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838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复习训练

七年级上册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文段略)

1、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

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⑴丰富想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仔细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08永州市)

17、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细察其纹理(细小)   B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C、方出神(正)      D、徐喷以烟(慢慢地)

18、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每句2分)

(1)蹲其身,使与台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四则

三、(06安徽省课改)

①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

⑨子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

“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pián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pián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内容

主张

第①则

择师之道

 

第②则

 

交益友,拒损友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

咏雪

四、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编著《》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内集()⑵儿女()⑶俄而()

⑷欣然()⑸差可拟()⑹未若()

⑺因风起()⑻即公大兄无奕女()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B.白雪/纷纷何/所似

C.未若/柳絮/因风起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

答: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

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

句:

陈太丘与友期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②"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⑵太丘舍去()⑶去后乃至()

⑷尊君在不()()⑸待君久不至()

⑹相委而去()⑺家君()

⑻下车引之()⑼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的人。

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

说说你的看法。

答:

6、你能写出几个古代少年机智聪明的故事吗?

答:

7.从元方的两处对话和一次行动中,你能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8.本文讲述了客人因失约和失礼,最终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的故事。

从客人的表现中,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思考: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

七、阅读文言文《伤仲永》,完成12-16题。

(10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贤于材人远矣()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

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

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16.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2分)

八、(08锦州市)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6—18题。

(5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邴①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②然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①邴(bǐng):

姓。

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

心中悲伤。

③苟:

如果。

16.解释[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

(1分)

(1)蒙乃始就学:

    

(2)于是遂就书:

17.用现代汉语翻译。

(2分)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18.对[甲][乙]两段文字主要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讲述一则小故事来说明学习的益处。

 B.[甲]写吕蒙聪明好学的故事;[乙]写邴原少而好学的故事。

 C.[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赞扬了吕蒙、邴原主动学习的精神。

D.[甲]写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口技

九、(08黔东南州)

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

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

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⑵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

12、下边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⑵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十、(09贵州黔东南)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3)几欲先走走: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9、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3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十一、(08乌鲁木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文段略)

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屠惧,投以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彼竭我赢,故克之

C.狼径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D.止增笑耳非梧桐不止

⒙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其一犬坐于前。

⒚填空。

本文按照屠户  、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     ”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

⒛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十二、【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

牧竖》)

【注释】①牧竖:

牧童。

竖,童仆。

②跑:

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

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

为什么?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