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1522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6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docx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

2019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教科版初三政治总练习资料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一】基础知识点梳理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的总特点: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2、怎样认识中华文明?

①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世界各国曾经纷纷派遣使者、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管理经验。

②它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③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沧桑、饱受磨难、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3、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

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②国家的落后〔闭关自守〕③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含义、实质〕: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的脊梁”、“民族之灵魂”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5、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6、爱国主义的含义〔内涵〕及表现:

①含义: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②表现:

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7、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表达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8、我国对外交往的原那么和政策分别是什么?

外交原那么:

睦邻友好、和平共处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⑵、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世界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个独立、自主、民主、日益繁荣昌盛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10、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各种运动失败得出的结论: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

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②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11、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①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的斗争。

无数任人志士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但都因为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而失败。

②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完全独立、拥有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④历史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史也将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时间: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中国共产党。

13、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证明:

落后就要挨打。

也时刻警示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4、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三大差距为:

A、科技领域。

B、教育文化。

C、综合国力。

我国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三大差距:

①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不强;②制造技术基础薄弱;③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15、为什么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

①落后就要挨打;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我国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

16、为什么青少年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①以天下为已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②中国还不发达,中国人民还不富裕,中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艰苦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③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兴旺。

17、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或振兴中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8、为实现时代赋予的使命,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①我们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时代相传。

②青少年必须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步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19、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1、历史给我们的昭示有:

①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初步的繁荣富强。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落后就要挨打。

⑤要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

【二】易混易错知识点

1、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

二者是相辅相承的,文化是文明外在表现形式,文明是文化的内涵。

2、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直接的表达。

3、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

注意:

不能理解为建立新中国或共产党的成立。

4、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消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5、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执政理念: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的指导思想:

党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第二单元财富论坛

【一】基础知识点梳理

第四课走向小康

1、“小康”一词源于《诗经》。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

小康水平的含义:

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2、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是:

第一步:

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

第二步:

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3、总体小康实现的时间和特征

实现时间:

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总体小康〕,实现由温饱〔1990年第一步战略目标〕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特征: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全面小康的时间、目标、特征、意义:

时间:

21世纪头20年(2001-2020年)

目标: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更加文明。

(简记为“七”更加)

特征:

较高标准的小康,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意义:

①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表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②这为每个公民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日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③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解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⑤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表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⑥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五课财富之源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尊重财富,鼓励创造财富的时代。

2、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要想获得财富,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

3、如何正确理解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

⑴、要创造财富,不只要靠劳动,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与勇气。

⑵、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⑶、只有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个人和企业乃至国家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4、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

〔或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达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⑵、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5、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

〔创造财富的途径有哪些?

①劳动(基础);②智慧与开拓精神;③科学技术;④资本

⑤管理;⑥信息;⑦土地.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是:

发展生产力,创造财富,实现共同富裕.

⑵实现:

①充分调动各种创造财富的源泉的作用这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保障;②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那么,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⑤改革创新;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7、怎样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①要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二者关系如何?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本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关系:

分配制度是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即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

这一制度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了各个社会阶层的积极性,调动了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和动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分配制度的作用:

是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充分保证。

10、我国基本分配制度改革的理由?

①是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②是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也是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充分保证。

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表达。

④是走共同富裕道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

1、为什么要合法致富?

①只有每个人都知法、懂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每个社会成员才能有平等地获得财富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法律保护;②相反,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会扰乱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自己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

然而,无论用什么方法,走什么路子,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获得财富必须走合法的生财之道,获得财富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

3、获得财富要受到道德的约束

⑴、“义”与“法”同源共生。

其实,“义”就是我们心中的“法”。

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

〔“法”与“义”的关系〕

⑵、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

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义”放在重要位置,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4、税收的含义、作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⑴、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⑵、作用:

国以税为本。

①国家的基础建设离不开税收;②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税收;③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

⑶、特征: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富而思源中“源”指的是什么?

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以来良好的社会环境。

7、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8、富而思源

“源“的含义:

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以来良好的社会环境。

表现:

先富其来的人们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社会。

意义:

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不仅表达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富而思源的意义〕

9、富而思进

含义:

就是富了以后,要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

意义:

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迈进,在否定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道路。

10、为什么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⑴、“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⑵、当个人占有的资源远远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的时候,个人的社会责任就应增强。

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不仅表达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⑶、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迈进,在否定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道路。

11、获得财富后如何支配财富?

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勤俭节约.

12、为什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品德?

〔或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

〕〔或有人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勤俭节约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

〔勤俭节约意义〕

⑵、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勤俭节约渡过难关,在富裕的年代,更要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⑶、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勤俭节约有益于个人成长,追求奢华不利于个人成长。

【二】易混易错知识点

1、恩格尔系数:

计算方法——〔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总支出×100%);恩格尔系数与人民生活水平成反比例关系。

2、看病难、住房难、读书难能表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实现时间

特征

总体小康

上世纪末〔2000年前后〕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衡的小康

全面小康

21世纪头20年〔2020年前后〕

较高标准的,共同富裕小康和精神文小康的统一

4、全面小康与第三步战略

198********020202050

奔向全面小康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温饱)(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经阶段,全面小康是本世纪头二十年建成,第三步战略目标是本世纪中叶实现】

5、第三步战略(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

6、与共同富裕相关知识点

A、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面小康特全征之一

共同富裕C、富民政策:

先富带后富然后共富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标:

是发展生产力,创造财富,实现共同富裕

E、社会主义根本原那么

7、共同富裕≠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先富带动后富然后共富.

8、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本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意:

不能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记成“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二者关系:

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基本分配制度,基本分配制度适应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

【一】基础知识点梳理

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

1、我国现阶段还存在弱势群体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受历史、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转型期〕

2、弱势群体的含义

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3、弱势群体的特征

①个人及家庭生活到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②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③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4、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群?

其主体是什么人?

〔1〕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

①农村贫困人口;②城市下岗失业人员;③残疾人;④遭遇灾祸的人群。

〔2〕弱势群体的主体是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5、在我们的同龄人中也有弱势群体:

贫困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等。

第八课日月无私照

1、平等的含义〔或真谛〕

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表达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②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③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

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各方面权利。

2、维护社会平等的重要性?

保证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社会平等所做出的努力有哪些?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政治保证。

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政治制度、宪法、法律等手段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使全体人民都能够表达自身意愿,维护自身权益。

③倡导富民政策,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这不仅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也表达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

④我们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为每个公民实现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一个日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4、我国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及其表现是什么?

原因:

①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②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③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④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也产生了一些弱势群体。

表现:

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一些人在生存和发展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

5、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弱势群体的原因有哪些?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在市场竞争中要“优胜劣汰”,这样就使一部分人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使人群和富裕者,而使另一部分人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和贫困者;②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在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工作的职工,在调整过程中成为低收入者甚至成为下岗职工。

6、怎样正确认识我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①平等不等于平均;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这不仅表达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③平等和效率的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

7、怎样看待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①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

②我国公民在基本权利的享有上是平等的,但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加之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我国社会转型期也产生了一些弱势群体。

③平等不等于平均。

④维护社会平等,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最根本的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8、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第九课共享阳光

1、我国政府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所采取的举措〔我国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做的努力〕?

①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②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③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④出台相应政策,维护农民工的权益;⑤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

⑥对残疾人和艾滋病患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

可补充:

取消农业税、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农村建设、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等。

2、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3、我国和世界各国,有哪些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民间组织?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4、为什么我们要关爱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①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只要有人帮助,就可能获得生存的机会。

②扶弱济困、乐善好施等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社会上处于弱势的位的人,特别需要大家的支持与尊重,我们的帮助能让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④关爱弱势群体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协调发展。

5、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帮助弱势群体?

①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

②尊重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③积极参加帮助弱势群体的志愿者活动,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帮助残疾人;关心和帮助孤寡老人;关心帮助孤残儿童;给希望工程捐款;捐助灾区群众。

④向周围人宣传帮助弱势群体的意义,号召全社会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6、“关爱”品行对于学生个人的意义。

①爱,不仅是一种付出,还是一种分享;②帮助他人,我们会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付出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③有利于提升个人的人生价值,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7、关爱弱势群体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