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607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docx

初中物理三年全部知识点汇总有答案

初三物理知识点汇总

机械运动

1.动与静

⑴在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⑵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⑶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如果同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

是运动的的,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

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⑴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⑵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⑶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⑷误差不是错误。

误差总是存在的,只能尽可能减小,不可能消除。

通常我们采用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⑸要锻炼自己的估测能力。

对身边的一些常见的长度和时间要熟悉:

如:

一书课本长度约25cm,课桌高度约80cm,教室高约3m等。

对于和人体有关的时间要熟悉,如:

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约为70—80次,眨一下眼大约为0.4s等。

⑹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如:

化曲为直、累积法、辅助工具法(如测量乒乓球的直径)等。

3.快与慢

⑴生活中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①相同时间比路程;②相同路程比时间。

⑵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称为速度。

⑶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为:

v=s/t。

(数学表达式)

⑷速度单位换算:

1m/s=3.6km/h。

⑸利用路程和时间可测出物体的速度。

⑹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⑺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⑵固、液、气体都可传声,但传播的速度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

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乐音的特征

⑴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⑵物理学中把人们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振

动的幅度有关,该因素越大,响度越越大。

声音的强弱常用(dB)来表示。

⑶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该因素越快,音调越越高。

物理学中,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该单位的符号是Hz。

⑷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我们能够分辨出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就是由于它们的不同。

4.噪声及其防治

⑴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

⑵通常人们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进入耳朵这三个环节对噪声进行防治。

5.超声与次声

⑴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

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⑵超声的应用:

①利用声呐可以用来探测海底深度、海中暗礁、鱼群位置、潜艇位置等。

②超声诊断仪(如B超)可以用来检查、治疗人体疾病。

超声金属探伤仪能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是因为超声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③超声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可用在化学工业上。

它还能破坏细菌结构,因此用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等进行杀菌消毒。

是因为超声对物体有很强的“破坏”能力。

⑶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核爆炸、导航发射等都能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具有很高的能量,次声波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光的反射

1.光的传播

⑴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⑵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同种均匀介质。

⑶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的现象有:

影子的形成、激光准直、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⑷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约为3×108m/s。

下列四种物理现象中,不能直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   A   )

A.平面镜成像           B.日食

C.影子             D.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

2.光的反射

⑴光的反射规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⑵根据反射面的不同,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我们之所以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则光在粉笔字上发生漫反射。

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光的反射。

⑷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物理学上把能够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虚像。

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C.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

D.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

1.光的折射规律是: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等其他透明物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光的折射现象

岸上的人看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筷子折断、用鱼叉刺鱼要瞄准鱼的下方等。

1.光的色散⑴光的色散

雨后的天空悬浮有大量细小水珠,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它被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

因此,有时我们能看到太阳光和小水珠在人间建造的“鹊桥”——彩虹。

这七种色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⑵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来。

⑶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可以调出各种不同颜色。

2.透镜

⑴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⑵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焦点,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⑶凸透镜对于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于光有发散作用。

物距u和焦距f

像的性质

应用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像距v与焦距f的关系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v﹥f

放大镜

⑷凸透镜成像规律

 

3.眼睛与视力矫正

⑴人眼看物体和照相机的原理是一样的。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⑵近视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方,需要佩戴合适凹透镜镜来矫正。

⑶远视眼(老花眼)将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方。

需要佩戴合适凸透镜镜来矫正。

4.神奇的眼睛

⑴利用光的折射制成的光学仪器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

⑵放大镜应该将被观察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才能正常工作,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选填“同侧”或“异侧”)。

⑶照相机是利用被拍摄的物体在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

⑷投影仪则应该将投影片放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才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

1.力

⑴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所以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举例说明:

提水桶时也会感受到水桶向下的力。

要想产生力至少需要两个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这两个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⑶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⑷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

速度、方向、后两个空去掉、。

2.力的描述

⑴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也即力的三要素。

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就会发生变化。

⑵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

⑶体会力的大小: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扛起50kg化肥所用的力大约为500N;拿起一瓶矿泉水所用的力大约为5N。

⑷为了形象直观的表示物体受力情况可用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

3.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⑴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⑵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是由_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_原理制成的。

它主要是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构成的。

⑶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若没对准则校准;③测量前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避免弹簧被壳子卡住;④测量时所测力不能超过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⑤在测量过程中,所测力方向应与测力计

的弹簧轴线的方向一致,避免弹簧与测力计的外壳发生摩擦而产生较大的误差。

4.重力

⑴概念:

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用符号G表示。

⑵大小: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所受的重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计算式为G=mg,其中重力常数

g=9.8N/kg,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方向: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铅垂线。

⑷作用点: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对于形状不规则,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可使用悬挂法、支撑法的方法找重心。

5.摩擦力

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⑵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③接触面不光滑【增加第三条】

⑶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⑷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所受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⑸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所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⑹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接触面的压力;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增大接触面的压力、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使接触面分离。

惯性与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适用的对象是一切物体,成立的条件是不受力的作用,可推广使用的条件是合力为0。

⑵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它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出来的。

⑶牛顿第一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观点,说明力是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_的原因。

⑷课本100页实验探究中,【错误】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原因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从而改变小车在水平面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找出小车运动远近与受力关系,进一步推广到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当小车不受摩擦力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惯性及惯性现象

⑴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惯性的具有不需要条件,惯性不是一种力,它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性质。

惯性的大小只和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受力情况等无关。

⑶解释惯性现象时可按以下几步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及原来所处状态;

(2)指明哪个物体(或物体哪部分)受外力作用后如何改变运动状态;(3)被研究对象由于惯性保持原有状态不变;(4)结果出现了什么现象。

例如:

拍打身上的灰尘上时,灰尘原来在衣服上静止,用力拍衣服时,衣服由于受到力的作用由静止变为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脱离了衣服。

⑷有些时候惯性对我们有益,我们要利用惯性,例如跳远、

掷铅球、踢足球;有些时候惯性对我们有害,我们要防止惯性的危害,例如刹车的时候还会行驶一段距离、走路的时脚下被树枝等绊住。

 

力的平衡

1.力的合成

⑴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这种研究方法是_等效替代_。

⑵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同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两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相同;反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两力之差,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

2.力的平衡

⑴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叫作平衡力。

⑵二力平衡的条件:

_大小相等_、_方向相反_、_在同一直线上_、_作用在同一物体上__。

⑶平衡力的合力为0。

⑷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分类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定义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叫做平衡力

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

①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

②两个力的性质可能不同

①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

②两个力的性质相同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

3.力与运动的关系

⑴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_静止状态_或_匀速直线运动状态_,这也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所归纳的。

⑵物体受到的力为平衡力时,物体状态为_平衡状态_,也即保持_静止状态_或_匀速直线运动状态_。

⑶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即其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将会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_的原因。

 

密度

1.质量

⑴质量反映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及所处的位置而变化。

⑵体检时所说的“体重”实际上是物理学中的“质量”。

⑶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

天平。

天平上所标的“称量”是指“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所标的“感量”是“天平所能测量出的最小质量”,它反映天平的灵敏度,感量越小,说明天平的灵敏度越高。

⑷使用天平的操作要点:

①放;②调;③称;④读;⑤整。

2.密度

⑴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密度,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根据密度可鉴别物质。

⑵密度的两个常用单位是:

kg/m3、g/cm3。

⑶水的密度值为1×103kg/m3,人体的密度近似等于水的密度。

浮力

1.浮力

⑴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⑵石块在空气中测力计的示数为G,在水中的示数为F’,则水对石块的浮力F浮=G-F’。

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⑷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物体的浮与沉

⑴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①当G

②当G>F浮时,物体下沉。

③当G=F浮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⑵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还可通过比较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

①当时,物体上浮。

②当时,物体下沉。

③当时,物体悬浮。

特别提醒:

漂浮在液面的物体,F浮=G,ρ液>ρ物

3.浮力的计算:

(请注明公式中各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

⑴称重法:

F浮=G-F示。

字母含义:

G:

物体所受的重力F示: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⑵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

字母含义:

G排:

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⑶平衡法:

F浮=G物(悬浮或漂浮)。

字母含义:

G物:

物体所受的重力。

密度与浮力知识的应用

1.密度计

使用密度计时,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密度计所受浮力=它受到的重力(填“>”、“<”或“=”)。

密度计的刻度值越靠下越小。

2.盐水选种

把种子放入一定浓度的盐水中,干瘪虫蛀的种子就会上浮,饱满的种子则下沉。

度计识的

3.潜水艇

⑴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⑵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下潜时,所受浮力不变,重力变大;上浮时,所受浮力不变,重力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轮船

轮船总是漂浮在水面的,当它从河水驶入海水时,所受浮力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将上浮(填“上浮”或“下沉”)一些。

5.热气球

热气球的升降与内部气体的密度及内部气体的体积有关,当热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其外部气体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时,热气球便上升。

压强与液体的压强

1.压力与重力

⑴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压力是物体相互挤压而受的力;重力来源于地球吸引,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挤压才产生的,属于弹力。

⑵重力作用在物体的中心;压力作用在物体的接触面。

⑶重力总是竖直向下;压力则是垂直于物体接触面。

2.压力和压强:

⑴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的压力叫压强。

⑵压强的单位:

Pa。

⑶压强的计算公式:

p=F/S。

⑷增大或减小固体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

增大压力;或减少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

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3.液体压强:

⑴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会产生压强。

这个压强的大小随液体的深度增大而增加。

⑵液体对其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液体对其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液体对其内部的压强随液体的深度增加而增大。

液体的密度增大,压强也随之增大。

⑶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ρgh。

从公式可看出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只跟研究位置所处的深度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其它因素均无关。

4.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和联系:

⑴区别:

①物理意义不同:

压力是物体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压强则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②单位不同:

压力的单位是N;而压强的单位是Pa。

⑵联系:

物体表面必须受到压力,才能产生压强,并且,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就越大。

 

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大气的压强

⑴大气压强的存在:

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同样,空气内部存在各个方向的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他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真空吸盘、覆杯实验。

⑵大气压强的测量

①托里拆利实验可测出大气压的值。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哪种情况会使得测量结果偏小呢?

②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的玻璃管旁立一条刻度尺,读出水银柱的高度就知道当时的大气压了,这叫水银气压计。

还有无液气压计也可以测大气压。

③利用压强公式p=F/S也可以测量大气压吗?

如果可以,你打算怎样粗略测出大气压强的值呢?

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利用针筒做,先排尽筒内的空气,再在活塞上挂重物(G),当活塞被拔起时,用P=F/S进行计算,F=G,S是活塞的横截面积,此实验测量的值偏小,因为针筒内的空气排不完。

⑶大气压强的变化

①大气压强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大气压跟天气和季节有关。

人们通常把76cm汞柱所产生的压强,也就是1×105Pa的大气压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

⑷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随气压的而升高。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在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简单机械

1.杠杆

⑴概念:

杠杆,是指一根 硬棒,在 力的作用下 下,能够绕着 固定 点转动。

⑵五要素:

_支点_、动力、阻力、_动力臂_、_阻力臂。

支点是_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_,力臂是从支点到_力的作用线__的垂直距离。

⑶杠杆的平衡条件:

_动力×动力臂_=阻力×阻力臂_,用公式表示为_F1l1=F2l2_。

⑷杠杆的分类

①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②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动力大于阻力,是费力杠杆;③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动力等于阻力,是等臂杠杆。

应用:

在我们平常所使用的工具中,理发师用的剪刀属于 费力杠杆,剪断钢筋用的剪刀就是 省力杠杆,而实验室中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天平则属于 等臂 杠杆。

2.滑轮和滑轮组

⑴滑轮的分类和作用

定滑轮:

使用时轴固定不动,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

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简单机械,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⑵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动滑轮相当于省力杠杆。

⑶当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时,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忽略动滑轮的重力】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

1.功

⑴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_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_,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⑵功的物理符号是_W__,国际单位是_焦耳_,符号是_J_。

⑶功的计算公式:

_W=Fs_。

⑷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_作用在物体上的力_②__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__。

⑸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_有力没距离_②有距离没力③_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通过距离相互垂直_

2.功率

⑴概念:

_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_叫做功率。

它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大小跟做功多少无关,功率越大,做功越快,但并不意味着做功越多。

⑵功率的物理符号是_P__,国际单位是_瓦特_,符号W,常用单位_千瓦_,用符号_kW_表示。

⑶功率的计算公式:

_P=w/t__。

3.功的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