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273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docx

高考语文考点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

2014年高考语文考点突破: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

高考研究

2014-04-100926

2014年高考考点突破: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 

《考试大纲》对句式的考查表述为“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E。

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表意的需要(如强调重点的不同,语意深浅的不同等)或题目规定,选择恰当的句式。

仿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变换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属于语言的应用,有较强的灵活性,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1.(2014·课标全国高考)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

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

不要张扬。

2.(2014·课标全国高考)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3.(2014·课标全国高考)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4.(2014·广东高考)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选用句式在课标全国卷试题中一般不单独设题,如果设题则为选择题,并与语言表达连贯题一起考查。

变换句式题,一般以主观题为主,主要有长短句的转换、重组式转换、改造式转换等,有时与简明、连贯、得体等其他考点综合考查。

仿用句式是近几年课标全国卷每年必设题的考点,因此,它是复习备考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

  

考查角度一:

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

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并与修辞结合起来考查。

其基本要求是:

明确题目要求,依据表达需要,掌握句式特点,参照所仿句式,注意内容连贯,确保文面整洁。

1.命题式仿写

命题式仿写即话题式仿写,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以同一话题或另外的话题组织材料,按照例句句式进行仿写。

 

典题探究

【典题1】(2014·辽宁高考)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者感到了慰藉;

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

解题思路:

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同时考虑内在主旨与句间逻辑关系以及题目中对修辞手法的要求。

本题例句以“爱心”为话题,每句先用一个比喻句,然后阐述作用。

答案示例:

爱心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使航海者看到了光明。

爱心是漫漫征途中的路标,使迷路者找到了方向。

【典题2】(2014·大纲全国高考)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

解题思路:

仿写的内容必须以“博大”为话题,所写的句子前后语意贯通,句式基本一致。

答案示例:

博大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博大是一种心如止水的平静;博大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

 

2.嵌入式仿写

所写句子在已给材料中间或末尾,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语意连贯,句式与给出的例句相同。

典题探究

【典题】(2014·安徽高考)某校开展“名著导读·我喜爱的作品”活动,三位同学交流了各自的看法。

请仿照甲同学的表述,将乙、丙同学的发言补写完整。

甲同学说:

我喜欢有丰富知识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乙同学说:

我喜欢有深刻思想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________

(1)________。

丙同学说:

我喜欢有审美情趣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________

(2)________。

解题思路:

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句式仿写。

做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续写的句子与前面句子在内容上要连贯,又要注意形式一致,找到仿写点即可。

答案示例:

(1)启迪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境界 

(2)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

 

3.续写式仿写

在提供材料的末尾留空,要求考生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与上下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

典题探究

【典题】(2014·四川高考)按照要求续写句子。

要求:

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

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本题综合考查修辞的运用、语言连贯、句式仿写等能力。

仿写时首先要注意题干的要求:

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

答案示例:

(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

 

4.自由式仿写

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仿写内容不确定(可自由发挥),依照例句的句式而进行仿写。

典题探究

【典题】(2014·大纲全国高考)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

作答本题注意要求,从语法角度看,是复句,“没有……无论……都只是”条件复句,要注意形式要是复句;从修辞角度看,三句都是比喻,且三句构成排比。

仿写时要形神兼备,要有文采,也要有意蕴。

答案示例:

没有毅力,人生就如迷航,无论怎么谋划,都只是驶不上航线的虚幻航行;

没有毅力,人生就如谎花,无论怎么培育,都是结不出果实的无谓辛劳;

没有毅力,人生就如歧途,无论怎么憧憬,都只是达不到目标的无用奔波。

 

方法归纳

1.研究示例,把握中心

明确要求,就是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示例。

如果所给例句是一段话或一节诗,就要找出它的中心;如果是一组有联系但相互独立的句子,就要把握它们各自的主旨或整体所围绕的话题。

2.对应已知,把握结构

仿用句式的结构要求往往寓于已知条件即例句或上下文中,作答时必须明确要求仿用的是复句还是单句,句子的结构类型如何。

如果是对联,还应弄清句子中的短语类型、词性等。

3.着眼特征,把握修辞

考纲指出了考生应掌握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9种修辞格,仿用句式往往与修辞综合考查,考生要抓住例句特征,认真辨析,弄清其修辞格。

4.品味语言,把握风格

不同的语境往往需要不同的语言风格。

考生只有认真品味题中给出的语句,分析其风格特征,才能够仿写出与例句语言风格一致的句子。

 

对点训练

1.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

要求:

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我喜欢出发,喜欢思索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于是我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仿照画线句的句式,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

我突然想到人的内心世界在审美上是多么神奇。

你看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悠悠的远山,如沉沉的夜空;朦胧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暂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为大家留下了永远的回忆,如盛开的鲜花,如美丽的邂逅。

 

考查角度二:

变换句式

变换句式一般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查的主要类型有:

长句与短句的变换、整句和散句的变换、口语和书面语的变换和重组句子等。

其中,重组句子是考查的热点。

1.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一般的单句中结构复杂、用词较多的句子就是长句,反之是短句。

句子的长短只能就单句而言,长句与短句又是相对的。

长句与短句的变换是高考句式变换的一个重点。

 

典题探究

【典题1】(2014·浙江高考)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

(1)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3)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4)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短句变长句,首先要分析各个句子,确定一个句子当主干,然后将其他小短句通过增删等方法变换成定语或者状语,之后修改使之通顺并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答案示例: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典题2】(2014·辽宁高考)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境界美的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解题思路:

这是长句变短句。

首先要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的主干,再将修饰成分相应地变成几个句子,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做到顺畅自然。

参考答案:

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与各自特点。

【典题3】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删词语)。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短句变长句的能力,关键是找准句子的主干,然后把其他内容作为修饰成分归附到中心句中,注意不要遗漏信息,可酌情增删词语。

答案示例:

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

 

方法归纳

(1)先用“提取主干法”把长句的主干成分提取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短句。

如例1中先确定句子的主干“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2)其次将复杂的修饰语根据表达的意思化分成几个短句,或做复句里的分句,或单独成句。

如例1中修饰成分又分成“阐释的依据”和“阐释的内容”两个分句,“阐释的内容”又分成两个再小点的分句。

(3)如果长句中有联合成分,就把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词组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叠用句式,变成复句里的几个分句。

把几个短句变成一个长句,方法与长句变短句相反:

首先,以其中一个主要句子为主干;其次,把剩余短句作为主要句子的定语或状语。

2.整句与散句的变换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

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句。

散句是指结构不同、句式长短不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典题探究

【典题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散句变为整句和修饰手法的运用能力。

散句变为整句,就是把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变换成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气势贯通、表意明晰的一组句子。

题干还要求改写后的句子为排比句。

参考答案: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

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是霎时的喜悦。

【典题2】把下面的整句改为散句。

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尽管他们彼此不相识,尽管他们的性格有所不同,但共同的语言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

解题思路:

根据此句子的特点,可把几个句式相同的并列的分句重组成一个单句。

参考答案:

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彼此不相识,性格也有所不同,但共同的语言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

 

方法归纳

要使散句变为整句,就要使句子的结构相同或相似。

做题时可对句子进行分析综合,找出其相似点,从而归类统一,使其变成对偶句、排比句或其他结构一致的句子。

整句变散句的要求则与散句变整句的要求相反。

3.口语与书面语的变换

经常出现在口语中的句式,叫口语句式,它的特点是:

句子短小,结构简单,很少使用关联词语。

经常出现在书面语里的句式,叫书面语句式。

它的特点是:

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

 

典题探究

【典题】(2014·山东高考)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部分。

不得改变原意。

不超过80个字。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

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

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

首先,要把握句子的意思,并结合儿童听众的特点加以表述,做到通俗、简单、易懂。

答案示例:

一条小溪哗哗啦啦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

溪边坐着一位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神啦。

 

方法归纳

(1)找准相同意思的词语来进行替换,不能产生语义差别。

(2)考虑说话人的身份、地位以及谈话的场合等因素。

(3)注意方言和俗语的运用。

4.重组句子

句式变换除了从语法方面变换外,还有另外一种类型就是重组句子。

重组句子是根据题目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打乱句子的结构,改变陈述的对象,重造一个新句子。

这是近年高考的常见题型。

 

典题探究

【典题】以“地上的狮、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

天鹅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而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就不是这样,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

解题思路:

原题所给的两个句子分别叙述了天鹅和空中的鹰、鹫各自的生存特点,两者呈并列关系,因此,转换后还要保证前后的并列关系。

参考答案:

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

 

方法归纳

(1)分析原句层次关系是做此类试题的第一步,只有分清原句层次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变换后句间的关系不变,从而保证不改变句子原意。

(2)理顺重组后的句意。

重组句子的第二步是考虑表达的思路问题,也就是理顺重组后句子的意思。

重组句子的思路,一般按“时间空间”“逻辑事理”“情感心境”“场景组合”等关系进行。

(3)调整语序,重组句子。

新的句意理顺后,同时改变原句句子结构或短语位置,使之符合新的句意。

重组句子可以适当增删词语,调整句序,从而保证变换后句子的通顺流畅。

 

对点训练

1.以“那些不朽的书籍”为陈述对象,重组下面的句子。

(不得改变原意)

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的不朽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那些不朽的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四个短句转换为一个长句,要求不改变原意,可以适当改变个别词语。

①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因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②为什么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

③他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黑暗无知的时代。

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将只剩下娱乐和成功。

 

考查角度三:

选用句式

选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述的需要,选择最恰当、最富表现力的句式。

其目的是训练考生在阅读时能够辨识句式表达的效果,在表达时能选用表达效果最佳的句式。

选用句式一般与连贯、仿写等考点一起考查。

 

典题探究

【典题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一段文字,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的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飞走

B.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C.甚至不愿回来,飞走,远远地飞走

D.远远地飞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解题思路:

首先明白所选的语句是对前面句意的延伸,根据由近及远的层次步步深入,就能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答案:

B

【典题2】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

反方:

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

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这道题首先要弄清正方的观点:

美是客观存在。

然后用反问形式作答。

答案示例:

埃及人赞美的金字塔,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就不美吗?

 

方法归纳

1.首先要把握各类句式的特点。

比如整句形式整齐,音节匀称,音韵和谐;散句自由活泼,挥洒自如,节奏鲜明。

2.选用句式要考虑表达上的需要。

如根据上下文陈述对象的需要、表现形式的需要、表意的需要及表达手段和场合的需要来选用句式。

3.能够突出需要强调的部分,使语段表意明确、清晰,句式风格与文段内容一致。

 

对点训练

1.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在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

“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__________。

A.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C.这既是本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内容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巴在崎岖的山路上盘旋,飞驰,高远的天空,像一面硕大无朋的镜子,映照着辽阔的北国,使人心旷神怡。

车子弯过一个山梁,只见长城________,一会儿又扶摇而上,直到浩渺的太空!

A.像灰色的绸带在苍茫的群山中飘舞,一会儿落进山谷,一会儿飘上山巅

B.像灰色的巨龙在苍茫的群山中出没,一会儿钻进山谷,一会儿攀上山巅

C.像灰色的巨蟒在苍茫的群山中游动,一会儿溜进山谷,一会儿爬上山巅

D.像灰色的巨龙在苍茫的群山中起落,一会儿降到山谷,一会儿升上山巅

 

考查角度四: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试大纲》对常见的修辞手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9种。

修辞手法重在考查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

一是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手法。

后者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典题探究

【典题1】(2014·山东高考)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

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还有什么用呢?

解题思路:

本题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出“诗词不能传情达意”造成的后果,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找出贴切恰当的喻体。

答案示例:

(1)做出的饭不能吃 缝好的衣服不能穿

(2)盖好的房子无法居住 修建的高速路不能通车

【典题2】(2014·重庆高考)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黑墨 ②黑钻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___________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从形状相似来看②④可以作为眼睛的喻体,

(2)中有“闪烁着奇异的光亮”,与之相照应的只能是能闪烁光亮的“黑钻石”,

(1)句选④,切合眼睛的特点,且与“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人物性情相契合。

参考答案:

(1)④ 理由:

黑葡萄是乡野之物,带有土气、野味,与所刻画的人物性情契合,显得鲜活。

(2)② 理由:

黑钻石带有奇异的光彩,带着闪亮的光芒,可以写出姑娘的活泼、机灵。

 

方法归纳

常见修辞题的答题方法

1.明确各类修辞效果,明辨易混修辞格。

熟练掌握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及易混淆修辞格的区别,是用好修辞格的前提。

修辞格中的比喻与比拟、借喻与借代、对比与映衬等修辞手法容易混淆,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区分。

2.根据语境确定要选用的修辞格。

某种修辞格的表达效果往往是和上下文乃至全文的中心紧密相连的,修辞往往是上下文文意的延伸或含蓄表达,解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文意、联系修辞句的客观语境。

3.近几年,修辞的考查一直与仿写句式结合起来,解题的第一步是分析判断例句的修辞特点,只有这样仿写的句子才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对点训练

1.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组句子,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不是唱歌就表示快乐,不是哭泣就表示痛苦,有时忧伤是最美的体验,有时凄凉是最感人的乐章。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与前面的句子相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4·河北唐山模拟)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

有人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让人畅想。

2.(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