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3259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docx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docx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

  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关的论文篇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社会干预》摘要:

由于越来越多的父母外出务工或经商,长期与子女分离,祖辈便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以祖辈为主的家庭教育模式将在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存在。

  这种家庭教育模式在很多方面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而农村的中小学校和村级组织更是责无旁贷。

  关键词:

农村教育;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继续教育中图分类号:

G72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9-4156(2013)02-037-03一、当前我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孤独父母外出工作,对孩子最直接的影响是造成他们心理的孤独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父母都有依恋倾向,依恋是孩子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

  依恋的程度与性质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影响他们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和性格特征。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得不到父母的疼爱,缺少父母的贴身呵护,认为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与调适,对其生活于其中的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这种情感缺失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极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周宗奎等人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时有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变得自闭。

  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等,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笔者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访谈发现,留守儿童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因为有同学和小伙伴的陪伴,所以对父母的思念相对淡一些。

  但是,在节假日的时候,如端午节、中秋节等时,其他同学和小伙伴都和父母在一起,他们就会备感孤单。

  笔者访问的很多学生都表示,他们曾经因为想念父母而哭泣过。

  这种情绪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

  范先佐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笔者在田野调查中也发现过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导致学习成绩快速下降的案例。

  

(二)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多父母外出后,祖辈成为孙辈生活的照料者和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中小学生祖辈的年龄一般在50一70岁。

  从其文化素质来看,这个年龄段的人相当部分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本身的知识能力有限。

  笔者在重庆酉阳和黔江的调查发现,90%的祖辈都是文盲。

  虽然笔者调查的地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时代刚好是现在的留守儿童的祖辈度过青少年时代的时候)经济非常落后,可能不能代表全国的整体情况,但是,至少就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这种现象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1.教育内容偏颇。

  从教育内容看,因为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识,很多祖辈只能对孙辈提供生活上的照顾,不能提供全面的教育。

  一些接受访谈的老人表示,他们只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事就好了。

  他们所能做的,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

  由于不识字的缘故,即使是生活上的照顾,偶尔也会出现大差错。

  笔者在英县曾发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内,竟然误把洗衣粉当作奶粉喂给她吃。

  当他们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儿童已经受到了不可逆转的伤害,成了一个“大头娃娃。

  当然,虽然农村文盲众多,但并不是所有文盲都如此愚昧。

  然而,当不断变化的现代化的日用品逐渐进入农村,代替了农村中原有的常年不变的日用品时,不识字的老人在农村所遇到的障碍越来越多,他们教育孩子的能力也越来越弱,这是不争的事实。

  大部分祖辈都非常重视对儿童进行传统伦理观教育。

  比如,祖辈会教育孩子“对大人要有礼貌,“在田间行走不要破坏别人庄稼,“要勤快等。

  这些伦理观对于儿童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但是,仅有这样的教育内容是不够的,因为,很多对儿童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素质和品质得不到必要的培养。

  还有很多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内容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比如,灌输鬼神思想。

  这些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2.教育方法落后。

  从教育的方式方法来看,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强化,一对夫妇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孩子,孩子少了,祖辈对孙辈的爱更加深厚了,大部分祖辈都视孙子(女)为掌上明珠。

  祖辈对孙辈的痛爱甚至超过了父母对孩子的痛爱。

  笔者调查的很多地区都有“隔代亲的说法。

  打、骂等农村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在逐渐减少,但是,却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即祖辈对孩子的痛爱变成了溺爱。

  祖辈事事顺着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

  如此教育导致孩子任性娇气,并且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明辨是非,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同伴间交往能力差。

  溺爱的另一个表现是,祖辈们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

  留守儿童的所有开支都是祖辈直接负责的。

  虽然农村家庭的生活都较为简朴,但是,很多祖辈对孙辈的零花钱需求“有求必应。

  有一些零花钱是必要的,但是很多孩子的零花钱却是“乱花了。

  很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弥补自己不在子女身边的愧疚感,也总是尽量给父母多寄钱并嘱托父母“该花的钱就给孩子。

  留守儿童的零花钱增加了以后,更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很多留守儿童(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学生)迷恋上了网络游戏。

  现在很多农村的乡镇上都有网吧,网吧主要吸引在校学生。

  很多地方政府对网吧经营进行严格审批,但是在很多地区,一些“黑网吧隐藏在民房中,逃避政府的检查和管理。

  对于留守儿童的这些坏习惯,祖辈往往不能在坏习惯刚露出苗头时就对其进行纠正和制止,等到坏习惯完全形成后就很难再改了。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社会干预措施

(一)农村学校应该采取的行动学校是专业的教育机构,教师是专业的教育者。

  在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带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方面,学校和教师责无旁贷。

  1.学校、教师要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为了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另一个快乐的家,学校应该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让留守儿童的情感多一个出口,从而更好地克服他们的孤独感。

  学校可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情感倾向,可以利用下午最后一节课开设书法、美术、体育、音乐、舞蹈等课程,设立各类兴趣小组,让这些活动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园生活,让他们在生机勃勃的校园里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成长的快乐。

  为了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成长,农村学校要改变以往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虽然素质教育宣传了很多年,但是,在我国农村学校中居统治地位的还是应试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考试成绩几乎是“教育评价链条诸环节中的唯一标准:

教育行政机构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每一个环节的标准都是考试成绩。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生成为学习和考试的机器。

  学校对学生而言不再是乐园,学校不再是令学生向往的地方。

  这使得留守儿童承受了更大的学习和心理压力。

  而学习成绩不佳的所谓“差生,其心理压力更大。

  因此。

  必须改革当前的教育评价体制,改变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学习,只关注学习成绩优秀者的现实,使教师关爱学生的内心世界,尤其要关注那些孤独的留守儿童。

  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和照顾学生,把对这些孩子的教育融入到这些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每个细节中。

  教师要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感知他们的苦与乐。

  2.学校要提高父母和祖辈的“家庭教育能力。

  实际上,对于一些家长而言,即使他们不外出打工,天天和孩子一起,也无法教育好孩子,因为他们不懂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绝大多数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当他们遇到一系列子女教育的问题时,眼前一片茫然,不知道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

  当然,当他们外出务工而将教育子女的重任委托给他们的父母后,留守儿童接受家庭教育的状况更加恶化了,因为祖辈们对孩子的教育能力更弱。

  所以,农村学校应该帮助农村孩子的父母和祖辈,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

  这应该作为今后农村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农村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家长和祖辈的家庭教育知识,使他们掌握尽量多的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家长学校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极好途径。

  目前,大部分城市学校都设立了家长学校,但是,几乎没有农村学校设立家长学校,即使设立,学校也不重视,形同虚设。

  农村学校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设立并完善家长学校。

  此外,家长会和家访也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途径。

  在具体的教育方式上,可以通过办讲座、发资料、做宣传、开家教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家长面对面地学到切实可用的家教方法。

  学校在帮助提高父母和祖辈教育能力的过程中,也可以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提高父母和祖辈的家庭教育能力,今后理应作为我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政府和社会各界理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村级组织应该采取的行动村级组织也可以在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中发挥作用。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新农村建设。

  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要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结合起来。

  我国农村是熟人社会,村庄内的社会成员都较为熟悉,这为村级组织帮助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村干部对本村每个家庭都比较熟悉,他们具有帮助父母和祖辈开展家庭教育的特殊优势,可以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1.加强家庭教育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宣传。

  首先,村庄要在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

  村级组织可以充分利用村里的宣传栏和广播站,张贴、传播家教知识图片和资料,在农村广泛营造重视家教、开展家教的氛围。

  同时,村级组织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家庭教育,如推选“榜样母亲、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竞赛等。

  为了提高宣传的科学性,村级组织要加大和农村学校的联系和沟通,取得农村学校的支持和配合。

  同时,村级组织要主动寻求上级部门,如教育局、民政局、妇联、团委等机构的支持和帮助。

  浙江很多地区的村庄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衢州市柯城区华墅乡刘坂村积极向上级妇联组织争取资金和指导,成立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妇联还帮助招募了若干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在寒暑假期间来“指导中心辅导村里的留守儿童。

  为了充分调动村庄的积极性,上级政府在对村级组织进行考核时,可以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村级目标考核中,以激发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开展家庭教育的积极性。

  2.尝试招募村庄教育干事。

  以前,我国农村的每一个村庄或者每两三个村庄就会设有一所学校,农村家长可以很方便地向学校的教师咨询教育知识和其他知识。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都进行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很多学校被撤销了。

  学校一般都布局在乡镇上,很多村庄不再有自己的学校了。

  在此背景下,村庄可以尝试招募村庄教育干事。

  教育干事要和附近的学校保持联和沟通,关注本村庄儿童的成长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在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期间,教育干事要经常和留守儿童的祖辈交流家庭教育的情况,询问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和祖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并对祖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当父母从外地回到家的时候,教育干事也要及时上门,对其进行家庭教育知识方面的辅导,并就孩子成长中所存在的问题向父母汇报,提出相应的建议。

  教育干事可以由以下三个方面的人员来担任:

第一,大学生村官。

  目前,在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大学生村官。

  在中西部地区,很多村庄也已有大学生村官。

  未来,大学生村官将会更加普遍。

  大学生村官的素质高,知识面广,是担任村庄教育干事的良好人选。

  第二,退休教师。

  几乎每个村庄都有退休教师。

  他们懂得教育规律和方法,如果他们愿意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就会成为指导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力量。

  村庄要为他们搭建发挥余热的平台。

  浙江淳安县金陵村退休教师童志烈,在村里创办了“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自己担任活动中心主任,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就组织本村的中小学生到“中心学习。

  童老师不仅给辅导孩子学习,而且给留守儿童讲解从本村考出的大学生的励志故事,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这种方式使村里的留守儿童感受到了温暖,学习上有所进步,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留守儿童也有明显的进步。

  第三,村庄内的“民间教育家。

  农村里面有这样一批人,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可能不是很高,但是,他们是村庄中家庭教育的成功者,培养出了有作为的子女。

  他们对家庭教育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且自身也具备相应的。

  表达水平。

  这些人也可以担任教育干事。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熟悉农村情况,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讲解,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所举的例子都是村民非常熟悉的,这可能会极大地提高教育的效果。

  家庭教育缺失使他们在个性发展、品德认知、社会交往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得不到健全发展。

  ,要引起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引导留守儿童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共同合作努力,彻底结束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

  关键词:

苏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苏北农村留守儿童,指苏北农村地区因父母单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务工而被交由他人抚养教育的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

  家庭教育,指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对其进行的知识学习、生活技能及品德认知等方面的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范围越来越广,不少苏北农村家庭的家长们选择去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造成社会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现状。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孩子未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苏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教育缺失使留守儿童现状令人担忧。

  一、苏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1.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独立性提高。

  相对受尽长辈宠爱的独生子女来说,留守儿童的独立性更高。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需要独自面对社会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由于家庭困难,留守儿童的空余时间都用来帮忙做家务、干农活,有一定的生存技能。

  2.缺失父母关爱导致产生孤独感,影响交际。

  由于缺失父母陪伴与关爱,留守儿童会产生自卑感,性格孤僻,不愿意甚至不敢与他人交流,长此以往,缺乏沟通使留守儿童不合群,出现交流障碍,严重者出现自闭症。

  大量负面情绪袭来使留守儿童对社会产生厌烦心理,情绪波动严重,性格上出现不良特质。

  孩子因为长期与父母得不到沟通,亲子之间产生隔阂,儿童就会缺少存在感、自尊感和安全感。

  亲子关系融洽,父母支持、鼓励、引导行为有助于儿童形成健康的社会情感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3.缺乏正确引导,价值观扭曲。

  外出务工的农村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爱,陪伴的亏欠,会在物质上对孩子进行补偿,出现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的现象。

  这样一种补偿方式无疑会对孩子价值观树立造成不良影响,使孩子产生虚荣心、攀比心,容易拜金。

  精神亏欠用以物质补偿,还未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孩子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享乐主义人生观,出现好逸恶劳的心理,不利于孩子未来发展。

  由于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因此孩子没有是非判别能力,分不清好人坏人界线,孩子的价值观会和社会发展向逆而行,自主意识过强会引发独断主义,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4.缺乏沟通,心理发展不健康。

  苏北农村地区父母外出务工,孩子在家基本由爷爷奶奶照看,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文化程度、文化素质都跟不上社会时代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更缺少科学性管理。

  临时监护人不能完全明白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产生的影响,甚至想不到自己一个小举动会影响孩子的一辈子。

  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或生活中遇到问题、烦恼得不到倾诉,只能埋在心里,长此以往对留守儿童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易产生内向、胆怯、多疑、自卑的性格特点,亦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情绪,有的采取上网、偷盗等不良行为发泄情绪,更有甚者出现攻击性行为和反社会倾向。

  5.缺少父母监管,留守儿童学习发展不全面。

  由于父母在外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科学性与合理性规划。

  有的留守儿童具备某些天赋,却因得不到重视培养,而被埋没荒废;有的留守儿童由于没有人管教辅导,成绩始终上不去,变得不务正业,整天浑浑噩噩,虚度光阴,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走上辍学之路;有的家长意识到这个问题,会对孩子施加压力,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反而使问题变得更严重;而有的父母进城务工看到当代大学生“毕业则失业的现象,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他们将消极、错误的思想灌输给子女,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子女厌学情绪。

  6.农村安全隐患的威胁。

  父母不在身边,临时监护人不尽职,导致留守儿童得不到保护,安全隐患堪忧。

  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太弱,被拐卖、被侵害的事件屡见不鲜,他们的人身权益得不到保障,对留守儿童是一种极大威胁,对留守儿童教育造成不良影响,对苏北农村基础教育体系产生强烈冲击。

  二、苏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1.政府发挥宏观指导作用。

  

(1)苏北农村落后地区的劳动力缺失现象归根究底还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政府在其中要发挥积极的宏观指导作用,积极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减小农村劳动人口的流动幅度,使农民不出家乡就能走上富裕的道路,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也是减少留守家庭的关键所在。

  

(2)政府应从户籍制度限制着手,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建立农民工子弟学校,降低入学门槛,免除一定的学杂费用。

  各地政府应在一定能力范围内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实施优惠,使子女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得到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不是单纯地对孩子进行科学知识教育,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不仅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而且有助于稳定社会、团结民族。

  

(2)举办留守儿童心理咨询会。

  由于缺失父母关爱,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不良现象,因此,学校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咨询,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既有助于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更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风气。

  (3)定期安排家长教师交流会。

  学校应加强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间的联系,及时反馈孩子在校情况,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4)学校应展开“手拉手活动,让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平等相处,使之快速融入学校这个大集体之中,感受学校生活的乐趣和温暖。

  3.社会应营造良好氛围。

  

(1)社会相对于学校和家庭来讲是一个大家庭、大环境,对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有耳濡目染的影响。

  整治社区环境,营造良好互助和谐氛围,让缺少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邻里之间应对留守儿童轮流进行照看、关爱、教育,让独孤的留守儿童感受到正常的关爱,受到公平对待。

  (3)社会成员可自发组织以帮助苏北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支教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为留守儿童送关爱、送温暖。

  4.家长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孩子受教育的关键场所,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孩子未来的成长。

  

(1)家长可就近务工,既能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减少孩子对自己的思念,又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学校近况,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更直观。

  

(2)家长的教育观念应转变。

  不少家长以物质弥补孩子的教育方式是绝对不可取的,这会使孩子产生畸形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孩子所需要的精神食粮与精神关爱是任何形式都弥补不了的,父母应转变观念,尽量挤出与孩子交流相处的时间,满足孩子心理、情感等内心需要。

  5.留守儿童自身应转换观念。

  

(1)亲情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感到孤独、自卑。

  留守儿童应学会排遣不良情绪,如学会向他人求助,向家长、老师、同学、临时监护人或者邻居倾诉,寻求帮助,以缓解心理压力。

  

(2)父母外出打工是迫于生计,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及美好未来,留守儿童应理解父母,而不应该一味地埋怨父母冷落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