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229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父母之爱

自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就被父母的爱包围着,在父母的爱中一天天长大。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温暖着我们;是亲切的话语,抚慰着我们;是热情的鼓励,感动着我们;是严格的要求,鞭策着我们。

他们的爱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让我们在温馨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到生活中去体验父母之爱吧!

母亲虽然辛苦操劳,却仍慷慨地给钱让“我”买书;父亲历尽艰辛,用一只小渔船托起“我”的求学梦。

父母是我们成长路上忠实的伴侣,他们的批评和鼓励是我们成长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

无私的父母为我们倾尽了心血,操劳了一生,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珍惜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

本单元的一组课文都是歌颂母爱或父爱的文章,这种舐犊之情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我们要多朗读,去体会那些感人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情,然后拿起我们手中的笔,也来写一写我们的“父母之爱”。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慈母情深

2

抓住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对“我”的爱。

父爱之舟

2

理解标题的特点和作用,体会文中描写的表现父爱的场景和细节,感受父爱的深沉以及作者对父亲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从父母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口语

交际

父母之爱

1

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样的方式才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积极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做到观点明确,材料恰当,尊重对方。

习作

我想对您说

1

了解和把握书信的特点,学会运用书信表达自己的情感。

写出真情实感,表达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交流平台

2

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感情的,并学会运用;体会课文中的几种结尾方法;写一写生活中的“第一次”;积累有关节俭的名言,养成勤俭的好品德。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18慈母情深

文本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我”家境的贫寒,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从而感悟母亲对“我”的深情。

对于反映母爱亲情的这类文章,教学中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感受、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与文中人物对话,以便能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课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

总之,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练习这三个阅读教学策略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调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魄、抑、颓”等11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辞、碌、吊”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场景。

3.通过理解描写母亲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和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理解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重点语句与段落。

2.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1.会认“魄、抑、颓”等11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辞、碌、吊”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知课文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1.读写、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交流、学习划分层次和概括文意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视频《画荻教子》,出示相关的图片,适时引导学生感悟母亲对子女关爱的深情。

导语:

母亲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也是最懂我们的人。

对于母亲而言,子女是她的一切,她无私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她从不言悔,从不说累。

她的举手投足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她对我们的爱,闪耀着母性的光辉。

同学们,你是否也在生活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呢?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体验。

示例:

生:

母爱如那春雨,润物细无声。

母亲每天接送我上下学,这就是满满的爱。

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母亲对我们的爱蕴藏在生活的点滴中。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导入新课。

小结:

同学们的感悟很深刻。

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不管我们年岁几何,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内心震撼,那是慈母的爱;总有一种情,让我们泪流满面,那是慈母的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慈母情深》,体会那令人敬重的母爱!

4.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预设:

教师板书课题后,可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字面含义,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谈一谈读了课题后的感受。

(1)理解“慈母”的含义,“慈母”表现在哪些方面?

(2)“慈母情深”中的“情”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过渡:

理解了“慈母情深”,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作者讲述的故事,具体体会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意。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资料。

梁晓声1949年生,当代作家。

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获全国中篇小说奖。

《青年近卫军》20世纪60年代时曾风靡全国,至今仍是畅销书籍。

这部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

该小说讲述了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出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1)学生先自学生字、生词,针对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容易写错的字形做标记。

(2)小组内交流读字音、写字形时的注意事项。

◆易读错的字音:

“辞、噪”都是平舌音;“挣”是翘舌音;“耽”读作“dān”,不要读成“duān”。

◆易写错的字形:

“抑”的右边是“”,不要写成“卯”;“酸”的左边是“酉”,不要写成“西”;“脊”的上面不是“火”,不要写错。

另外,还要注意区别“噪、燥、操”,以免混淆。

(3)教师出示词语卡,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失魂落魄广播辞退低矮压抑颓败忙碌耽误酷暑

噪声震耳欲聋脊背口罩衣兜龟裂陷入状态权利

4.学生默读课文,交流预习收获。

预设: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作者回忆了少年时代的什么事,谈一谈自己预习课文后的感受。

学生在发言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语言是否有序,是否简洁,要适时指导学生如何做到语言简洁有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共同探究文章的主题。

预设: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对本文讲述的故事有了大概的了解。

学生再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相关的词语和句子,以填空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明确: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的劝阻,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预设: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确定文章是运用了什么写作顺序,要根据其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作的。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

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可以采用要素串联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楚,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这件事突出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预设: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必要引导学生去深究,只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朗读课文的初步感受来概括就可以了。

明确:

母亲善良、无私、伟大。

(4)本文是怎样通过这件事来表现“慈母情深”的呢?

预设:

通过对作者的了解,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从家境贫困的孩子成长为著有多篇小说的著名作家的,作者的成功与母亲的支持、《青年近卫军》的鼓舞是分不开的。

母亲为自己的孩子买书这件事看起来确实很平凡,但是当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到作者当时的家境时,我们不难感受到母亲在做出给作者买“价格不菲”的书的决定时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了无数艰辛的。

这本看起来很普通的书,在作者的心里却是分量沉重的,因为它是母亲对自己的爱好的支持,饱含着浓浓的深情。

2.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并归纳层意。

预设:

课文中人物对话较多,标段序时要仔细,凡是另起一行又空两格的,无论字数多少,就应是一段。

给课文划分层次的方法不定,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写“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但贫寒的家境使“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第二部分(第5~37自然段):

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

第三部分(第38自然段):

写“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是深沉的、伟大的。

买书是件小事,那背后蕴藏的爱却足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下节课上,我们再去体会这位贫穷的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课文,熟悉并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到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划分了文章的层次。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

(示例:

同学在课前给我们背诵了关于母亲的诗——《游子吟》,说明预习充分,也有积累;同学用一词造了一个生动的句子,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词语;同学朗读课文流畅,也饱含深情;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准确、完整,看来是掌握了概括文章的方法。

这节课上表现特别突出的应是同学,他踊跃举手,积极发言,分析课文层次快而准,概括层意也能紧扣文段的内容,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老师也希望其他同学能像我刚才点名的同学一样,上课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样,大家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的!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生字、生词的方法。

(2)学生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和段落,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情。

2.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

1.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2.读写结合,模仿课文写一写自己的心理活动,说一说母亲关爱自己的故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回顾内容,感悟母爱。

导语:

同学们,课文中的母亲是那么朴实平凡,但是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却感受到了这位母亲是那么的可亲可敬。

(1)请你说一说这位母亲可亲可敬的原因。

明确:

尽管家境贫苦,母亲却毫不吝啬地拿钱给“我”买书,实现“我”的心愿,因而母亲可亲又可敬。

(2)假如要你用一句话来赞颂这位可亲可敬的母亲,你会说什么呢?

预设:

学生的答案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是赞颂母亲的名言,如“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也可以是歌颂母亲的古诗词,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还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这位母亲的赞颂之情。

只要表述通顺,饱含感情,言之有理即可。

2.指名说说课文是如何表现母亲崇高的形象的。

预设:

通读课文我们就会发现,文中大量篇幅都是在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所以学生不难回答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弄清楚这一点也是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

同学们,课文中母亲的工作条件是不是非常艰苦?

可母亲对“我”的关爱却是那样的慷慨无私、深情、特别,这些是不是已经深深打动了你们?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

她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以至著名作家梁晓声在许多年以后仍刻骨铭心地记得。

这对母子之间究竟有怎样的深情呢?

下面我们将深入课文中去探究了解。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卡”,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圈画重点。

阅读提示卡

①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②体会母亲挣钱的辛苦。

③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

2.师生带着问题合作学习,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情感。

问题一:

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1)学生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与同桌讨论:

从这些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

体会到“我”的家境贫寒。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家境贫寒?

预设:

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明确:

①从“书价一元多钱”“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这几句话中可以看出,在我们现在看来是相当便宜的一本书,但是对当时的母亲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②“失魂落魄”一词表现了“我”很迫切想要这本书,但是由于家境贫寒,买书成了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我”的愿望迟迟不能实现。

③“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这句话直接表现了“我”的家境贫寒。

(3)体会作者描写自己家境贫寒的用意。

明确:

交代故事的背景,为下文凸显母亲勤劳的形象以及表现母亲对“我”的爱做铺垫。

问题二:

体会母亲挣钱的辛苦。

过渡:

“我”太想拥有《青年近卫军》这本书了,于是“我”第一次来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感受到了母亲工作的环境,看到了母亲工作时的样子,“我”深受震动。

“我”还有勇气向母亲要钱买书吗?

最终,“我”买书的愿望实现了吗?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5~37自然段,我们一起来学习。

(1)感悟母亲的工作环境。

预设:

学生自主探究,找出体现母亲工作环境差的语句。

明确:

①“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从“震耳欲聋”体会声音很大,环境很恶劣。

②“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从“凑到、烤着”体会环境的恶劣。

(2)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及母亲对“我”的爱。

预设: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师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和动作的词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做批注等。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圈画、批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①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解读,感受母亲的形象。

A.从“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可以体会出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

B.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

“揉得皱皱的”说明母亲把钱带在身上很长时间了,这些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靠劳动得来的。

通过“龟裂”一词可以看出母亲的(艰辛)。

C.从“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可以看出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

从四个“立刻”感受到母亲的(辛劳),为了生计而争分夺秒地工作。

D.从母亲的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可以体会到这位母亲虽然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我”钱买书,这鲜明的对比中饱含着(深沉的母爱)。

②学生抒发感受。

过渡:

读完这些词句,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同学们,这位母亲在你的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预设: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相机点评,在交流中激起学生感激母亲的情感。

③感悟作者的写法。

预设:

教师通过分析文本不难总结出课文正是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深刻地表现出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让我们感受到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明确:

常见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主要是指对一个人衣着打扮和外在形象的描写。

)动作描写(是指对故事发展过程中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

)语言描写(是指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对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的描写,它要求人物语言自然、真实、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

)神态描写(是指对人物的面部表情及目光变化的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心理活动过程的描写。

)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共同的作用是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问题三:

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

预设:

教师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自主感悟,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阅读,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1)教师出示关键语句,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出示课件。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a.两个“第一次”说明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母亲的样子并没有改变,变化的是“我”的感受。

两个“第一次”说明“我”已经深刻地体会到母亲是多么辛劳,从中“我”明白了更多的事理,觉得自己是大人了。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崇敬、热爱之情。

b.讨论:

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明确:

体会到了感动、心疼、崇敬、感激、热爱。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表达的情感融入其中。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篇

过渡:

赞美母爱、歌颂母爱的文章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冰心早年写给母亲的一首诗《纸船——寄母亲》。

1.出示诗歌《纸船——寄母亲》,师生共读。

纸船——寄母亲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预设:

这是一首抒情小诗,语言优美,感情浓郁,很适合朗读。

教师可以先领读,再让学生自主阅读。

在学生读熟之后推荐读得最好的同学来示范朗读,既调动了学生读的热情,也使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卡。

①这首诗是以一个什么人的口吻写成的?

(童心未泯的孩子。

②诗人是借什么来表达对母亲、对祖国深深的思念的?

(借纸船。

③诗中这种抒情的方法叫作什么方法?

(借物抒情。

2.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悟。

预设:

教师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畅谈日常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小事,推选出优秀发言者在全班交流评价。

3.课外拓展阅读。

预设:

教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明白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

母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它体现在生活里的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

课文中,当“我”拿到母亲递过来的钱时,“我”的“鼻子一酸”。

这个细节就饱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吗?

回想一下,可以写一写。

1.情景激趣,引发联想。

预设: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有关母爱的感人瞬间。

学生观察图片,联想生活中类似的画面。

教师总结:

这一幅幅感人的图画展示了世界上最纯真、最高尚的爱,这一个个瞬间必将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每当脑海中浮现出这一幕幕时,我们都将情不自禁地在心中荡漾起对伟大母爱的崇敬之情。

2.联系实际,抒发真情。

预设: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类似“鼻子一酸”的经历,仔细品味当时的心理活动,思考自己当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

3.练习“小练笔”。

预设:

描写心理活动要真实,要细腻感人,可以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摘抄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一)

◆有感情地读题目,抓关键字理解题意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

当“慈母”这两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的脑中闪过怎样的画面呢?

生:

闪过妈妈带我在外面玩耍、做游戏的情景。

师:

多么充实、温馨的画面。

生:

闪过妈妈替我缝衣服的情景。

生:

闪过妈妈舍不得吃好的,而把好吃的留给我的画面。

师:

把自己的想象、感情带进去读课题。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师:

老师在课题中的“深”字上加了个着重号,这是为什么?

生:

说明这不是一般的感情。

生:

说明妈妈对我们付出的感情很深厚。

师:

非常好的感觉。

读下来,对词语敏感,有特别的认识,这就有了良好的语文意识。

(教师板书:

语文意识。

师:

作者为什么用这个“深”字,情深在哪里呢?

学习课文。

赏析:

此教学片段中对文题的处理看似平平淡淡,实则独具匠心。

教师让学生联系实际对“慈母情深”的“深”有了感性的认识。

教师还及时点明了学习方法:

要对词语敏感,要有良好的语文意识。

这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唤醒,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文章的内容,更要关注文章是怎么表达的。

(二)

◆抓住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句、段,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情(教学重点)

师:

文中对母亲的动作描写读来让人心头为之一震,有谁留意过呢?

生: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师:

请问其中哪个词带给你电影中快镜头的感觉?

生:

“立刻”带给我快镜头的感觉。

师:

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四个“立刻”我来读,你们读其他的内容。

(师生分读。

四个“立刻”,一个比一个强烈。

师:

没错,四个,整整四个。

为“立刻”找一个同义词。

生:

马上。

生:

立即。

师:

太多了,既然“立刻”有那么多的同义词,我们完全可以把“立刻”换掉几个,让整个句子在用词上变得更丰富一些,更有变化一些。

是吧?

(教师出示改过的句子,依次换成“马上”“赶紧”“迅速”“立刻”。

师:

能改吗?

生:

不能改。

师: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体会?

生(齐读。

):

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了下去,赶紧又弯曲了背,迅速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生:

四个“立刻”表示很快的感觉。

生:

四个“立刻”可以表示快,还可以表示母亲很忙碌,还可以表示……

师:

你们体会得很到位。

这四个“立刻”带给我们排比句的气势,一种连气都不能喘的感觉。

我们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

赏析:

在此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来体会母亲的劳动艰辛和对“我”的深情。

学生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中体会到作者在描写母亲的动作时抓住了其特征,进而品味到语言的精美。

教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悟,有个性的表达,充分给予了学生展示智慧潜能的空间。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人物的特点,还通过换词对比来体会用词的精妙,让学生领悟到在描写人物时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去表现人物的特点。

《慈母情深》是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设计时,我有意识地分解了教学目标任务,分成两个课时,每课时各有侧重点,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具体操作如下:

一、我坚持以人为本,以读为主,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让学生去阅读感悟,思考品味。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