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838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docx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备课讲稿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

七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1、帮学生确立语文很重要,要学好语文的观念。

2、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的途径,知道如何去学语文。

3、告诉学生本学期学习目标及规划。

4、准备工具。

5、推荐阅读书目。

教学过程:

一、           自我介绍,导入第一课

二、           确立新观念,树立自信心

1、你觉得语文重要吗?

你喜欢学习语文吗?

(了解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2、语文天生重要。

学好语文,是生活的需要。

“语”,语言文字,现代汉语;“文”,文学。

我们的生活与这两方面息息相关。

除了哑巴,都要说话,我们都要运用汉语与他人交流,汉语是我们交际的工具。

文学作品既能愉悦身心,又能增长知识,丰富感情,提高个人修养。

学好语文,是应试的需要。

语文是中考高考三大学科之一,学好语文,是你成为一个优秀学生的必需,是你过关斩将劈波斩浪的利器。

所以,必须学好语文。

3、语文难学吗?

不难!

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言语里,在我们的环境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与语文相伴。

语文不是狼外婆,不是踩高跷,没有什么可怕,也没有什么高难度。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真谛,逐渐成长。

“处处留心皆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学生说经历是最好的老师,颇有道理。

如何培养兴趣呢?

可以从积累好词佳句美段开始,多读多摘抄多诵读,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自己是如此博学的人,成功的感受会让你喜欢上语文。

平时勤于练笔,长期坚持下来,你会发现你真的很能写。

到那时候,你说你不爱语文,还真的不可能。

语文学习不难,难在我们能不能坚持。

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韧性吗?

有信心学好语文吗?

三、           养成好习惯,把握好方法。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培根曾说过: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是好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

养成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

1、 仔细听。

学会倾听,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

听的过程中要勤思考,学会抓要领,善比较,有自己的观点。

听的时候要有礼貌,不随意插话,打断他人。

2、 大胆说。

这里的说不仅是指课堂上回答问题,也指课内外的提出问题。

大胆发言,质疑答问,是积极思考的表现。

唯有做个思考者,积极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我们在学习中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我们不少同学,不敢发言,可能是因为不能肯定自己的答案,更多的是害怕,害怕老师批评,害怕同学们笑话。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考虑问题。

犯错、批评与成长相关。

课堂上,问题回答错了,挨老师批评了,被同学们笑话了,这个问题我必然会记忆深刻,今后碰见,再不会犯错。

人总是在错误中成长,在批评自我批评中成熟。

这样一想,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大胆发言,更要踊跃发言了,对不对?

3、 广泛读。

有位名师说:

“一个初中生只要在初中三年里读的书叠起来等于他的身高,写的本子叠起来等于他的身高的一半,他的语文(读写)能力不用老师教也会形成。

”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可以获得丰富的生命体验、阅读经验、写作技巧,这对于我们写作阅读都有极大的启发帮助。

古人不是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广泛读的同时也提倡深入的读,读熟一部作品,读透一个作家。

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作者在介绍经验时说他前后把《三国演义》读了有三十几遍,不但熟悉了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而且连作者罗贯中的语言风格都模仿的很像了。

唯有精读深入的读,我们的思想才会因之深入,我们的文笔才能在模仿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4、勤奋的写。

这里的写包括写作文,写日记,写随笔等,也包括抄写字词,摘抄美词丽句、精彩段落这些积累工作。

读得多,不代表就写的好。

勤于动笔头,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留住自己一瞬间的灵感,写得多了,自然就能悟出写作技巧。

再说当自己回头看自己一点一点码起的文字已成摞成堆成山,心底成功的喜悦自不待言。

我们不求自己能成名成家,就为了记录自己的青葱岁月,为了提高语文成绩,为了在中考高考中胜出,这一份辛苦,也是有价值的。

四、           明确学习目标,坚持执行规划

本学期学习目标:

1、练出一手好字;2、掌握阅读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技巧;3、读几本名著;4、提高叙事写人的作文水平。

本学期教学设想:

1、美文积累,间日在课堂上进行美文背、听、写;2、国学积累,每周背诵一首古诗,阅读一篇短小简易的文言文;3、随笔,每日一写,不拘长短,每周必须有一篇不少于500字;4、每周一到五中午坚持练字10分钟。

字写得不好的,练习正楷,正楷写好的,练习行楷或行书。

五、           准备文具

《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字典》、钢笔、课堂笔记本、听写本、美文积累本、随笔本、练字本、家庭作业本。

六、           推荐书目

1、《繁星春水》

2、《泰戈尔诗选》或者《飞鸟集》

3、《男生贾里》

4、《汤姆索亚历险记》

5、《朱自清散文选》

6、《论语》

开学第一课

一、欢迎词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也热诚欢迎大家来到欣欣向荣的**中学。

从今天开始我将伴随大家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二、自我介绍

缘板书姓名,我大学毕业到**中学工作至今是第十个年头了,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

寺院里常有一对联“佛门半开,有缘进来”,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

两千多名的高一新生,偏偏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就恰巧分到这一个班级里来,彼此成了同学甚至同桌,用流行语说“千万人之中,没有早一分,也没有晚一秒,我们就这样相遇了……”这就是缘。

通常,人们喜欢把老师比喻成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老师职业的极至赞美。

但我一点也不喜欢,蜡烛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的,并且含着泪,过于悲壮。

可我做教师想快乐的点亮你们的一生,却不想毁灭自己,而且现代科技看来,蜡烛的光太暗了,不如日光灯亮,我更喜欢把老师比喻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

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

(惜缘)时下流行一种说法,表明关系的亲密,缘分的可贵:

同过窗(同学),扛过枪(战友),下过乡(知青)。

你们正好赶上了第一条,不管是你们遇到了我,还是你们彼此成为新的同学,请记住,这都是缘分,将来的生命中,你还会不会记得高中的生活,还记不记得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有个我,这很难说,生命是个变数。

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朝夕相处的岁月,倍加珍惜你们的友谊。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句唱词“今生皆是缘,离合总关情”。

慢慢地体会,你会发现各种无穷的奥妙。

三、上课内容

一)语文的魅力,为何要学好语文,怎么学好语文。

先问一下,大家喜欢上语文课吗?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

中国的应试教育害人不浅,但它仍是目前中国人最适用并且最公平的一种方式。

所以,请大家不要恨高考,也不要怨中考。

1、为什么要学语文?

(同学说说看)

讲两个案例,真人真事。

A、2000年《中国青年报》刊登过封14岁中学生的遗书,遗书最重要的片断是这样的:

“那天我看电视,见记者采访一个放牛娃,放牛娃说,他的理想是放好牛,然后卖掉牛挣钱盖房子,盖了房子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孩子,生了孩子让他接班再放牛。

事后,我想到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

考大学,上大学又为什么?

找份好工作,找个好工作可以借此找个好媳妇,然后呢?

生孩子,让他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这样的生活没意义,这样的生命没价值……”于是,这位从小学到初中,年年都是三好生,班长的优秀少年,服毒自杀了。

请同学们反思一下:

你问过这样的问题吗?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想做什么?

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我怎样活着才快乐而有价值?

B、04年11月3日,刘宏征乘其外婆外出买菜未回之机,盗得一万元人民币,随后逃离现场。

事后刘宏征害怕事情败露,产生了杀害外婆灭口的念头。

当天刘宏征携带水果刀一把,再次来到被害人的家中,乘其不备将她杀害。

06年10月22日,从自贡市贡井区五宝镇平房村一农家传出一声惨叫,接着哭喊声不断。

原来,这家年仅13岁的刘某因不满七旬外婆的唠叨,竟用木棒偷袭外婆,并用刀子割外婆的颈部。

随后,少年将尸体藏匿于患精神病的母亲卧室角落。

还有数年前浙江17岁的高中生徐力因考试不理想遭到母亲数落就把母亲杀掉了,事件暴露前他照样正常上课下课与母亲的尸体共处一室而镇定自若。

我们把目光聚集到曾是全国关注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一案,这位国全重点大学的高材生,把铁锤冷静地砸向自己的舍友,事后不慌张峭失态,几天之内连杀三人,再制定逃跑计划……我们抛开他与同学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想想他的人格精神上又出什么问题了?

能找到答案吗?

这些学生,从初中生到大学生,他们应该算是有知识的人吧,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没有问题,他们得的是另外一种病:

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质缺乏症。

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不懂:

什么是尊重生命。

用现在最前卫的词语来总结:

他们没有精神家园。

据数据统计全国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心理存在健康隐患的高中生为20%-25%;大学生中则为25%-30%。

多可怕的隐患,也就是说全国中学生与大学生中,患这类病症的人比例非常的高。

一个人的个性和人格的养成的青春岁月里,最离不开的基础是“语文——文学”而这些在数理化等纯科学的领域里你是看不到个性、人格精神这些内容的。

教了这么多年的书,我发现两种学生是常见的。

一种接受了12年的系统的语文学习,但仍然没有学会读书——既没有读书的兴趣,也没有读书的方向,更没有读书的方法与审美意识。

我称他们充其量只能算识字。

另一种学生功课优秀,能顺利考入大学,并且大部分是进修文科之外的专业,有可能,他们一生的人文功课,就是中学时代的这几本教科书,所以他们才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才会有马加爵这一类的优秀学子出现。

由此可见:

高学历≠高道德≠高素质。

甚至高智商、高学历犯罪的社会危害比普通百姓更大,更可怕。

同意我的观点吗?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为什么学习语文为个问题了。

在中学的历程里,语文——文学作品,他能通过写作者真实的生活经验与心理历程与你交流,向你展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取向,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你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作者的精神家园,中学里没有哪一门功课是。

这样的内容,在精神上为你做引领。

在我看来,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做人。

你不一定要踏入大学的门,可你必定要跨入社会的门,你可以不懂数理化,没有任何特长,只要领工资会签自己的名,但你不能不会做人,你可以失掉一切,但你没能失掉尊严。

所以,语文的第二个目的:

教你学会做人,做一个良心不会枯萎的人,一个有人性的人,一个有语文文学审美的人,一个在文字王国里捍卫自己尊严的人。

在道德滑坡的社会中懂得洁身自爱,懂得自律的人。

巴金先生在《灯》中有一句名言:

我们不是光靠吃米活着。

意思是我们还靠精神活着。

语文给你的,不只是精神家园的守护,还是生命质量的拓展。

我们追求的是生命的长度还是生命的宽度?

套用网络流行的说法就是像活数量还是活质量?

现当代朦胧诗人舒婷有一句话:

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生命。

去年暑假我去北京登长城,听到有一笑话,说一小伙第一次爬上长城,面对总起来壮丽的景色情致大发,“啊,长城——”(你能猜到下一句吗?

周围的游客也在等呢,)“咋就这么长!

”港台剧琼瑶剧最让人受不了的句式是“我好喜欢好喜欢你!

我好想好想你的!

”的“好好”句式,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爱情的美好,真是苍白无力,又肉麻。

再来我们文学里如何描绘爱情的美好,表达相思的句子: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时,莫倚楼……所以,学好语文将来用处大着呢,在座的各位,假如那一天来临时别一片伤心写不出……

因此,学好语文第三个目的能塑造人的气质,提升人的人格魅力(板书)(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气质来自人性的真、善、美,是人格的终极追求。

气质靠文学熏陶,模仿不来,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体现你个人的修养。

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

黑色的“中考”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对语文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甚至反感。

把美妙的东西进行“尸体解剖”。

外语能拿高分,自己的母语拿不到分,对外语的热情超过母语。

这是中国的怪现象。

中国的应试教育害人不浅,但它仍是目前中国人最适用并且最公平的一种方式。

所以,请大家不要恨高考,也不要怨中考。

1、为什么要学语文?

(同学说说看)

讲两个案例,真人真事。

A、2000年《中国青年报》刊登过封14岁中学生的遗书,遗书最重要的片断是这样的:

“那天我看电视,见记者采访一个放牛娃,放牛娃说,他的理想是放好牛,然后卖掉牛挣钱盖房子,盖了房子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孩子,生了孩子让他接班再放牛。

事后,我想到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

考大学,上大学又为什么?

找份好工作,找个好工作可以借此找个好媳妇,然后呢?

生孩子,让他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这样的生活没意义,这样的生命没价值……”于是,这位从小学到初中,年年都是三好生,班长的优秀少年,服毒自杀了。

请同学们反思一下:

你问过这样的问题吗?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想做什么?

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我怎样活着才快乐而有价值?

B、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刘海洋把硫酸泼向黑熊的事件震惊了全国,他有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吗?

专家检验结果:

没有。

他这么做只是想看看黑熊会有怎样的反映。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他学习过程中无数实验课中的一节,有什么大不了的。

在坐的各位,你们认同他的观点吗?

从他的行为中你有没有反思过社会的根源是什么?

能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为什么我们的年青人会虐待各种动物,或者对虐杀动物事件不以为然。

紧接着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去年暑假全国关注的云南大学马家爵杀人一案,这位国全重点大学的高材生,把铁锤冷静地砸向自己的舍友,事后不慌张峭失态,几天之内连杀三人,再制定逃跑计划……我们抛开他与同学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想想他的人格精神上又出什么问题了?

能找到答案吗?

还有六年前浙江17岁的高中生徐力因考试不理想遭到母亲数落就把母亲杀掉了,事件暴露前他照样正常上课下课与母亲的尸体共处一室而镇定自若。

这些学生,有的是各种理工科的知识和技术,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没有问题,他们得的是另外一种病:

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质缺乏症。

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

他们不懂:

什么是尊重生命。

老百姓的话就是:

缺德——失德

用现在最前卫的词语来总结:

他们没有精神家园。

据数据统计全国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心理存在健康隐患的高中生为20%-25%;大学生中则为25%-30%。

多可怕的隐患,也就是说全国中学生与大学生中,患这类病症的人比例非常的高。

所以,全国教育终于开始重视“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与精神家园的建设”了。

一个人的个性和人格的养成的青春岁月里,最离不开的基础是“语文——文学”而这些在数理化等纯科学的领域里你是看不到个性、人格精神这些内容的。

教了这么多的书,我发现两种学生是常见的。

一种接受了12年的系统的语文学习,但仍然没有学会读书——既没有读书的兴趣,也没有读书的方向,更没有读书的方法与审美意识。

我称他们充其量只能算识字。

另一种学生功课优秀,能顺利考入大学,并且大部分是进修文科之外的专业,有可能,他们一生的人文功课,就是中学时代的这几本教科书,所以他们才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才会有刘海洋这一类的优秀学子出现。

由此可见:

高学历≠高道德≠高素质

甚至高智商、高学历犯罪的社会危害比普通百姓更大,更可怕。

同意我的观点吗?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为什么学习语文为个问题了。

在中学的历程里,语文——文学作品,他能通过写作者真实的生活经验与心理历程与你交流,向你展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取向,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你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作者的精神家园,中学里没有哪一门功课是。

这样的内容,在精神上为你做引领。

(板书)

在我看来,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做人。

你不一定要踏入大学的门,可你必定要跨入社会的门,你可以不懂数理化,没有任何特长,只要领工资会签自己的名,但你不能不会做人,你可以失掉一切,但你没能失掉尊严。

所以,语文的第二个目的:

教你学会做人,做一个良心不会枯萎的人,一个有人性的人,一个有语文文学审美的人,一个在文字王国里捍卫自己尊严的人。

在道德滑坡的社会中懂得洁身自爱,懂得自律的人。

(板书)

巴金先生在《灯》中有一句名言:

我们不是光靠吃米活着。

意思是我们还靠精神活着。

语文给你的,不只是精神家园的守护,还是生命质量的拓展。

我们追求的是生命的长度还是生命的宽度?

套用网络流行的说法就是像活数量还是活质量?

现当代朦胧诗人舒婷有一句话:

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生命。

有一笑话,说一小伙第一次爬上长城,面对总起来壮丽的景色情致大发,“啊,长城——”(你能猜到下一句吗?

周围的游客也在等呢,)“咋就这么长!

”港台剧最让我受不了的句式是“我好喜欢好喜欢你!

”的“好好”句式,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爱情的美好,真是苍白无力,又肉麻。

再来我们文学里如何描绘爱情的美好: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再如表达相思的句子: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时,莫倚楼……所以,学好语文将来用处大着呢,在座的各位,假如那一天来临时别一纸难倒淑女们,一片伤心写不出……

因此,学好语文第三个目的能塑造人的气质,提升人的人格魅力(板书)(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气质来自人性的真、善、美,是人格的终极追求。

气质靠文学熏陶,模仿不来,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体现你个人的修养。

最后,它还有一功用:

大学的敲门砖。

08年高考文科提升到200分。

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

黑色的“中考”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对语文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甚至反感。

把美妙的东西进行“尸体解剖”。

外语能拿高分,自己的母语拿不到分,对外语的热情超过母语。

这是中国的怪现象。

中国的应试教育害人不浅,但它仍是目前中国人最适用并且最公平的一种方式。

所以,请大家不要恨高考,也不要怨中考。

1、为什么要学语文?

(同学说说看)

讲两个案例,真人真事。

A、2000年《中国青年报》刊登过封14岁中学生的遗书,遗书最重要的片断是这样的:

“那天我看电视,见记者采访一个放牛娃,放牛娃说,他的理想是放好牛,然后卖掉牛挣钱盖房子,盖了房子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孩子,生了孩子让他接班再放牛。

事后,我想到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

考大学,上大学又为什么?

找份好工作,找个好工作可以借此找个好媳妇,然后呢?

生孩子,让他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这样的生活没意义,这样的生命没价值……”于是,这位从小学到初中,年年都是三好生,班长的优秀少年,服毒自杀了。

请同学们反思一下:

你问过这样的问题吗?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想做什么?

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我怎样活着才快乐而有价值?

B、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刘海洋把硫酸泼向黑熊的事件震惊了全国,他有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吗?

专家检验结果:

没有。

他这么做只是想看看黑熊会有怎样的反映。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他学习过程中无数实验课中的一节,有什么大不了的。

在坐的各位,你们认同他的观点吗?

从他的行为中你有没有反思过社会的根源是什么?

能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为什么我们的年青人会虐待各种动物,或者对虐杀动物事件不以为然。

紧接着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去年暑假全国关注的云南大学马家爵杀人一案,这位国全重点大学的高材生,把铁锤冷静地砸向自己的舍友,事后不慌张峭失态,几天之内连杀三人,再制定逃跑计划……我们抛开他与同学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想想他的人格精神上又出什么问题了?

能找到答案吗?

还有六年前浙江17岁的高中生徐力因考试不理想遭到母亲数落就把母亲杀掉了,事件暴露前他照样正常上课下课与母亲的尸体共处一室而镇定自若。

这些学生,有的是各种理工科的知识和技术,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没有问题,他们得的是另外一种病:

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质缺乏症。

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

他们不懂:

什么是尊重生命。

老百姓的话就是:

缺德——失德

用现在最前卫的词语来总结:

他们没有精神家园。

据数据统计全国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心理存在健康隐患的高中生为20%-25%;大学生中则为25%-30%。

多可怕的隐患,也就是说全国中学生与大学生中,患这类病症的人比例非常的高。

所以,全国教育终于开始重视“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与精神家园的建设”了。

一个人的个性和人格的养成的青春岁月里,最离不开的基础是“语文——文学”而这些在数理化等纯科学的领域里你是看不到个性、人格精神这些内容的。

教了这么多的书,我发现两种学生是常见的。

一种接受了12年的系统的语文学习,但仍然没有学会读书——既没有读书的兴趣,也没有读书的方向,更没有读书的方法与审美意识。

我称他们充其量只能算识字。

另一种学生功课优秀,能顺利考入大学,并且大部分是进修文科之外的专业,有可能,他们一生的人文功课,就是中学时代的这几本教科书,所以他们才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才会有刘海洋这一类的优秀学子出现。

由此可见:

高学历≠高道德≠高素质

甚至高智商、高学历犯罪的社会危害比普通百姓更大,更可怕。

同意我的观点吗?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为什么学习语文为个问题了。

在中学的历程里,语文——文学作品,他能通过写作者真实的生活经验与心理历程与你交流,向你展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取向,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你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作者的精神家园,中学里没有哪一门功课是。

这样的内容,在精神上为你做引领。

(板书)

在我看来,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做人。

你不一定要踏入大学的门,可你必定要跨入社会的门,你可以不懂数理化,没有任何特长,只要领工资会签自己的名,但你不能不会做人,你可以失掉一切,但你没能失掉尊严。

所以,语文的第二个目的:

教你学会做人,做一个良心不会枯萎的人,一个有人性的人,一个有语文文学审美的人,一个在文字王国里捍卫自己尊严的人。

在道德滑坡的社会中懂得洁身自爱,懂得自律的人。

(板书)

巴金先生在《灯》中有一句名言:

我们不是光靠吃米活着。

意思是我们还靠精神活着。

语文给你的,不只是精神家园的守护,还是生命质量的拓展。

我们追求的是生命的长度还是生命的宽度?

套用网络流行的说法就是像活数量还是活质量?

现当代朦胧诗人舒婷有一句话:

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生命。

有一笑话,说一小伙第一次爬上长城,面对总起来壮丽的景色情致大发,“啊,长城——”(你能猜到下一句吗?

周围的游客也在等呢,)“咋就这么长!

”港台剧最让我受不了的句式是“我好喜欢好喜欢你!

”的“好好”句式,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爱情的美好,真是苍白无力,又肉麻。

再来我们文学里如何描绘爱情的美好: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再如表达相思的句子: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时,莫倚楼……所以,学好语文将来用处大着呢,在座的各位,假如那一天来临时别一纸难倒淑女们,一片伤心写不出……

因此,学好语文第三个目的能塑造人的气质,提升人的人格魅力(板书)(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气质来自人性的真、善、美,是人格的终极追求。

气质靠文学熏陶,模仿不来,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体现你个人的修养。

最后,它还有一功用:

大学的敲门砖。

08年高考文科提升到200分。

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

黑色的“中考”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对语文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甚至反感。

把美妙的东西进行“尸体解剖”。

外语能拿高分,自己的母语拿不到分,对外语的热情超过母语。

这是中国的怪现象。

中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