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3073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docx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0314

父母如何教育幼儿

  1.给幼儿一些选择的自由

3岁左右的幼儿已有了逆反心理,父母单方面的发号施令常常成为他们发脾气的原因。

如果直接对他们说:

“去吃饭!

”或“去洗澡吧!

”通常会使命令遭到抵抗。

这时,父母不妨给幼儿一些选择的自由,换种方式说:

“吃饭及洗澡你想先做哪个?

”提出两种对等的项目让他选择,由于2岁的幼儿还不会去考虑这两者以外的事项,所以大部分都会在其中选择一项。

这种“哪一个先都没关系,你爱如何就如何”的自由,足以让他感到兴奋和满足了。

这不失为对付幼儿发脾气的一条好策略。

而且,给孩子一些选择的自由,在无形中就灌输给了孩子自己为自己的事做决定的自主意识。

2.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施予体罚,体罚包含了2种危险因素。

  其中之一就是孩童容易模仿双亲,对别人使用暴力。

父母是幼儿最亲近的人,也是当然的学习对象,如果双亲经常体罚他,就会使他变成性格残暴的人。

  其次,父母经常对幼儿施予体罚,幼儿会心存警戒,不再与父母亲近,如此一来,父母根本无法给予教养和管教,更别说幼儿会对双亲怀恨,想伺机报复了。

当然,父母也是凡人,有时不免气极了而打小孩。

在这种时候也大可不必自怨自艾、悔恨莫及,只要能尽量控制情绪,以理智的方式处理,避免过度的体罚就行了。

  3.家长如何对付幼儿发脾气

  2岁左右的幼儿最令父母头痛的问题,莫过于无缘无故的乱发脾气了。

对此,如果父母缺乏一套管教方针,过于心软,就会被2岁的幼儿搞得团团转。

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管教方针。

  

(1)、弥补孩子理解的不足

  此年龄的幼儿理解力不足,无法正确判断周围的情况,因此容易发脾气。

双亲必须先耐心听他诉说,再为他说明,使他理解。

例如,当他想要别人的东西而哭闹不休时,首先要让他认识“自己的东西”。

“你的在哪里呢?

拿来妈妈看看!

”然后再向他说明:

“这不是一样吗?

  

(2)、注意他是否饥饿或疲倦了

  肚子饿、太过疲倦等平常的事情,有时也会成为幼儿发脾气的原因。

母亲常会责骂小孩:

“每次到了傍晚正忙时,你就乱发脾气,一点也不知道大人的辛苦!

”然而,母亲是否根本忘了孩子的饥饿和疲倦已达到了极限,事实上,预防这种情形的发生,正是母亲的责任。

  (3)、命令应该统一

  父亲与母亲,或是祖父母与双亲,如果对幼儿发出不同的指示命令,那将是很危险的,不但会使幼儿发脾气,且会让他们陷入混乱,无所适从。

  一般来说,大人的意见当然会有不同,要避免或许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在幼儿面前呈现对立状态,会使幼儿陷入混乱。

所以无论如何,家人应事先调整意见,在幼儿能判断复杂的事情之前,努力保持同一个方针。

  (4)、优柔寡断最糟糕

幼儿发脾气的时候,最忌的就是双亲先是犹豫不决,后来禁不起幼儿的哭闹,终于屈服的优柔寡断作风。

如此,幼儿会认为当父母说“不行”时,只要发脾气,就可以获得自己所要的东西,遂以发脾气作为他的武器。

怎样教育幼儿幼儿教育方法幼儿早期教育知识

自从人类步入了电子信息时代,一切都在快速的传播中,加快了发展的脚步。

成人的工作压力增大、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大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尤其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

怎样教育幼儿幼儿教育方法幼儿早期教育知识!

在讲解怎样教育幼儿之前我们先讲讲关于幼儿早期教育知识!

2011-11-3011:

57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幼儿教育会给未来更高级的教育打下基础,所以良好的幼儿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这里牵涉到人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对象的阶段划分问题。

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的需要。

因此,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

 

2011-11-3011:

57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宝宝大约在出生1年后,才会开始有意义的口语沟通。

在此之前,宝宝倚赖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表达他的情感与想法的。

除了以哭做为直接的沟通之外,身体语言如脸部的表情、手臂与脚的摆动都是。

在此期间,你越了解他们的身体语言,就越能拉近你与宝宝之间的情感联结,也越能鼓励他使用非语言的方式作为有效的沟通。

2011-11-3011:

57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值得提醒家长朋友注意的是:

1.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

而是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这非常重要。

当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但这并不是幼儿阶段最主要的任务。

2.最适合培养幼儿的方式是“游戏”:

说教的方法不适宜培养孩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是“游戏”。

孩子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商量。

3.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

可以适时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程。

孩子回到家还会向家长宣传,如果看到家长乱扔垃圾,就会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垃圾要分类。

连很多家长都说,垃圾分类的游戏让他们很受益,以前他们都不懂得垃圾还要分类,以及哪些是可回收垃圾?

还有“关爱他人”的教育,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开智学校慰问、表演木偶戏,使孩子从小懂得同情和关怀弱者。

4.关注孩子的发展潜力: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什么样的孩子才有发展潜力?

热情大方,会关心同伴,这样的孩子人缘更好,以后也会有更多锻炼的机会;同时,这样的孩子求知欲强,思维很活跃,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好。

幼儿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中造就孩子健全美好的心灵,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生活、行为、卫生习惯。

孩子的潜力非常大。

小班的孩子经常玩交通安全的游戏,已经懂得走人行道要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等交通规则。

5.要孩子做到家长首先要做到:

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学校,家庭、社会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而且,由于孩子喜欢模仿大人,但是又不懂得选择,就把在家庭和社会中看到、听到的一切现象都模仿和表现在游戏中了,比如有的孩子会模仿大人醉酒的样子。

家长无论是说话,还是行动,实际上就已经在教孩子怎么做了。

家长经常跟孩子说,对人要有礼貌,不能乱发脾气。

可是家长自己说话的时候,经常大呼小叫的。

孩子怎么能不受影响呢?

要孩子做到,家长首先要做到。

有些家长说,我们要是早知道这些就好了,可以让孩子早点养成好习惯。

2011-11-3011:

57

6.错过幼儿期再纠正就难了:

有人说,小孩子还不懂事,以后长大了再慢慢教。

不要小看孩子,他们已经懂得很多事情了。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教他更容易接受。

如果错过了幼儿期的教育,以后再纠正就难了。

7.很多家长喜欢替孩子包办:

家长们常常是口头上说很重视子女教育,但具体到小事上,就做不到。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尽量地满足孩子的需求。

过于娇惯孩子,孩子就不懂得谦让。

幼儿教育要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才会见实效。

还有很多家长喜欢替孩子包办。

比如幼儿园请家长 一起观看孩子比赛系鞋带,可有些家长却一面对孩子说“这很容易”,一面就替孩子把鞋带给系起来了。

家长应该多放手,让孩子得到锻炼,不能让他事事依赖。

好了有了以上幼儿早期教育知识作为铺垫,下面我们讨论一下:

怎样教育幼儿的部分幼儿教育方法

1.给幼儿一些选择的自由:

3岁左右的幼儿已有了逆反心理,父母单方面的发号施令常常成为他们发脾气的原因。

如果直接对他们说:

“去吃饭!

”或“去洗澡吧!

”通常会使命令遭到抵抗。

这时,父母不妨给幼儿一些选择的自由,换种方式说:

“吃饭及洗澡你想先做哪个?

”提出两种对等的项目让他选择,由于2岁的幼儿还不会去考虑这两者以外的事项,所以大部分都会在其中选择一项。

这种“哪一个先都没关系,你爱如何就如何”的自由,足以让他感到兴奋和满足了。

这不失为对付幼儿发脾气的一条好策略。

而且,给孩子一些选择的自由,在无形中就灌输给了孩子自己为自己的事做决定的自主意识。

2011-11-3011:

57

2.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施予体罚,体罚包含了2种危险因素:

其中之一就是孩童容易模仿双亲,对别人使用暴力。

父母是幼儿最亲近的人,也是当然的学习对象,如果双亲经常体罚他,就会使他变成性格残暴的人。

其次,父母经常对幼儿施予体罚,幼儿会心存警戒,不再与父母亲近,如此一来,父母根本无法给予教养和管教,更别说幼儿会对双亲怀恨,想伺机报复了。

当然,父母也是凡人,有时不免气极了而打小孩。

在这种时候也大可不必自怨自艾、悔恨莫及,只要能尽量控制情绪,以理智的方式处理,避免过度的体罚就行了。

3.家长如何对付幼儿发脾气:

2左右的幼儿最令父母头痛的问题,莫过于无缘无故的乱发脾气了。

对此,如果父母缺乏一套管教方针,过于心软,就会被2岁的幼儿搞得团团转。

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管教方针。

(1)、弥补孩子理解的不足:

此年龄的幼儿理解力不足,无法正确判断周围的情况,因此容易发脾气。

双亲必须先耐心听他诉说,再为他说明,使他理解。

例如,当他想要别人的东西而哭闹不休时,首先要让他认识“自己的东西”。

“你的在哪里呢?

拿来妈妈看看!

”然后再向他说明:

“这不是一样吗?

(2)、注意他是否饥饿或疲倦了:

肚子饿、太过疲倦等平常的事情,有时也会成为幼儿发脾气的原因。

母亲常会责骂小孩:

“每次到了傍晚正忙时,你就乱发脾气,一点也不知道大人的辛苦!

”然而,母亲是否根本忘了孩子的饥饿和疲倦已达到了极限,事实上,预防这种情形的发生,正是母亲的责任。

(3)、命令应该统一:

父亲与母亲,或是祖父母与双亲,如果对幼儿发出不同的指示命令,那将是很危险的,不但会使幼儿发脾气,且会让他们陷入混乱,无所适从。

一般来说,大人的意见当然会有不同,要避免或许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在幼儿面前呈现对立状态,会使幼儿陷入混乱。

所以无论如何,家人应事先调整意见,在幼儿能判断复杂的事情之前,努力保持同一个方针。

(4)、优柔寡断最糟糕:

幼儿发脾气的时候,最忌的就是双亲先是犹豫不决,后来禁不起幼儿的哭闹,终于屈服的优柔寡断作风。

如此,幼儿会认为当父母说“不行”时,只要发脾气,就可以获得自己所要的东西,遂以发脾气作为他的武器。

蒙特梭利教育的独特方法

 蒙特梭利是一位医学博士,后投身教育,有深厚的生理学、医学知识背景。

通过对前人和当代的教育与心理理论的研究,以及在儿童之家执教的实践,她对儿童有了新的发现,这是她的最大贡献。

发现一:

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孩子一出生,感觉器官就开始感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

孩子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的感觉能力。

这些感觉能力就决定了孩子可以依靠这些能力接受环境中的信息。

因此,蒙特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

发现二:

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根据生物成长过程的敏感期,蒙特梭利发现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也有敏感期。

3岁前,主要是秩序、语言、动作、感觉和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

敏感期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最佳年龄。

儿童敏感期的发现开创了幼儿教育的新局面。

 发现三:

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

儿童具有自发性的活动。

自发活动使儿童能够逐渐走向独立。

只要成人不妨碍孩子,他们都能独立。

独立能力弱、或者没有,是成人妨碍的结果。

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就决定孩子在发展中是需要自主学习的。

成人对孩子的这种自主性、自发性不能给予强迫或压抑。

 发现四:

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自发性活动都是内部的因素。

这些内部因素要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

环境一定是适宜的,不适合于孩子的环境,他的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发展。

这种观点和当代心理学的观点完全是一致的,即主体和客体要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依赖的是活动。

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

 基于以上新的儿童观,蒙特梭利在开办的

儿童之家中创造了新的教育法,风靡世界,极具其特性——

  1.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要素

以前,人们认为教育的要素是教师与儿童。

教师教,儿童学。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会自己学,因此环境的提供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孩子要从环境中学习。

因此蒙特梭利对环境的创设有基本的原则。

成人要根据孩子发展的敏感期,为儿童创设适应其发展的环境。

 2.儿童在环境引导下自动自发地学习

 孩子可以自动地去利用环境,自主选择。

成人没有权利去指挥、命令。

孩子自己选择想要做的工作,成人尊重孩子的意愿。

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3.有限制的自由

孩子的工作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享有很大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没有限制的。

蒙特梭利对孩子的活动有一套完整的规则,在保障每个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时,也要求孩子自律。

不破坏环境,不妨碍他人。

 4.成人是孩子活动的协助者

 成人不再是教导者,从教导者变成了一个协助者。

成人给予孩子引导、帮助和建议。

而这些协助都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

成人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发展、进步及遇到的问题,然后决定给孩子提供协助的方法、时机,避免无端地干扰孩子。

 5.教具是孩子学习的工具

 教具是让孩子认识生活,练习独立能力和建构人格的学习材料。

蒙特梭利研究制作出许多教具,把生活、物体、现象当中的某些特征突出、孤立起来,让孩子去感知。

当孩子具备感知、认识这些特征的能力之后,再把它回归到生活当中。

这样,就把过去老师靠说教传授的东西转移到丰富多彩的教具当中,教具引发儿童的兴趣,儿童在操作的工作中自我成长。

同时这些教具还有错误纠正的功能。

6.大容量的认知

 蒙特梭利教育是大容量的认知,她的领域是很广阔的。

老师要根据儿童的需求,不断地制作新的教具。

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她选择感官与数学这两个领域,制作了大量的教具,几乎世界通用。

而语言、科技、生活等领域则需要教师根据本土文化去设计和制作。

三岁去幼儿园了吗,去幼儿园的孩子在各方面都会比在家有所提高,哭闹也会减少的,另外多带宝宝与人交往交流,和宝宝一起看些幼儿小故事。

讲故事等。

小孩爱哭,这完全是正常的。

3岁这个年龄男孩女孩都一样,还没有形成大人期待的男子汉的性格。

他刚刚才粗浅的意识到男孩头发短,女孩头发长等这样的问题。

他们的哭有的是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发泄情绪,有的是表示疼痛、不适,有的却只是一种往方式,想要什么,说不清楚,就哭、发脾气。

当孩子的语言能力增强了,哭就会少得多。

  有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哭得多,有几个原因:

 1、父母下意识地鼓励哭。

比如孩子膝盖上摔了一个小口子,父母亲就老是去“关心”他,一会儿就来问一问、摸一摸,表示过多的担心;又比如孩子为什么事不满意或为得不到某些东西而哭,父母就想尽办法让他不哭,把他想要的东西全给他。

曾经有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等待15分钟作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条件,否则,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

结果,幼儿的表现依实验条件不同而变化;糖果不在眼前时,幼儿坚持等待的时间最长;有一种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减半;两种糖果都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最短。

说明幼儿对眼前的诱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较弱。

  对策:

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在平日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学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

这样当孩子偶尔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容易大发雷霆。

除了以上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之外,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

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

  家长千万不要助长他的哭。

孩子的哭既不要奖励,也不要惩罚,要以中性态度去对待。

不过,在孩子情绪过分激动时,可以和他玩一些消遣性的游戏,分散注意力,或者给予一点亲切的安慰。

但是,不要给太过分的同情,否则会给孩子哭的“动力”。

  2、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

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

  对策:

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安抚他们并转移注意力。

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稳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转移。

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

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

这时,家里人可以有意识地提起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例如,给孩子讲个爱听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去玩最喜爱的荡秋千游戏,等等。

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感情上安抚他,哄劝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

否则,孩子的脾气只会愈演愈烈。

  3、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

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

  对策:

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帮助(或引导)孩子把嚎哭变成语言。

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教他在遇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想法和要求,更有针对性地替他解决,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除了以上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之外,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

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

  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

当孩子发脾气时,千万不要在成人中间形成几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劝,有人离孩子而去,还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讨好,更不要当着孩子争论。

成人彼此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发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态度。

否则他就会更加哭闹不止。

  二、家长切记自已不要经常发脾气。

有一次在商场的玩具部我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有个妈妈突然抬高声音说:

“上个星期刚买过,又要买。

”俨然在告诉大家,我的孩子不讲理,我不给他买的原因是刚买过,不是不给他买。

我觉得这个妈妈有点心虚,不给孩子买玩具有什么丢脸的?

不买就是不买,给孩子讲清道理就行了。

可她的方法有点走样,而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着孩子向外走,孩子则闹着往里拽。

妈妈脾气大发,啪啪打了孩子两下,孩子哇地哭了起来。

于是,这个妈妈不上分说拖着哭着的孩子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了。

有了这么一个好发脾气的妈妈,不想让孩子发脾气都难。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乱发脾气,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到了这个年龄段,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干。

应该充分利用他的这一意愿,在生活习惯方面加以知道,培养他成为一个非常自立的孩子。

这时的幼儿生活上几乎可以完全自理、好动、善良且充满爱心。

孩子的记忆力也相当强,求知欲也很强。

孩子已经很懂道理,有一定的是非观点,能够给别人“挑错”,反驳别人的意见。

   为孩子树立自信。

孩子的自我意识刚刚形成,记忆力很强。

这个时期尤其注意要为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这对于他将来的成长和性格的形成相当重要。

家长一定注意不要轻易叱责孩子,多一些启发和鼓励;和他一同体会克服某个困难的全过程。

 

     幼儿时期的运动能力和智能发达有密切的关系,要想智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必须提高运动能力。

所以让孩子的肢体得到充分锻炼是很重要的。

如果有条件,可以从这时起让孩子接受像武术、跳舞等的启蒙教育。

也可以让孩子开始游泳,但要注意安全,平时让孩子经常练习类似拍皮球等的技巧性运动。

 

     注意训练和提高孩子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小孩子主要通过形象思维来了解周围世界,家长要注意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可以先从形象入手,教他学着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等对比关系,再教他学会数至少10以内的物体个数。

 

     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正式学习,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

孩子到了3岁,智力已经相当发达,已经能够显露出自己对某种事物的兴趣爱好。

仔细观察并发现他在某方面的特长和兴趣,是父母这时候应该做到的。

众所周知,有许多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只是让这么小的孩子学东西需要耐心,切忌心急。

 

    尽量培养孩子思维的完全自立。

这个年龄的孩子的自立意识是通过任性来表现的。

可以把孩子思维的这种不完全的自立转变为完全的自立。

反抗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

讲道理、多表扬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唯一有效的。

丰富孩子生活,尽量多的丰富孩子词汇量。

父母应用行动教给孩子怎样去建立幸福的家庭,宽容、理解、生机勃勃最重要。

 

特别提示:

  为了让孩子做一点事情就给他报酬是不好的,应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刻下劳动快乐的印记。

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人曾对5~6岁学龄前儿童做过抽样调查,发现脾气不好的近16%,性格古怪的占5%,有神经质倾向的占28%,有行为问题的占9%,社会交往不良的近3%,有情绪障碍的近2%,注意力障碍的占10%,智力低下的占0.6%,此外还有偏食、言语发育迟滞、分离性焦虑、强迫现象等。

同时也调查了这些幼儿的躯体疾患,其总和仅占1.5%。

相比之下,幼儿心理偏离问题较为普遍。

  

 常言说: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话有一定科学道理。

万丈高楼平地起。

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的个性虽属雏型,但它对以后的心理发展却具有深远的影响。

有人说:

“树大自然直。

”这种放任自流的思想,不符合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幼儿期身心发展的特征

推荐阅读:

英专家为“三岁看老”找到证据  怎样引导和培养幼儿的个性幼儿的身体处于迅速发展阶段,除了身高体重的增加外,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机能也有所发展。

由于大肌肉的发展,幼儿会不知疲倦地从事各种活动;小肌肉的开始发展,使幼儿已能从事绘画、写字等活动。

脑的结构到幼儿期末已经成熟,孩子可以开始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

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6岁能掌握3000~4000个词汇,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

这个时期的孩子说重复或犹豫不决的情况,一般是由于情绪紧张、神经过敏等原因,因此,成人在与孩子交谈时,应尽量鼓励孩子大胆地说话,对口吃现象不必太在意,训练孩子轻松愉快地发表议论。

幼儿已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孩子的泥工、绘画、讲故事等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目的性、创造性和独立性也日益增强。

从幼儿记忆的发展看,主要是不随意记忆,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记忆开始发展。

幼儿记忆很易受成人的暗示,也很容易发生现实与臆想混淆现象,与此相联系的是幼儿十分相信童话或传说中的人物与情节。

自己也会编织一些自己向往的、却又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成人往往误认为是孩子在撒谎。

 幼儿的情绪体验已相当丰富,一般成年人体验到的情绪,大部分已为幼儿所体验,只是引起的动因和表现方式不同罢了。

幼儿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的,情绪常常极度强烈而高涨。

有时会出现极度的恐惧,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情绪压抑,影响身心发展。

幼儿已萌芽了道德感,孩子已能根据成人的教育,把别人或自己的行为与行为规则相比较,从而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道德体验。

幼儿理智感产生的突出表现是好奇和好问,故幼儿期有“疑问期”之称。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其特点是不甘寂寞,喜欢与同伴一起玩。

但由于环境条件,一些孩子性格内向,自卑感较重,这常常与周围人消极评价儿童有关。

  幼儿期末儿童已养成了一套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全是成人强化的结果。

幼儿一般都认为被成人接纳的行为是好的,反之则是不好的。

幼儿期,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已初步形成,除非环境、经历出现极为严重的转折,否则已形成的行为动力型是很难破坏的。

正因为如此,父母应特别重视幼儿期的教育

儿童教育专家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