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2908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务管理 第二章 预算管理.docx

财务管理第二章预算管理

学会计网()是会计人员网上交流学习探讨的专业网站,欢迎访问

学会计论坛()和加入学会计QQ群(群号在论坛首页上有)。

第二章预算管理

第一节预算管理概述

一、预算的特征与作用

(一)预算的特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算是企业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等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对各种资源和企业活动的详细安排。

预算具有两个特征:

首先,编制预算的目的是促成企业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预定目标,因此,预算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或目标保持一致;其次,预算作为一种数量化的详细计划,它是对未来活动的细致、周密安排,是未来经营活动的依据,数量化和可执行性是预算最主要的特征。

因此,预算是一种可据以执行和控制经济活动的、最为具体的计划,是对目标的具体化,是将企业活动导向预定目标的有力工具。

(二)预算的作用

预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通过引导和控制经济活动,使企业经营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预算指标可以控制实际活动过程,随时发现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纠正不良偏差,避免经营活动的漫无目的、随心所欲,通过有效的方式实现预期目标。

因此,预算具有规划、控制、引导企业经济活动有序进行、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预定目标的功能。

(2)预算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局部计划的最优化,对全局来说不一定是最合理的。

为了使各个职能部门向着共同的战略目标前进,它们的经济活动必须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搞好综合平衡。

通过各部门预算的综合平衡,能促使各部门管理人员清楚地了解本部门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尽可能地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各级各部门因其职责不同,往往会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

各部门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例如,企业的销售、生产、财务等各部门可以分别编制出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计划,而该计划在其他部门却不一定能行得通。

销售部门根据市场预测提出了一个庞大的销售计划,生产部门可能没有那么大的生产能力。

生产部门可能编制一个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的计划,但销售部门可能无力将这些产品销售出去。

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都认为应该扩大生产能力,财务部门却认为无法筹到必要的资金。

全面预算经过综合平衡后可以提供解决各级各部门冲突的最佳办法,代表企业的最优方案,可以使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协调地进行。

(3)预算可以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

预算作为企业财务活动的行为标准,使各项活动的实际执行有章可循。

预算标准可以作为各部门责任考核的依据。

经过分解落实的预算规划目标能与部门、责任人的业绩考评结合起来,成为奖勤罚懒、评估优劣的准绳。

二、预算的分类与预算体系

(一)预算的分类

企业预算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多种分类:

1.根据预算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业务预算(即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

业务预算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营业务的各种预算。

它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材料采购预算、直接材料消耗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生产成本预算、经营费用和管理费用预算等。

专门决策预算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的、一次性的重要决策预算。

专门决策预算直接反映相关决策的结果,是实际中选方案的进一步规划。

如资本支出预算,其编制依据可以追溯到决策之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只不过预算比决策估算更细致、更准确一些。

例如,企业对一切固定资产购置都必须在事先做好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来编制预算,具体反映投资额需要多少,何时进行投资,资金从何筹得,投资期限多长,何时可以投产,未来每年的现金流量多少。

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算。

财务预算作为全面预算体系的最后环节,它是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映企业业务预算与专门决策预算的结果,也就是说,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中的资料都可以用货币金额反映在财务预算内,这样一来,财务预算就成为了各项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的整体计划,故亦称为总预算,其他预算则相应称为辅助预算或分预算。

显然,财务预算在全面预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从预算指标覆盖的时间长短划分,企业预算可分为长期预算和短期预算

通常将预算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预算称为短期预算,预算期在1年以上的预算则称为长期预算。

预算的编制时间可以视预算的内容和实际需要而定,可以是1周、1月、1季、1年或若干年等。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应结合各项预算的特点,将长期预算和短期预算结合使用。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多为1年为期的短期预算,年内再按季或月细分,而且预算期间往往与会计期间保持一致。

(二)预算体系

各种预算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一般将由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组成的预算体系,称为全面预算体系。

其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全面预算体系

三、预算工作的组织

预算工作的组织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考核层,具体如下:

(1)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应当对企业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

企业董事会或者经理办公会可以根据情况设立预算委员会或指定财务管理部门负责预算管理事宜,并对企业法人代表负责。

(2)预算委员会或财务管理部门主要拟订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企业完成预算目标。

(3)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企业预算的跟踪管理,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4)企业内部生产、投资、物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涉及的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等工作,并配合预算委员会或财务管理部门做好企业总预算的综合平衡、协调、分析、控制与考核等工作。

其主要负责人参与企业预算委员会的工作,并对本部门预算执行结果承担责任。

(5)企业所属基层单位是企业预算的基本单位,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单位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和各项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控制、分析工作,接受企业的检查、考核。

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预算的执行结果承担责任。

 

第二节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一、预算的编制方法

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方法编制各种预算。

(一)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编制方法

1.固定预算编制方法

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既定业务量水平为基础来编制的预算。

一般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

固定预算的缺点表现在:

一是过于呆板,因为编制预算的业务量基础是实现假定的某个业务量。

在这种方法下,不论预算期内业务量水平实际可能发生哪些变动,都只按事先确定的某一个业务量水平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

二是可比性差。

当实际的业务量与编制预算所依据的业务量发生较大差异时,有关预算指标的实际数与预算数就会因业务量基础不同而失去可比性。

例如,某企业预计业务量为销售100000件产品,按此业务量给销售部门的预算费用为5000元。

如果该销售部门实际销售量达到120000件,超出了预算业务量,固定预算下的费用预算仍为5000元。

2.弹性预算编制方法

弹性预算是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考虑到计划期间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制出一套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在不同业务量的情况下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水平。

该方法是为了弥补固定预算的缺陷而产生的。

编制弹性预算所依据的业务量可能是生产量、销售量、机器工时、材料消耗量和直接人工工时等。

弹性预算的优点表现在:

一是预算范围宽;二是可比性强。

弹性预算一般适用于与预算执行单位业务量有关的成本(费用)、利润等预算项目。

弹性预算的编制,可以采用公式法,也可以采用列表法。

(1)公式法。

公式法是假设成本和业务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业务量和单位变动成本之间的变动关系可以表示为:

Y=a+bx

其中Y是成本总额,a表示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固定成本,b是单位变动成本,x是业务量,某项目成本总额Y是该项目固定成本总额和变动成本总额之和。

这种方法要求按上述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线性假定,将企业各项目成本总额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

【例2-1】某企业的制造费用项目单位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资料如表2-1所示。

表2-1某企业制造费用项目单位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资料

费用明细项目

单位变动费用(元/工时)

费用明细项目

固定费用(元)

变动费用:

间接人工

间接材料

维护费用

水电费用

机物料

0.5

0.6

0.4

0.3

0.2

固定费用:

维护费用

折旧费用

管理费用

保险费用

财产税

12000

30000

20000

5000

小计

2.0

小计

77000

假设该企业预算期可能的预算工时变动范围为49000~51000工时,制造费用弹性预算如表2-2所示。

表2-2某企业制造费用弹性预算表(公式法)

工时变动范围:

49000~51000小时单位:

项目

a

b

固定部分

维护费用

折旧费用

管理费用

保险费用

财产税

12000

30000

20000

10000

5000

——

——

——

——

——

小计

77000

——

变动部分

间接人工

间接材料

维护费用

水电费用

机物料

——

——

——

——

——

0.5

0.6

0.4

0.3

0.2

小计

——

2.0

总计

77000

2.0

公式法的优点是在一定范围内预算可以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可比性和适应性强,编制预算的工作量相对较小;缺点是按公式进行成本分解比较麻烦,对每个费用子项目甚至细目逐一进行成本分解,工作量很大。

(2)列表法。

列表法是指通过列表的方式,将与各种业务量对应的预算数列示出来的一种弹性预算编制方法。

【例2-2】假定有关资料同表2-1。

预算期企业可能的直接人工工时分别为49000工时、49500工时、50000工时、50500工时和51000工时。

用列表法编制制造费用弹性预算如表2-3所示。

表2-3某企业制造费用弹性预算表(列表法)单位:

费用明细项目

单位变动费用

业务量

49000

49500

50000

50500

51000

变动费用:

间接人工

间接材料

维护费用

水电费用

机物料

0.5

0.6

0.4

0.3

0.2

24500

29400

19600

14700

9800

24750

29700

19800

14850

9900

25000

30000

20000

15000

10000

25250

30300

20200

15150

10100

25500

30600

20400

15300

10200

小计

2.0

98000

99000

100000

101000

102000

续表

费用明细项目

单位变动费用

业务量

49000

49500

50000

50500

51000

固定费用:

维护费用

折旧费用

管理费用

保险费用

财产税

12000

30000

20000

10000

5000

12000

30000

20000

10000

5000

12000

30000

20000

10000

5000

12000

30000

20000

10000

5000

12000

30000

20000

10000

5000

小计

77000

77000

77000

77000

77000

制造费用合计

175000

176000

177000

178000

179000

列表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直接从表中查得各种业务量下的成本费用预算,不用再另行计算,因此直接、简便;缺点是编制工作量较大,而且由于预算数不能随业务量变动而任意变动,弹性仍然不足。

(二)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1.增量预算编制方法

增量预算是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通过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

增量预算以过去的费用发生水平为基础,主张不需在预算内容上作较大的调整,它的编制遵循如下假定:

第一,企业现有业务活动是合理的,不需要进行调整;

第二,企业现有各项业务的开支水平是合理的,在预算期予以保持;

第三,以现有业务活动和各项活动的开支水平,确定预算期各项活动的预算数。

【例2-3】某企业上年的制造费用为50000元,考虑到本年生产任务增大10%,按增量预算编制计划年度的制造费用。

计划年度制造费用预算=50000×(1+10%)=55000(元)

增量预算编制方法的缺陷是可能导致无效费用开支项目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为不加以分析地保留或接受原有的成本费用项目,可能使原来不合理的费用继续开支而得不到控制,形成不必要开支合理化,造成预算上的浪费。

2.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零基预算的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的编制计划和预算方法”,它是在编制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一切以零为出发点,从实际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方法。

零基预算的程序如下:

第一,企业内部各级部门的员工,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详细讨论计划期内应该发生的费用项目,并对每一费用项目编写一套方案,提出费用开支的目的以及需要开支的费用数额。

第二,划分不可避免费用项目和可避免费用项目。

在编制预算时,对不可避免费用项目必须保证资金供应;对可避免费用项目,则需要逐项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尽量控制不可避免项目纳入预算当中。

第三,划分不可延缓费用项目和可延缓费用项目。

在编制预算时,应根据预算期内可供支配的资金数额在各费用之间进行分配。

应优先安排不可延缓费用项目的支出。

然后,再根据需要,按照费用项目的轻重缓急确定可延缓项目的开支。

零基预算的优点表现在:

不受现有费用项目的限制;

不受现行预算的束缚;

能够调动各方面节约费用的积极性;

有利于促使各基层单位精打细算,合理使用资金。

(三)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编制方法

1.定期预算编制方法

定期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对应,便于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也有利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但这种方法固定以1年为预算期,在执行一段时期之后,往往使管理人员只考虑剩下来的几个月的业务量,缺乏长远打算,导致一些短期行为的出现。

2.滚动预算编制方法

滚动预算又称连续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期间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地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始终保持为一个固定长度(一般为12个月)的一种预算方法。

滚动预算的基本做法是使预算期始终保持12个月,每过1个月或1个季度,立即在期末增列1个月或1个季度的预算,逐期往后滚动,因而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使预算保持为12个月的时间长度,故又叫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

这种预算能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对未来始终保持整整12个月时间的考虑和规划,从而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能够稳定而有序地进行。

按月滚动的滚动预算编制方式如图2-2所示。

 

图2-2滚动预算示意图

滚动预算的编制还采用了长期计划、短期安排的方法进行,那就是在基期编制预算时,先按年度分季,并将其中第一季度按月划分,建立各月的明细预算数字,以便监督预算的执行;至于其他三个季度的预算可以粗略一些,只列各季总数。

到第一季度结束后,再将第二季度的预算按月细分,第三、四季度以及增列的下一年度的第一季度的预算只列出各季度的总数,……如此类推。

采用这种方法编制的预算有利于管理人员对预算资料作经常性的分析研究,并根据当时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加以调整。

二、预算的编制程序

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一)下达目标

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预算期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企业预算目标,包括销售或营业目标、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目标和现金流量目标,并确定预算编制的政策,由预算委员会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

(二)编制上报

各预算执行单位按照企业预算委员会下达的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单位预算方案,上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

(三)审查平衡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

在审查、平衡过程中,预算委员会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行单位予以修正。

(四)审议批准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有关预算执行单位修正调整的基础上,编制出企业预算方案,报财务预算委员会讨论。

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或者预算目标的事项,企业预算委员会应当责成有关预算执行单位进一步修订、调整。

在讨论、调整的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正式编制企业年度预算方案,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

(五)下达执行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董事会或经理办公室审议批准的年度总预算,一般在次年3月底以前,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预算委员会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执行。

 

第三节预算编制

一、企业年度预算目标与目标利润预算

(一)年度预算目标

预算目标源于战略规划、受制于年度经营计划,是运用财务指标对企业及下属单位预算年度经营活动目标的全面、综合表述。

通过预算目标,高层管理者可将战略和计划传达给整个组织;每个部门也可以明确在实现战略与计划中需要履行的预算方针与目标责任。

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起点,预算目标是预算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

高质量的目标有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有利于日常管理的协调开展和有序进行。

企业年度预算目标的确定必须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建立预算目标的指标体系

建立预算目标的指标体系,主要应解决以何种指标作为预算导向、核心指标如何量化、指标间的权重如何确定等问题。

预算目标的指标体系应能体现公司总体战略,突出企业战略管理重点,从而将年度经营计划深度细化,成为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的直接“调控棒”,它是企业年度经营业绩的指南针和行动纲领,是编制预算的基础和依据。

从内容上说,预算目标指标体系应包括盈利指标、规模增长指标、投资与研发指标、风险控制(资本结构)指标、融资安排等。

2.测量并确定预算目标的指标值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确定预算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协调公司股东、董事会、经营者等各方利益的过程。

从理论上分析,预算目标各指标的指标值是企业的预算标杆,它应当具有挑战性,并且必须保证企业及其各部门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如果预算目标从遥不可及,就会失去目标的激励作用。

因此,预算目标设定要以战略目标为依据,同时结合年度经营计划进程,合理确定年度经营任务,将企业发展战略和各经营单位实际情况融入预算管理体系,并构成预算考评指标体系的标准之一。

(二)目标利润预算方法

预算目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是预计目标利润。

目标利润的测算,应在考虑企业出资人盈利要求及战略安排、企业发展对利润的需求等基础上,充分评判主客观条件,进而根据预算年度生产经营、财务活动进行确定。

为了能够确定一个既积极又可靠的利润目标,企业除全面考虑其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生产经营上的可能性外,还应综合考虑生产经营的分项指标,根据总体指标和分项指标的关系进行综合平衡,制定正确的利润规划。

为了简便起见,本书只考虑产品销售利润预算问题,不涉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项目,而且以利润总额为分析对象。

在有关产品的销售价格、经营成本、产销结构等条件明确的情况下,企业未来预算期间的目标利润预算通常可用下列方法进行:

1.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是根据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与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方法。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目标利润=预计产品产销数量×(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费用

2.比例预算法

比例预算法是利用利润指标与其他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的内在比例关系,来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

由于销售利润与产品销售收入的多少、产品成本的水平、企业资金总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可以分别采用以下比例预算法测定企业的目标利润:

(1)销售收入利润率法。

它是利用销售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销售利润多少完全取决于销售收入的多寡,两者成正比例变动。

企业可以在上期实际销售收入利润率(或前几期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利润。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测算的销售利润率

(2)成本利润率法。

它是利用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的比例关系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目标利润=预计营业成本费用×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

式中预计营业成本费用是按成本费用资料加以确定的,而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则可按同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确定。

(3)投资资本回报率法。

它是利用利润总额与投资资本平均总额的比例关系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目标利润=预计投资成本平均总额×核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

按投资成本回报率确定目标利润的实质,就是按要求的企业投资利润率测算目标利润。

【例2-4】某企业上年实际投资资本平均总额3800万元。

为扩大产品销售规模,计划年初追加200万元营运资本,企业预期投资资本回报率为16%。

则该企业的目标利润为:

(3800+200)×16%=640(万元)

(4)利润增长百分比法。

它是根据有关产品上一期间实际获得的利润额和过去连续若干期间的平均利润率增长幅度(百分比),并全面考虑影响利润的有关因素的预期变动而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方法。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目标利润=上期利润总额×(1+利润增长百分比)

3.上加法

它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不断积累和提高股东分红水平等需要,匡算企业净利润,再倒算利润总额(即目标利润)的方法。

企业留存收益=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

净利润=

或:

=本年新增留存收益+股利分配额

目标利润=

上式公式中,当以年度净利润为基础按一定百分比计算分配股利时,可采用第一个公式;当以股本为基础按一定百分比计算分配股利时,只能采用第二个公式。

【例2-5】某企业预算年度计划以股本的10%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并新增留存收益800万元。

企业股本8000万元,所得税税率20%,则可按下述步骤测算目标利润额:

目标复利分红额=8000×10%=800(万元)

净利润=800+800=1600(万元)

目标利润=

=2000(万元)

(三)企业年度预算目标各指标值的确定举例

综合以上分析方法,根据产品价格、销量、成本之间的关系,确定目标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