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2708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85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5页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5页
亲,该文档总共1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1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docx

八年级科学上教与学

第1章生活中的水

第1节水在哪里

目标提示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认识水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要点指津

1.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了水,水的总量达到1400000000立方千米,约占地球总质量的万分之二。

大部分水在地球形成之初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

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

在陆地上的淡水水体中,冰川水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地下水,其余的土壤水、河湖水、大气圈水所占比例极小。

2.水的重要性。

水是自然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都和水的存在有关。

水和热的结合,可以成为控制一个地区基本自然环境特征的主导因素。

水和热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

水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生命依赖于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是每时每刻都需要水。

首先,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许多生命体的组成中,水占其质量的半数以上。

其次,水参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

以绿色植物为例,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主要发挥三方面的作用:

一是通过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和其他元素一起合成有机物;二是溶解土壤中的有用元素,使之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并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三是通过叶面的蒸腾,调节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面被太阳光灼伤。

第三,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的特点,往往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3.水循环。

水循环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水循环,就是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蒸发和蒸腾进人大气,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

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又回到地面。

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在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

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蒸发、输送、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变化。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出现,因而使水分在循环过程中的转移、交换成为可能。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按照其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二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三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通过降水、蒸发、下渗进行水分交换,使地球各圈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对各圈层之间的能量进行调节。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通过水循环,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各水体都处于水循环的一定阶段。

世界上淡水资源就是由水循环产生的,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解题分析

[例]下表是一株玉米从苗期到结实的一生中需水情况的统计,请你仔细阅读并回答以下问题:

生长期总吸收水量

204228克

100%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克

0.92%

维持生理活动的水

250克

0.12%

用于蒸腾作用的水

202106克

98.96%

(1)从表中看出栽培玉米时必须供给充足的什么物质?

为什么?

(2)植物一生所需水主要用于什么方面?

这是不是一种浪费,为什么?

[分析和解]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许多生命体的组成中,水占其质量半数以上。

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一般发挥三方面的作用:

一是通过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和其他元素一起合成有机物;二是溶解土壤中的有用元素,使之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并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三是通过叶面的蒸腾,调节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面被太阳光灼伤。

通过表中数据可得知,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同步冲刺

1.___________是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它约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_______。

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___________,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2.地球各处的水处于永不停息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中。

3.通过___________过程,使得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4.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___________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摄入___________水。

6.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在大气中,水则主要以___________存在。

8.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9.生活在沙漠地带的动植物,为了适应沙漠中的环境,都有特殊的结构和本领,以保持体内___________的含量。

10.生物圈的水循环中,水分蒸发量最多的是()。

A.陆地B.海洋C.湖泊D.河流

11.下列关于水在地球上的分布错误的是()。

A.海洋是地球的最主要部分

B.冰川水是淡水的主要部分

C.陆地淡水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D.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各自独立的

12.在下列四种区域中,水循环可能比较活跃的是()。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13.森林地区,常常有较多的降雨,其主要原因是()。

①森林能提高该地区大气的温度②森林能降低该地区大气的温度③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的湿度④森林能减小该地区大气的湿度⑤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中氧的含量⑥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A.②③B.④⑥C.②⑤D.②④⑥

14.判断题。

(1)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的。

()

(2)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

(3)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停止。

()

(4)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一般动物的含水量可以达到其体重的一半。

()

(5)在水循环过程中,陆地水体汇集到海洋,流入大海,海洋水体不参加水循环。

()

15.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连系起来的?

16.对人的生命活动来说,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

一个人可以十几天不进食,但不能几天不喝水。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天需要多少水?

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

第2节水的组成

目标提示

1.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要点指津

1.水的电解。

讨论水的组成是从电解水的实验开始的,该实验现象是否明显,观察是否仔细,将直接关系到最后的结论。

实验时,为增加水的导电性,使现象更为明显,可以事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

观察实验现象时,从两电极上产生的现象,到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再到产生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以及验证两种气体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和出现的不同现象。

从这些实验现象,确认电解水产生了氢气和氧气,从而得出水的组成。

2.水的重要性质。

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水的重要性质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经验得出结论。

从图中可知:

水在4℃时密度最大(密度为1克/厘米3)。

水结冰后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冰浮在水面上。

[例]一杯4℃的纯水,加盖盖好,放在0℃以下的室外过了一夜后,水的状态和体积有无变化?

为什么?

[分析和解]4℃时水的密度最大,水的凝固点是0℃,一杯4℃的水放在0℃的室外,水凝固成冰。

因水凝固成冰后体积膨胀,会使杯盖被顶掉或将杯子胀裂。

同步冲刺

1.在水中通直流电后,在___________极产生体积较大的气体,用点燃的火柴接近这种气体,发现它会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色的火焰。

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_。

另一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填“多”或“少”),这种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得到的氧气中的氧和氢气中的氢是从水中来的,所以水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

3.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

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两极产生的气体都是同一种气体

4.下列对于水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②水通电会有氢气、氧气放出③加热至100℃水会变成水蒸气④水在4℃时变成固态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

5.右图是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各题。

(1)A为___________极,B为___________极;

(2)C为___________气,D为___________气;

(3)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

___________。

6.运用现有知识,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水有哪些重要性质。

将讨论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颜色

沸点

气味

凝固点

状态

水的异常现象

第3节水的密度

目标提示

1.确认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知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说出密度的两个单位,以及两个单位之间换算关系。

3.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要点指津

1.关于密度公式。

(1)公式ρ=

中,m、V、ρ都是对同一物体

而言的。

其中ρ是希腊字母,读音是r6u。

不要把ρ写成英文字母p或阿拉伯数字9。

(2)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ρ有一定的数值,它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体积越大,质量也成比例地增大,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保持不变。

(3)对于不同的物质,如果体积相同,则质量较大的密度也较大,质量较小的密度也较小。

(4)因为密度的单位可取克/厘米3,也可取千克/米3,所以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2.密度表的认识。

(1)会说出表中物质密度的意义,如铁的密度是7.9×103千克/米3,表示1米3的铁质量为7.9×103千克,也表示质量为7.9×103千克的铁的体积是1米3。

(2)根据密度表中所列出的不同物质有不同密度的事实,认识到:

跟晶体的熔点、液体的沸点一样,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根据密度值可以方便地鉴别物质。

(3)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的差别:

一般地说,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相差不是太大,气体比它们约小1000倍。

(4)记住铁、水、水银的密度值。

(5)能将密度表中的物质的密度值改成用克/厘米3单位来表示,如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即13.6克/厘米3。

[例1]一个体积是20厘米3的铜球,它的质量是160克,则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分析和解]判断一个物体是否空心,主要有三种方法:

(1)平均密度判断法:

用题中给出的物体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其平均密度,若其密度比该物质的密度小即为空心;若平均密度与该物质的密度相等即为实心的。

本题中,铜球的密度:

ρ=m/V=160克/m厘米3=8克/厘米3<8.9克/厘米3,所以,铜球空心。

(2)质量判断法:

将该球当成实心的,用题中给出的铜球体积与铜的密度的乘积得到实心球的质量,若球的质量等于实心球的质量,该球实心,若球的质量小于实心球应有的质量,球肯定是空心的。

本题中,铜实心球的质量:

m=ρV=8.9克/厘米3×20厘米3=178克>160克,所以,该铜球空心。

(3)体积判断法:

用题中给出的铜球的质量除以铜这种物质的密度得到体积,该体积若比已知体积小,则为空心,若相等,即为实心。

本题中,160克铜应具有的体积:

V=m/ρ=160克/8.9(克/厘米3)=18厘米3<20厘米3,故该铜球空心。

[例2]有一玻璃瓶装满水时,总质量为900g,装满密度为0.8×103kg/m3的油时,总质量为780g,若装满某液体时,总质量为1380g,问该玻璃瓶质量多大?

该液体密度是多少?

它可能是什么液体?

[分析和解]因为同一容器装满液体时,各液体的体积都相等。

可根据各液体体积相等列方程。

设该玻璃瓶质量为m克,该液体的密度为ρ克/厘米3。

依题意有

=

=

解方程得m=300gρ=1.8g/cm3

该液体可能是硫酸。

[例3]现需用密度是1.1×103kg/m3的盐水,现在要配制500cm3的盐水,称得它的质量是600g,这样的盐水是否合乎要求?

如不合要求,需加盐还是加水?

加多少?

[分析和解]所配制的盐水密度ρ=

=

=1.2g/cm3,大于标准盐水的密度,所以这样的盐水不合要求,需要加水。

设加m克水后才能符合要求,依题意有

=1.1

解方程得m=500g

应向配制的盐水中加500g的水才能符合要求。

同步冲刺

1.13.6克/厘米3=___________千克/米3,5米3的煤油质量是___________,108克铝块的体积是___________。

(ρ油=0.8×103千克/米3,ρ铝=2.7×103千克/米3)

2.质量是0.63千克冰块,它的体积是___________厘米3,当这块冰完全熔化成水时,其体积变为___________升,合___________米3。

(ρ冰=0.9×103千克/米3)

3.1个瓶子恰好能装下1千克的水,它的容积是___________升,用这个瓶子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下同)装下1千克汽油,___________装下1千克海水。

4.相同体积的实心铜球和铝球,___________的质量较大,相同质量的铜球和铝球,___________的体积较大。

5.有一块金属体积是2.0×103厘米3,质量是54千克,该金属密度为___________千克/米3,现锯下4分米3,锯下的这块金属质量为___________千克,密度是___________千克/米3。

6.A、B两物体质量相等,且ρA=2ρB,那么A物的体积是B物的___________倍,若A、B两物体体积相等,且MA=2MB,这时A物体的密度是B物体的___________倍。

7.1米3的水与2米3的酒精混合后(ρ酒精=0.8×103千克/米3)体积变为原来的0.9倍,那么混合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千克/米3。

8.天平两盘分别放着长10厘米,宽6厘米,厚5厘米的铸铁块和长8厘米,宽3厘米,厚1毫米的玻璃片,两物均为长方体,天平平衡,则玻璃片总体积为___________厘米3,这些玻璃总共有___________。

(ρ玻=2.5×103千克/米3,ρ铁=7.9×103千克/米3)

9.关于物体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质量越大,它的密度越大

B.物质的体积越大,它的密度越小

C.物质的密度不随它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D.物质的密度随着它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的大的物体,其体积一定也大

B.体积大的物体,其材料的密度一定小

C.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实心物体,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也大

D.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不同的物体,其质量大的密度也一定大

11.已知铁的密度是7.9×103千克/米3,铝的密度是2.7×103千克/米3。

用铁和铝做成的两个实心球,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A.铁球的质量和体积都比铝球的大

B.铁球的质量和体积都比铝球的小

C.铁球的体积大于铝球的体积,但质量小于铝球

D.铁球的体积小于铝球的体积,但质量大于铝球

12.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身体的密度跟水差不多,一个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随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以下关于宇航员的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宇航员的密度变为零

B.宇航员的密度变为比水的密度小得多

C.宇航员的密度变为比水的密度大得多

D.宇航员的密度仍跟水的密度差不多

13.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环保小组测定了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中的含沙量(即每立方米的洪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

治理环境之前,他们共采集了0.1分米3的水样,称得其总质量为101.8千克,已知干燥泥沙的密度ρ沙=2.5×103千克/米3。

试求洪水中的含沙量是多少?

14.一个空瓶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00g。

若先在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878g,然后在瓶内再装水至满瓶,称出瓶的总质量为1318g。

求金属颗粒的密度。

第4节水的压强

目标提示

1.能举例说明压力的特点和压力的作用效果。

2.确认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可以很好地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3.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

能由公式出发得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

4.能用压强计探究水的压强的特点,并由此得出一般液体压强的特点。

能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

要点指津

1.对公式的理解:

p=

充分表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压强则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当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与正比。

2.公式的意义:

p=ρgh表明,液体内部某一点的压强只跟该点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液体重力、体积、容器底面积等均无关。

对于同种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当深度相同时,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3.p=ρgh只适用于液体。

固体、气体的压强都不能用此公式。

p=

适用于任何压强计算。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压坏。

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大或减小压强。

改变压强有三种方法:

一是受力面积一定时,改变压力大小;二是压力一定时,改变受力面积大小;三是同时改变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同步冲刺

1.一块砖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砖对地面的压力相比较是___________大;对地面的压强相比较是___________大。

(填“平放的”、“侧放的”、“竖放的”或“一样”)

2.质量100千克、底面积2米2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_____牛,压强是___________帕;若把木箱放在面积为1.5米2的桌子上,且桌子全部被箱子盖住,桌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_____牛,压强是___________帕。

3.如图所示的容器里装有液体,凸出的橡皮膜表明液体对容器___________有压强。

若容器里所装的液体是水。

在液面下2厘米处,液体的压强是___________帕。

4.用4牛的压力作用在1厘米2的受力面积所产生的压强为___________帕,若保持压力不变,要产生2×104帕压强,那么受力面积应变为___________米2。

5.置于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它们的质量之比mA:

mB=3:

2,与地面接触面积之比SA:

SB=2:

3,那么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A:

FB=______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

6.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质量相等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所示,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_________p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有一步实验是:

保持压强计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方向。

这步实验研究的是()。

A.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

B.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C.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D.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

8.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三个由同种物质制成的实心圆柱体,已知它们的高度相等,但质量不同,那么它们对桌面的压强()。

A.质量大的一定大

B.底面积大的一定大

C.底面积小的一定大

D.一样大

9.下列措施中哪个是为了增大压强()。

A.扁担做得宽一些

B.刀、斧的锋刃磨得很薄

C.拖拉机的履带做得长而宽

D.从薄冰上爬过去比走过去安全

10.如下图所示,把小桌和砝码以不同形式放在泡沫塑料上,分析与压力作用效果有关的因素。

比较甲、乙两图,可知:

压力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比较乙、丙两图,可知:

压力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1.如图所示,往漏斗里灌水,橡皮袋就会把放在它上面的砖顶起来,管里的水深h=20cm,砖块的底面积是200cm2,那么砖块受到的向上的压力是多少?

12.简易自来水龙头距地面的高度是2米,跟水龙头相连的压强计的读数是31.36×104帕,求水塔里的水面距离地面的高度。

第5节水的浮力

目标提示

1.确认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2.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3.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指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并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指津

1.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对阿基米德原理表达式F浮=G排液=ρ液gV排液,应该认识到:

(1)公式中的ρ液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

(2)公式中的V排液是物体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不是液体的总体积,也不一定是物体的体积。

当物体完全浸入液体时,V排液恰好等于物体本身的体积V排;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排液小于物体本身的体积V排。

(3)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直接关系。

2.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不单纯决定于其重力的大小,即并非重的下沉,轻的物体一定上浮;也不单纯取决于浮力的大小。

而是由浮力和重力同时决定,取决于二者的大小关系。

当物体自由浸没或置于液体中时:

若F浮>G物,则物体上浮,直至漂浮在液面上为止,这时F浮=G物。

若F浮

若F浮=G物,则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可停留在液面下任何地方。

3.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关于密度计。

密度计是一种可直接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

密度计的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