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3463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

登封市书院河路小学

教研组:

四年级数学组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

学习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

组织者:

四年级数学组

课时数:

59课时

基本情况:

四年级的小学生思维形式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自然与生活中的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孩子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册教材各单元都是对上册教材所学习的知识的提升与加强。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生活经验,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复习内容,常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以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学具准备:

1.多位数计数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使用)。

2.多级数位顺序表(教学数位、计数单位、大数的读写时使用)。

3.算盘、计算器(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大数的四则计算时使用)。

4.用硬纸条做的角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角的度量和平行四边形时使用)。

5.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教学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使用)。

6.其他教具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

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二、空间与图形

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2.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四、综合运用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四年级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本册教材课程内容包括:

一、大数的认识。

1.主题图2.亿以内数的读法

3.亿以内数的写法4.数的产生

5.十进制计数法6.亿以上数的认识

7.计算工具的认识8.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亿有多大?

二、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和角2.角的度量

3.角的分类4.画角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垂直与平行2.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2.笔算除法

六、统计

七、数学广角

八、总复习

课程实施:

(一)指导方式:

1.数与代数

注重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和计算的意义及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加强和重视估算教学,并且鼓励运算方法的多样化。

2.空间与图形

注重实践与探究,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等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鼓励测量方法的多样化。

3.统计与概率

注重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注重结合具体情景和动手实验,使学生的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综合运用所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学习方式

1.对有关数的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和,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2.空间与图形方面,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如,摸一摸,描一描,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统计知识方面,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前备经验,采用独学、对学、群学方式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5.在综合应用方面,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大数的认识(11课时)

1亿有多大?

………………………………………………………1课时

二、角的度量(4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

…………1课时

七、数学广角(4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课程评价:

1、分项作业评价。

从双基、书写、创新意识等方面采取分项评价的一种批改策略。

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

2、课堂观察评价法。

在课堂上,教师应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

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或进行练习时,通过课堂观察,教师便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正确的给予鼓励和强化,错误的给予指导与矫正。

3、巩固评价法。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数学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着差异,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应达到的目标。

5、数学日记。

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形式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课程纲要

一、资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二、课程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课程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

例1:

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例2:

读数

例3:

写数

例4:

比较大小

例5:

以“万”为单位

例6:

四舍五入法

2、数的产生

数的产生:

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计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十进制计数法

3、亿以上数的认识

例1:

是读亿以上的数。

例2:

是教学写亿以上的数。

4、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材中主要介绍了算盘的认识、计算器的认识和其他计算工具的认识

用计算器计算

例1:

一般四则计算

例2:

用计算器找规律

实践活动:

1亿有多大。

四、课程实施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对于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写起来也比较困难。

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

教学读写数时,教师应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并掌握了读写数的方法后,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同时要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牢固掌握。

要自己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3、密切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注意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能力,如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大数。

通过学习逐步认识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意识。

五、课程评价

1、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4、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5、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角的度量

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

授课时间:

4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四年级

课程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

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内容标准:

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教学重点:

加深对角的认识,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教学难点:

直线的认识。

【课程实施建议】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问题教学。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

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探究等活动。

2、讲授与训练:

精讲主要知识,精炼主要内容,并认真批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三)课时安排:

根据容量、难易安排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堂拓展练习:

主要通过观察、提问、交流、操作、考试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拓展练习:

主要通过校本作业,谈话等途径实现。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由平时学习和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评价方式:

(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

1、学习态度包括:

(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

(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资源内容

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

速度表示法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乘法的估算

二、学情分析

口算乘法在小学阶段的编排:

二.上表内乘法一二;三.上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四.上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

笔算乘法在小学阶段的编排:

三.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四.上两位数乘三位数。

到本学期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整数乘法已基本结束。

本单元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⒉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⒊知道速度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⒋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9课时教学

课题1口算乘法

课题2: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课题3:

笔算乘法

课题4:

笔算乘法的练习课

课题5:

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课题6:

行程问题

课题7:

积的变化规律

课题8:

乘法估算

课题9:

综合练习

第四单元课程纲要

内容标准:

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

平行和垂直。

(1)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2)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会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4)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知道梯形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

1、教材:

练习十一、十二习题

2、班班通资源

二、实施手段

1、专题研究,编写教案

2、课堂教学

3、课后反思

三、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教学法:

创境激趣、自主探究、反馈矫正、拓展训练、总结激励和当堂作业。

2、动手操作:

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操作活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学习方式:

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合作交流、反馈矫正、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动手操作、练习等方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五、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

通过观察、问答、交流、练习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反馈:

通过作业、访谈、测试题等途径来实现。

六、评价指标

1、学习过程的评价:

(1)小组内评价

(2)对作业的评

(3)布置实践作业,树立榜样进行评价。

2、双基评价:

(1)概念平均错误在18%以内,画图、度量18%以内,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23%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注重平时作业评价,控制错误率。

4、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自评、互评、老师和家长评;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操作活动等方式进行评价。

第五单元三角形《课程纲要》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这些知识与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为使儿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认识新问题,建构他们自己新的知识与经验,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例如:

对“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内容,教材根据学生已懂得了角的分类,能区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与周角这一基础,设计了“给三角形分类”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和把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

2.通过分类、操作活动,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实施内容

课时安排

例1、例2

1课时

例3

1课时

例4

1课时

例5

1课时

例6、例7

2课时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1、课程资源

①学材:

把握学材的基本内容及各领域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单元内容和各课时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②充分准备教具和学具:

用挂图、硬纸条做的三角形、投影仪课件等。

③其它资源:

网络,校外资源的合理利用。

2、实施手段

①学案:

年级老师备课,以教案为准绳,结合实际实施开展。

②多媒体课件: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网络上下载或者集体创作。

③开展实践活动:

认真开展二个大的专题活动,即“营养午餐”、“小管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课程纲要》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

学生以前已经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从学习内容看: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这样就能把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4.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5.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6.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7.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施内容

课时安排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课时左右

纵向条形统计图练习课

1课时左右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课时左右

你寄过贺卡吗?

1课时左右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

㈢实施对策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

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

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第七单元统计《课程纲要》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

本单元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帮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课程

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实施内容

课时安排

例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时

例2完成折线统计图

1课时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利用多媒体,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统计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数据的增减变化。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特点,让学生感悟体会这一特点,并从中引发思考,认识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正确地进行预测。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⒈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2.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

2、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

第八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