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2899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00九年十月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

大通县教育局

3、项目建设性质:

改扩建

4、项目负责人:

李承宽

5、项目建设地点:

斜沟乡中心学校院内

6、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次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4895.87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教学楼及其附属项目等。

项目总投资857.57万元。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

历史不应当被遗忘

1976年7月28日,正当人们沉睡的时候。

唐山发生震级为七点八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的大地震,这相当于四百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十六公里的地壳中猛然爆炸,强烈的摇撼中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

由于唐山地震的地震发生的地点是人口密集的工业区,发生的时间是深夜三点四十二分,地震部门事先未能发出预报。

因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大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物倒塌,24万人丧生,16万人重伤。

血写的教训带来举国震动,早年出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下称《抗震规范》)在1978年获修订。

此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建筑业水准提升,国家在1989年又对该标准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业内称之为“89规范”,广受重视。

突如其来5.12汶川地震,由于地震的烈度太大,震中烈度达到11级,重灾区烈度全部超过7级。

加之学校校舍楼面多为预制板结构,墙体多为砖混结构,走廊很长,跨度大,且窗户多。

建筑抗震性比一般房屋差,容易垮塌,垮塌过程极为迅速,而且几乎都是粉碎性垮塌。

在大灾难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未能脱过灾难,数千孩子来不及逃生,就长眠于废墟之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

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总目标的标志之一。

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每一所初中学校,为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提供良好的初中阶段教育,是各级政府必须落实的法律责任。

2001年以来,国务院统一部署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提高了农村校舍质量,农村中小学面貌有很大改善。

但目前一些地区中小学校舍有相当部分达不到抗震设防和其他防灾要求,C级和D级(删除)危房仍较多存在;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和“普九”早期建设的校舍,问题更为突出;已经修缮改造的校舍,仍有一部分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

在全国范围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形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

今年,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这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又一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依法履行政府责任的具体行动;也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国内需求的有效措施。

校舍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

把中小学校舍建成最安全、最牢固,让人民群众最放心的建筑。

国家从2009年起,将用3年时间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并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与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近日,青海省政府印发了《青海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启动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将于2011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工程实施范围覆盖全省城市和农村、公办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

该项目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提出的。

三、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发展改革系统切实做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

2、青建工[2009]195号《关于切实做好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

3、大通县桥头镇总体规划;(删除不用)

3、大通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4、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议书

5、《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109—2008):

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7、《房屋安全鉴定报告》

8、大通县教育局提供的相关资料。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原则和范围

1、编制原则

该项目的建设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主管部门批复的精神和建设内容,以及土地规划、城建、消防、环保等部门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把项目建成具有现代民族气息的学校。

工程设计应结合地区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建筑外形美观大方,突出时代气息和基础教育的特色。

配套工程如供电、给排水、采暖、交通、通讯、环保、消防等按有关规范和要求办理。

2、研究范围

本项工程主要研究的是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依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有关要求,通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建设环境影响和投资估算等方面的深入调查和分析论证,在对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为建设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的现状及规划

项目的建设条件

项目的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的建设规模

项目的建设方案

项目的工程投资估算

五、内容摘要和主要技术指标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在校生规模可达1192人,新建面积4895.87平方米,建成后总面积6155.87平方米,生均面积达到5.16平方米。

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结构形式

1

校园占地面积

13484.64

 

2

建成后面积

6155.87

 

3

在建面积

1260.00

 

4

建设投资

万元

857.57

 

5

绿化率

%

30.00

 

项目实施进度根据学校建设规模和工程量情况确定,学校的主体工程均于2010年完工,2010年9月交付使用。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一、地理区位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祁连山支脉大阪山以南,俗称北川,海拔在2280—4622m之间。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0.51°~101.56°,北纬36°43´—37°20´之间。

东邻互助土族自治县,南与西宁市接壤,西连海晏、湟中两县,北和门源回族自治县相邻。

大通东西最长95Km,南北最宽85Km,图形呈桑叶状总面积3090km2。

桥头镇位于县域东南部的北川河两岸,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0.38°~101.41°,北纬36°56´—37°01´之间。

东接朔北乡与石山乡,南邻黄家寨镇,西与良教乡与斜沟乡接壤,北与塔尔乡、良教乡相连。

本项目实施地位于北川河以西。

二、自然气候

大通县地处中纬度,深居内陆,海拔高,受海洋影响微弱,属大陆性气候。

冬季多受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干冷空气影响,气候寒冷、干燥,降雪量偏少,且多大风;夏季因受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较集中。

所以春季干旱多风,气温上升慢;夏季凉爽不热;秋季短暂;冬季漫长。

特征是长冬无夏,夏秋相连,四季很不分明。

总的气候特征是,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热量水平较低,气温日差和昼夜差较大;降水比较充裕,但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降水量也不稳定。

冰冻时间长,霜冻、冰雹、春旱、秋捞、冬春之季的大雪等气象灾害较频繁。

全县年平均气温2.8℃,年内最热气温在6、7、8三个月。

一般7月份气温最高,年平均气温为13.9℃。

最冷季节在12、1、2月份,一般1月份气温最低,年平均气温-11.2℃。

县境内年降水量451.2—820mm之间,但由于地形差异,外川及里川塔尔一带降水量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1.2mm,大阪山南是降水量较多的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20mm,其它地区降水量在530—650mm之间,不同典型年降水量为:

丰水年656.5mm,平水年576.2mm,枯水年436.5mm。

三、地形、地貌

大通三面环山,北有大阪山,东北有兰雀山,西有娘娘山。

中部为三河集汇的北川盆地。

全境西北窄而南北宽。

中有老爷山、牦牛山及小石山。

地壳运动造就了大通山川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梁峁相连的复杂地形。

大通整个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

形成了三面环山、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征。

县境内海拔高度为2280m~4622m,相对高差4622m。

大通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由于海拔差异较大,所以大通县的地貌在海拔、温度、降水量等影响下,植被和土壤各方独具特点的多样形地貌。

全境按地势、海拔分为河谷阶地、高原丘陵地、中山和高山四个地区。

其中丘陵、中高山区占全县面积96%左右;河谷阶地仅占全县面积的4%左右,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和东南部,主要由北川河及其支流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两岸河谷阶地组成,以桥头为界,呈北宽南窄势。

多为1~4级阶地,大通县桥头镇位于县境东南部的河谷阶地,地貌单元单一,属北川河Ⅰ级阶地。

四、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大通县是西宁市市辖县之一。

大通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区内聚居着汉、回、土、藏、蒙古、满、撒拉等23个民族。

全县辖区9个镇、13个乡、289个村民委员会和16个社区委员会。

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44.31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3.41人。

大通县是我省建材工业基地,又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铝业基地。

县城所在地桥头镇位于县域东南部,两面环山,形成两山夹一川的态势,西北高、东南低,北川河穿城而过,在桥头镇东峡河呈T字形汇入北川河,城市和工业区成一字形展布于北川河河谷上。

桥头镇是青海省东北部工业重镇,西北地区最重要的铝产品基地-青海铝厂,全省最大的火电厂-桥头发电厂,全省最大的建材企业-青海第一、第二水泥厂,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基地黎明化工厂分布于镇区南部,北部有青海省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大通矿物局等。

桥头镇以煤炭、电力、冶炼、玻璃、地毯、锅炉、磨料、轻工产品、饮料、粮油加工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工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极大,大通县地区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581862万元。

另外,桥头地区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老爷山、东峡、宝库是西宁地区的风景名胜区。

五、项目区斜沟乡中心学校现状

斜沟乡中心学校是一所初级中学,建校于1938年至今以有71年的历史,学校位于斜沟乡政府所在地河滩村。

学校现有教师26名,其中女教师8名,全校中小学生430名,设8个教学班,其中初中学生250名,设五个教学班,小学生180名,设三个教学班。

学校服务半径7.5公里。

近年来根据教育改革的需求在中心学校领导班子带领下励精图治学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04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2005年被评为县级“县级集体”;2007年开始创建市级绿色学校现已通过验收,即将被认定为“市级绿色学校”;2008年被评为县级“德育示范学校”;2008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县中考三类学校第二名。

学校占地面积13484.64平方米,校舍面积1294.03平方米,其中教室五间,543.24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242.44平方米,厕所两处77.9平方米。

现有校舍于2009年9月经青海智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排查鉴定,此建筑物已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存在安全隐患,抗震加固无意义,建议拆除重建。

中心学校现正在修建学生宿舍楼一幢,800平方米;学生食堂一幢,400平方米及60平方米厕所,将于今年十月底竣工交付使用。

六、大通县斜沟乡各学校存在的问题

大业巴小学位于大通县斜沟乡大业巴村,创建于1958年至今已有51年的历史。

学校现有学生131人,教职工8人。

学校占地面积2361.88平方米,现有校舍面积626.01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教学楼1幢,建于2000年。

现有校舍2009年9月经青海省智恒设计院排查鉴定,此建筑物已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存在安全隐患,抗震加固无意义,建议拆除重建。

大通县斜沟乡平安希望小学,位于斜沟乡河滩村,创建于1975年。

1997年由平安保险公司投资31万元重新修建,学校现有学生141人,教职工9人。

学校占地面积2551.32平方米,现有校舍面积751.06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教学楼1幢2层,建于1997年,建筑面积720.59平方米。

现有校舍2009年9月经青海省智恒设计院排查鉴定,此建筑物已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存在安全隐患,抗震加固无意义,建议拆除重建。

距离斜沟乡中心学校仅为50米左右,2009年根据学校布局调整的需要,开始逐步修建为全乡学校撤并后的师生生活区,现正在修建8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4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60平方米的厕所,将于十月底竣工交付使用。

届时学校也将撤并之中心学校。

大通县斜沟乡上下窑完全小学,位于斜沟乡上窑村,距离斜沟乡中心学校6.5公里左右,创建于1935年。

上窑、下窑两个行政村的适龄小学生在此就读,学校现有学生169人,教职工9人。

学校占地面积4268.72平方米,现有校舍面积829.76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教学楼1幢,建筑面积660.35平方米,建于2000年。

现有校舍2009年9月经青海省智恒设计院排查鉴定,此建筑物已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存在安全隐患,抗震加固无意义,建议拆除重建。

大通县斜沟乡小业巴完全小学,位于斜沟乡小业巴村,学校距离斜沟乡中心学校8公里左右。

创建于1937年。

学校现有学生166人,教职工8人。

学校占地面积4525.34平方米,现有校舍面积605.28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教学楼1幢,总建筑面积500.14平方米,建于2000年。

现有校舍2009年9月经青海省智恒设计院排查鉴定,此建筑物已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存在安全隐患,抗震加固无意义,建议拆除重建。

大通县斜沟乡业巴台完全小学,位于斜沟乡业巴台村,距离斜沟乡中心学校6公里左右,创建于1965年。

学校现有学生47人,教职工4人。

学校占地面积2064.98平方米,现有校舍面积267.33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教室1幢,总建筑面积192.65平方米,建于2000年,宿舍1幢,总建筑面积58.3平方米,有宿舍3间,建于2007年为村民自筹资金修建。

现有校舍2009年9月经青海省智恒设计院排查鉴定,此建筑物已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存在安全隐患,抗震加固无意义,建议拆除重建。

大通县斜沟乡斜沟乡斜沟小学,位于斜沟乡斜沟村,距离斜沟乡中心学校2.5公里左右。

创建于1965年。

学校现有学生108人,教职工8人。

学校占地面积3261.6平方米,现有校舍面积434.4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教学楼1幢,总建筑面积391.8平方米,建于2001年。

现有校舍2009年9月经青海省智恒设计院排查鉴定,此建筑物已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存在安全隐患,抗震加固无意义,建议拆除重建。

学校名称

校舍面积(㎡)

在建面积(㎡)

鉴定结果D(㎡)

斜沟乡中心学校

1294.03

 

1294.03

斜沟乡大业巴小学

626.01

 

626.01

斜沟乡小业巴小学

605.28

 

605.28

斜沟乡业巴台小学

267.33

 

267.33

斜沟乡斜沟小学

434.40

 

434.40

斜沟乡上下窑小学

829.76

 

829.76

斜沟乡平安希望小学

751.06

1260

751.06

合计

4807.87

1260

4807.87

由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成为制约大通县斜沟乡地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的主要原因。

大通县斜沟乡学校房屋安全鉴定结果统计表

第三章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项目地区教育现状

斜沟乡地处脑山地区,人口7913人,辖7个行政村,全乡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

斜沟乡中心学校现有在编教师72名,其中女教师27名。

初中生250名,设5个教学班,其中七年级138名,九年级112名;小学生942名,设31个教学班。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项目建设是国家发改委“关于切实做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工作通知”的要求。

通知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

今年,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这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又一具体实践。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深刻认识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的重大意义,立足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大局,切实履行职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把这一关系广大师生生命安全,这项工程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将重大民生工程组织好、实施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建设任务,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2、项目建设是认真落实《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需要。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方案》。

方案要求把所有的中小学校舍进行加固改造或者重建,达到重点设防类标准。

同时由于我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所以要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

校舍安全工作的责任重大。

青海省中小学校舍安全问题十分普通,加固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

按照国家要求,今年内我省必须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30%的建设任务,预计有近百万平方米,将于2011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工程实施范围覆盖全省城市和农村、公办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

通过对全省中小学校分步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和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3、项目建设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

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4、项目建设是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发展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巩固“两基”成果,顺利通过2011年国家“双高”验收,加快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集中办学,布局调整迫在眉睫。

布局调整后全校学生人数将达到1192名,现有教学用房根本满足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综上所述,由于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等级低,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基础设施差,设施不健全,严重制约学校发展;按照大通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斜沟乡6所学校:

平安希望小学、上下窑完全小学、业巴台完全小学、小业巴完全小学、大业巴完全小学、斜沟小学各项设施均达不到要求。

全乡校舍4807.87平方米的房屋,2009年9月经青海省智恒设计院排查鉴定,全部建筑物已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存在安全隐患,抗震加固无意义,建议拆除重建。

故项目建设是极其必要和紧迫的,是可行的。

项目建设是认真落实贯彻《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需要;是大通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一、 项目区自然状况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属西宁市辖县。

地理位置在北纬36°43’—37°23’,东经100°51’—101°56’。

东邻互助土族自治县,西接海晏县、湟中县,南与西宁市接壤,北与祁连县和门源回族自治县相依。

全县总面积463.5万亩(309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43%。

东西长约95公里,南北宽约85公里。

自治县成立于1986年7月10日,现辖22个乡、6个镇。

自治县所在地为桥头镇,距省会西宁35公里。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贯穿全境。

邮电通讯畅通,水电供应充足。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斜沟乡地处大通县西北部,北接极乐乡,西靠娘娘山风景区与湟中县相邻,南邻良教乡,东隔北川河与塔尔镇相望。

地域总面积47.82平方公里,海拔在2525---3991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为100天,是一个半脑山半浅山地区。

全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28个自然村,2009年初,共有1767户,7913人,有回、汉、藏、土、蒙五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4%。

二、 拟建工程概况

斜沟乡中心学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包括一栋教学综合楼5层,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建筑面积为4895.87平方米。

三、 项目选址

拟建场地位于大通县斜沟乡中心学校院内,汽车可直达,交通便利。

四、 气象条件

1、日照

大通县地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空气干洁,透明度好,云量少,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消弱较少,所以,太阳辐射光能资源较丰富。

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热量水平较低,气温日差和昼夜差较大。

2、气温

大通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

全县年平均气温2.8℃,年内最热气温在6、7、8三个月。

一般7月份气温最高,年平均气温为13.9℃。

最冷季节在12、1、2月份,一般1月份气温最低,年平均气温-11.2℃。

3、降水

县境内年降水量451.2—820mm之间,但由于地形差异,外川及里川塔尔一带降水量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1.2mm,大阪山南是降水量较多的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20mm,其它地区降水量在530—650mm之间,不同典型年降水量为:

丰水年656.5mm,平水年576.2mm,枯水年436.5mm。

地震基本烈度:

七度。

五、 工程地质条件

因本工程未做地勘,参照由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提供的邻近建筑物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一)地形地貌与岩性特征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势平坦,因无地形图,场地标高取假定相对标高,以场地以北办公室东南角地面标高为假定标高(假定为+100.00米),勘探点相对标高为100.90—100.lO米,相对高差为0.80米,场地地貌单元单一。

2、场地地层构成与岩土特征

 根据人工探井揭露,勘探深度内地层自上而下由杂填土(Q4ml)、黄土状土(Q4al)及卵石(Q41al+pl)组成。

 现将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

   ①层杂填土:

杂色,由炉渣、碎石、含少量漂石、煤块等组成,土质极不均匀,松散,欠固结,湿,层厚l.00一2.30米,平均层厚1.47米。

   ②层黄土状土:

土黄色,以粉粒为主,次为粘粒,针管状孔隙发育,土质较均匀,无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低韧性,属中压缩性土。

层厚1.10_3.00米,平均厚度2.33米。

该层根据湿陷性分为两个亚层:

②—l黄土状土(湿陷),稍湿,稍密,②一2黄土状土(非湿陷),稍湿,稍密。

   ③层卵石:

杂色,卵石含量约占全重的51.7—54.9%以上,一般粒径20mm-30mm,最大粒径50mm,母岩成分由花岗岩、石英岩等硬质岩组成,卵石表面呈强风化程度,骨架颗粒间由各级砂类土充填,充填物约占45%左右,根据野外鉴别划定其密实度为松散,该层未穿透,控制层厚为3.00一3.30米。

   根据4组颗粒分析结果,该卵石层不均匀68.87-333.2系数,曲率系数0.l54-4.724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

   3、水文地质条件

本次勘察深度内末见地下水,设计时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二)岩土工程性能分析与评价

 1、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经场地踏勘与勘探资料证实,地形平坦,地貌单元单一,地层结构较简单,勘察中没有发现全新世以来的活动断裂和可液化地层等影响场地与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存在。

场地的稳定性较好,适宜建筑,场地地基属均匀性地基。

 2、地基土的湿陷性评价

 根据土工试验报告,②一1层黄土状土具有湿陷性,湿陷系数0.019-0.123,自重湿陷系数为0.005—0.024,总湿陷量为24—241mm:

计算自重湿陷量为0.00-72mm,拟建场地多属I级(轻微)非自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