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271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docx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及课时训练之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高中语文

Word解析版

神奇的汉字之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1.掌握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

  2.掌握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1.引子中讲述关于“‘神’的诞生”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解答】意在说明汉字起源于图画,古人记录自己的语言、思想及描摹事物,常从描绘事物的外形开始。

汉字里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有绘画的痕迹,如日、月、甘、刃、休、采等字,后来笔画逐渐变直简约,从而形成汉字。

2.什么叫文字?

世界上古老文明的文字都有何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解答】

(1)文字是在人类的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产生出来的,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2)世界上的古老文明都有自己独立形成的文字,如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国的汉字和古埃及的圣书字。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跟图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说文解字》中所说: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1.什么是“六书”?

汉字的造字法有哪些?

“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形式。

其中转注、假借是用字法,其余四种是造字法。

具体如下:

(1)象形。

象形是比照实物形体模拟描画成字的方式,所造的汉字具有十分明显的图画特征。

例如:

伞,像一把伞撑开的形状;山,像绵延起伏的山峰形状;木,像一棵树的形状。

象形是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构字方法,许多民族在最初造字时期都使用过这种方式。

(2)指事。

指事是用抽象的符号构字,或者在象形字的基础上附加指事性的符号来构造新字的方式。

例如:

本,在象形字“木”字的下部加一短线,表示这个字的意义是“树根”;刃,在象形字“刀”上加一短线,表示刀刃;末,在象形字“木”的上部加一短线,表示树梢。

(3)会意。

会意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或指事字作为偏旁,组合成一个新字的形式。

原来的象形字、指事字作为新造字的构成要素,其意义与新造字的意义有某种联系,可以意会。

例如:

吠,从口从犬,表示狗叫;休,从人从木,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烦,从火从页(页是人头形),表示发热头痛。

(4)形声。

形声就是用已有的汉字充当形旁或声旁来构成新字的方式。

形旁和声旁都是原有的字,用作形旁的那个字,表示新造字的意义类属;用作声旁的那个字,表示新造字的读音。

例如“柑”字,其中的象形字“木”是形旁,表示“柑”字的意义同“木”有关;“甘”是声旁,表示“柑”字的读音与“甘”相同。

2.从结构上看,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组合部位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类型方式

示例

左形右声

河 情 财 购 优 证

右形左声

切 教 胡 致 剃 战

上形下声

宇 芳 空 箱 爸 翠

下形上声

照 盒 袋 基 盛 勇

外形内声

固 匣 阁 囤 赴 廷

内形外声

问 闻 辨 辩 羸 赢

3.汉字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汉字字形演变的总趋势:

由繁到简,并且不断趋向平直、方正和线条化,构造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汉字在演变过程中,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五种基本样貌。

4.如何利用汉字的造字方法纠正错别字?

心鬼为愧,心中有鬼也。

斩心为惭,斩除心中之鬼,是为惭愧。

人若知惭愧,常斩心中鬼,则鬼无处藏无处生。

心中无鬼则问心无愧!

看,这就是汉字形声字中一个例子。

字形考查历来是难点,其原因并不在于题目本身有多难,而是考生在这个知识点上漏洞太多。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早下手,平时多积累,尽快把漏洞补上。

字形考查尽管是考识记,但仅凭死记硬背效果不佳,要利用汉字的特点,掌握正字的方法。

(1)从汉字音、形、义相统一的基本点入手,正确识记汉字。

如“脉搏”的“搏”字常用“膊”字混淆,如果明确了“脉搏”指血脉跳动,而“搏”具有搏动、跳动的意思,就会很轻松地记住:

“脉搏”的“搏”应是动词“搏”,而不是名词“膊”。

(2)归类比较形近字,分清笔画。

有些字的字体十分相象,只是一笔之差,或一些细小的区别。

如果把这些字集中起来比较,找准各自笔画的特点,是可以帮助记忆的。

如“已”与“巳”,“析”与“拆”,“戎”与“戒”等。

(3)抓住形旁,据义取字。

汉字中有80%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思类别,因而推断形旁,明确字的意义就能大致判断该字在语境中的应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书写的正误。

如“沤歌英雄(讴)”和“沤心沥血(呕)”中混淆的三个字“讴、呕、沤”都是形声字,读音相近,字形相近,声旁相同,但形旁却完全不同。

这就可以从形旁入手分辨它们。

“讴”,形旁是“讠”,即“言”字,表示该字与语言和说话有关,“讴歌英雄”当然需要用优美的语言了,因此,“讴歌英雄”中的“讴”必须写作“讴”。

“呕”的形旁是“口”,表明是和嘴有关的一个动作,即“呕吐”。

“呕心沥血”指的是倾吐心血,极端劳苦,应该用“呕”字。

“沤”的形旁是“氵”,表明和水有关。

粪肥加水经过长时间的浸泡俗称“沤肥”。

(4)重视成语典故的来源。

有些成语中的字是由当初该词形成时候特定的意义决定的,不了解出处,容易出错。

如“再接再厉”,常有人把它写作“再接再励”,因为这个成语常用来作为鼓励人再上一层楼,“励”有“鼓励”的含义。

实际上该词最早记录了古代斗鸡游戏中的一个常见行为:

为了使自己的鸡获胜,每次接斗时,都要在磨刀石上磨斗鸡的嘴喙,使它嘴尖锋利,一下子啄伤对方,制敌于死命。

“厉”通“砺”,磨刀石的意思。

由于特定含义的限定,“再接再厉”的“厉”只能写作“厉”。

又如“班门弄斧”的“班”指春秋时有名的巧匠“鲁班”,只要记住这个出处,就不会将“班”误写为“搬”。

(5)分析词语结构,巧记字形。

汉字具有对称的特点,有许多成语相应位置上语素意义相同、相关、相反,我们可利用这一特点去掌握字形。

如“山清水秀”,“清”与“秀”相对;“惹是生非”,“是”与“非”相对;“貌合神离”,“合”与“离”相对。

1.下面关于汉字的造字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汉字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演变后,逐渐发展出一些不同于“画图”的造字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B.像画画那样,用描摹实物的方法创造出的文字是象形字。

C.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是表意的,而形声字则是单纯表音的。

D.会意字是指在象形字上加个符号或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或指事字拼合在一起造出来的字。

【详细解答】 形声字的一半符号(形旁)表示意义,另一半符号(声旁)表示声音,故而形声字不是单纯的表音字。

2.下列对汉字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 )

A.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金文

B.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C.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金文

D.甲骨文、楷书、金文、隶书、小篆

【详细解答】 依据课文中汉字演变史可得出答案。

3.下列汉字的拆解,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鲜”为左右结构的会意字,鱼和羊都是美味食品,两者结合组成的“鲜”字,即为味美之意。

B.“狱”字乃两“犬”夹一“言”字,在此表示两狗争斗之时的叫声,由狗的撕咬引申到争讼、狱讼之意。

“狱”字用两犬守护,又形象地揭示了牢狱这一概念。

C.“杀”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杀”字,恰似一根树枝折断后的样子,尽管仍有少许树皮和树干相连,但枯萎而死仍会马上来临。

D.“匹”是一个象形字,恰似一匹直立的马,所以后来又作为计数马的量词。

【详细解答】 “匹”为一个会意字。

金文的“匹”字左边为石磬之形,右下为石磬断裂为两半时的碴。

两形会意,表示只有一块石头断裂后的两半,才能纹丝相合地匹配。

4.对形声字“问、阔、衷、哀”的结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全部是外形内声。

B.全部是内形外声。

C.问、哀是内形外声,阔、衷是外形内声。

D.问、阔是外形内声,哀、衷是内形外声。

【详细解答】 “问”,从“口”,“门”声;“阔”从“门”,“活”声;“衷”,从“衣”,“中”声;“哀”从“口”,“衣”声。

5.下面各组汉字,起笔笔画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B )

A.过 客 游 恋 益B.断 京 头 举 壮

C.小 州 刃 忆 诚D.甲 师 冉 电 刁

【详细解答】 B项中各字的起笔都为“点”;A项“过”的起笔为“横”,其他为“点”;C项“小”的起笔为“竖钩”,“刃”的起笔为“横折钩”,其他为“点”;D项“刁”的起笔为“横折钩”,其他为“竖”。

6.汉语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悟有新的理解,且有的还不止一种理解。

请仿照示例,从下列汉字中任选三个进行重新会意:

示例:

诗——寺庙里的语言,自然是超越平常人的。

挣——依靠自己的双手,勇敢地去拼搏竞争。

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解答】 众——多人站在一起,就会形成一大群。

选——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

舒——放弃自我,这是一种何等舒畅的境界。

劣——平时少出力,到时总比别人差一些。

臭——愿意自己的生活像狗一样,名声自然就不好了。

赶——欲要“追赶”,就必须“走”在别人的前头“干”起来。

愿——“愿”望实现与否,“原”本就是一种“心”态。

值——人生要有价“值”,“人”就要正“直”。

起——欲要崛“起”,就必须“走”自“己”的路。

7.《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给王熙凤的判词是: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惜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你能根据汉字构造的特点解释这首诗的意思吗?

【详细解答】 “凡鸟”是一个“凤”字(鳳),说明此诗写的是王熙凤。

第二句说此人很有才。

第三句“一从”说她顺从贾母,“二令”说她在家发号施令,“三人木”中“人木”是一个“休”字,是说王熙凤专横跋扈惹恼了贾琏,被贾琏休回了娘家,所以才有“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是曹雪芹给王熙凤安排的结局,而高鹗未按曹的意图写)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班门弄斧 一张一弛 百废俱兴 防微杜渐

B.如法炮制 举止安详 世外桃源 过目成颂

C.改弦更章 卑躬屈膝 循规蹈矩 开源节流

D.理屈词穷 不加思索 陈词滥调 披肝沥胆

【详细解答】 B项,“颂”应为“诵”;C项,“章”应为“张”;D项,“加”应为“假”。

一、课内双基

根据课内知识填空。

1.很多古老的文字都起源于__图画__,汉字形成文字体系大约是在__夏商__之际,我国最早的有完整体系的文字是__甲骨文__。

2.汉字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__象形__、__指事__、__会意__、__形声__等几种造字方法,其中__形声__是最主要的造字方法。

3.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形体也在不断变化着,汉字字形演变的总趋势是________。

主要有

(1)________(时代)________

(2)________(时代)________

(3)________(时代)________

(4)________(时代)________

(5)________(时代)________等五种。

【详细解答】 由繁到简

(1)甲骨文(商代)__

(2)金文(商至秦)

(3)小篆(秦至西汉)__(4)隶书(秦至汉)

(5)楷书(汉魏至今)

4.下列对文字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文字是在人类的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产生出来的。

B.世界上的古老文明都有自己独立形成的文字,这些文字都跟图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C.我国目前能确定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D.文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一旦产生,便永恒流传,如中国的汉字历经几千年传承至今。

【详细解答】 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永恒流传,如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都已经消逝了。

5.仿照下列例句中妙解汉字的用语特点,再自选一个不同的例字并对其进行妙解。

(仿式可多样化,但必须要突出“妙解”二字)

例句

(1) 愁:

秋来了,叶落了,心烦了。

旱:

烈日当空照,遍地水分干。

例句

(2) 思:

耕耘心田,收获牵挂。

谤:

不当面指责,只在一旁议论。

【详细解答】 (示例)懑:

怨多了,气满了,心沉了;

志:

士来了,心定了,无悔了;

冰:

风起了,冬来了,水凉了;

财:

宝贝多,人才多,富贵来;

明:

日月共升,普天同照;

沁:

沐浴春雨,心有快意;

忍:

立刃于心上,卧薪尝胆;

守:

将尺寸之地,收藏于心房之间;

诗:

把古寺一样幽深的禅意说出来;

6.按造字法归类,下列汉字有不同的一组是( C )

A.象形字:

日 月 人 木 门 马

B.指事字:

二 刃 上 本 甘

C.会意字:

休 囚 尘 纹 孬 牧

D.形声字:

茵 闻 空 姿 园 理

【详细解答】 “纹”为形声字。

7.下面汉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D )

A.手 抢 慢 田 海B.拉 琶 监 弦 裹

C.饮 蜻 跚 峰 地D.鹉 警 雾 基 羞

【详细解答】 A.“手”是象形字,像手的形状;“田”是象形字,像田地的形状。

B.“监”字形表示俯首在盛水的器皿里照脸,是会意字。

C.“饮”是会意字。

D.“羞”本义是进献食物,从“羊”,“丑”声,所以是形声字。

8.下面各组汉字中完全符合括号内所注的造字方法的一组是( A )

A.木(象形) 休(会意) 江(形声) 房(形声)

B.座(象形) 占(形声) 架(会意) 芳(形声)

C.固(形声) 攻(会意) 旗(形声) 本(会意)

D.语(形声) 究(形声) 材(会意) 见(象形)

【详细解答】 A中“江”左形右声,“工”和“江”古音相近;B中“座”“架”都是形声字,“占”从“卜”从“口”,是会意字;C中“攻”是形声字,“本”为“木”下部分,是指事字;D中“见(見)”在“人”上加个“目”字,是会意字,“材”是形声字。

二、课后拓展

9.下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 )

A.马 豕 水 门B.车 明 友 牦

C.望 洋 虎 贰D.桃 龙 恐 惧

【详细解答】 B项,“明”“友”是会意字;“牦”是形声字。

C项,“望”“洋”是形声字;“虎”是象形字;“贰”是指事字。

D项,“桃”“恐”“俱”都是形声字;“龙”是象形字。

10.下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B )

A.采 根 树 指B.牧 信 男 即

C.休 森 怨 愁D.析 武 力 传

【详细解答】 A项,“根”“树”“指”是形声字。

C项,“怨”“愁”字是形声字。

D项,“力”是象形字;“传”是形声字。

11.下列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B )

A.井 禾 仪 倚B.立 甘 寸 未

C.射 妇 武 仨D.忘 三 上 本

【详细解答】 A项,“井”“禾”是象形字;“仪”“倚”是形声字。

C项,“射”“妇”是会意字。

D项,“忘”是形声字。

12.指出下列汉字的造字方法。

(1)几____ 

(2)腊____ (3)初____ (4)甜____

(5)伐____ (6)帘____ (7)采____ (8)子____ 

(9)析____ (10)恭____ 

【详细解答】 

(1)象形__

(2)形声__(3)会意__(4)会意__(5)会意__(6)会意__(7)会意__(8)象形__(9)会意__(10)形声

13.利用汉字结构特点,写出下列谜语的谜底。

(1)孔子上山(  )

(2)千里姻缘一线牵(  )

(3)日落香残,了却凡心一点(  )

(4)江边点起两盏火(  )

【详细解答】 

(1)岳__

(2)重__(3)秃__(4)淡

1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A.糅合 平心而论 绵里藏针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B.轻挑 气喘吁吁 如愿已偿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迄今 大名鼎鼎 遮天避日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D.蛰居 纹丝不动 入不付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详细解答】 B挑—佻,已—以;C避—蔽;D付—敷。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

A.宛然 意气用事 道貌暗然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斑驳 哀兵必胜 事得其反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C.陡峭 韦编三绝 举棋不定 水能载舟,亦能复舟

D.涅槃 无则加勉 无可置疑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详细解答】 A暗—岸;B事—适;C复—覆。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蛾眉 峨冠博带 钟鼓馔玉 口慧而实不至

B.赝品 义愤填膺 真知灼见 敏于事而纳于言

C.暮霭 惴惴不安 兴高采烈 无所不用其极

D.沽取 怙恶不悛 耿耿于怀 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详细解答】 A慧—惠;B纳—讷;D胜—甚。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激活 殊不料 推心置腹 可欲不可求

B.彪升 双节棍 勇往直前 摸石头过河

C.跌幅 捋胡子 摩拳擦掌 无缚鸡之力

D.影碟 反顷销 反腐倡廉 吹胡子瞪眼

【详细解答】 A项可欲不可求→可遇不可求;B项彪升→飙升;D项反顷销→反倾销。

18.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D )

A.浑浑噩噩 针贬时弊 狗苟蝇营 贪脏枉法

B.脱颍而出 繁文缛节 回肠荡气 不径而走

C.风声鹤唳 纷至踏来 积毁销骨 穿凿附会

D.人才汇萃 草菅人命 风靡一时 步履维艰

【详细解答】 A项中“针贬时弊”应为“针砭时弊”,“贪脏枉法”应为“贪赃枉法”;B项中“脱颍而出”应为“脱颖而出”,“不径而走”应为“不胫而走”;C项中“纷至踏来”应为“纷至沓来”,“积毁消骨”应为“积毁销骨”;D项中只有一个错别字,“汇”应为“荟”,草多的样子,现代汉语中没有“汇萃”一词。

1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渎职 苦心孤意 矫揉造作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文采 偃旗息鼓 各行其是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C.缉私 钟灵毓秀 虎视眈眈 天网灰灰,疏而不漏

D.闲遐 察言观色 绵里藏针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详细解答】 A意—诣;C灰—恢;D遐—暇。

20.下列词语中没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寒暄 一言堂 旁征博引 弃之如蔽履

B.诡秘 吊书袋 煞有介事 吃一堑,长一智

C.玷污 杀风景 讳莫如深 是可忍孰不可忍

D.幅射 忘年交 触目惊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详细解答】 A蔽—敝;B吊—掉;D幅—辐

三、高考热点

21.把下列句子按恰当的顺序排列起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倒洗澡水连盆中的婴儿一起倒掉,显然不明智。

②在中国古代,教化的目的是传播礼乐文明,规范社会秩序。

③如果能抛弃成见,不因名累实,这一概念必将以新的面貌进入学术界,实现其当代意义。

④如果提倡教化,很有可能被视为封建思想的死灰复燃,从而遭到严厉批判。

⑤但在20世纪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教化”变成了等同于吃人礼教的一个贬义词。

【详细解答】 ②⑤④①③

22.阅读图表,完成下面题目。

(1)图表显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20个字),这与国家近期提出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求相契合;中间“山清水绿的生态环境”等七项指标逐次降低;__“健康放心的食品安全”排在首位__“尊严体面的生活状态”则排名垫底__(不超过20个字)。

(2)受访者对“健康放心的食品安全”和“尊严体面的生活状态”这两个指标的“期待”情况,可以反映出两个现实问题:

__①中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②民众对小康社会的理解认识水平有待提高(或:

民众较少顾及对更高层次生活状态的追求)__(不超过50个字)。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火,________;更重要的是,它使人类逐步远离并最后抛弃了野蛮和愚昧,走进了文明与智慧的圣域。

那一簇簇、一点点跳动着的小小的火苗,________:

夜行的人看见前面闪烁的一点火光,会忘却漆黑和恐怖;茫茫大海中的船只看到导航灯那么一丁点儿火光,会风帆高举,快速行驶;在荒漠里,________,会照亮多少双熠熠闪亮的瞳仁,飞扬起多少欢快的笑声!

【详细解答】 使人类挣脱了凄凄严寒(使人类走出了漫漫长夜)__竟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带来多少力量和快乐)__燃起一堆篝火

四、读写创新

2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刘心武曾经坦言自己有嫉妒等心灵“灰色”阴影。

或许基于此吧,他发明了一套心灵保健操。

1.列表解嘲操。

依照严重程度列出烦心事,逐一化解。

2.自寻自乐操。

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做。

3.回忆美景操。

回忆美妙时光。

4.无损害宣泄操。

用无害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

5.自嘲操。

人在自嘲中失去的是虚荣,获得的是清醒。

6.走向混沌操。

以一种潇洒和“混沌”的姿态与生活对话。

这一套心灵保健操,折射出了一个睿智与成熟的心灵。

是啊,我们都十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有没有关心过自己的灵魂是否健康坦荡呢?

请以“走进心灵”或“呵护心灵”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文体、立意自定。

不得抄袭。

【佳作赏读】

走进孤独的心灵

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往往开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最险峻的山岭往往坐落在最荒芜的莽原,最清澈的泉水往往流淌在最深邃的密林中,最伟大的真理也往往掌握在最孤独的人手中。

走进孤独的心灵吧,你会懂得孤独、高尚的灵魂所在。

——题记

我漫步于云端,搜寻着孤独者的灵魂。

濮水之滨。

那个倔强孤傲的钓鱼翁是谁?

为什么宁愿守着孤独而不去做官?

大王派来的两个使者失望地走了,只留下一个孤单的身影映在清澈的溪水里。

望着溪中的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想起了自己的梦——一个变成蝴蝶的梦。

他是蝴蝶变的,还是蝴蝶是他变的?

一切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他相信自己是只快乐飞翔、翩翩起舞的蝴蝶,孤独与他同在。

他就是孤独的心灵的祖先——庄子。

康桥上。

仰望天上的白云,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清新,潺潺的流水勾起了他的无限思绪。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可是,孤独!

孤独?

干脆去寻梦吧!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寻找着自己孤独的心灵所在。

他叹息着,离开吧,“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他就是孤独的天才——徐志摩。

大海边。

孤独者通常与大海为伴。

两人都是伫立在大海边,可两人的心情却是大相径庭。

一个是“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另一个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是两人同时又都是与孤独为伴、为友、为亲的。

一个孤独的心灵中装满了大海,把它的海湾、它的闪光、它的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