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3368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0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12)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通过泥版文书保存下来的著名史诗是:

A.《罗摩衍那》B.《荷马史诗》C.《吉尔伽美什》D.《摩诃婆罗多》

2.“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和大弟子及追随者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玛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

与以上三段文字先后顺序相对应经典分别是:

A.《大藏经》、《圣经》、《古兰经》B.《大藏经》、《古兰经》、《圣经》

C.《古兰经》、《大藏经》、《圣经》D.《圣经》、《大藏经》、《古兰经》

3.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

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

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

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

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被称为公民法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中世纪西欧某些地区曾先后出现过大规模农奴化和农奴重获自由的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西罗马帝国灭亡和城市复兴B.查理·马特改革和城市复兴

C.君士坦丁堡陷落和伊斯兰教扩张D.封建君主专制形成和大学的兴起

5.欧洲中世纪后期在教会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

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教会势力的减弱B.城市经济的复兴

C.传统教育的崛起D.更好地传播神学

6.学者钱乘旦说:

“古典时期结束时,世界上形成了四个文化圈,即‘东亚文化圈’、‘印度文化圈’‘西亚—北非文化圈’、‘欧洲文化圈。

’”其中‘西亚—北非文化圈’占主导地位的统一价值体系是:

A.希腊理性哲学B.印度教信仰C.伊斯兰教信仰D.基督教信仰

7.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

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

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

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

8.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

A.禅让制B.礼乐制C.分封制D.敬德保民思想

9.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10.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此人可能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11.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B.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

C.皇权受到政府制约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12.中国隋唐科举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扩大了统治基础D.实现了选贤任能

13.“10世纪、11世纪、12世纪的后起蛮族,也强烈地为中国文明所吸引。

除了自身采纳中国文明,他们还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了中国文明。

”此话评论的历史现象是:

A.丝绸之路的繁荣B.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D.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

1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

15.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

“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③北宋设立枢密院④明朝设置内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6.葛元煦《游沪杂记》言:

“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其中以“船码头”闻名的是:

A.朱仙B.佛山C.汉口D.景德

17.“启蒙思想家手中所持有的武器同样是传统里面的东西……是借助于远古的传统反对近世的传统。

”“近世的传统”是指:

A.古希腊罗马思想传统B.神权思想与拜金主义

C.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D.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18.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19.本杰明·富兰克林指出,美国新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

他的观点表明:

A.美国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B.美国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C.美国新宪法具有专制色彩D.美国总统实际上是专制君主

20.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21.钱乘旦说:

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

A.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巩固

B.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C.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D.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22.观察下图,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

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23.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

“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

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

”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24.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B.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C.中国开放程度不高   D.美国棉织品价格高 

25.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

“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

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2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7.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

“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8.“在1912和1913年,他们凭借技能和勇气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

西式的民主制度马上证明太洋化、太新型和太软弱,难以负担他们托付的重任。

”文中的“他们”是指:

A.维新派B.革命派

C.立宪派D.中国共产党

29.陈独秀曾说:

“孔教之为国粹之一,而影响于数千年之社会心理及政治者最大,且为当时社会之名产,此均为吾人所绝对承认者”。

这表明陈独秀:

A.借孔子名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B.以理性的态度肯定儒家思想的优点

C.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D.对儒家思想存在绝对肯定的看法

30.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

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强国御辱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科学理性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

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

对作者观点最恰当的理解是:

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B.儒家学说呈现缓慢的抬头之势

C.法家学说有益于国家的治理D.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32.“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

(《十二铜表法》)”这表明罗马法:

A.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B.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

C.注重公民的公共利益D.已经走向完整和成熟

33.1621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来觐见国王詹姆士一世时,他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

“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

”这反映了此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B.议会对国王形成了制约

C.议会享有一定权力D.王权与议会矛盾突出

34.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

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工业化促进了职业教育B.工业化使妇女走出家庭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D.工业化强化了性别分工

35.陈旭麓认为甲午战争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

这种“亟变”表现在:

A.以维新改良来实现渐进式发展B.用革命手段建立民主共和国

C.改变现存政治制度以救亡图存D.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古代政治文明

材料一:

 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之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

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西周分封的状况。

(4分)

(2)结合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优势,分析材料二中秦朝国家形态的稳定性优于西周时期的原因。

(6分)

(3)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历史影响。

(4分)

37.不同地域、国家的文明相互交融和发展使世界文明精彩纷呈

材料一 下表介绍的是两位为中西文明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精神导师。

中国 孔子

古希腊 苏格拉底

时代特征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铁农具、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百家争鸣

思想观点

知识即美德“认识人自己”

评价

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孔子被尊称为圣人

材料二 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初期传入的中国文化的研究很热心,伏尔泰(1694—1778)赞扬中国的历史记载说:

“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

狄德罗(1713—1784)称赞儒学政治,“只需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

材料三 

 

(1)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材料一的空白部分。

(5分)

(2)材料二中启蒙思想家是怎样理解古希腊和中国文化的?

欧洲启蒙思想家为什么热衷研究中国文化?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图一、图二的作者在宣传各自思想时所采用的手段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产生这种相似之处的共同原因。

(3分)

 

38.中西历史发展走向

“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先后有两位君主死于极端:

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将脖子伸进了树枝下丝带吊环里。

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将脖子伸进了断头台的铡刀下。

而两位君主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是天壤之别。

在那以后,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我们看到:

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请结合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中西史实叙述世界是如何失去平衡的?

(13分)

39.海洋资源及海洋利用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

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

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

“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

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文》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不断增加。

……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

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

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

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

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晚请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8分)

40.梁启超眼中的新大陆(25分)

材料一:

纽约“当美国独立时,人口不过二万余……迨十九世纪之中叶,骤进至七十余万。

至今二十世纪之初,更骤进至三百五十余万,为全世界中第二之大都会(英国伦敦第一)。

以此增进速率之比例,不及十年,必驾伦敦而上之,此又普天下所同信也”。

材料二:

“喀别德尔(美国国会大厦)之庄严宏丽如彼,而还观夫大统领之官邸,即所谓白宫者,则渺小两层垩白之室,视寻常富豪家一私第不如远甚。

观此不得不叹羡平民政治质素之风,其所谓平等者真乃实行,而所谓国民公仆者真丝忽不敢自侈也。

……民主国理想,与此可见。

“劳力者神圣成为美国通用之格言,其原因盖由社会党自争权利之思想之炽,亦由上流社会慈善事业之日盛,两者相提携,而得此进步”。

材料三:

总统竞选“其种种黑暗情状,不可枚举”。

参加选举的政党各以“党派之私见为之,所兢兢研究之问题曰:

将由何道而使本党之选举获胜利而已”。

看重“一党目前之利害”,而不顾“国家百年之大计”。

“故虽英俊不能以自达;虽庸才反得以成名……共和政体,实不如君主立宪者之流弊少而运用灵也。

——————摘自梁启超《新大陆游记》1903年

问题:

(1)简要说明梁启超《新大陆游记》诞生的历史背景。

(4分)

 

(2)概括材料中梁启超对美国的基本印象。

(6分)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眼中的新大陆?

(15分)

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12)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D

B

B

C

D

B

B

B

C

C

C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A

A

C

C

B

C

A

D

B

D

B

B

A

31

32

33

34

35

D3/A0

A3/D0

B3/A0

D3/C0

C3/D0

二、非选择题答案:

36.

(1)状况:

分封的邦国众多;周天子与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贵族之间以盟约维系和平;周朝统治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4分)

(2)原因:

皇帝制度的创建,确立了皇帝天下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国家大权集于一身,一改周天子名不副实的旧弊。

(2分)中央和地方的官员任免和机构运行,均由皇帝直接控制。

(2分)严刑酷法和思想控制的推行,也有助于秦朝社会的稳定。

(2分)

(3)积极方面:

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

它不仅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

(2分)

消极方面:

君主集权专制体制扼杀了政治民主,使人民长期承受繁重的赋税徭役和严厉的思想控制。

秦朝的短命而亡与这一政治制度的弊端有一定的联系。

(2分)

37、答案:

(1)①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奴隶制经济繁荣(或工商业繁荣);人文主义思想萌芽(2分)

②仁(或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德治民;有教无类。

(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③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启蒙思想家认为古希腊的文化受神的影响,中国文化从理性出发,通过人性或礼仪道德等思想来治理国家。

中国的文化符合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神学、反对君主专制,宣扬理性、人性、民主、博爱的政治需要。

(7分)

(3)相似之处:

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或资产阶级)思想。

(2分)共同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旧势力强大。

(2分)

38答案:

17世纪中期中英两位君主非正常死亡,之后以英国为代表西方世界开始由中世纪向现代文明演进,迅速崛起,而中国仍然处于专制王朝的循环更替中,相对于西方逐渐走向没落,东西方的天平开始失衡。

(或者答西方成功实现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明清时期中国依然处于农耕文明阶段)(2分)

继英国之后,法美也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旧政权,建立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为之后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西方世界在思想领域里先后开展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平等、自由、天赋人权、法制等成为近代社会基本的意识形态,为近代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治构架18世纪后期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发展了巨大的生产力,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和资本主义现代化原型,法美紧随其后,迅速崛起的西方国家积极向海外寻求市场,将亚非拉变成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5分)

17世纪中期后满清统治中国,一方面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甚至一度出现康乾盛世,但横向看,已现没落景象。

政治上皇权高度集中(军机处),厉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经济上手工业商业繁荣但受制于专制社会,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对外闭关锁国,脱离了世界资本主义潮流之外。

19世纪中期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4分)

39、【答案】

(1)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2)主要变化:

鸦片战后,中国被迫打开大门,海洋意识有所提高。

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近代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促进了国人开眼看世界,有利于西方先进思想和科技的传入,对国内影响加深,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发展。

(8分)

40、

(1)(4分)

西方列强掀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面对日趋严重的社会危机,为了实现王朝的自我拯救,清政府开展清末新政。

推行一系列举措,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而欧美各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与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2)(6分)

人口迅速增长,即将超过英国。

民主的平民政体,质朴的政治风气,真正实行平等的原则,统治者为民服务,不滥用权力。

社会各阶层为自己争取权利,上流社会盛行慈善,相互提携,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选举黑暗,参加选举各党只顾自己眼下的利益,而不考虑长远的国家利益,真正有才华的人被埋没。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法。

评分观察的要素是:

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

观点(3分)

水平1:

能够对“梁启超眼中的新大陆”的认识作为对象提出观点。

20世纪初,梁启超通过对美国的亲历目睹,既看到了美国的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有着自己深刻的思考,对于美国民主政治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贻害,也变化着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影响着他对中国社会寻求合适的“药方”。

水平2:

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的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

在梁启超眼中,位于新大陆的美国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代表。

水平3:

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评分项二:

史实(6分)

水平1:

能够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持的史观建立联系。

水平2:

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并基本用到教材史实。

水平3:

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信息,教材史实应用欠缺。

水平4:

没有使用文本信息和教材信息。

评分项三:

论述(3分)

水平1:

能够进行由表及里地表述。

水平2: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够做到逻辑一致,逻辑完整。

水平3: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水平4:

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

组织(3分)

【参考例文】

20世纪初,梁启超通过对美国的亲历目睹,既看到了美国的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有着自己深刻的思考,对于美国民主政治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贻害,也变化着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影响着他对中国社会寻求合适的“药方”。

对于美国这片蒸蒸日上的“新大陆”,梁启超在材料中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肯定,一是人口的急剧增加,从独立至20世纪初,人口增速不可不谓极快。

人口的剧增从某种角度上证实了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反映了美国的社会发展进步之快。

二是民主政治的伟岸。

他通过对于美国国会大厦与白宫的建筑对照,映射了法律之上、政治民主、社会契约的先进思想在美国人民心中的地位与现实政治中的力行。

三是在美国,普通民众的社会地位非常高。

梁启超认为这既是由于社会党派团体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思想的强烈所致,也是与“社会上流慈善事业”的发达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