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3009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docx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试题53份通用36

课练17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独立第三方大数据分析机构标准排名研究院发布了2016中国“氧吧城市”排行榜,“绿色肺活量”是评选“氧吧城市”的重要指标,“绿色肺活量”体现了绿色植被制造氧气和吸附尘埃的能力。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北方城市的“绿色肺活量”季节变化较南方城市大的原因是北方城市植被主要是(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D.常绿硬叶林

2.影响入选“氧吧城市”排行榜的因素有(  )

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②市域森林覆盖率 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④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⑤市域经济总量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我国南方地区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方地区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冬季落叶,故北方城市“绿色肺活量”季节变化较南方城市大。

第2题,“绿色肺活量”体现了绿色植被制造氧气和吸附尘埃的能力。

因此,空气质量是一个重要指标。

森林、绿地都影响植被制造氧气的能力。

市域经济总量与入选“氧吧城市”排行榜无关。

(经典题)下图分别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

读图回答3~4题。

3.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中,字母E→F阶段反映的是(  )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

4.在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中,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中的(  )

A.C时段B.D时段

C.E时段D.F时段

答案:

3.C 4.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第3题,E→F阶段反映该城市城市化水平是在较高(90%左右)的情况下下降,应为逆城市化现象,C项正确;城市化加速阶段对应的应为B→D阶段,A错;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城市化速度基本停滞,但不是衰退阶段,B错;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乡差别缩小,D错。

第4题,乙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通过判读图形可知:

劳动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就业的百分比分别大约是58%、16%、26%,城市化水平大约为劳动力在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和,即42%,对比左图应在C时段,选A。

城市风道也叫城市通风廊道,其作用是将郊外的风引入中心城区,让空气在城市中穿行。

近年来北京、杭州、西安、上海、长沙等城市先后制定了城市风道规划。

下图为《长沙市城市风道规划图》(环城线以内为长沙主城区)。

读材料完成5~6题。

5.长沙市城市风道规划与设计优先参考的依据是(  )

A.盛行风向及热力环流

B.河流流向及城市主干道的走向

C.城市功能区的结构及分布

D.地面高大建筑及河湖湿地的分布

6.规划设计城市风道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主城区输入新鲜空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B.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驱散雾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C.给主城区带来充沛水汽,增加降水量

D.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地表水下渗量,提高地下水水位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城市风道规划与设计的目的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及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要优先参考城市所在地的盛行风向、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规划与设计城市风道。

第6题,城市风道可增大城市风力,有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扩散,缓解热岛效应,驱散雾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家住我国东部某三线城市的王女士,准备在当地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

王女士考察了数家楼盘,并选取了四组做了下表。

据表完成7~9题。

楼盘

均价(元/m2)

用地面积(m2)

楼房走向

容积率(%)

建蔽率(%)

5800

9500

南北

140

50

4500

6800

东北—西南

300

60

2800

13000

东西

270

30

3600

8600

西北—东南

180

50

注:

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7.房价构成中,土地价格所占比重较大。

四个楼盘中,甲楼盘均价最高,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靠近学校,属学区房

B.远离市区,空气清新

C.城市中心,交通便利

D.靠近河流,属江景房

8.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果布局不当,楼房之间经常会因“狭管效应”出现瞬时强风。

上表四个小区中,最容易出现瞬时强风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9.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规定“七层及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按此标准,下列楼盘必须设置电梯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7.C 8.B 9.C

解析:

第7题,依题意,房价构成中土地价格占比较大,由此可推测房价高,是因为地价高。

而影响地价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城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利程度,故甲楼盘均价高,最可能原因是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

第8题,该地处于我国东部,盛行风向为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东北—西南走向的楼盘与风向垂直,容易导致风力在楼房一侧积聚,而在两楼间的通道因与风向一致,可能使向风一侧气流瞬间进入通道,造成狭管效应而出现瞬时强风(见图)。

第9题,依据容积率和建蔽率含义,可判断容积率/建蔽率=楼层,经计算可知,丙楼盘楼层为9层,故必须设置电梯。

下图示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城市化增速变化及预测。

据此回答10~11题。

10.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与城市人口比重之间的关系是(  )

A.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与城市人口比重呈正相关

B.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为正值,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C.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变化导致城市人口比重空间差异

D.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减慢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1.2015年之后城市人口比重增速(预测)持续下降,说明我国(  )

A.工业化进程放慢,农业生产比重上升

B.粮食生产地位下降,园艺业产值比重上升

C.工业部门以资源和资金密集型工业为主

D.逐渐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社会

答案:

10.B 11.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城市化相关知识。

第10题,由题意得只要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大于零,城市人口比重就一直上升,B正确;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呈波状起伏,城市人口比重一直在增加,A错;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变化只能反映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的快慢,反映不出城市人口比重空间差异,C错;1990至1995年,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减慢,但这个时候我国并没有出现逆城市化,D错。

第11题,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下降说明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缓慢,城市化进入后期阶段,此阶段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A错,D正确;农业比重下降,但通过集约化生产,农业产值提升,地位并不会下降,B错;工业部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C错。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材料一 2002~2015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153万增加到548万,合肥市城镇化率由34%提高到70.4%。

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 下图为安徽省合肥市1952~2015年人口、城市化率统计图。

材料三 2002年3月合肥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2009年11月龙岗开发区移交瑶海区,2010年10月瑶海区与新站区的区域管辖调整。

2016年合肥市瑶海区内部行政区划调整,涉及72.22万人。

材料四 下图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图。

该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促进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1)依据材料,分别指出1952~2002年和2002~2015年合肥市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指出2008~2010年合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及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加快合肥城市化进程的有利影响。

(4)合肥在城市化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哪些主要问题?

答案:

(1)1952~2002年,起步低、发展慢,城市化水平低;2002~2015年,起步低、发展快,城市化水平处于中等。

(2)合肥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非农业人口比例上升(城市化率上升)。

主要原因是行政区划调整、人口迁入等。

(3)增加城市用地,扩大城市规模;大量劳动力迁入,提高城市化率;加快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4)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破坏(热岛效应、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

解析:

(1)题,仔细阅读材料二即可得出结论。

(2)题,由材料二可知2008~2010年合肥市人口数量出现急增,通过分析相关材料可以判断主要原因是行政区划调整和人口迁入。

第(3)题,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承接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迁入城市有利于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化率、加快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第(4)题,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污染问题,生态问题,交通、居住和就业等问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4分)

材料一 下面两图为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下图为该大城市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图。

(1)据材料一描述该大城市的发展特征。

(2)据材料一中的下图,说明该大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

(3)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该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答案:

(1)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变大;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大。

(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花卉种植;耕地面积减小,农业用地紧张。

(3)城市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小、地表径流量较大,易形成城市内涝。

措施:

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使用渗水砖,增大雨水的下渗量;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的发展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题,发展特征应结合非农业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比重以及建成区面积进行分析。

(2)题,城市发展促进郊区农业结构调整,耕地面积减小。

第(3)题,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状况,其解决措施应从增大下渗量、增强地表径流的排泄能力两方面分析。

刷题加餐练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据此完成第1题。

1.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

据此完成2~3题。

2.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3.“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答案:

2.D 3.B

解析:

第2题,本题考查我国珠三角的城市化过程。

图中显示农民自建的“握手楼”楼层高、房间多,不可能为自住考虑,也不适宜外来人口长期定居;“握手楼”位于珠三角某中心城市周边,利于外来人口租住,故其直接目的应是出租房屋以增加收入,故D项正确。

第3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

“握手楼”吸引城区人口居住,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人口多,房价昂贵,故B项正确。

(2018·河北沧州联考)巴西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

下表为巴西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由30%上升为60%经历的时间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

据此完成4~6题。

国家

经历的时间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巴西

30年

增加2/3

发达国家

50年

增加2.5倍

4.表中数据说明,巴西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  )

A.滞后城市化现象

B.虚假城市化现象

C.农民盲目涌向城市的现象

D.大城市急剧膨胀的现象

5.这一现象给巴西带来的城市问题是(  )

①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②就业困难 ③贫富差距大 ④家庭小轿车拥有量增加 ⑤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⑥城区范围不断扩大

A.①④⑥B.②③⑤

C.②④⑥D.①③⑤

6.解决巴西城市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B.调整第二、三产业结构

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D.促进工业和服务业发展

答案:

4.B 5.B 6.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城市化及其影响。

第4题,城市化进程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一倍,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增加了三分之二,明显是虚假城市化现象,选B。

第5题,结合上题可知,虚假城市化表现为城市人口增长远远超过经济发展水平,必然会出现就业困难、贫富差距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不是城市问题,①错;经济发展滞后,城市范围不会一直扩大,家庭小轿车拥有量也增加不明显,④⑥错,选B。

第6题,巴西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是虚假城市化,解决的有效措施应当是加快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选D。

(2018·广西南宁摸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时空变化明显。

读图回答7~8题。

7.上海市远郊人口就业增速快,是因为(  )

A.制造业的外迁

B.市区环境污染

C.城郊农业发展

D.城市用地不足

8.据图推测,1990~2010年,上海市(  )

A.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

B.近郊区失业率上升

C.人口就业呈现分散化趋势

D.远郊区人口老龄化加速

答案:

7.A 8.C

解析:

第7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工业往往向郊区迁移;同时,市区地租等成本的上涨,促使工业向外迁移,使得远郊人口就业增速快,故A项正确。

第8题,据图可知,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就业比重减少;近郊区人口比重增加,就业比重增加;远郊区就业比重增加,人口比重增加,说明人口就业呈现出了分散化的趋势,故C项正确;从现有信息并不能获知上海市中心城区是否出现空心化,故A项错误;近郊区就业比重增加,失业率降低,故B项错误;远郊区的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劳动力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减缓,故D项错误。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使得中国的城市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

下表示意过去25年和未来25年中国城市面临的压力(以过去25年的压力为1)。

据此完成9~10题。

城市面临的压力

过去25年

未来25年

水压力

1

1.88

土地压力

1

3.45

能源压力

1

2.89

生态压力

1

2.42

9.根据表格信息判断,中国城市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城市化进程(  )

A.快于经济发展速度与工业化进程

B.与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不相适应

C.滞后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D.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适应

10.解决中国城市化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措施是(  )

A.推进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型的城市化

B.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C.立足资源环境优势,促进小城市快速发展

D.控制大城市规模,避免城市群的形成

答案:

9.D 10.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城市化及影响。

第9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水、土地、能源、生态等资源压力较大,这说明中国城市化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是城市化进程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适应,D对。

第10题,通过上题分析可知,中国城市化亚健康状态主要是与资源承载力不相适应,所以解决的有效措施应该从减轻对资源的压力角度考虑,应该积极建设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型的城市,A正确;中国城市主要是资源短缺,不是环境污染,B错;健康的城市化应是大小城市协调发展,C错;城市群能够加强城市间的联系与交流合作,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D错。

读我国100万以上人口主要的50个城市上班平均花费时间(单位:

分钟)排列前五(表一)和排列后五(表二)城市资料表,回答11~13题。

表一

城市

上班花费时间

正常上班时间

堵车时间

北京

52

38

14

广州

48

36

12

上海

47

36

11

深圳

46

35

11

天津

49

29

11

表二

城市

上班花费时间

正常上班时间

堵车时间

南昌

23

18

5

东莞

22

17

5

银川

21

18

3

西宁

19

17

2

中山

18

18

0

11.对城市正常上班时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耗时越长,城区面积越大

B.耗时越短,城市交通越落后

C.耗时越长,城市对交通需求越大

D.耗时越短,城市经济越发达

12.造成北京、广州等城市上班花费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交通建设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城市化速度快制约了城市交通的发展

C.交通拥堵诱发交通事故,影响出行效率

D.城市交通结构向家用小汽车方向转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13.下列措施能有效缩短城市上班花费时间的是(  )

A.协调好城市化,严控私家车数量

B.加强城市规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增加交警力量,确保城市道路畅通

D.加强环保宣传,积极倡导低碳出行

答案:

11.C 12.A 13.B

解析:

第11题,城市正常上班时间耗时长短与城区面积、经济发达程度关系不大,与居住地和工作地的距离、交通的通达度密切相关。

耗时越长,说明城市对交通的需求越大。

第12题,造成北京、广州等城市上班花费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城市交通建设发展较慢,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第13题,要想有效地缩短城市上班花费时间,需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对概念理解不全

(2018·江苏镇江模拟)城市化的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

一些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如下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 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负相关 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15.依据该模式,某城市2000年时城市化程度为20%,下水道普及率为40%;2008年时城市化程度为90%,下水道普及率为80%;则2008年的径流量约为2000年时的(  )

A.1倍B.2倍

C.3倍D.4倍

答案:

14.C 15.C

解析:

第14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示内容。

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与下水道普及率呈负相关;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下,城市化程度与径流量呈正相关。

故选C项。

第15题,读图可知,城市化程度为20%、下水道普及率为40%的情况下,图中对应的数字约为2,城市化程度为90%,下水道普及率为80%的情况下,图中对应的数字约为6。

故选C项。

 不能全面把握城市化的表现

(2018·河南南阳统考)半城镇化是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

读图,完成16~17题。

16.与半城镇化率关联度最高的根本因素是(  )

A.城乡差异

B.户籍政策

C.第二、三产业比重

D.人口密度

17.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生活成本低 ②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③环境优美 ④收入水平高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16.A 17.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城市化相关知识。

第16题,从材料可知,半城镇化的表现是“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异,选A。

第17题,甲地为长三角地区,该地基础设施完善,收入水平高,因此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强,人口向该地区城市迁入快,造成半城镇化率高,②④正确;长三角地区消费水平高,生活成本高,①错;环境优美与此无关,④错。

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