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别担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231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别担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别担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别担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别担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别担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别担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别担心.docx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别担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别担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别担心.docx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别担心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

别担心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

别担心

  设计意图:

  上海市学前教育程指南指出:

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大班孩子对图书有浓厚的兴趣,不但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字产生兴趣,乐意认读图书中的汉字。

综合上述理论的支持,我在设计活动《别担心》,活动过程中就运用了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图结合、纯图示等)让幼儿在共同阅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例如:

辩论的形式、一问一答的游戏形式、看懂图片字描述等。

活动通过游戏、故事、阅读、散欣赏等手段让幼儿在动静交替中学习,消除了担心心理,激发了幼儿向往上小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在听听、看看、讲讲的过程中,梳理交流有关上小学担心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初步积累有关上小学的经验,激发幼儿向往上小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分享梳理上小学担心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

能按要求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分享解决“担心”的方法。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

  经验准备:

“上幼儿园担心的事”调查表。

  材料准备:

、桌椅、四本书、黑板两块等。

  活动过程:

  一、意图:

模拟小学堂,按座位表找位子,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

  (指导策略:

创设小学生堂的环境,桌椅、讲台等,引导孩子按老师出示的座位表入座。

  关键提问:

  1、师:

看看今天我们上摆放的桌椅和我们平时教室里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2、在《童年》音乐声中幼儿按座位表入座。

  3、坐在小学的堂里感觉怎么样?

  (意图:

教师可通过追问、动作提示的方法让幼儿尽可能说出将要做小学生的感受,例如做一名小学生让我感觉很自豪。

  4、小结:

小学真是我们向往的地方,做一个小学生让你们觉得很自豪。

  、过渡语:

豆豆和莉莉也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她们对上小学也有一些担心的问题,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意图:

交流自己关于上小学的担心,梳理问题。

  (指导策略:

以情景引出话题,通过调查表交流、卡片提炼的方式梳理关于上小学担心的问题)

  1、情境创设:

豆豆莉莉的谈话。

“快上一年级,豆豆和莉莉在担心一什么事?

  2、出示调查表,幼儿交流。

“上小学了,你们有什么担心的事吗?

  3、根据幼儿的交流进行梳理。

  1)有关生活上的担心:

例如担心迟到、到哪喝水小便等。

  2)有关交往上的担心:

例如怎样交新朋友等

  3)有关学习上的担心:

例如作业太多、题目太难等

  4)有关对老师的担心:

例如小学老师凶吗?

会罚站吗?

  (意图:

教师在幼儿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梳理出四大担心的问题,对幼儿相关经验进行整理,为接下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服务)

  4、幼儿将自己调查的内容按四个类别(学习、交往、生活、老师)分类展示。

  、过渡:

今天老师就为你们准备了四本书,书里就藏着解决担心问题的方法,请你们去找一找。

  三、意图:

小组合作,寻找并交流消除担心的方法。

  (指导策略:

幼儿合作阅读寻找解决担心问题的方法,通过叙述、分析图示、小小辩论、问答游戏分享探索的好方法,激发幼儿多元表达。

  1、分组合作在书本中找办法。

  提出要求:

请你们四人一组,每组选择一本书看看猜猜讲讲有哪些好办法?

  2、交流本组在书中找到的方法。

  1)(书本一):

分享解决有关生活上的担心的方法。

  提问:

在生活上很多小朋友担心上学迟到,你找到了什么好办法让自己不迟到?

  (指导策略:

展示大书、幼儿叙述,例如:

图片

  幼:

按时入睡,早睡早起上学就不会迟到了。

  小结:

少看电视、整理好书包、早睡早起才不会迟到。

  2)(书本二):

分享解决有关交往上的担心的方法。

  提问:

有什么好办法和新同学很快的成为朋友?

  (指导策略: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幼儿猜对后教师点出示正确答案。

  例如:

幼:

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很快成为好朋友。

教师就点击出示:

说说彼此的爱好。

  小结:

知道对方的名字,微笑的打招呼,夸夸别人,说说彼此的爱好、互相帮助都是交朋友的好方法。

  3)(书本三):

分享解决对小学老师担心的问题。

  (指导策略:

辩论的方式交流——小学的老师“凶”吗?

两组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再通过书本的介绍让幼儿认识小学老师。

  小结:

小学老师会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关心你、爱护你、教你学本领。

  4)、(书本四):

分享解决有关学习上的担心的方法。

  (指导策略:

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怎样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例如:

幼1:

请问:

作业不会做怎么办?

  幼2:

我告诉你,作业不会做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幼3:

我告诉你,作业不会做上要认真听讲。

  小结:

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自己努力,同学老师都会帮助你。

  3、边播放教师边用散诗的形式小结:

  我们即将离开幼儿园做一名一年级小学生,

  或许我们对上小学有那么一点点担心,

  有的是学习上的,有的是生活上的,有的是交往上的,有的是面对新老师方面的。

  没关系,当你遇到担心和害怕时要勇敢地面对。

  想想我们今天找到的好办法,相信你一定会克服困难,开开心心的踏入小学校门,成为一名骄傲的小学生。

  (意图:

通过散诗的总结一是帮助幼儿再次梳理了担心问题和解决担心的经验,二是激发了幼儿勇于面对困难向往上小学的积极情感。

  4、下铃声响起:

间十分钟开始了,再见。

  活动反思:

  《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开始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他们在感受着将要做小学生的自豪感,但又流露出了一些担忧,“张老师,小学老师凶吗?

”“小学生是不是很辛苦?

”“小学生是不是每天都要很早去学校?

”……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对小学进一步想了解的愿望,反映出的是因不了解而产生的心理担忧,为了帮助孩子排除担心的心理,更好的为进入小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我预设了活动《别担心》。

  优势:

首先教师选择的题材(上小学前孩子们的担心、消除担心的心理,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满足了幼儿最近经验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价值性。

其次,每个环节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先说教师的导入环节模拟小堂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自然、舒服。

环节二能让孩子在调查表的基础上通过经验分享、调查表分类的形式了解大家上小学担心的共性问题,将幼儿推在前面,尊重幼儿的心声,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

环节三教师能够通过小组阅读的形式解决问题,四本书又是以四个不同的切入点让幼儿进行阅读,体现层次性。

特别是交流环节的处理,能通过不同的方式,例如:

辩论、一问一答等,给幼儿以新鲜感,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多元表达。

最后教师在音乐背景下用散诗的形式总结,从音乐声中开始活动,又从音乐声中结束活动,有头有尾。

  不足之处:

1、故事的内容要和幼儿的调查表相呼应,为调查表的引出奠定基础。

  2、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可以更放松,更具亲切感。

  专家点评:

  宝教师进修学院周金玉

  1、活动于孩子的需求

  面临上小学的大班孩子,对那个即将走入的新环境,孩子们感到新奇的同时,产生了种种担心,没有朋友怎么办?

上迟到怎么办?

不会做题目怎么办?

想要小便了怎么办?

这些担心对孩子造成了潜在压力(上小学真有点害怕)老师敏感的意识到了这个成长问题,适时组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与孩子们共同面对“上小学”这事,尝试解决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恐惧”让孩子们进一步熟悉小学、了解小学,积累有关小学的必要经验,从而减少心理压力,跨过这个“幼小衔接”上的坎,这无疑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情趣生动的堂情景模拟

  活动至始至终都让孩子在模拟的小学堂中进行,在学做小学生的过程中,解决“小学生的问题”,情趣生动又富于创意。

如:

活动的导入,孩子根据座位表找到自己的位子,通过情景的模拟,让大班孩子运用已有经验:

姓名、左右方位、几排几座的识别能力等,充分自主的活动,顺利进入“小学堂”开展活动。

有情趣的活动在一开始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不知不觉萌生了孩子对做小学生的自豪感,为接下去解决孩子“担心”的事,做了积极地心理伏笔。

  3、学习方式的灵动多样

  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巧妙的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推动孩子在小组合作中,同伴互动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之后,又以四种不同的分享形式,让孩子们通过发表演说、分析图示、小小辩论、问答游戏,共同分享探索的“好方法”,紧紧围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展开,有效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

活动动静交替、张弛有度,让个体经验、小组经验通过集体互动环节得到充分共享,孩子在积极愉悦的情绪中建构了有效应对“担心”的新经验,积累有关上小学的经验,也萌发了幼儿向往上小学的积极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