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2057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docx

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

2021届浙江省新高考语文模拟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韶(sháo)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

拥有阳光心态,便不受万象羁(jī)绊;心无羁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你才是一个优雅的、魅力十足的人。

B.19世纪,西方社会传统的贵族日薄(báo)西山,资产阶级爆发户崛起。

森严的阶层壁垒被打破,一批有思想、有抱负的平民跨界成了知识界的翘(qiáo)楚。

C.林语堂眼中的市侩(kuài):

腰有十文必振衣作响,每与人言必谈贵戚,见问路之人必作傲睨(ní)之态,与人交谈借刁言以逞才……扪心自问,你“中奖”了吗?

D.我们都为生命的短促而唏嘘,但可曾思量(liang),正是因为短促而脆弱的生命旅途中有太多的烦闷与愤恚(huì),那所剩无几的愉悦方显得迷足珍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

【甲】“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

“物的艺术表达”的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豁然开朗,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

【乙】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乐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

”(程金城《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可以说,【丙】蕴蓄艺术审美性的丝绸之路物质交流就是心灵对话,就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丝绸之路艺术的不二法门之所在。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其B.豁然开朗C.弥合D.不二法门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当今,全球科技界最为关注的焦点莫过于“人工智能”,全球科技巨头纷纷砸入巨资展开人工智能的研发与竞争,都将人工智能视为下一个技术引爆点。

B.青春需要拼搏与奋斗,需要经历痛苦与挫折,这样方能使青年人在磨砺中成长,安于一隅的生活固然安逸,却难以享受到用热血拼搏获得的精彩。

C.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业内人士认为,传统的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像空军;人工智能在线教育是新型教育,灵活性高,像陆军。

D.《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在不远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不甘心屈服命运的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前往宇宙搜寻新的家园。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今天的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网信事业的发展与13亿多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①,也伴随着不少安全隐患:

核心技术缺乏优势、网络安全意识亟待增强……②,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两者要同步推进。

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世界,破解网络空间治理症结至关重要。

目前,网络垃圾、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现象,③。

因此,在中国现阶段,网络立法亟待建立与健全。

6.阅读下面育英中学的课堂教学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6分)

(1)简要概括育英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请将其补充完整。

(2分)

;;接着通过巩固训练,迁移所学;最后是课堂所学的拓展。

(2)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育英中学课堂教学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哪里?

请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评价它的独特之处。

要求:

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字。

(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材料一:

孔子认为:

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

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15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

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

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

立法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

材料二:

在孩子16周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

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

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

“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

”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

笔者的一位英国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

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

材料三: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

材料四:

2016年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

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

拼搏、成人、感恩、飞翔。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18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

“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

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肩负起社会责任。

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

(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

7.下列对材料中“成人礼”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有悠久的“成人礼”历史和传统,男子20岁冠礼和女子15岁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至今。

B.当代中国将18岁作为成人标志,而且十分注重“成人礼”,“成人礼”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教育。

C.相对于“成人礼”前,“成人礼”后,中国学生的爱心意识、社会责任感及爱国情怀得到明显增强。

D.中英两国的“成人礼”都有宣誓环节,所不同的是前者对国旗宣誓,而后者是对祖先和家族宣誓,因此前者高于后者。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对“成人”的定义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他认为真正的“成人”应该在财利、危难面前不忘道义和担当,在困顿之中执着初心。

B.浙江省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并且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紧随其后的是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

C.当代中国一直注重“孝敬父母”“敬爱老师”“关爱他人”“报效社会”“热爱国家”等情感教育,“成人节”仪式尤其能体现这些教育。

D.“孝心、诚心、热心、忠心”等誓词洋溢着当代中国学生“成人”后的正能量,但不能忽视的是成人后必须培养自己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9.当代中英两国举行的“成人礼”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有哪些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树上的男爵

[意]卡尔维诺

吃饭时,首席上端坐着我们的父亲——隆多男爵。

他头上戴着路易十四式的假发,这像他的许多物品一样已经过时。

“怎么样?

”父亲厉声问道。

“不吃,还是不吃!

”柯希莫把头扭向一边。

“从饭桌上滚开!

这时柯希莫已经转过身去,背对着我们,正要走出餐室。

我们从玻璃门里望见他正在门廊那儿取他的三角帽和佩剑。

“我知道!

”他朝花园跑去。

我们从窗户里看见他很快爬上那棵圣栋树。

他穿戴得非常整齐,是按照父亲的要求打扮妥帖后来吃饭的。

尽管他只有十二岁,但头发上扑着粉,穿戴着三角帽、针织领带、绿色燕尾服、浅紫色短裤、佩剑、白色长护腿套,如果没有眼神里的反叛,单从外形上看,他拥有不折不扣的男爵气派。

柯希莫向来厌恶煮熟的蜗牛的味道。

就在他出走的前几天,他让我和他一起把厨房里饲养的蜗牛偷偷放走了。

事情败露后,我们俩被关了三天的禁闭。

当我们再次回到餐桌上时,面对蜗牛汤和用蜗牛做的主菜,父亲呵斥道:

“你们要么吃下去,要么再被关进小房间!

”我屈从了,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

可柯希莫仍无法忍受,他的愤怒里一定还包含着对我的失望和杭议。

圣栎树的树枝向上伸到与餐室窗户相同的高度,使得全家人都能看见他的委屈和愤慨。

“你在那里待腻了就会改变主意的!

”父亲从窗口探出身对他喊道。

“我绝不会改变主意。

”柯希莫已经爬上了树冠。

“只要你下来,我就让你好看!

“我绝不下树!

”他说到做到。

他爬到圣栎树的顶端,看到满眼繁茂的丛林。

葱郁的花园尽头是一面长长的高高的山坡,山麓种植着大片大片的果树,大片大片的果树往上,左边是大片大片枝繁叶茂的橄榄树,右边是大片大片高与天齐的橡树,橡树与橄榄树再往上是大片大片亭亭笔立的松林,松林沿着山势向上伸展,望不到尽头。

几朵白云在这大片大片的森林上空徜徉,金色的阳光洒在这大片大片莽莽苍苍的森林之上,大片大片的绿叶荡漾着金光。

山风吹过,绿叶招摇,林涛阵阵,还有欢乐的鸟语传来,还有芳馨的花香袭来......

眼前的景象让柯希莫惊喜不已,他发现这的确是属于自己的领地。

只要树林始终相连,他就可以从一裸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他就可以一直不下地,生活在树上。

生活在树上不是件容易的事,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柯希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需要食物,需要保暖的衣物和睡觉的床板。

幸好他还有我这个弟弟,尽管他还在生我的气。

而我为了请求他的原谅,整个下午都守候在圣栎树树旁。

一直到天黑,疲惫的柯希莫才出现在圣栎树树最下端的枝丫上。

“我要考验你,”他吞咽了几口我为他准备的蛋糕,然后说,“你应当证明你是站在我这一边才行。

“你只管吩咐吧。

“你必须替我弄来一些绳子,长的、结实的,还有被子、木板、木棒、钉子……”

“你要在树上过夜吗?

柯希莫的固执让父亲大人更加愤怒。

他决定不再让柯希莫因为感觉到我们的关心而得意,准备坐等饥饿和夜间的寒冷将他驱赶下来。

只有我知道,柯希莫是铁了心要待在树上了,而且,我哥哥表现出的拗劲头中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

父亲错了。

柯希莫自从爬上树后,就一直生活在树上,而且不再下来,也没有再回来。

尽管我们焦急地到处寻找,但没有发现他的踪迹。

后来,一个住在山坡上的人告诉我们,他看到一个肌肤黝黑、衣衫破旧、戴着三角帽的男孩像猴子一样在树上跳蹿,越过山坡,到了另一边。

我失声痛哭起来,那肯定是我的哥哥,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我的男爵父亲一下子苍老了很多,他目光呆滞,说不出话来。

我期待哥哥突然出现,可是,直到我长大、求学、结婚、生子,我都再也没有见过他。

不过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后来又有了柯希莫的消息。

来往的旅人说,他们见过一个生活在树上的人。

他使一个凶残的大盗爱上了艺术;他帮助小城建成了防火系统,挫败了土耳其海盗;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组织当地人发动革命,连拿破仑都慕名来拜访他……我对这些传闻将信将疑,不过这至少说明,柯希莫还活在世上。

我默默地期待,有一天他会回来。

终于有一天,柯希莫真的回来了,不过,此时他已是一个老人了。

他仍然生活在树上。

他对我说:

“许多年以来,我为一些连我自己都解释不清的理想而活着,但是我做了一件好事情——生活在树上。

因为想看清尘世,就应当同它保持必要的距离。

我们的家族墓地上竖起一块纪念他的墓碑,上面刻着:

“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

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10.根据全文,探究文中加点词语的的深层意蕴。

(4分)

(1)更深厚的东西:

(2分)

(2)升入天空:

(2分)

11.赏析小说开头画横线的部分。

(6分)

12.小说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是如何运用铺陈手法的?

这样铺陈有什么作用?

(4分)

13.小说以“树上的男爵”为题有深刻的含义,试简要分析。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随州李君墓表

(清)曾国藩

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年八十四,考终①于里第。

其兄之子户部主事树人,闻赴京师,将去官持丧。

余往吊,语之曰:

“于古期功之丧,仕者去职;缌②之丧,士不得应举。

今子之归,礼也。

”树人曰:

“岂以为礼?

致吾哀尔。

”且泣曰:

“叔父葬有日,既埋石幽宫,维墓道当别立碣,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敬以属先生。

”则为余缕述一一,甚详。

树人事予甚敬,又以礼请,余其可辞?

惟君受性③刚介,于事无所不敢。

凡所力任,必自于公;或私于己,毫毛不以措意。

人所愈惮,当之愈勇。

嘉庆初,川楚教匪蜂起,汉沔荆襄蹂躏殆遍。

随州之西有澴潭者,巨镇也。

贼将大掠而窟之。

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雁列。

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

近村有田,久没于水,吏责赋于比邻,民绝苦之。

君遍哀诸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

其他施于乡者称是。

是故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

李氏世居随州,家微也。

君少与其兄某发愤力学,自度终无以大其门,乃去为贾,累致千金,一以资兄宦学,不问。

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

而君亦以武学生入资为都司。

于是诸子翩翩,文学仕进,浸昌大矣。

君讳某,字某,曾祖某,祖某,皆不仕。

考某,以嵩明君贵,诰封奉直大夫。

子二人,长某,以嵩明君得子迟,与为嗣,后遂不还。

次某,孙某某。

自嵩明君之殁二十年,君抚诸孤,恩勤备至。

树人之官京师,君一资之,如资其兄。

其视兄子不知其非己子,其视己子不知其非兄之子也。

呜呼!

自众人论之,彼施于乡者博矣;自知道者观之,独其施于家者,不可能耳。

不可能也,则亦不可朽也。

【注】①考终:

享尽天年。

②缌:

较为疏远的亲属关系受性。

赋性、天性。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往吊,语之曰吊:

安慰。

B.敬以属先生属:

托付。

C.毫毛不以措意措意:

放在心上。

D.文学仕进,浸昌大矣浸昌:

造福。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B.则为余缕述一一然此可为智者道

C.随以不陷敢以烦执事

D.树人之官京师纵一苇之所如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交代写作缘起:

户部主事李树人因为他的叔父——随州李君寿终,请作者写一篇墓碑记,以表达他的哀痛,并且弘扬叔父的品行、道义。

B.李君出身寒门却智勇过人,在川楚教匪打算劫掠他家乡并将其作为匪巢时,他孤身一人,背着柴草,手拿长竿,举着火把,在水边巧设夜火阵,令盗匪不敢前来。

C.在作者笔下,李君公心处事,面对有利于个人的事毫不动心;临危不乱,率领乡民智退教匪;心系民生,为百姓奔走呼号;又关爱家人,尤其对待侄子。

视如己出。

D.全文以叙事为主,详略结合,主要从社会、家庭两个角度突出随州李君的责任担当精神;文末通过议论抒情,画龙点睛,高度评价了李君的高风亮节,称他“不可朽”。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是故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君遍哀诸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

(4分)

(2)其视兄子不知其非己子,其视己子不知其非兄之子也。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

(8分)

衡阳与梦得①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②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③行。

伏波④故道风烟在,翁仲⑤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⑥招物议,休将文字⑦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⑧,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①梦得即刘禹锡。

安史之乱之后,唐政权动荡,国势衰落。

柳、刘二人受政敌排挤连遭贬谪。

②十年:

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后湖南。

③岭外:

指五岭以南地区,比永州更远。

④伏波:

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抵御外侮、平定叛乱功勋卓著。

⑤翁仲:

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

⑥慵疏:

懒散粗疏。

⑦文字:

刘禹锡曾写诗暗刺朝廷政治危机及得势新贵。

⑧临河别:

化用李陵赠别苏武诗中的“临河濯长缨,念别怅悠悠”两句。

19.首联中“秦京”代指,颈联中“物议”指。

(2分)

20.结合全诗,分析探究尾联中“垂泪”的多重意蕴。

(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

(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

“学《诗》乎?

”对曰:

“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论语·季氏》)

子曰: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21.材料一中的“鲤”是,材料一可以体现孔子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即□□□□。

(2分)

22.根据材料,概括孔子重视学《诗》的原因以及真正的学《诗》之道。

(4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

(1),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王实甫《长亭送别》)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

(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

(《诗经•氓》)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李白《将进酒》)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猫感慨地对老猫说:

“猫喜欢吃鱼,却不会游泳,很难抓到鱼;鱼喜欢吃蚯蚓,却上不了岸,很难吃到蚯蚓。

上天给我们安排了很多诱惑,却总是让我们求之不得。

老爸您说,这种难题有解吗?

老猫沉思片刻,对小猫说:

“想办法,就有办法。

我们不会游泳,不必去深水区冒险但可以在浅滩池塘沟渠有所作为。

我们没本事抓大鱼,但可以抓些小鱼小虾。

小猫听了,若有所思。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A【解析】B日薄(bó)西山,爆发户—暴发户;C傲睨(nì);D迷足珍贵—弥足珍贵。

2.D【解析】据逻辑,“不二法门”应为“独特意义”。

不二法门:

比喻做事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3.B【解析】最后的句号应置于后括号外。

4.B【解析】A语序不当,“纷纷……竞争”应与“都将……引爆点”对调位置;C不合逻辑与事实,应将“空军”与“陆军”对调一下;D成份残缺,应在“家园”后加上“的故事”三个字。

5.答案示例:

①网信事业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便利②网络安全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③仍是困扰互联网管理的主要问题(每句逻辑正确,语句意思对即可得1分,共3分)

6.

(1)先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并探究问题(1分);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知识,构建体系(1分)

(2)育英中学的课堂教学的独特之处体现在“问题”和“探究”两大核心环节上(2分):

①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探究问题(1分);②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1分)。

7.B【解析】A只“延续到明朝”;C“爱国情怀”并无提升,“成人礼”前后均是100%;D强加因果,中英两国的成人礼是由各自不同的文化和传统决定的,作者并没有进行孰优孰劣的比较。

8.B【解析】“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并不都是将“成人节”立法,注意原文“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

9.①形式上:

英国在家族范围内以家族为单位举行,更具个性特征(1分):

中国以学校集体活动方式举行,更为规范统一(1分)。

②内容上:

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1分);中国强调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1分)。

(1分)

10.

(1)①反抗父亲的专断独行;②维护自己独立人格与尊严;③对未来人生的探险欲望;④对朦胧理想的坚定追求。

【评分说明:

4点中答出任2点即可,1点1分,共2分。

(2)①赞扬柯希莫理想高远,②赞扬柯希莫人格高洁/灵魂崇高/人品出淤泥而不染/超脱庸俗,不同流合污,③赞扬柯希莫事迹伟大,④祝愿柯希莫天堂幸福。

【评分说明:

4点中答出任2点即可,1点1分,共2分。

11.①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突出父亲的保守与粗暴、专制;②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突出柯希莫的倔强与反叛;③开篇就揭示父子冲突,推动小说情节向前发展;④悬念式开篇,吸引读者一探究竟的阅读兴趣。

【评分说明:

共4点,答出任意3点即可,一点2分,共6分。

其中前两点中手法答出答全得1分,作用得1分。

12.

(1)铺陈手法:

①巧设铺陈层次,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由静而动逐次铺陈柯希莫眼中的大片森林;②巧用叠词式反复手法,连用八个“大片大片”,从数量与范围角度反复铺陈;③巧用顶真、夸张等修辞进行铺陈。

【3点写出任意2点,意到即可,每点1分,共2分】

(2)作用:

①形象地展现了柯希莫眼中无边无际的树林世界,反复渲染大片美好的森林世界,烘托了他发现自己领地后心中的狂喜;②作为情节的转折点,既呼应了标题,又为下文柯希莫永远“生活在树上”作铺垫,③将森林世界的神奇美好、自由宁静与柯希莫生活的现实世界的庸俗、专制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柯希莫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点写出任意2点,意到即可,每点1分,共2分】

13.①“树上”象征着理想世界,一种与地面生活截然不同的自由境界(1分,有一点并意到即可);②“生活在树上”是为了反抗现实,用保持距离来看清尘世(1分,意到即可),也表明现实难以容忍他这样的叛逆者(1分,意到即可);③“男爵”象征着现实的束缚,一种刻板的守旧的压抑的世俗生活(1分,有一点并意到即可)。

④“树上”与“男爵”的矛盾,暗示了人类普遍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1分,意到即可),同时更能表现主人公柯希莫逃离专制、挣脱俗世束缚,寻求自由世界的勇气(1分,意到即可)。

14.D【解析】浸昌:

渐渐昌盛。

15.B【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