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7198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 Word版试题及答案.docx

上海市十二校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Word版试题及答案

2014学年第一学期十二校联考高三历史考试试卷

方毅、陆兵峰学校:

张堰中学2014年11月

一、选择题(共75分:

第1~30题每题2分,第31~35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夫五千年以前,人户稀微,制作未备,何以能成此大工?

”这是针对古代哪一建筑物而发出的疑问()

A.中国秦长城B.古希腊帕特农神庙C.汉穆拉比法典石柱D.古埃及的金字塔

2、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

这说明古罗马()

A.减少诉讼案件B.注重法律程序C.维护贵族利益D.强调证据作用

3、对“雅典城邦”(AthensPolis)一词中“城邦”的解释,更接近本质特征的是()

A.城市国家B.公民国家C.独立国家D.联邦制国家

4、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

“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这表明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东正教

5、一位学者评论某一政权,认为:

这个政权中,君主不能直接控制地方,犹如全身瘫痪,中枢神经不能直接控制四肢,身体各部位只能有限的互相牵动。

这个政权最可能是指()

A.二世纪初的罗马帝国B.九世纪中叶的法兰克王国

C.十五世纪下半叶的英国 D.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德国

6、17世纪以前,英国议会拥有的权力是()

A.任命政府的首相B.决定是否向民众征收新税

C.决定王位的继承D.否决国王增加常备军提议

7、“譬犹从一大树中截枝分栽,别成一独立之新根干。

”这形容的是()

A.封邦建国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

8、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

9、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静无为B.唯法为治C.仁政治国D.非攻兼爱

10、“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体现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是()

A.佛家B.儒家C.道家D.法家

11、据了解,近来三年我国都可看到月偏食和月全食,其中2013年4月26日,我国可见月偏食;2014年10月8日和2015年4月4日,我国连续两年可见月全食。

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最有可能的感慨是()

A.“皇天见异,天灾将至,各级官吏谨防以待”

B.“皇天见异,非祥瑞之兆,必有反民”

C.“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D.“此乃天理循环,日月运动所致,不足为虑”

12、“……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推行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学东渐的影响

13、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对外贸易路线图,当时输出的主要是()

A.茶叶、瓷器、丝绸等B.香料、药材、棉花等

C.烟草、火药、纸张等D.铁器、粮食、书籍等

14、“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文中的“今世”是指()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5、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

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

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周行郡国,省察治状”

C.“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16、“他们是国王、皇帝及公爵的乖巧臣民,从没有半句怨言。

他们不再将自己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永生的来临,现在他们开始尝试在尘世中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堂”。

文中“他们”最有可能生活在()

A.法兰克王国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17、“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

”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B.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C.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D.清朝闭关锁国

18、17世纪,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英国利益。

面对此问题,英国资产阶级()

A.召开长期议会B.展开两次内战C.发动光荣革命D.进行工业革命 

19、“将大革命的基本原则转化成了法律制度,以一部集大成的法典真正地结束了革命。

”下列法律条文属于这一“法典”的是()

A.“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B.“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C.“联邦众议院由各邦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

D.“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20、顾准先生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

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

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

政治传统中“经验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应该是()

A.英国、法国B.法国、美国C.德国、俄国D.美国、英国

21、下列与19世纪英国社会发展相符的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a代表农民、b代表工人、c代表资产阶级)是()

ABCD

22、“中央机构在权限上根据宪法规定各自独立行使,彼此互不干涉。

但是,他们的权限不是互相重叠的,而是一种分权,这种分权是基于管理的方便而划分的。

”该政体类型最典型的近代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23、右图反映的是明治政府仿照欧式风格建造的豪华俱乐部——鹿鸣馆中的活动场景,它反映出明治政府()

A.鼓励工商贸易

B.开化社会文明

C.倡导四民平等

D.建立近代教育

24、《西方文明史》中写道:

“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

”这一趋势开始于()

A.17世纪后半期B.18世纪60年代C.19世纪后半期D.20世纪中叶

25、“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该评价适用于()

A.雅克萨之战B.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北伐战争

26、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

“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

”该运动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7、甲午战后,“忧时之士感栗危惧,深怵亡国灭种之痛,于是________运动一时大起,继之以________运动,皆风靡一时,二者虽背道而驰,而其意在救亡则同也。

”文中横线处的文字分别是()

A.维新、义和团B.维新、辛亥C.新政、预备立宪D.太平天国、义和团

28、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

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南京条约》;设租界开发通商口岸

B.《北京条约》;联合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C.《马关条约》;俄、法、德联合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29、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30、右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

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依据图中的()

A.服饰

B.发型

C.行为举止

D.交通工具

以下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31、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

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

此材料说明雅典()

A.陪审法庭体现了民主原则B.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C.法庭审判的程序规范合理D.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32、“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

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33、“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是启蒙运动时期富有代表性的口号之一。

下列对该口号理解最贴切的是()

A.社会契约论B.自然权利说C.分权思想D.理性主义

34、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D.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35、司马光在叙述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时说:

“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这表明()

A.这部巨著是为更新体例,完善典籍而作

B.这部巨著是为考证史料,辨伪求真而作

C.这部巨著是为删冗举要,通古鉴今而作

D.这部巨著是为惩恶扬善,明性修养而作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说):

“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依据材料一,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

(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4分)

(3)综合两则材料,你有何启示。

(2分)

37、季羡林说过:

“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

”请以古代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的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15分)

38、社会生活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一份19世纪40年代的记录显示,工人的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足。

由于从北美进口廉价小麦,以及从美洲和澳洲航运冻肉的技术得到发展,1877—1889年间普通工人的食物中肉类的比重有所上升。

……(维多利亚时代早期)典型的工人住宅是上下分布的两个房间(厅房和卧室)。

……卧室仅有两张分别供父母和子女睡觉的床,……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人住宅模式被取消,卫生和建筑条例相继出台,加之社会财富的增长,(工人家庭)普遍的父母与子女有了分开的卧室。

……英国的气候潮湿多雨,如果没有取暖设备则很难应付。

19世纪上半叶,工人家庭用木头做燃料,很少使用(烧煤)壁炉,……19世纪80年代燃气发明后,他们把煤气炉放进卧室的壁炉里,点燃一会儿便可在入睡前驱走寒气。

 

——陈宇《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英国人的日常生活》

(1)根据材料,概括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工人日常生活的变化?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日常生活变化的原因?

(6分)

 

39、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庚子年六月初五日)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拳(义和团)洋交哄,此次决战,宜提开(抛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此应分别办理一也。

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

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

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

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未可不分皂白,而概屏之为鲸鲤魑魅(意思是“把各国一概认为是小人坏人”),而我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

此兵家形势所忌,宗社存亡之机,尤当审慎,不宜付诸孤注一掷,自有土崩瓦解之局,三也。

——《袁京卿日记传抄本》(注:

袁京卿即袁昶,时任总理衙门大臣)

(1)材料中的“目前巨衅”指哪一历史事件?

(1分)针对这一事件,袁京卿的设想是什么?

(2分)

(2)依据材料,概括袁京卿认为自己设想可行的理由有哪些?

(6分)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袁京卿设想的认识。

(4分)

40、福泽渝吉(1835-1901)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其著作对当时日本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鼻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我们日本的有识之士,断然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

国内无论朝野,一切都采用西洋近代文明,不仅要脱去日本的陈规旧习,而且还要在整个亚细亚洲中开创出一个新的格局。

其关键所在,唯“脱亚”二字。

……现在的支那、朝鲜对于我日本却没有丝毫的帮助。

……作为当今之策,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

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就特别客气,只要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即可,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材料二:

兵为凶事,战为不祥,古今皆以为如此,没有人不希望国家无事太平。

然而,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地点,打仗未必是凶事,打仗未必是不祥之事……成为文明的中心和亚洲的魁首来抵抗西洋诸国,除了日本国民还能有谁?

我们应有将保护亚细亚东方作为我之责任的觉悟……到了事情紧迫之时,可以毫不客气侵夺其地面,以我手重新建设。

材料三:

在今次的朝鲜事件中,我日本国的名誉、权力、利益蒙受了大羞辱、大损害。

其主谋是支那人,其教唆者是支那人,其实际行动者,又是支那人……支那人的罪行不遑枚举。

我国一旦向支那、朝鲜两国兴师问罪,其必低头谢罪……(关于甲午海战)我军取得伟大胜利……问其根源,实在是文明开化之进步一方,与妨碍其进步一方的战争,而绝不是两国之争,(支那)应当向文明的引导者日本国三跪九叩,感谢其恩。

——摘自(日)福泽谕吉《福泽谕吉全集》

(1)根据材料一,福泽谕吉所说的“推翻旧政府,建立新政府”是指什么?

其主张“脱亚”内涵是什么?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福泽谕吉是如何定位日本在东西方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6分)

(3)你如何评价福泽渝吉的主张?

(15分)

2014学年第一学期十二校联考高三历史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第1~30题每题2分,第31~35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B

C

B

B

A

A

C

D

C

A

A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C

D

A

B

B

B

C

B

B

A

D

A

D

以下每题3分

31

32

33

34

35

B

C

A

D

C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

(1)孝文帝认为说汉话是符合正统说法,符合礼的规范;如果不说汉话,又会回到改革前落后野蛮的状态。

(4分)【划3行】

(2)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4分)(仅答民族融合给1分)【划3行】

(3)一个民族或王朝要善于融合学习不同民族文化,才能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文明。

(2分)【划2行】

37、汉唐的丝绸之路将西方的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宗教信仰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3分)中国的儒家文化传入越南、朝鲜、日本,形成了儒家文化圈,并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入人们的社会观念、伦理纲常和日常生活之中;(3分)13世纪中国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等发明传到欧洲等地区,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耶稣会士带来了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不少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3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耶稣会士来华将儒学传到欧洲,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学批判天主教会,鼓吹自由平等,推动启蒙运动发展。

(3分)【划11行】

38、

(1)变化:

工人肉食(蛋白质和脂肪)摄入比重上升;(2分)工人的住房面积有所增大;(2分)工人家庭取暖设备和燃料得到更新。

(2分)【划4行】

(2)原因:

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社会财富的增长;交通储藏技术及能源技术的进步(学生答“科学技术的进步”亦可得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与发展;卫生及社会福利条例的完善;。

(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划4行】

39、

(1)事件: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分)袁京卿设想是避开与日俄两国冲突,集中对付西方国家。

(2分)【划3行】

(2)理由:

中俄两国长期和平相处;与俄、日没有民教冲突;(4分)俄、日距中国较近,对中国军事威胁最大;树敌太多将孤立无援。

(2分。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划4行】

(3)认识:

袁京卿的设想表明了一部分官僚对当时的国际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2分)。

他的见解没有充分认识到日、俄两国侵略中国的野心蓄谋已久(1分),也忽视了日、俄两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已结成同盟的事实,对日、俄避战仍抱有幻想(1分)。

【划4行】

40、

(1)日本中下级武士发动倒幕运动,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实行“王政复古”,建立明治政府。

(2分)脱亚论是指通过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或现代化道路或成为工业化国家),(2分)【划4行】

(2)(一个从社会文明来定位)日本要摆脱亚洲农业文明的落后面貌,成为与欧洲国家一样先进的工业强国。

(3分)(一个从东亚国际关系来定位)日本要成为亚洲文明中心和领导者,抵抗西方国家侵略。

(3分)【划5行】

(3)(15分)【划20行】

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

评分观察的要素是:

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

观点(4分)

主要观点:

福泽渝吉以西方“文明”为幌子,宣扬军国主义思想,为日本实施侵略扩张寻找借口。

评分项二:

史实(4分)

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材料一福泽渝吉以日本是文明国自居,鼓吹效仿西方姿态处置与邻国关系;如材料二福泽渝吉主张日本应以亚洲文明中心和领导者自居,鼓吹战争,用抵抗西方侵略为借口掩饰其侵略他国的本质;如材料三福泽渝吉的言论歪曲、美化甲午战争,为日本侵略中国罪行开脱。

评分项三:

论述(5分)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评分项四:

组织(2分)

叙述连贯通顺,结构完整,史实清晰

注:

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