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3257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docx

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精选

2018年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

(《诗经窑蒹葭》)

(2)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6)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7)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8)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窑潼关怀古》)

(9)子夏曰:

”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窑子张》)

(10)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

(11)《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昆虫记》是英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

B.《藤”先生》《社戏》《故乡》均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D.”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严”则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

  最近,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满屏甲(A.喧嚣B.喧腾)浮躁的泛娱乐化包围中乙(A.一鸣惊人B.脱颖而出)。

此档栏目,和(A.héB.hè)诗以歌,让诗文与音乐“金风玉露一相逢”,将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为古雅的字句注入时尚新鲜的旋律血液。

在音乐竞演节目大行其道、传统文化节目屡遇瓶颈之时,这种结合的尝试无疑是一次颇具巧思的突破。

传统文化因与时俱进的创意融入,发挥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因此,当某些传统文化走入困境,陷入迷wǎng于(A.惘B.罔),我们不必束手无策,只需要一双创意的翅膀,便能飞跃阻挡的高墙,奔向新的远方。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2分)

  ①处_________②处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分)

  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

  原句:

传统文化因与时俱进的创意融入,发挥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修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4~5题。

(5分)

饮酒(其五)陶(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无车马喧”暗指没有世俗功利的交往,没有繁琐的官场应酬。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暮色中飞鸟结伴而还的情景。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从大自然领悟到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甲】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曰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耶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爷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曰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窑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③出涕,曰:

”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

至燕,馆人供张甚盛。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

“南乡⑤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窑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

元军元帅。

于②张世杰:

宋军将领。

③泫然:

水滴下的样子。

④捄:

同“救”。

⑤乡:

同”向”,面对。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

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淫:

__________

(3)天祥泫然出涕涕:

__________(4)吾事毕矣毕:

___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B.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C.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D.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分)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3分)

9.乙文中,文天祥哪些表现体现了甲文中孟子的有关”大丈夫”的思想主张?

请简要分析。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22分)

父亲的田野

金小林

暮春的傍晚,妹妹打来电话提醒我又到栽秧的时节了,问我休息日能否回乡下帮衬父亲。

犹记得今年春节返城时,我再一次叮嘱过父亲,”今年的田就不要种了!

“父亲仍像往年一样,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

然而,年届古稀的父亲终究没有听劝,又买回了谷种,撒进了小山岙(ào,山间平地)里的那丘母田。

父亲不肯歇种是有原因的。

村里像他这般年纪的老农,早高高兴兴把田地交给儿孙们打理了。

而作为父亲唯一的接班人,我离开乡村已二十多年了。

他怎舍得那一丘丘的稻田就此荒芜?

那可是长出过金灿灿的稻谷,养育了一大家子人的田野……20世纪80年代初责任田分到户后,父亲一直精心伺候着他的每一寸土地,那心思如同母亲待我们兄妹般细腻。

那时乡亲们认定,子孙长大后是要种一辈子田的。

所以,我十一二岁甚至更早时,便跟了父亲下地。

清明过后就要撒谷种育秧了。

村上的农户大多育的是水秧,谷种直接撒进蓄水的母田里,然后就等着插秧了;而我的父亲,总是先在一长溜田块上,用覆着尼龙膜的弓形棚育好秧苗,然后再移栽到水田里。

秧苗的移栽即栽秧,这是一件极为枯燥而劳累的农活。

栽秧时我整天跟着父亲,弓着背伏在水田中央,左手掌托着一大柄带泥的秧苗,右手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拔了秧,然后一根一根逐一插入田泥。

三两天下来,刚搬了家的秧苗,绿油油、颤巍巍,成片成片立在初夏的微风中,煞是惬意。

而我却浑身酸痛得直不起腰,走起路来像个老头儿。

父亲是不计较栽秧的工夫和辛苦的,他只知道,比起水秧,这种方式育的秧插到田里,长势会更好、谷穗会更饱满。

那时的乡村,插秧和尝新米是极为重视的两件事,分别代表着希望与丰收。

因此,插秧那几日,家家户户的饭桌都特别丰盈。

那些年,我既盼望丰盛的插秧饭,又害怕插秧。

因为我插的秧总是疏疏密密、歪歪扭扭,横秧更是经常上下排错了行。

而父亲对插秧是非常讲究的,每一株秧都要与前后左右四株秧间隔二十多厘米,竖秧横秧对得笔直,就像参加广播体操表演的队伍那样。

插秧时,父亲打头,我在右侧。

若是碰到百十米长的大丘田,我总要被父亲训斥几回。

这期间,还免不了被他拔掉几排歪扭得太不像话的秧重插。

望着父亲三五下就把我的秧行纠得笔直,挨了责的我虽然有些愤愤然,内心却也很是佩服。

村里的农户,也有像我父亲一样把秧插得笔直的,但多数人家只管把竖秧插好,横秧则不做要求。

秧插直了,主要为日后耘田时,田刨能顺溜地通过。

秧插下田后大约二十天,便迎来第一次耘田。

耘田时,人挽着裤脚站立行走,双手一前一后握住田刨柄,一推一拉间,田刨在竖秧弄里”哗哗哗”地游走,刨去杂草、刨松了淤泥。

而父亲的稻田,是必须隔月再耘第二遍的——让田刨沿横秧弄也走一趟。

那时的秧已密密匝匝,长到了齐腰高,秧《边沿的锯齿锐得刺人。

父亲是不允我放下裤脚耘田的,因为长长的裤脚糊着烂泥,会损坏秧《。

只消半天下来,原本光溜的腿肚子就被划得布满了不规则的血痕,细细长长,刺痛难耐。

那时我便觉得在父亲的心里,我是不如他的稻田重要的。

父亲不仅对稻田精耕细作,对田间地头的管理也总是一丝不苟。

在父亲的农活日历中,自然也排上了拔田坎、砍田岸沿、铲田岸这些人工锄草的项目。

经过一番辛苦的劳作,父亲的田”,总是田内郁郁葱葱、田外清清爽爽。

几年下来,我们家种过的田地,就像有教养人家的后生一般,清爽而敦实。

每次村里重新抓阄分责任田时,乡亲们都希望抓到的是我们家的稻田——因为好种!

而父亲,则又开始调教起他新分来的田地来。

如此几轮分田后,父亲的汗水和足迹,几乎遍布了村庄里所有的稻田……

父亲的田野是我的另一个课堂,我的童年与少年时期一直都在不停地学习着祖辈传下的农耕技术。

然而,我学会了耕田、插秧、耘田、刈谷、打稻,最终并没有子承父业成为一个农民——我破天荒地成了全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并留在远离家乡两百多里的城市工作。

父亲老了,可是他依然不愿离开他的田野。

有两回因为膝盖的骨刺让他疼痛难当,我把他接到了城里。

去医院做完检查后,我想留他多住几日好好休息两天。

然而,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父亲显得无所适从——他一个人不愿上街,也不敢过马路。

儿子上学、我和妻子上班,他就整天窝在家里的沙发上一直迷迷糊糊地睡觉。

两天下来,父亲就仿佛池塘枯水期的鱼、烈日下离了土的葱一般,蔫蔫的没有了生气,整日唠叨着要我送他回去。

可是只要他一回到乡下老家,没一会儿,他便又像一位重返沙场的老将军,精神抖擞地扛上农具,巡视他的田野去了。

父亲的田野,年复一年,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摘编自《人民周刊》)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叙述了妹妹打电话里提醒”我”劝父亲不要再种田一事。

B.文中的父亲”不肯歇种”的原因只是因为他舍不得让家里的责任田荒芜了。

C.”我”因为害怕干农活,所以努力学习考取大学并到远离乡村的城市工作。

D.在”我”眼中,父亲是一位深谙农事、勤劳质朴、坚韧执着的农民形象。

11.父亲对稻田的精耕细作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3分)

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1)”载秧时我整天跟着父亲,弓着背伏在水田中央,左手掌托着一大柄带泥的秧苗,右手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拔了秧,然后一根一根逐一插入田泥”,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2)”经过一番辛苦的劳作,父亲的田”,总是田内郁郁葱葱,田外清清爽爽”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13.文章为什么要写父亲在城里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

(4分)

14.文章以”父亲的田”“为题,有什么含义?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12分)

以”拙诚”赢”百巧”

郝启荣

①”宁为世人笑其拙,勿为君子病其巧。

“现实生活中,一个质朴拙诚的人,因待人接物老实可靠,往往容易获取信任曰经常自作聪明的人,机关算尽、处处讨巧,却令人感觉圆俗奸滑,不能不防。

②为人,贵在朴讷诚笃。

《韩非子》记载,魏文侯与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临出发前刮起大风,遭随从劝阻。

文侯说:

”不可。

以疾风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于是他亲自驾车前去,告知守山之人作罢。

守诚,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

翻阅史书,晏子为何能被齐景公委以重任?

周勃何以被汉高祖托付大事?

一个”诚”字,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对个人来说,诚信重千钧,因拙诚赢得的公信力与感召力,不仅能感染人、打动人,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③与拙诚对应的是”百巧”。

这种行为,看似精明、实则愚笨,时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国时,李康在《运命论》中专为巧伪的滑头画过群像:

”俯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曰意无是非,赞之如流曰言无可否,应之如响。

”投机取巧之人,多善于利用花言巧语来苦心钻营,处心积虑谋求私利。

《郁离子》记载,越国商人虞孚在吴国卖漆,本来可以稳获厚利,但他偷偷掺假导致漆料变质,结果弄巧成拙、信誉扫地,最终沦为乞丐。

可见,”取巧”实则”巧取”,尽管占了一时的便宜,但失去的却是众人的信任。

④现实中,坚守拙诚,殊为不易。

在我们身边,有些人虽然在道理上很清楚,但行动上还是喜巧厌拙、外诚内滑。

有的当”两面人”,把忠诚喊得山响,表态时信誓旦旦,暗地里却腐化堕落,直至身陷囹圄曰有的在工作中媚上欺下、虚多实少、阳奉阴违,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兵法”太多、”机谋”太深、过度”包装”。

其本质上是诚信不足,缺乏实干与担当精神,其结果,也只能是自欺欺人、适得其反。

⑤没有诚信,人生的高楼便会地基不稳,事业的巅峰也只能昙花一现。

做人如此,为官从政更是如此。

A讲诚信,向来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

”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

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

“B大道至简,与其热衷搞花活、玩心计,不如静心干事,以徙木立信的拙诚、愚公移山的韧劲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⑥周恩来同志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讲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个人才能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

15.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列举”魏文侯””齐景公””汉高祖”事例阐明为人做事应拙诚的道理。

B.第③段列举了种种”取巧”行为,从反面论证了”坚守拙诚”的重要性。

C.第④段认为有些人难以坚守拙诚,是因为诚信不足,缺乏实干和担当精神。

D.这篇文章多处引用名言警句作为道理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有力。

16.以下事例,更适合放在第⑤段AB两处中的哪一处?

请简述理由。

(3分)

杨善洲恪守”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退休第三天就走进大山,绿了荒岭,也造就了一片精神绿洲曰黄大发动员村民修渠,”修不通,我拿命来换”,绝壁中凿通一道”天渠”。

17.文末提及”要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怎样做”老实人”?

请结合全文概括回答。

(6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

(10分)

【材料一】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它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

“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相继出现。

如今,电子邮件、QQ、微博、微信等新兴的通讯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附:

传统书信样稿

【材料二】习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而”家书”长久以来正是家庭共同记忆的最好见证,家书是家庭文化的重要载体。

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垂范,我们这一代人更应该用行动践行传统文化,尽管表达情感的方式变了,但是老祖宗的传统和中华民族宝贵财富不能丢,更要不断发扬不断创新传承。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从去年火爆的《见字如面》到今年最新的《信中国》《中国情书》,书信类节目已然成为当下文化类节目热点。

观众们从这些节目中体味到手写书信的非凡魅力:

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

今天我们讲书信,并不是要舍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

——摘编自《光明日报》

18.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现,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家书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但凡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写信。

C.书信的读者为特定对象,所以书信正文要有针对性,要礼貌、诚恳,对长辈要谦虚有礼,尽量使用书面语。

D.《信中国》等书信类节目用书信打开历史,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观众从中汲取了精神养料。

19.传统书信一般由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等五个部分构成。

其中,称呼要从第一行顶格写起,称呼后面要加______,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曰祝福语一般分两行写,以”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紧接正文之后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则一定要________曰写完信之后,在祝福语的下一行的后半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儿子””您的学生”等,表明_______曰写信日期则要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后半行。

(3分)

20.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家书文化?

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分析。

(4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分)

(1)”祥子的手抖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这是祥子第一次买上新车的心理感受,祥子把买车这天定为自己的生日。

(《骆驼祥子》)()

(2)简窑爱将约翰叔父留给她的财产两万英镑平分成四份,把其中三份分别赠与表兄表姐。

(《简窑爱》)()

(3)孙悟空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了太白金星的仙丹,惧祸,回到花果山。

玉帝派二郎神捉拿悟空,双方多次交手,悟空最终被二郎神擒获。

(《西游记》)()

2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2分)

武松抢过林子背后,见一个金刚大汉,披着一领白布衫,撒开一把交椅,拿着蝇拂子,坐在绿槐树下乘凉。

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着望竿,上面挂着酒望子,写着”河阳风月”。

(《水浒传》)

武松看到的这个大汉是谁?

武松因为什么事而寻他的不是?

请简述。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诗人冰心诗句: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以上文字给了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成功的背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

确定立意曰符合文体曰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需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2018年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1.简答题应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卷,根据评分参考得分确定答案的给分类型,意思答对的酌

  情给分。

  2.写作题应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卷,确定类型卷及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根据评分参考与评

  分细则评分。

  一、(20分)

  1.12分)1)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2)若出其中(3)会当凌绝顶(4)

  塞上燕脂凝夜紫(5)蜡炬成灰泪始干(6)不畏浮云遮望眼(7)似曾相识燕归来

  (8)宫阙万间都做了土(9)博学而笃志(10)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评分说明:

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2.(2分)D

  3.(6分)

(1)(2分)①B②A

  

(2)(2分)甲A乙B

  (3)(2分)传统文化因与时俱进的创意融入,焕发(或,激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评分说明:

修改后的句子不能改变原句意思,若句子修改正确而原句意思被改动,只得1分。

  二、(70分)

  

(一)(5分)

  4.(3分)B

  5.(2分)抒写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闲自得、闲适恬淡、与世无争的心境。

  评分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二)(16分)

  6.(4分)

(1)真正,确实

(2)使……迷惑,使……惑乱(3)眼泪(4)完成

  评分说明:

每小题1分。

  7.(3分)A

  8.(5分)

(1)(2分)(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评分说明:

句意正确给1分;“安居”翻译正确给1分。

  

(2)(3分)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天祥),带他一起到厓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

  评分说明:

“客礼”翻译正确给1分,句意正确给2分。

  9.(4分)答案要点:

①文天祥见元将拒行叩拜礼,②文天祥拒绝写信招降张世杰,③文天祥不因国亡而有二心,拒绝元将高官许诺,④文天祥不食不寝,以死效忠,从容就义。

  这些均体现了孟子讲仁义、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的大丈夫思想,更表现了大丈夫不能

  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的精神。

  评分说明:

表现2分,分析2分;举两例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

  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天祥),带他一起到厓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

“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

”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写。

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着把它放在一边。

弘范攻破厓山后,元军大摆酒宴犒军,弘范说:

“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

”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

“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

”弘范认为他的话合乎正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没有吃东西,却没有死,于是又开始进食。

到了燕京,客馆的人招待供奉得十分丰盛。

文天祥不睡觉,一直坐到天亮,于是把文天祥转交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起来。

……文天祥临刑的时候很从容,对看守他的士兵说:

“我的使命完成了!

”朝南方跪拜而从容就义。

  (三)(22分)

  10.(3分)D

  11.(3分)

(1)先育好秧苗,再移栽到水田;

(2)插秧讲究间距,讲究竖横对齐;(3)耘田次数多,比别人更细致。

  评分说明:

每点1分。

  12.(6分)

  

(1)(3分)句子中“弓着”、“伏”“托着”“拔”“插入”等一系列动作;(1分)准确传神地写出“我”跟着父亲栽秧时精细的劳作过程;(1分)充分表现栽秧这一项农活的劳累和艰辛。

(1分)(意对即可)

  

(2)(3分)“总是”是一直都是、一向都是的意思,(1分)说明父亲的田野一向呈现出的“清爽而敦实”的生机勃勃景象,也表现了父亲不仅对稻田精耕细作,对田间地头的管理也是一丝不苟的。

(2分)(意对即可)

  13.(4分)文中花不少笔墨写父亲在城里生活的无所适从和不适应,(1分)是为了与父亲在乡下如鱼得水的种田生活形成对比,(1分)突出表现了父亲对田野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与眷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