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3137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docx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

日照城区地形测量设计项目计划书

第一章总则

1项目概况

日照市位于省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8°35′-119°41′,北纬35°05′-36°00′,东临黄海,西靠,北连、潍坊,南接,总面积5348平方公里。

海岸线99.6公里。

现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和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54个乡镇、街道,2981个村居,总人口281.7万。

2目的、任务

全面完成日照市市辖二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约222.94平方公里围的城区及建制镇1:

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为扎实开展城镇土地调查各项任务打好坚实基础。

共包括八个测区,总调查面积约222.94平方公里。

测区A:

约21.2平方公里,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东至日照北路中心线,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西至同三高速东侧铁丝网,及测区界址点座标。

测区B:

约27.1平方公里,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东至路中心线,沙墩河西岸,南至迎宾路中心线,西至日照北路、日照南路中心线。

测区C:

约50.1平方公里(暂未扣除万平口等水面面积),北至山海路南侧路沿石及测区界址点座标,东至沿海岸人行道外侧,南至海曲东路中心线,西至路中心线,沙墩河东岸,北半部西至路东侧路沿石。

测区D:

约21.5平方公里,北至铁路(含铁路)、迎宾路,东至沙墩河、路中心线,南至测区界址点座标,西至测区界址点座标及铁路(含铁路)。

测区E:

约50.8平方公里,北至海曲东路中心线、路南测路沿石,东至沿海岸人行道外侧,南至路北侧路沿石、南沿海路北侧路沿石。

西至沙墩河、路中线及测区界址点座标。

测区F:

岚山区驻地,包括岚山头街道办事处、安东卫街道办事处建成区,面积约34.6平方公里。

测区G:

东港区镇驻地约11.48平方公里,其中南湖镇驻地1.38平方公里,三庄镇驻地1.07,河山镇驻地1.05,涛雒镇驻地2.4,西湖镇驻地0.38,疃镇0.70,两城4.5平方公里。

测区H:

岚山区镇驻地约6.16平方公里,其中,碑廓镇驻地1.44,虎山镇驻地里0.57,巨峰镇驻地0.93,高兴镇驻地1.61,黄墩镇驻地0.83,后村镇驻地0.78平方公里。

实际工作成交量以实测面积(测区无需测绘的水域和山体围由甲方根据实际情况划定)进行计算。

3技术路线

按照《日照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和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充分利用已有基础测绘成果和资源,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RTK、全站仪、外业数字测图软件等先进技术,进行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建立数字化地形图数据库。

3.1基本要求

所有用于生产的仪器设备均应通过质检部门的检定;

充分利用RZCORS系统运用网络RTK进行图根控制;

充分利用日照大地水准面精化数据获取图根点高程;

利用统一的CASS二调城镇版软件进行数据采集、编辑、属性入库,建立满足要求的数字线划图数据库;

AutoCAD平台选用2004版本;

建筑物(房屋、围墙、路沿石等)的特征点点位中误差为±5cm。

3.2数学基础

采用的平面坐标系、高程系和投影方式与日照市第二次土地调查要求的一致。

1980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任意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9°10′;1985国家高程基准。

4技术标准

本规定编制中引用的文件及适用的工序(作业环节)见下表。

序号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适用的工序(作业环节)

GB/T14912-2005

1:

5001:

1000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图根控制测量、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等

GB/T20257.1—2007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

地形图符号运用

CJJ8-99

城市测量规

地形图测绘容及取舍

CJJ73-97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加密一、二级GPS、图根控制点

GB/T18316-2001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

GB/T12898-2005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

检核图根点精度

日照市国土资源局2007年12月

日照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工作依据

第二章地形测量的基本要求

1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地形图采用50㎝×50㎝正方形分幅,图幅编号按西南角图廓点坐标整公里数1/4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1:

500地形图取至0.01㎞(如061.25-506.50)。

2地形类别的划分

平地:

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以下的地区。

丘陵地:

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6°(不含6°)之间的地区。

山地:

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25°之间的地区。

3基本等高距与高程注记取位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为0.5米,图上高程注记注至0.01米。

平坦地区和城市建筑区,可不绘等高线,只用高程注记点表示。

41:

500数字地形图的精度

依据《1:

5001:

1000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第3.7条,1:

500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下述规定。

4.1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

建筑物(房屋、围墙、路沿石等)的特征点相对于邻近网络RTK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小于±5cm。

图上其它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和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单位为米

地区分类

点位中误差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城镇、工业建筑区、平地、丘陵地

±0.15

±0.12

困难地区、隐蔽地区

±0.23

±0.18

4.2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

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0米。

4.3等高线插求点高程中误差

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丘陵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2,山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2/3。

4.4仪器的精度要求和检验

外业数字测图和图根控制测量所用全站仪的测角精度应不低于5″,测距标称精度应不低于II级测距仪的精度。

对于所用的测绘仪器、工具,要求做到及时检验和校正,经常维护和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第三章控制测量

1一般规定

1.1基于网络RTK布设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RZCORS)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3㎝;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5㎝。

1.2图根点(包括高级控制点)的密度,应以满足1:

500数字地形图测图需要为原则。

一般不应低于12点/每幅图,复杂地区不低于20个点/每幅图,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加密,每处均应有设站点、定向点和检核点,应保证每幅图有4个以上固定点(应建立点之记),以用于过程检查和最后成果验收。

1.3图根点应根据土质选用埋石、水泥钉、钢桩等稳固标志。

埋石适用于土质松软的地点;水泥钉适用于地面铺装材料为砼的地点,水泥钉长度应不小于60㎜;钢桩适用于地面铺装材料为沥青的地点,其规格为:

长度=100㎜、Φ=10㎜。

2图根控制测量

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最大程度的采用网络RTK技术布设图根点,经多个时段测试,确实卫星信号状况不良,不能进行网络RTK作业的地区,经甲方同意可采用一级图根导线方法布设,但数量不能超过图根点总数的10%。

实测点相对于图根点距离不能超过150m。

2.1采用RZCORS系统进行图根测量

采用日照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进行图根点加密时,应使用三脚架固定接收机,并精密对中,按2时段独立观测,每时段观测数据不少于15个历元,两次观测成果平面误差应小于2厘米,高程误差应小于3厘米,取中数为最后成果,否则需重测。

在使用时适当采取检查措施,避免成果出错。

2.2图根导线测量

当因各种因素采用网络RTK方式布设图根点密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静态GPS布设的图根点作为起算点布设一级图根导线。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级别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m)

测回数

测回差(")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测角中误差(")

坐标闭合差(m)

DJ2

DJ6

一级

1.2

120

1

2

18

1/5000

0.22

确实因为地形条件限制导线无法闭合时,可布设不多于2条边,总长不超过160m的支导线。

支导线首站要联测两个已知方向,边长要进行双向观测,角度测量左右角各一测回,其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25″。

图根导线的边长测量采用全站仪测距方法。

每条边观测l测回,读两次数。

两次读数差:

Ⅱ级仪器应小于10mm,Ⅲ级仪器应小于20mm。

3.3图根点的编号

采用网络RTK布设的图根点编号如下:

第1标段的三个测区分别为A1、A13、B1、B26;第2标段为C1;第3标段为D1、E1,第4标段为F1

其他方式布设的图根点编号如下:

起算点号为A12,布设图根点号依次编为1A12、2A12、3A12;起算点号为D21,布设图根点号依次编为1D21、2D21。

3.4实测点编号

以在起算图根点点号基础上加支号的方式依次编号,如起算图根点号为A36,在其上所测的实测点依次编号为A36-1、A36-2。

3.5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对采用RZCORS技术测量的图根点,仪器高丈量两次求平均数,量测到毫米。

其高程利用日照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解算。

对以图根导线方式布测的图根点,其高程应采用图根水准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的方式测量,其精度应满足下表规定。

3.5.1图根水准测量

图根水准可沿图根点布设为附合路线、闭合路线或结点网。

图根水准测量应起迄于不低于四等水准精度的高程控制点上。

当水准路线布设为支线时,应采用往返观测,其路线长度不应大于2.5公里。

当水准路线组成单结点时,各段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3.7公里。

图根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仪器类型

附合路线长度(km)

i角(″)

视线长度(m)

观测次数

往返测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闭合线路

平地

山地

DS10

5

≤30

≤100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注:

L为准路线长度,单位为公里(km);n为测站数。

3.5.2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附合路线长度不应大于2.5km,布设成支线不应大于1.5km。

仪器高、觇标高量取至毫米。

其路线应起闭于图根级以上高程控制点。

光电测距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

仪器

中丝法

测回数

垂直角较差、指标差较差(″)

对向观测高差、单向两次高差较差(m)

各方向推算的高程较差(m)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

DJ2

对向1

单向2

≤15

≤0.4×S

≤0.2Hc

≤±40

注:

S为边长(km),Hc为基本等高距(m);D为测距边的边长;

仪器高和觇标高(棱镜中心高)应准确量取至毫米,高差较差或高程较差在限差时,取其中数;

计算三角高程时,角度应取至秒,高差应取至毫米。

3.6图根点精度控制措施

每点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在限差围时,取平均值为成果,并计算网络RTK的中误差。

困难地区,电磁波干扰影响大的地区,沿海地区,大面积水域附近,采用以下措施消除和减弱干扰:

一是延长观测时间;二是提高接受信号仰角;三是采用扼流圈或大地形天线;四是改RTK为快速静态观测20分钟,采用RZCORS数据进行后处理;五是图根导线起算点采用静态GPS观测45分钟的,采用RZCORS数据进行数据后处理。

网络RTK观测后,从手簿中调出WGS-84的经纬度和大地高,整理成标准格式后采用日照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进行改正,获取正常高。

当困难地区采用快速静态观测方法时,获取正常高为:

在后处理时采用WGS-84条件下的三维约束平差,再采用WGS-84平差后的大地成果和日照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进行改正。

第四章地形要素的表示方法及取舍原则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等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应按现行的《城市测量规》(CJJ8—9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以下简称图式)执行,在表示方法和取舍上注意下述规定。

1测量控制点

基础地形图上应准确表示所有高级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

各等级控制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网络RTK点等级相当于二级导线点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

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房屋应逐个表示,并注记建筑结构和层数。

房屋按实际层数注记,不同层次、不同高度(层高值大于2.2m)的房屋需分别独立表示。

地下室、车库、人字形房顶、水箱以及单幢房屋中底层和顶层层高在2.2m以下的房屋均不计层数。

有些楼房上部的前后部分层数不一致,当前面部分(或后面部分)的长度均大于3m时应分别注记层数,若其中有小于3m的,则可合并到主楼。

楼房阳台应表示,落地阳台(指整楼最底层阳台和地面直接接触的)按楼房主体表示,不落地阳台(指整楼最底层阳台不和地面直接接触的),突出部分按投影位置以虚线表示,楼房主体墙以实线表示。

临时性房屋可舍去,集镇街道两侧不正规的石棉瓦小雨棚、临时建筑物、售货亭等不表示。

机关、企事业单位正规的停车棚图上大于6㎜2的,用棚房符号表示。

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简单房屋小于0.6㎜时,可用直线连接。

居民区,房屋部天井宜区分表示。

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

围墙的宽度应实地钢尺丈量或围墙两侧分别测点并依比例尺实测表示,单独分层。

图上宽度大于1㎜的室外楼梯应表示。

除较大单位房屋入口处的台阶表示外,居民住宅房基前的台阶不表示。

正规的垃圾楼、垃圾台应表示。

农村居民地图上大于4㎝²的水泥地应表示,并加注“水泥地”。

企事业单位水泥地一律不表示。

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图上应准确表示工矿建筑物及其它设施的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工矿建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表示;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凡依比例尺的烟囱、水塔、纪念碑、塑像、宝塔、微波传递塔等独立地物,按其着地位置围的几何图形中心,即为此地物的中心点,在其中标注的符号仅起说明作用。

不依比例尺表示时,地物中心点与符号定位点在图上必须一致。

当抽水泵站的房屋图上尺寸小于符号时,房屋不绘,只绘符号,其他类推。

散坟应表示。

公墓或大面积的墓地用地类界表示围,中间配置符号,不注坟数。

有名称的墓地要加注名称,位于山上公墓地的阶梯路按图式要求表示。

固定的宣传橱窗与大型宣传、广告牌用图式表示,注意此符号按真方向表示。

高度在4m以上,有方位意义的独杆广告牌应表示,杆的定位点为圆几何中心。

测图时应测绘路灯、照射灯、邮筒、亭等,并按相应的符号表示。

季节性打谷场可不表示。

应注意调查、测注文物古迹,挂牌名木古树应表示。

4交通及附属设施

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正确表示河流的通航情况、潮汐情况及各级道路的通过关系。

铁路轨顶(曲线段取轨顶)、公路路中、道路交叉处、桥面等应测注高程,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

国道、省道应注出路线编号,如G309、G220、G104、S102、S103等,可不注公路技术等级代码;高速公路、城区的主次干道注出道路名称,如同三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日照北路、日照南路、迎宾路、路、路等。

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等,应分别以砼、沥、砾、石、砖、渣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用点线分开。

铁路与公路或其它道路平面相交时,铁路符号不中断,而将另一道路符号中断;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应测绘桥位、匝道与绿地等,多层交叉重叠,下层被上层遮住的部分不绘,桥墩或立柱应表示。

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

高速公路应绘出两侧围建的栅栏(或墙)和出入口,中央分割带可不表示。

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出入口、分割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等绘出。

跨河或谷地等的桥梁,应实测桥头、桥身和桥墩位置,加注建筑结构。

⑻大车路(机耕路)宽度在2米以上,能通行拖拉机的道路用大车路符号表示。

⑼乡村路路宽在1米以上依比例尺表示,1米以下按不依比例尺表示,乡村路密集时,可视情况择要用小路符号表示。

⑽机关、医院、院校、工矿、企事业等单位的部道路及花坛、绿化带应注意表示。

5管线及附属设施

永久性的电力管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均应实测。

当多种线路在同一线杆上时,只表示主要的。

城市建筑区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

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并注意高低压电力线的区分和电力线入地口的表示。

35kv以上(含35kv)的电力线应调查和注记线路名称和伏数,线名注记与线路走向平行,伏数以kv为单位。

变电所、变电室根据实地情况分别用依比例尺或不依比例尺表示,电杆上的变压器应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并注记传输物质的名称。

当架空管道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可适当取舍。

地下管线检修井、消防栓等属公共部分应测绘表示,小区、单位部的不表示。

6水系及附属设施

海洋、河流、水库、池塘、沟渠、泉、井等及其他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名称的加注名称。

河流、水库、池塘、沟渠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

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1㎜用单线表示。

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堤坝应测注顶边及坡脚高程;池塘应测注池顶边及塘底高程;泉、井应测注泉的出水口与井台高程,不注记井台至水面的深度。

近海滩涂测绘至高潮界,海水养殖场应测出围,并注明养殖容。

海岸线、滩涂等按图式4.2.20—4.2.21表示。

7境界

通过此次土地调查获得行政界线的有关数据,在地形图上表示到区、县、乡镇、行政村的境界线。

各级行政界线在地形图上用统一定制的采集软件中规定的符号表示。

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只绘高一级境界符号。

境界线跨越图幅时,应加界端注记。

8地貌和土质

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应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

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以陡坎符号表示。

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适当取舍。

梯田坎坡顶及坡脚宽度在图上大于2㎜时,应实测坡脚。

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线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独立石、土堆、坑穴、陡坎、斜坡、梯田坎、露岩地等应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程,不采用注记比高的方式表示相对高差。

坡面较宽时用围线(点线)表示出坡脚线。

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大面积沙地应用等高线加注记表示。

9植被

地形图上应正确表示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围分布。

对园地、耕地应实测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

大面积的植被在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采用注记说明(一般地,旱地符号不注,在右下角的附注中以文字说明)。

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可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符号配置不能超过三种(连同土质符号)。

对于其它耕地、园地等,则配置相应的符号。

旱地包括种植小麦、杂粮、棉花、烟草、大豆、花生和油菜等的田地,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应加注品种名称。

有节水灌溉设备的旱地应加注“喷灌”、“滴灌”等。

一年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主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

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的用双线表示,小于1㎜的用单线表示。

田块应测注有代表性的高程。

10注记

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

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包括市镇的街、巷)、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进行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标准地名图应到政府地名办公室搜集。

11地形图上各种要素的配合表示

当两个地物重合或接近,难以同时准确表达时,可将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表示,不采用缩小符号尺寸的方式。

线状符号相距很近时,可移位或共线描绘。

比如:

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

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可不留间隔。

铁路、公路的路基线与斜坡、陡坎的上沿线重合或图上间距不足0.3㎜时,按斜坡、陡坎符号绘出,省略路基线,详见《图式》。

独立性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时,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不能采用中断其它地物符号的方式,但应注意不影响判读。

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间断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

应注意避免注记压盖地物符号情况。

当必须压盖时,应避免压盖遮断主要地物和地形特征部分。

被压盖的线划符号等不能修剪。

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如道路、河流、坡坎线等)重合时,可省略不绘;与地面上无实物的线状符号(如等高线、架空管线、电力线的连线等)重合时,将地类界移位0.3㎜绘出。

等高线中断规定:

等高线遇到双线河、渠、湖泊、塘;房屋及其它建筑物、双线道路、路堤、路堑、坑穴、陡坎、斜坡等均应中断;遇到电杆、独立地物符号时,稍微移位等高线的局部位置;遇到高程注记、文字注记时调整注记位置;遇到植被符号时可移位符号或删除被压盖的符号(在不影响正确判读的情况下);允许采用计曲线上的等高线注记压盖等高线的情况,即等高线遇到等高线注记不断开。

要注意梯田坎与等高线的配合与交接。

12高程注记点

图上的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点的间距以15m为宜,平坦及地形简单地区可放宽至1.5倍,地貌变化较大的丘陵地、山地与高山地应适当加密。

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旁、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建成区高程注记点应测注在街道中心线、道路交叉中心、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

高程注记点上的高程值应与其真实高程数值一致。

高程注记优先选择注在点的右方,其次选择注在左方。

第六章外业数字测图

本次1:

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应采用外业数字测图的方式进行,其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应按本章要求进行。

1作业组织

外业数字测图一般以作业分区为单位统一组织作业和组织数据,作业区应尽量按街坊界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小区。

各小区的数据组织、数据处理和作业应相对独立,作业小区及小区间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时不应存在矛盾,避免造成数据重叠或漏测。

当有地物跨越不同作业小区时,该地物应完整地在某一小区均采集完成。

应利用全站仪+小棱镜进行1:

500外业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