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665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docx

高中语文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孔子世家》

1.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

孔子贫穷,又地位低下,等到成年后,曾经担任过季氏家中管仓库的小吏,把财物管理得准确公平。

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官,在他的管理下家畜繁殖,数量增多。

由此担任了掌管工程事务的司空。

不久之后离开鲁国,在齐国被排斥,在宋卫被放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

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聪明洞察事理,对问题看得深刻,却让自己接近死地的人,是因为喜欢议论别人的是非。

博学善辩,见识广大却使自身危险的人,是因为喜欢揭发他人的丑恶。

做孩子就要一切为了父母,不要考虑自己,做臣子就要一切为了国君,不要考虑自己。

3.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

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过了一会儿,孔子神色严肃认真,有所深思,又表情愉快地向上望了一会儿,表现出志向深远的样子。

说:

我已经了解作曲者的风范了,他皮肤黑,个子高,昂首远望,像是在全天下称王,如果不是文王难道还会是谁作的曲呢!

4.“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孔子是一个贤能的人,他所指责非议的东西都切中了诸侯的弊病。

现在他久留陈蔡之间,两国大夫所施政推行的措施都不合他的心意。

5.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于是他们就一起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郊外,孔子一行人走不了,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人都因为饥饿生病了,没人能站起身来。

孔子仍传习诗书礼乐不停。

子路生气地去见孔子说:

“君子也有困厄的时候吗?

”孔子说:

“君子安于困厄,小人困厄之时就会胡作非为。

6.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

好的农夫能种好庄稼,却未必能取得丰收,好的工匠能做出精巧的活,却未必能顺应每个人的心意。

君子能完善自己的思想主张,制定法度来规范社会,建立道统来治理人民,却不一定能被世人接受。

现在你不认真研究完善自己的思想主张,却只想着怎样能被世人接受。

你的志向不远大啊!

7.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追踪考察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为《书传》写序,上从尧舜交替时期记载,下写到秦穆公之时,按顺序编列出这期间的史事。

8.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夫子的思想主张是极其宏大的,所以天下容纳不下。

虽然这样,您仍然在推广实行您的主张,不被接受又担心什么,不被接受这样以后才显现出什么是真君子!

如果思想主张不完善,那是我们的耻辱。

如果思想主张已经十分完善而不被采用,那是执政者的耻辱了!

9.孔子语鲁大师:

“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告诉鲁国的太师:

“音乐的特点和规律是可以了解和掌握的。

刚开始演奏时很盛大,演奏到中间越来越和谐、清晰,并且十分连贯,这样的音乐是成熟的。

”我从卫国回到鲁国,这样以后音乐篇章得以整理和规范,《雅》《颂》中的篇章分别归入其适当的位置。

10.观殷夏所损益,曰:

“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

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孔子观察考究了夏商两代所废除和增加的礼仪制度,说:

“将来即使一百代也可以借此预知,只不过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周代借鉴了夏商两代,周代的礼仪制度多么丰富多彩啊。

我主张推行周代的礼仪制度。

1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孔子很少谈利益、命运和仁。

(在教学中)弟子如果没有处于心求通而未得的状态,就不去启发他。

如果交给弟子一个方面的知识,弟子不能用这个方面的东西去类推其他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新的知识。

12.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不应该呀不应该雅,君子担心平庸地死去而名声不被世人称道。

我的主张不能实行,我凭什么来向后世展现自我呢?

13.读易,韦编三绝。

曰:

“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他研读《易》,因为翻阅遍数多,穿竹简的皮绳都断了多次。

说:

“借给我几年时间,像这样的话,我对于《易》就了解掌握得更多了。

14.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约其文辞而指博。

依据鲁,维护周,借鉴商,把它推广运用到夏商周三代。

使文辞简约精炼,而它的意旨博大恢弘。

15.推此类以绳当世。

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

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推求此类情况来规范当时的社会行为。

希望其中的抑制压低的意思能被后代的统治者提出并加以阐释。

《春秋》的主张传布开来以后,那天下的犯上作乱的臣子和小人就都害怕了。

16.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任职断案时,有些文字可以与旁人商议,不一定是他独有的。

到写《春秋》,该记载的就记载,该删除的就删除,子夏这类人也不能辅助一字一句。

17.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馀年不绝。

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

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孔子原先居所的厅堂和弟子的居室,后人借此建了庙堂,里面收藏着孔子的衣冠琴车书,延至汉朝共两百多年祭奉不绝。

高皇帝经过鲁地时,用太牢之礼隆重祭祀孔子。

诸侯卿相到了鲁地,常常是先谒祭孔子,然后才施政。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高山让人仰望,大道使人通行。

虽然不能回到孔子生活的时代,但是心里向往着他。

我读了孔子的书,想见他的形貌和品性。

到了鲁地,看了孔子庙堂中的车服礼器,看到各位书生按照时节在这里讲习礼仪。

我依依不舍地留在这里不忍离开。

19.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是平民,但名声流传了十几代,学者尊崇他。

上自天子王侯,下到天下谈论六艺的仁都以孔子作为准则,真可以说是最高的圣人了!

《管仲列传》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他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很有才能。

管仲生活贫穷,处境困顿,做生意分利时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对他很好,不把这件事对外说。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施政,齐桓公因为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这都是靠管仲的计谋。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贬斥,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机。

4.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在天下显扬为羞耻。

5.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管仲在齐国主持政事,做齐国的相,凭借远在海边的小小齐国,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国家富裕,使军队壮大,使执政者与平民百姓同心同德。

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仓库充实了就知道礼仪道德,丰衣足食后就懂得荣誉和耻辱。

执政者遵循礼法行事,那么六亲自然关系稳固。

礼义廉耻得不到扩大张扬,国家就要灭亡。

下达的政令像水从源头流入平原一样自然畅通,让它能顺应民心。

所以他的主张平易又容易实行。

百姓所要求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提供给他们;百姓所否定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废除它。

7.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管仲治理政事,善于顺应祸使它变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

重视经济的发展,谨慎地权衡得失利弊。

8.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看不起他,莫非是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桓公既是贤君,而管仲不勉励他称王,却仅仅辅佐他称霸吗?

9.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俗语说:

“扶持并顺从那好的,纠正并制止那不好的,因而统治者和百姓就能相亲相和”。

这莫非说的是管仲吧?

《屈原列传》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国家安定和动乱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的辞令。

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

上官大夫和他在朝廷上处于同等位次,想争得怀王的宠信,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

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屈原不同意,他就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

‘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痛心怀王听力不明,惑于小人之言,奸臣说好人的坏话谄媚国君,遮蔽了怀王的视线,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不被朝廷容纳,所以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

4.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诚和智慧来侍奉君主,谗邪的小人离间他,可以说处境非常艰难了。

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5.《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国风》好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

《小雅》虽然多写臣子的埋怨指责,但是不叛乱。

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

远古称颂帝喾,近世称道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

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动乱的规律,无不完全显现出来。

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他的文笔简约,他的用语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

他描写的是平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

他志趣高洁,所以称许美好的事物。

他的品行正直,所以到死也不被容纳。

7.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已被罢免。

后来秦国想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

秦惠王很担忧。

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呈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8.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到了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并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谎言。

怀王竟然听了郑袖的话,又释放了张仪,让他离开了。

9.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早已憎恨楚国的现状,虽然被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牵挂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想返回朝廷。

他希望国君有一天突然醒悟,世俗有一天完全改变。

屈原思念君王,想振兴楚国,想使楚国的国势翻转过来,一篇作品中,多次表达这种意愿。

10.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国君无论愚笨或聪明、贤明或不才,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

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总是一个接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太平的国家多少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国君认为的忠臣并不忠,国君认为的贤臣并不贤。

11.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怀王因为不了解忠臣的资质,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这是不了解人造成的祸害。

1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面走,一面吟唱。

脸色憔悴,身体和容貌都像干枯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

13.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

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玷辱呢?

14.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这类人,都爱好文学,并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

但他们都只效法屈原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一面,始终不敢像屈原那样直言进谏。

在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掉。

15.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诧异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让自己像这个样子!

读了《鵩鸟赋》,作者认为生和死是等同的,认为在朝为官和被贬朝野都可轻视,这又使我感到茫然自失了。

《滑稽列传》

1.孔子曰:

“六艺于治一也。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孔子说:

“六经对于治理国家,作用是相同的。

《礼》可以用来节制人的行为,《乐》可以用来促进和谐,《书》可以用来记述往古事迹和典章制度,《诗》可以用来表情达意,《易》可以用来窥探天地万物的神奇变化,《春秋》可以用来阐明正义。

2.太史公曰:

“天道恢恢,岂不大哉!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太史公说:

“世上的道理广阔无边,难道不伟大么!

谈笑之际能巧妙地合于正道,也可以解除纠纷,帮助治化。

3.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喜欢没有节制地(过分失当地)追求享乐,陶醉于饮酒之中,不问政事,把政事托付给卿大夫。

百官荒淫,政治混乱,各国一起来侵犯,国家将要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

4.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齐威王八年,楚国大肆派遣军队陵压攻打齐国。

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一百斤黄金,十辆马车。

淳于髡仰天大笑,连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

5.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

‘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说:

‘高处狭小的地方收获满笼,地下平坦的地方收获满车;五谷繁茂丰熟,米粮众多,堆积满家。

’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

6.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假如父亲有尊贵的客人来家,我卷起袖子,长久地跪着,捧着酒杯在席前侍奉酒饭,客人时常把喝剩的酒赏给我,屡次捧着酒杯敬酒,喝不到两斗就醉了。

假如朋友间交往,好久不曾见面,忽然间相见了,高兴地讲述往事,相互倾吐心里话,大约喝五六斗就醉了。

7.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为之奈何?

”优孟曰:

“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诸侯听到这件事,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

”庄王说:

“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

该怎么办呢?

”优孟说:

“请允许我为大王用埋葬畜牲的办法来葬埋它:

在地上堆个土灶当做椁,用大铜锅当做棺,用姜枣来调剂味道,把香料垫在下面,用稻米作祭品,用火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中。

”于是庄王就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

8.优孟曰:

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优孟说:

“你不要到远处去。

”于是,他就立即缝制了孙叔敖的衣服帽子穿戴起来,和孙叔敖的儿子击掌相谈,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笑貌。

过了一年多,模仿得活像孙叔敖,连楚庄王和他的近臣都分辨不出来。

9.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

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竭尽忠心,保持廉洁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

如今死了,他的儿子竟无立锥之地,贫穷困窘得每天要靠背柴贩卖来养活自己。

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

10.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

念为廉史,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廉吏安可为也!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想要自己死后家室富足,但又担心受贿败坏法纪,做非法之事,触犯了大罪,自己被杀,家室也被灭绝。

贪官哪能做呢?

想要做个清官,遵奉法律,忠于职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

唉,清官又哪能做呢?

像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却穷困到以背柴贩卖为生。

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

11.优旃曰:

“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

”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

优旃临槛大呼曰:

“陛楯郎!

”郎曰:

“诺。

”优旃曰:

“汝虽长,何益,幸雨立。

我虽短也,幸休居。

”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

优旃说:

“如果我叫你们,你们要很快地答应我。

”过了一会儿,宫殿上向秦始皇祝酒,高呼万岁。

优旃靠着栏杆大声喊道:

“卫士!

”卫士答道:

“有。

”优旃说:

“你们虽然长得高大,有什么好处?

只有幸站在露天淋雨。

我虽然长得矮小,却有幸在这里休息。

”于是,秦始皇准许卫士减半值班,轮流接替。

12.优旃曰:

“善。

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

”始皇以故辍止。

优旃说:

“好。

在里面多放些禽兽,敌人从东面来侵犯,让麋鹿用角去抵触他们就够了”秦始皇因为这个缘故就停止了扩大猎场的计划。

13.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

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

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

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皇上即使不讲,我本来也要请您这样做的。

漆城墙虽然给百姓带来愁苦和耗费,可是很美呀!

城墙漆得漂漂亮亮的,敌人来了也爬不上来。

如果想完成这件事,涂漆倒是容易的,只是难以找一所大房子,把漆过的城墙搁进去,使它阴干。

《刺客列传》

1.盖曰: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使者还报,盖聂曰:

“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盖聂说:

“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有不合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尝试着去找找看吧,这种情况下,他应该离开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

”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

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

“本来就该离开了,刚才我用眼睛震慑过他了。

2.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游历到了邯郸,鲁勾践跟荆轲博戏,争夺博局上的格道,鲁勾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默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

3.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荆轲虽然和酒徒们交往,但是他做人沉着含蓄,喜欢读书;他在所游历的那些诸侯国家,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

4.其后秦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

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

后来秦国天天出兵太行山以东的地方,攻打齐、楚和三晋,渐渐像蚕吃桑叶一样,侵吞各国。

快要到燕国了,燕国君臣都害怕灾祸的到来。

太子丹忧虑于此,请教他的太傅鞠武。

5.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锻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

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秦国北面有坚固险要的甘泉、谷口,南面有肥沃的泾河、渭水流域的土地,占据着富饶的巴郡、汉中地区,右边是陇、蜀的山岭,左边是肴山、函谷关的天险,人口众多,士气振奋,武器装备绰绰有余。

有意图向外扩张,那么长城以南,易水以北就没有安稳的地方了。

为什么您要因为被欺侮的怨恨,去触犯秦王的逆鳞呢!

6.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鞠武谏曰:

不可。

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

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太子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来。

鞠武规劝说:

“不行。

凭借这样凶暴的秦王,一直对燕国有愤怒蕴积在心里,这就足以叫人提心吊胆了,又何况他听到樊将军所在的地方呢?

这叫作‘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一定不可挽救!

7.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

希望您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消除秦国攻打我们的借口。

请您向西与三晋结盟,向南连络齐、楚,向北与单于讲和,然后就可以谋划对付秦国了。

8.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做危险的事情却想求得安全,制造祸患却祈求幸福,计划浅薄而怨恨深重,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虑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说的‘助涨仇怨和祸患’了。

9.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太子上前迎接,倒退着走为田光引路,跪下来拂拭座位给田光让坐。

10.曰:

“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因遂自刎而死。

田光说:

“希望您赶快去见太子,就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泄露机密。

”于是就自杀死了。

11.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如今秦王有贪图利益的野心,而他的欲望是不会满足的。

如果不占尽天下的土地,使天下的君王向他臣服,他的野心是不会满足的。

12.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

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

如今秦国已俘虏了韩王,占领了他的全部领土。

又出动军队向南攻打楚国,向北逼近赵国;王翦率领几十万大军抵达漳水、邺县一带,而李信又从太原、云中出兵。

13.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

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赵国抵挡不住秦军,一定会向秦国称臣;赵国臣服,那么灾祸就降临到燕国。

燕国弱小,多次被战争困扰,如今估计,发动全国的力量也不能够抵挡秦军。

14.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

我私下有个不成熟的计策,认为如果真能得到天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