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626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docx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

北阿项目常用修井工具使用与维护保养

目录

1.公锥2

2.母锥4

3.可退式卡瓦捞矛5

4.卡瓦打捞筒8

5.钩类打捞工具9

6.反循环打捞篮11

7.磁力打捞器12

8.一把抓14

9.可退式卡瓦打捞筒16

10.机械式内割刀18

11.机械式外割刀21

12.聚能切割(爆炸)工具24

13.弹簧式套管刮削器25

14.平底磨鞋27

15.套铣筒28

 

1.公锥

1)用途

公锥是一种专门从油管、钻杆、套铣管、封隔器、配水器、配产器等有孔落物的内孔进行造扣打捞的工具。

这种工具对于带接箍的管类落物打捞成功率较高。

公锥与正、反螺纹钻杆及其他工具配合使用,可实现不同的打捞工艺。

2)基本结构

公锥是长锥形整体结构,用接头和打捞螺纹两部分组成。

如图1-1所示。

图1-1公锥结构示意图

1-上接头;2-锥体

上接头有与钻杆相连接的螺纹,有正反螺纹标志槽。

便于归类和识别。

公锥有水眼。

锥类工具最重要的部分是打捞螺纹,常用的螺纹锥度为1∶16。

老式公锥多带有数条排屑槽,新式公锥没有排屑槽。

3)工作原理

当公锥进入打捞落物内孔之后,加适当钻压并转动钻具,迫使打捞螺纹挤压吃入落鱼内壁进行造扣。

一般管类落物造8~10牙即可,捞获后可采取上提或倒扣的办法将落物全部或部分捞出。

4)技术规范

公锥技术规范见表1-2。

表1-2公锥技术规范

规格型号

直径×长度

mm

接头螺纹

使用规范及性能参数

打捞螺纹表面硬度

抗拉极限

MPa

冲击韧性

J/cm2

打捞直径

mm

GZ86—1

86×560

NC26(2A10)

RC60-65

≥932

≥58.8

39~67

GZ86—2

86×535

NC26(2A10)

54~77

GZ105—1

105×535

NC31(210)

54~77

GZ105—2

105×475

NC31(210)

72~90

GZ121

121×455

NC38(310)

88~103

5)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公锥与钻杆之间应加安全接头,以备必要时退出安全接头以上钻柱。

(2)工具下至鱼顶以上1~2m时,开泵循环工作液,同时在转盘面划一基准线。

(3)缓慢下放工具,使公锥插入鱼腔,泵压明显升高、钻柱悬重下降较快,说明工具已经开始接触落物。

(4)停泵,加10kN钻压,缓慢转动钻柱一圈,刹住转盘1~2min,松开观察转盘是否回退。

若转盘回退半圈,则说明只造了半圈。

并观察钻压有无变化。

(5)按照步骤(4)反复操作。

造3~4牙后,指重表(或拉力表)悬重应有明显变化,下放钻具保持10kN钻压造8~10牙即可结束。

(6)注意分析判断造扣位置,切忌在落鱼外壁与套管内壁的环形空间造扣,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7)任何情况下不得人力转圈造扣。

(8)打捞造扣时,禁止顿击鱼顶,以防止公锥的打捞螺纹顿坏。

6)维修保养

工具使用完毕后,将工具全面清洗,进行仔细检查。

对接头螺纹与打捞死扣应用钢丝刷刷净,涂黄油保养。

2.母锥

1)用途

母锥是从油管、钻杆等管状落物外壁进行造扣打捞的工具,可用于打捞无内孔或内孔堵死的圆柱形落物。

2)基本结构

母锥是长筒形结构,由接头与本体两部分构成,如图2-1所示。

接头上有正、反螺纹标志槽,本体内锥面上有打捞螺纹。

与公锥相同,也分有排屑槽和无排屑槽两种。

对于特殊要求的母锥,可以按需要另行加工。

图2-1母锥结构示意图

1-上接头;2-锥体

3)工作原理

母锥工作原理与公锥相同,都是依靠打捞螺纹在钻具压力与扭矩作用下,吃入落物外壁造扣,将落物捞出。

4)技术规范

母锥技术规范见表2-2。

表2-2母锥技术规范表

序号

规格型号

接头螺纹

外形尺寸

使用规范及主要参数

1

MZ/Z50

50钻杆

68×260

打捞21/2in油管,50钻杆

2

MZ/NC26—1

NC26(2A10)

86×295

打捞21/2in油管,50钻杆

3

MZ/NC26—2

NC26(2A10)

95×280

打捞2in油管,23/8in钻杆

4

MZ/NC26—3

NC26(2A10)

95×340

打捞21/2in油管,27/8in钻杆,2in油管接箍等

5

MZ/NC31—1

NC31(210)

114×350

打捞21/2in油管,27/8in钻杆,2in油管接箍

6

MZ/NC31—2

NC31(210)

114×390

打捞21/2in油管,27/8in钻杆的加厚部位

7

MZ/NC31—3

NC31(210)

115×440

打捞21/2in外加厚油管接箍,31/2in钻杆,3in油管

8

MZ/NC38—1

NC38(310)

135×480

打捞31/2in油管,3in和31/2in外加厚油管加厚部位

9

MZ/NC38—2

NC38(310)

146×670

打捞直径90mm

10

MZ/NC50

NC50(410)

180×750

打捞直径127mm

11

MZ/41/2/FH

41/2/FH(420)

168×700

打捞直径114mm

12

MZ/51/2/FH

51/2/FH(520)

194×750

打捞直径141mm

13

MZ/65/8/FH

65/8/FH(620)

219×730

打捞直径168mm

5)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与公锥相同。

6)维修保养

维修保养与公锥相同。

3.可退式卡瓦捞矛

1)用途

可退式卡瓦捞矛是通过鱼腔内孔进行打捞的工具。

它既可抓捞自由状态下的管柱,也可抓捞遇卡管柱,还可按不同的作业要求与安全接头、上击器、加速器、内割刀等组合使用。

其优点是在抓获落物而拔不动时,可退出打捞工具,不足之处是不能进行倒扣。

2)基本结构

可退式卡瓦捞矛由上接头、芯轴、圆卡瓦、释放环和引鞋组成。

如图3-1所示。

图3-1可退式卡瓦捞矛

1-上接头;2-圆卡瓦;3-释放环;4-引鞋;5-芯轴

3)工作原理

工具在自由状态下,圆卡瓦外径略大于落物内径。

当工具进入鱼腔时,圆卡瓦被压缩,产生一定的外胀力,使卡瓦贴紧落物内壁。

随芯轴上行和提拉力的逐渐增加,芯轴、卡瓦上的锯齿形牙脱开(此下击力可由钻柱本身重力或使用下击器来实现),再正转钻具2~3圈(深井可多转几圈),圆卡瓦与芯轴产生相对位移,促使圆卡瓦沿芯轴锯齿形牙向下运动,直至圆卡瓦与释放环上端面接触为止(此时卡瓦与芯轴处于完全释放位置),上提钻具,即可退出捞矛。

4)技术规范

可退式卡瓦捞矛技术规范见表3-2。

表3-2可退式卡瓦捞矛技术规范

序号

规格型号

外形尺寸

(直径×长度)

mm

接头螺纹

使用规范及性能参数

钻杆螺纹

油管螺纹

打捞范围

m

许用应力

kN

卡瓦窜动量

mm

1

LM—48

48×477

NC26(2A10)

1.900TBG

40.3~44

210

6

2

LM—T60

86×618

NC26(2A10)

23/8TBG

46.1~50.3

340

7.7

3

LM—T73

95×651

27/8REG

27/8TBG

54.6~62

535

7.7

4

LM—T89

95×651

NC31(210)

27/8TBG

66.1~77.9

814

10

5

LM—T102

105×761

NC31(210)

31/2TBG

84.8~90.1

1078

10

6

LM—T114

105×823

NC31(210)

92.5~102.3

1078

10

7

LM—T127

110~118×850

NC31(210)

101.6~115.0

1450

13

8

LM—T140

120~130×896

NC31(210)

117.7~127.7

1632

13

9

LM—T168

146~160×1100

NC38(310)

140.3~155.3

1920

16

10

LM—T178

157~170×1100

NC38(310)

149.8~163.8

1920

19

11

LM—T219

198~210×1200

NC50(410)

190.8~205.7

2200

19

12

LM—T245

222~235×1200

NC50(410)

216.8~228.7

2200

19

5)操作方法

(1)根据落鱼内径尺寸,选择与之相应适应的可退捞矛。

(2)将卡瓦与芯轴之间涂润滑脂后,将卡瓦转动靠近释放环,使圆卡瓦处于自由状态。

(3)捞矛下至鱼顶以上1~2m时,循环工作液,缓慢下放工具引入鱼腔,同时做好钻柱悬重记录。

(4)悬重下降较明显时(约下降5kN左右),反转钻柱2~3周,使芯轴对卡瓦产生径向推力然后上提钻柱,使卡瓦胀开而卡住鱼腔实现抓捞。

(5)上提钻柱,悬重上升明显,说明已抓获落物,如悬重无上升显示,应重复打捞动作,直至抓获落物。

(6)若上提负荷接近或大于钻具安全负荷时,可用钻柱下击捞矛芯轴,然后正转钻柱2~3周,即可松开卡瓦,退出捞矛。

6)维护保养

可退式卡瓦打捞矛可多次下井使用,因此维护保养和检查很重要。

工具提出后,卸掉上下钻具,下击芯轴使之与卡瓦脱开,正转上提工具推出鱼腔。

涂黄油后入库待用

4.卡瓦打捞筒

1)用途

卡瓦打捞筒是从落鱼外壁进行打捞的不可退式工具,它除了可以抓捞各种油管、钻杆、加重杆、长铅锤等外,还可对遇卡管柱施加扭矩进行倒扣。

2)基本结构

卡瓦打捞筒由上接头、筒体、弹簧、卡瓦座、卡瓦、引鞋等组成、如图4-1所示。

图4-1卡瓦打捞筒

1-上接头;2-筒体;3-弹簧;4-卡瓦座;5-卡瓦;6-键;7-引鞋

3)技术规范

卡瓦打捞筒技术规范见表4-2。

表4-2卡瓦打捞筒技术规范

序号

规格参数

外形尺寸

mm

接头螺纹

使用规范及性能参数

打捞范围,mm

许用拉力,kN

1

DLT-95

95×610

NC26(2A10)

32~

60

400

2

DLT-108

108×610

NC31(210)

45~

65

650

3

DLT-114

114×660

NC31(210)

48~

73

950

4

DLT-130

130×780

NC31(210)

70~

90

1100

5

DLT-130

150×970

NC38(310)

90~

114

1300

6

DLT-160

160×970

NC50(410)

100~

121

1400

4)工作原理

当工具的引鞋引入落鱼之后,下放钻具,落鱼将卡瓦上推,压缩弹簧,使卡瓦脱开筒体锥孔上行并逐渐分开,落鱼进入卡瓦,此时卡瓦在弹簧力作用下被压下,将鱼顶抱住,并给鱼顶以初夹紧力。

上提钻具,在初夹紧力作用下。

筒体上行,卡瓦、筒体内外锥面贴合,产生径向夹紧力,将落鱼卡住,起钻即可捞出。

在规定的上提负荷不能提动的情况下,可用此卡瓦打捞筒进行倒扣作业。

但注意倒扣扭矩不得超过卡瓦键的抗剪力。

5)操作方法

(1)地面检查卡瓦尺寸,用卡尺测量卡瓦结合后的椭圆长短轴尺寸,其长轴尺寸应小于落鱼外径1~2mm。

(2)将卡瓦背面涂润滑脂,与筒体下端内锥面配合光滑,弹簧压紧力适中。

(3)工具入井后应缓慢下放,至鱼顶以上1~2m时,开泵循环工作液,记录钻柱悬重。

(4)缓慢下放钻具至鱼顶时转动管柱,同时下放引入落物,钻柱悬重下降5~8kN,泵压有所升高,说明落物已引入打捞筒,此时即可上提钻柱,如果悬重明显增加,说明已抓获落物。

如果落物质量较轻,指重表反应不明显时,可以转动钻具90°,重复打捞数次,再进行起钻。

当需要倒扣时,将钻具提至倒扣负荷进行倒扣作业。

注意卡瓦捞筒传递扭矩的键多数是在筒体上开窗焊接的,其强度较低,不能承受大的扭矩。

6)维护保养

工具起出地面之后,应将工具卸开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如有损坏及时更换,然后涂黄油并组装好,并进行地面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保存

5.钩类打捞工具

1)用途

钩类打捞工具主要用于打捞井内脱落的电缆、落入井内的钢丝绳等绳类落物。

2)基本结构

钩类打捞工具主要包括内钩、外钩、内外组合钩、单齿钩、多齿钩、活动钩等类型。

常用钩类工具如图5-1所示。

3)工作原理

靠钩体插入绳、缆内钩子刮捞住绳、缆,转动钻柱,形成缠绕,实现打捞。

图5-1钩类工具图

(a)内钩;(b)固定齿外钩;(c)内外组合钩;(d)活动齿外钩

4)技术规范

钩类打捞工具技术规范见表5-2。

5)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钩子应牢固,活齿钩固定销钉应符合要求。

(2)工具入井,至落鱼以上1~2m时,记录管柱悬重。

表5-2钩类打捞工具技术规范

规格

外径,mm

接头螺纹

钩体长度及钩数,mm×个

NG-114

114

NC31(210)

1000×2,100×3,1000×4

WG-114

114

NC31(210)

1000×1,1200×2

NWG-114

114

NC31(210)

1000×1,1000×2×4

注:

NG,WG,NWG为内钩、外钩、内外钩汉语拼音字头。

(3)缓慢下放管柱,使钩体插入落鱼,同时转动钻柱,注意悬重下降不超过20kN。

(4)悬重上升,说明已钩住落鱼,否则重复插入转动,直到捞获。

(5)上提时注意不要过快,过猛。

(6)捞钩以上必须接安全接头。

6.反循环打捞篮

1)用途

反循环打捞篮用于打捞诸如钢球、钳牙、炮弹垫子、井口螺母、胶皮碎片等井下小件落物。

2)基本结构

由上接头、筒体、篮筐总成、引鞋等组成,如图6-1所示。

篮筐总成由篮体、篮爪、外套、轴销、扭簧等组成。

篮爪沿篮体均匀分布,在扭簧的作用下垂直筒体轴线形成一个圆形筛底(其间隙可以过水)。

各个篮爪在外力作用下只能单向向上旋转90°。

图6-1反循环打捞篮

1-提升接头;2-上接头;3-单向阀罩;4-钢环;

5-单向阀座;6-筒体总成;7-篮筐总成;8-铣鞋总成

3)工作原理

反循环打捞篮的工作原理是靠大流量、高压力的反洗的洗井液冲击井底,井底落物悬浮运动推动篮爪,使篮爪绕轴销转动竖起,篮筐开口加大,落物进入筒体,然后篮爪恢复原状,阻止了进入筒体内的落伍出筐,实现打捞。

4)技术规范

反循环打捞篮技术规范见表6-2。

5)操作方法

(1)检查各零部件是否完好灵活,可用手指或工具轻顶篮爪,观察是否可以自由旋转,回位是否及时灵活。

(2)将工具接上钻具,下至距井底以上3~5m处开泵反洗井。

(3)循环正常后,再慢慢下放钻具,边冲边洗。

当工具遇阻或泵压升高时,可以提钻0.5~1m,并做好方入记录。

(4)以较快的速度下放钻具,在离井底0.3m左右突然刹车,使井底工具快速下行,造成井底液体紊流,迫使落物运动进入筒体,增强打捞效果。

循环10min左右停泵,起钻。

表6-2反循环打捞篮技术规范

序号

规格型号

外形尺寸

mm

接头代号

使用规范及性能参数

落物最大直径,mm

工作井眼尺寸,in

1

FLL-01

90×940

NC26(23/8IF)

55

41/2

2

FLL-02

100×1150

27/8REG

65

5

3

FLL-03

110×1153

NC31(27/8IF)

75

51/2

4

FLL-04

115×1153

NC31(27/8IF)

80

53/4

5

FLL-05

140×1155

NC38(31/2IF)

105

65/8

6

FLL-06

147×1161

NC38(31/2IF)

110

7

6)注意事项

使用这种工具时,井口必须有能造成反循环的封井设备。

最好不使用固定井口的油管挂,因为这种装置不能使钻具上下移动,打捞效果不佳。

7.磁力打捞器

1)用途

磁力打捞器是用来打捞在钻井、修井作业中掉入井里的钻头巴掌、牙轮、轴、卡瓦牙、钳牙、手锤及油、套管碎片等小件铁磁性落物的工具。

对于能进行正反循环的磁力打捞器,尚可打捞小件非磁性落物。

2)基本结构

磁力打捞器的种类很多,根据基本结构可以分为正循环型强磁、高强磁打捞器和局部反循环型强磁、高强磁打捞器。

(1)正循环型强磁高强磁打捞器:

这种打捞器由上接头、压差、壳体、磁钢、芯铁、隔磁套、引鞋等组成,如图7-1所示。

图7-1正循环磁力打捞器

1-上接头;2-压盖;3-壳体;4-磁钢;5-芯铁;

6-隔磁套;7-平鞋;8-磨铣鞋;9-引鞋

(2)局部反循环型强磁、高强磁打捞器:

这种打捞器由上接头、钢球、压盖、壳体、打捞杯、磁钢、隔磁套、芯铁和引鞋等组成,如图7-2所示。

图7-2反循环磁力打捞器

1-上接头;2-钢球;3-打捞杯;4-压盖;5-壳体;

6-磁钢;7-芯铁;8-隔磁套;9-引鞋

3)工作原理

以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磁钢(永磁、电磁)制成磁力打捞器,其引鞋下端经磁场作用会产生很大的磁场强度。

由于磁钢的磁通路是同心的,因此磁力线呈辐射状并集中在靠近打捞器下端面的中心处,可以把小块铁磁性落物磁化吸附在磁极中心,实现打捞。

电磁材料制成的打捞器在入井前须通电磁化,可在20h内有效。

4)技术规范

常用磁力打捞器技术规范见表7-3。

 

表7-3常用磁力打捞器技术规范

序号

规格型号

外径

mm

接头螺纹

使用规范及性能参数

吸力,N

适应温度

适应井眼

mm

A

B

1

QCLT-F86A

QCLT-F86B

86

NC26(2A10)

3600

1000

≤210

95~108

2

QCLT-F100A

QCLT-F100B

100

NC31(210)

5500

1700

108~137

3

QCLT-F114A

QCLT-F114B

114

NC31(210)

6500

2000

120~140

4

QCLT-F175A

QCLT-F175B

175

NC38(310)

18000

5000

184~216

注:

表中A为高强磁打捞器系列,B为强磁打捞器系列。

型号后有F者为反循环型,无F者为正循环型。

5)操作方法

(1)强磁捞筒入井至打捞鱼顶2~4m左右,开泵循环,冲洗落物。

(2)保持循环(低排量)缓慢下放钻柱,接触落物,注意悬重下降不超过10kN,然后上提钻柱0.5~1.0m,将工具转动90°,再重复打捞作业。

(3)反循环磁力打捞器循环洗井并且投入钢球到位后,大排量冲洗10~15min,根据引鞋形状采取不同的打捞方法,然后起钻。

6)注意事项

(1)磁力打捞器入井前,必须用木板或胶皮与其他铁磁性设备隔开。

(2)取下护磁板及被吸住的落物时,操作者的施力方向应与工具中心线垂直。

(3)操作者不允许手拿铁磁性工具接近磁力打捞器底部,以防伤人。

(4)运输、装卸过程中避免剧烈震动和摔碰。

8.一把抓

1)用途

一把抓专门用来打捞井底不规则的小件落物,如钢球、阀座、螺栓、螺母、刮蜡片、钳牙、扳手、胶皮等。

2)基本结构

一把抓由上接头与筒身焊接而成。

如图8-1所示。

一把抓的齿形应该根据落物种类选择或设计,材料应该选择低碳钢,以保证抓齿的弯曲性能。

图8-1一把抓结构示意图

1-上接头;2-筒体;3-抓齿

3)工作原理

一把抓下到井底后,将井底落鱼罩入抓齿之内或抓齿缝隙之间,依靠钻具重力所产生的压力,将各抓齿压弯变形,再使钻具旋转,将已压弯变形的抓齿按其旋转方向形成螺旋状齿形,落鱼被抱紧或卡死而捞获。

4)技术规范

一把抓技术规范见表8-2。

表8-2一把抓技术规范

套管外径,mm

114.3

127

139.7

146.05

168.28

177.8

外径,mm

95

89~108

108~114

114~130

120~140

146~152

齿数,个

6

6~8

6~8

6~8

8~10

8~10

5)操作方法

(1)工具下至落物以上1~2m,开泵洗井,将落鱼上部沉砂冲净后停泵。

(2)下放钻具,当指重表略有显示时,核对方入,上提钻具并旋转一个角度后再下放,找出最大方入。

(3)在此处下放钻具,加钻压20~30kN,再转动钻具3~4圈,待指重表悬重恢复后,再加压10kN左右,转动钻具5~7圈。

(4)以上操作完毕后,将钻具提离井底,转动钻具使其离开旋转后的位置,再下放加压20~30kN。

将变形抓齿顿死,即可提钻。

6)注意事项

提钻应轻提轻放,不允许敲打钻具,以免造成卡取不牢,落鱼重新落入井内。

9.可退式卡瓦打捞筒

1)用途

可退式卡瓦打捞筒主要适用于管、杆类落鱼的外部打捞,是管类落物无接箍状态下的首选工具,可以与上击器配套使用。

2)基本结构

可退式卡瓦捞筒有篮式卡瓦和螺旋卡瓦两种形式。

篮式卡瓦捞筒由上接头、筒体、篮式卡瓦、铣控环、内密封圈、“O”型胶圈、引鞋等部件组成,如图9-1所示。

螺旋式卡瓦捞筒由上接头、筒体、密封圈、控制环、螺旋卡瓦和引鞋组成,其结构如图9-2所示。

螺旋卡瓦较篮式卡瓦薄,因此,在同一筒体内装螺旋卡瓦时,其打捞范围比篮式卡瓦捞筒大。

图9-1篮式卡瓦捞筒

1-上接头;2-筒体总成;3-篮式卡瓦;4-铣腔环;5-内密封圈;6-O型密封圈;7-引鞋

图9-2螺旋式卡瓦捞筒

1-上接头;2-筒体总成;3-密封圈;4-螺旋卡瓦;5-铣腔环;6-引鞋

3)工作原理

落物径引鞋引入卡瓦时,卡瓦外锥面与内锥面脱开,卡瓦被迫胀开,落物进入卡瓦中,上提钻柱,卡瓦外螺旋锯齿形锥面与筒体内相应的齿面有相对位移,使卡瓦收缩卡咬住落物,实现抓捞。

4)技术规范

可退式卡瓦捞筒技术规范见表9-3,表9-4。

表9-3螺旋式打捞筒技术规范

规格型号

外形尺寸(直径×长度),mm

接头螺纹

打捞尺寸,mm

许用提拉载荷,kN

工作井眼名义尺寸,in

LT-01TB

95×795

NC26(2A10)

53~62

1200

41/2

LT-02TB

105×815

NC31(210)

63~79

1200

5

LT-03TB

114×846

NC31(210)

81~90

1000

51/2~53/4

LT-04TB

134×875

NC31(210)

93~105

1460

65/8

LT-05TB

145×900

NC38(310)

106~119

1410

65/8~7

LT-06TB

160×900

NC3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