到底是多少克?

焦黄要炸多久?

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点评:

中国厨师在做饭的时候都是凭经验,没有一致的标准。

而没有标准的东西,发展规模会受到制约。

 

日本文化:

YES

 

美国文化认为管理是简单的东西,开始是X理论,认为一般人的天性好逸恶劳,必须用强迫、控制、指挥和惩罚相威胁等手法去管理,一般人也愿意受人指导,缺乏进取心,把个人的安全看得最重要。

其中心原则是通过行使职权实现指导和控制;后来是Y理论和Z理论。

Y理论与Z理论的基础都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人的行为变量不仅有个人特性而且有环境特性。

领导者利用人的本能动机,按照创造条件正确引导的原则,不断革新组织方法和环境条件,使职工自我管理达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体化。

管理者主要依靠创造机会、鼓励、改善条件等方法,引导个人努力工作。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又节能又美观的日本产品冲向并占据美国市场。

美国人觉得必须向日本人学习,为研究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许多美国专家赴日本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发现日本的文化比美国还简单,只有一个YES,连NO都没有,是师傅带徒弟的文化。

日本的所有企业管理,均是师傅带徒弟,师傅说什么,徒弟必须严格照办,绝对不能走样。

 

【案例1】

打水

在一家日本企业,师傅吩咐第一天上班的徒弟:

“你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打水,我们现在在二层,打水的地方在十二层,要求你坐电梯坐到四层,走回二层,坐电梯坐到六层,走回三层,坐电梯坐到八层,走回四层,坐电梯坐到十层,走回五层,最后到十二层把水打完直接回来。

徒弟说:

“是”。

然后一丝不苟地按要求把水打完。

有一天,这位师傅同样吩咐第一天上班的中国徒弟去打水。

这个中国人心想:

“打水就打水,干嘛这么折腾人呢?

”因此,他就直接跑到十二层打完水回来了。

师傅问他水打了没有,任务完成了没有。

他说:

“你什么时候给过我任务?

”日本师傅打了他一个耳光,怒道:

“让你一层一层下来,是因为你今天第一天到公司,各个科室的人你都不认识,我把各个科室的人都约到楼梯口,跟你见面认识一下。

现在这些人全都在那等着,你却打完水回来了,让我丢尽了脸面。

点评:

日本文化要求一切严格按上级要求去做,不能自作主张地改变。

 

【案例2】

中国徒弟

日本有一家加工企业,制定了一套标准的加工动作:

一二三四。

一个中国人干了不到两周,就发现这个标准动作可简化为一二,而且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因为是计件工资,所以他的收入都比别人高。

又过了一周,日本师傅请他吃饭,在席间问道:

“徒弟,你怎么能够加工这么多?

”他说:

“明天你试试看,根本不用一二三四,一二就可以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师傅上班一试,发现标准动作真的可以简化。

中国人干工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

有一天,这个中国徒弟正在工作,突然科长进来了,就立刻把加工动作改成一二三四。

科长一看,这个徒弟动作如此标准,还能加工出这么多,真不错。

旁边的师傅却没发现科长,还在用简化动作加工作业。

科长一看就急了,大吼道:

“你给我站起来,你为什么改变动作?

”师傅一看中国徒弟,只见他早已改回标准动作了。

点评:

中国人无论到哪里都喜欢改变现状,而日本人喜欢严格遵循原有的标准和习惯。

第三讲中美日文化比较(下)

 

中国文化:

八卦图

 

八九年前,中国开始流行美国的MBA课程,但调查显示:

学了MBA的人,当老板的少,当CEO的人多。

因为MBA课程都是讲如何管理,而没有讲如何做老板。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学习日本的CIS管理,即企业文化、团队精神、形象设计、口号等等。

学完之后,中国企业的口号还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还是求实进取、团结奉献。

在日本口号是使命,每个企业的口号都不同。

在中国口号仅仅是口号,企业口号是通用的。

日本的CIS和美国的MBA传入中国后,难以同中国文化相融合。

中国文化影响下的管理,不是单纯的YES或NO,而是YES中含NO,NO中含YES,就像八卦图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中有错,错中有对。

中国的管理永远离不开揣摩,管理者不轻易表明自己的意图,点到为止。

下级则必须揣摩上级的真实想法,刚参加工作的人首先必须学会看别人脸色行事。

所以,中国的企业管理非常困难,管理者互相制约,互相依存。

 

【案例】

企业理念

东北有一家家具企业,出资近80万请一家公司做了很多理念和口号。

随后又请了一位培训师,要求用6天时间完成员工理念培训。

结果培训了5天半,依然没有真正培训出来。

最后,培训师跟老板建议:

“目前的理念不适合你的企业,即使完成培训也没有什么意义。

我用一夜时间重新研究一个理念和口号,明天让全体员工都能朗朗上口。

”老板欣然同意,并答应:

“如果能做出来符合我们企业的,并且全体员工都能朗朗上口的理念和口号,我给你80万。

”培训师一听就连夜开动脑筋,到天蒙蒙亮时,突然灵光一现:

家具企业做的都是木匠活儿,俗话说钉是钉,铆是铆。

而钉是钉、铆是铆可以延伸出很多的文化和思路。

第二天,不到一个小时,全体员工都理解了这个理念和口号。

点评:

理念和口号要有本土文化背景,不能全盘西化,只有根植本土,才能铭记于心。

 

心理学的三个概念

 

心理学有三个概念,即心智模式、神经语言系统(NLP)和心锚。

掌握住这三个概念,心理学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心智模式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字:

像。

人生活在一个环境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与其匹配的心智模式。

例如,夫妻在一起生活时间久了,会变得非常默契,长相也会变得越来越像;如果孩子刚一出生就与狼群为伍,长大就会成为狼孩。

2.神经语言系统(NLP)是让一句话或者一个行动方案牢牢植入人的神经内部,让人刻骨铭心,倒背如流,这时管理就成功了。

3.心锚指心理的稳定感。

解决员工管理问题就是解决心锚问题,要让员工心理有一种稳定感。

这样,员工才能安心本职工作。

海洋中的冰山大部分位于海面以下,只有一小部分露出海面。

人的意识也像海里的冰山一样,只有极少的表意识流露在外,而绝大部分是无法感知的潜意识。

表意识只占1%~3%,潜意识则高达97%~99%。

人的动作、表情、习惯等都属于表意识。

对于一个正常人,每天有1-3亿潜意识符号注入,形成无穷无尽的潜意识层。

 

【案例】

联想换帅

联想少帅杨元庆刚刚掌舵时,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个演讲报告会。

一个在联想工作过的资深专家应邀出席,由于迟到,他一进大会堂就感觉柳传志在演讲。

他赶紧跑进会议厅,仔细一看原来是杨元庆在讲话。

专家非常疑惑,刚才明明听见柳传志在讲,怎么是换成杨元庆了。

一闭眼睛又听到是柳传志在讲,一睁开眼睛发现是杨元庆在讲。

原来这两个人的演讲风格非常相像,语气、动作、表情都非常一致。

专家心想,这两个人真的很相像,难怪联想会在几万人中选择了这么一位少帅。

点评:

人会潜移默化地模仿周边的人,也会被别人模仿,像就可以成功。

 

潜意识与右脑开发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

一般情况下,人是用左脑完成工作。

到目前为止,人的右脑还没有被开发出来。

人所接触的一切信息,例如文字、语言、逻辑、数字等等,都是左脑供给的。

左脑是先天脑,先天出生被供给。

右脑是后天脑,要不断锻炼开发。

右脑对形象、色彩、音乐和节奏特别敏感,人的艺术天赋决定于右脑的开发程度。

例如,采用色彩记忆法会大幅提高人的记忆力。

所谓色彩记忆法,就是将需要记住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并用颜色进行区分。

这样,考试时看到题目就会想起某种颜色,从而联想起颜色中的内容。

这种图形化的记忆是潜意识记忆中最优秀的品质。

开发右脑是当今管理界一个新课题,要全脑开发,平衡运用,管理才能事半功倍。

全脑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创意,这些新创意都是右脑迸发出来的,而不是左脑。

左脑是工具脑,是先天脑,是文字脑,而右脑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大家都知道香港和澳门人精明,主要是他们重视右脑开发。

例如开车,他们的车都是右舵车,方向盘在右侧,换档必须用左手,左手就不停地在动。

而左手动作由右脑支配,左手老动,右脑就聪明。

近年来,从香港传过来一个玩笔的游戏,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

在香港,这个游戏都是用左手玩,只在左手玩,才能开发右脑,才能越玩越聪明。

 

【案例】

手指游戏

左手手心冲着自己,把大拇指伸出来。

右手手心也冲着自己,把小拇指伸出来。

然后左手伸小拇指,右手伸大拇指。

这样,左右手快速转换,越快越好。

换来换去,一会儿就会觉得很累,其实根本不是手累,而是右脑累,因为右脑根本没有接触过类似游戏。

2005年高考前200天,一位心理学专家在沈阳体育馆开了一门课,叫做高考前心理准备。

他让学生们每天晚上用20分钟玩这个手指游戏,结果每个学生高考成绩都提高了15分。

点评:

中国人从小不接触心理学,往往忽略节奏方面的训练,造成右脑开发不足。

这个手指游戏能够开发人的右脑,右脑打开了,考试时潜意识才能迸发出来,就会增强记忆力。

第四讲积极正面的思考

 

正面思考的能力

 

每天都有1-3个亿信息符号注入人的大脑,如果正面信息符号多,大脑就处于正面状态,如果负面信息符号多,大脑就处于负面状态。

大脑中正面的信息符号越多,人的正面思考能力就越强。

家长在孩子临近考试时总是不厌其烦地说:

“好好考,别紧张,千万不要马虎。

”而注入孩子潜意识的却是考、紧张和马虎,孩子考试都用的是潜意识,卷子一发下来,紧张和马虎立刻从潜意识迸发出来,结果考得一塌糊涂。

潜意识的注入,在心理学里有明示有暗示。

无论明示还是暗示,都效果显著,立竿见影。

在管理中,每一个暗示和明示的动作,都要有助于潜在能量和潜在意识的开发。

因此,小到家庭,大到企业,千万切记,要想尽办法说正面语言,连转折词都不要带。

美国的心理学关于神经语言系统有两节课:

一节叫赞美,一节叫微笑。

赞美居然要用一整天,把所有赞美的词都说出来。

微笑从假笑开始,然后不断暗示自己要微笑,习惯以后就变成真笑了。

美国有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名字叫乔哈里。

他认为人的潜意识层就像窗户一样,即著名的乔哈里窗。

人的认识可划分为四个区域,即共识区、小秘密区、脊背区和潜在区域。

共识区:

你知道,我也知道,是众所周知的区域,企业管理必须想方设法扩大共识区;

小秘密区:

隐私区域,自已知道而别人不知道;

脊背区:

自我盲区,别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

有些领导干部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群众能看到的管理漏洞,他自己看不到,居然没察觉,进入了十分危险的脊背区;

潜在区域:

未知区域,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

 

潜意识迸发的三种情况

 

潜在的意识和潜在的能量,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被迸发出来呢?

潜意识迸发有三种情况,即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男女生恩恩爱爱的时候,长期的不断重复。

前两种情况比较罕见,第三种情况很常见。

 

1.当生命受到威胁时,人的潜在意识和潜在能量就迸发出来了。

 

【案例】

生死时速

在一栋楼房里,五楼住着一位王太太,有一个三岁的小女孩。

王太太每天十点钟起床,吃完饭之后,带孩子到菜市场。

每天都是如此,周而复始。

有一天,王先生说明天中午请科长吃饭,要早点去买菜。

第二天,王太太不到八点就去菜市场买菜,让女儿自己在家睡觉。

结果,孩子起床后就叫妈妈,没听见妈妈的声音就到处找,最后跑到阳台上面去了。

一眼望去,发现妈妈就在远处,就大声呼喊。

王太太看见阳台的女儿,就挥手高叫道:

“别跳下来,注意安全,往后站!

”孩子不懂,以为妈妈让她下来,于是就跳了下来。

王太太一看就拼命往前跑,最后一个鱼跃将女儿抱在怀里,避免了一场灾难。

后来有人不相信王太太跑得这么快,因为短跑名将也达不到这个速度。

于是,有人就请王太太再跑一次,结果王太太再没跑出当天的速度。

 

点评:

王太太看到女儿的生命受到了威胁,才迸出巨大的潜能。

如果她看到的是李太太的孩子,可能无法做到让孩子毫发无伤。

人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才能激发出巨大的潜能。

 

2.男女生恩恩爱爱的时候,会配合得非常默契,非常准确,潜在的意识和潜在的能量就发挥出来了。

 

【案例】

海尔集团的女总管

海尔集团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张瑞敏的英明领导,更离不开女总管杨绵绵。

杨绵绵相貌平平,但人气指数连续六七年位居海尔第一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