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4477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 教师心理.docx

第三章教师心理

第三章教师心理

【关键术语】

角色:

指某个人在特定的人社会和团体中占有适当的位子,以及该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原为戏剧用语,主要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

心理学中的角色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特定的身份和行为模式。

皮格马利翁效应:

又称教师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自我应验效应:

即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期望。

维持性期望效应:

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改变视而不见,甚至否认的现象。

教师专业发展:

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学效能感:

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教师控制点:

指教师将学生的好的或坏的学业表现归为教师的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

所倡导的理论:

是教师容易意识到、容易报告出来的知识,它更容易受到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但它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所采用的理论:

这类知识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更多地接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

微格教学:

即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进行的小型课堂教学。

职业倦怠: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指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个人需求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

反思:

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产生的结果的过程,它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三种成分。

情绪衰竭:

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也是最明显的症状表现,特指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容易迁怒别人,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去人格化:

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用冷漠、忽视的态度。

低个人成就感:

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缺乏适应性。

新手型教师:

主要指刚走上功过岗位1~2年的新教师或是在中小学实习的师范大学毕业生,他们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自我的生存方面。

专家型教师:

指从教15年以上,具有教学专长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思考题

一﹑选择题

1.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B.管理者C.反思者D.促进者

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是教师职业的核心部分,国内学者申继亮、辛涛将教师只是分成了三类,其中不包括(C)

A.本体性知识B.实践性知识C.应变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已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奖励和赏识之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

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B.南风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时、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术属于(A)

A.行动研究B.撰写日记C.观摩讨论D.案例分析

5.教师认为学习管理者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

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不够重视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二、问答题

1.简要叙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多种角色。

A设计者信息源指导者和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平等中的首席

反思者与研究者终身学习者

B人类精神文化传播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学者学习者

C教师的育人角色:

父母的代理者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

班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D社会吧表演的角色有哪些?

社会的代表者社会的实践者人类文明的建设者

2.教师如何从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转变为师生互动学习活动中“平等中的主席”?

答:

A要实现教学过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有效互动,教师需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成为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从而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创造发展。

B教师可以做学生的同伴,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力量。

教师要善于观察理解学生,甚至应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学习特点、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理解他们在学习中犯错误的各种原因,从而在教学中与学生很好的配合与合作。

另一方面,教师有时甚至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讨论或合作,作为学西德同伴与学生共同进行意义的理解建构,共同解决问题。

3.如何区分教师“所倡导的理论”与“所采用的理论”,这对教学有何意义?

答:

所倡导的理论是指这种知识教师容易意识到,容易报告出来,它更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但它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所采用的理论是指这类只是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更多的是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

两者的主要差异是:

前者不容易意识到且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后者则反之。

意义:

A有利于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并促进教学行为的革新。

B有利于教师深刻理解新的理论知识,把新思想已有旧的教学思想很好的结合起来并内化,能看到新教学思想改革旧做法的必要性,而且相信这种思想的有效性。

C能够良好操作新思想并运用到教学中。

4.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师素质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答: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惊醒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课堂教学监控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能力是当代新型教师应具有的核心素质。

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监控能力,构建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监控的实质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调控,即反思。

教学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存在着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其中包含教师自身的因素(如教师的智力、教学能力、教学风格、自我概念等),也包括教学环境方面的诸多因素(如学生状况、班级环境、学校风气、社会环境等)。

还包括教学媒体方面的因素(如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

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因素能否合理有效地发挥作用是达到理理想教学效果的关键。

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系统中各有关因素进行积极、主动、科学、合理的调节和控制,从而使它们协调一致地推动教学活动向前发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因此可以说,教学监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正是由于拥有了一定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师才能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选择适宜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做出相应的修正,从而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错误,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其教学监控能力往往也高,并且善于计划、评价、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教学水平低的教师则正好相反,他们的学科知识也许与高水平教师没有明显差别,但是他们关于教学和教学策略方面的知识却比较贫乏,不善于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表现较低的教学监控能力。

这说明,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5.调节师生相互作用对教学效果有何作用?

答:

一、教学要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师生间的作用是双向的。

教学过程实质是在教师组织领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能的一种特

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总的说来,是一个向着教学目标不断接近的活动过程。

师生相互作用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现。

二、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主要体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互作用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前提,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

它有利于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三、师生相互作用有利于教师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得教师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动机水平、年龄特点、个体差异以及教学方案的设计等从而调整和改变教学目标,使得教师能够很好的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近发展区水平的教学内容。

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

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思维模式。

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不断发展,最终达到预订目标。

6.怎样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答:

 一、 1.反思日记。

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

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实际讨论。

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4.行动研究。

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

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二、1.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2.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3.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俗话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

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

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

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

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7.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存在哪些差异?

答: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

1将更多的知识应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

2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高且富有洞察力

3教学的策略以课前的计划、课后的评估、反思为核心。

专家型教师善于通过教学计划、评估和反思来改进教学,从而产生教学的创新

4具有鲜明的情绪稳定性、理智、注重实际、自信心和批判性强的人格特点

专家型教师能够更好的控制和调节情绪,处理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并进行估评和反思。

5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投入程度高,职业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比较强

专家型教师热爱教师职业,对工作投入,追求自我实现

6良好的师生互动、强烈的职业成就感

专家型教师能热情、平等对待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具有强烈的成就体验。

新手型教师在教学策略、成就目标、人格特征上,均差于专家型教师;在职业承诺和职业卷怠上专家型教师优于新手型教师。

8.教师成长和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观摩和分析

观摩有两种方式:

组织化的观摩和非组织化的观摩。

组织化的观摩一把在观摩之前制定较详细的观察计划,确定观察的主要行为对象、角度以及观察的大致程序,也可以进行有组织的讨论分析。

非组织化的观摩没有以上特征。

(二)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

通过自己实际教学而获得丰富的经验,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另一种途径。

微格教学的程序:

1明确选定特定的教学行为作为要着重分析的问题(如解释的方法、提问的方法等)

2观看有关的教学录像。

指导说明这种教学行为的特征,使实习生和教师能理解要点。

3实习生和教师制定微型教学的计划,以一定数量的学生为对象,实际进行微型教学,并录音或摄制录像。

4和指导者一起观看录像,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

指导者帮助教师和实习生分析一定的行为是否合适,考虑改进行为的方法。

5在以上分析和评论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微型教学。

这时要考虑改进教学的方案。

6进行以另外的学生为对象的微型教学,并录音录像。

7和指导者一起分析第二次微型教学。

(三)教学决策训练

(四)教学反思训练

1反思的成分

(1)认知成分

(2)批判成分

(3)教师的陈述

2反思的环节

(1)具体经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

(2)观察与分析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自述与回忆、他人的观察模拟等途径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3)重新概括。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积极的验证。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幸承德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

3反思的几种方法

(1)反思日记

(2)详细描述

(3)职业发展

(4)行动研究

4教师反思研究的背景

经验性学习和理论性学习

(五)教师行动研究

9.教师职业倦怠有哪些主要特征?

(1)身体和情绪耗竭

(2)社会失调行为,尤其是对工作对象的疏离

(3)心里损害(自我强烈的消极情绪)

(4)组织的无效能

10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A社会因素:

1社会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在逐渐提高,工作压力精神压力日益加剧。

2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异常繁重,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其他一般职业

3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与其劳动强度不成正比,极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心理上的极度疲劳。

对策:

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支持网络。

首先要给老师合理的角色期待,引导教师合理的定位。

其次国家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维护教师权益,使教师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尊重。

最后教育部门应该探索出有效地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将职前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智力与非智力能力,重教师承受工作压力和自我缓解压力的训练。

B组织因素

学校的组织氛围:

如果学校组织氛围和谐,则教师心情愉悦,效率较高,反之则否。

学校领导方式:

如果领导专制,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紧张,教师就会感到压抑、烦躁和忧郁。

教学评价机制:

教师对教学的评价机制否合理科学也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在这种工作压力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对策:

首先改善学校领导方式是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来际生活困难,协调好教师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

学校领导要主动关注教师,多与他们交流沟通,鼓励他们将消极情绪排解出来。

,还可以邀请专家给教师进行咨询或组织培训,学习一些积极地应对策略,让他们让感受到组织的支持和关怀,以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心理的危机期。

其次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倡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及参与

最后要为教师提供深造学校民主决策的机会,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尊心,有效地防止职业倦怠的发生。

C个人因素

那些具有A型人格、低自尊或外控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这使得他们容易产生类教师常常抱有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对外界干扰容易妥协,在人际交往中体验到无能感,这种不能客观评价自我使得他们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自尊自尊是教师职业倦怠一个重要和起控制作用的因素,它通过影响教师对以环境为基础的组织因素的过滤来起作用。

对策:

教师本人应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解决的最好途径是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加自己工作的内部动力。

还有就是教师要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培养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

,多参与社会上的活动,与他人分享工作体验,也可以减轻工作压力。

第八章关键术语

动机作用(motivation)激发、引导、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

学习动机(motivationtolearn)是指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需要(need)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

兴趣(interest)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诱因(inventive)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期待(expect)指个体对某件事情是否发生的预期。

外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来自个体外部的激励,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是作为达到某一结果的手段,如受到他人表扬。

内部动机(intrinsicmotivation)来自个体内部的激励,指进行某项活动是因为活动本身带来的意义,如内驱力等。

认知内驱力(cognitivedrive)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ego-enhancementdrive)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affiliateddrive)指个体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需要层次论(hierarchytheoryofneeds)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共分七个层次。

成就需要(needforachivement)希望出类拔萃的内部驱使力。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对自己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的信念。

归因(attribution)对一个特定行为发生的原因的解释。

控制点(locusofcontrol)对个体而言,控制的来源所处的位置,内控或者外控的。

智力实体论(entityviewofintlligence)认为智力是固定的,与生俱来的,不能改变的。

智力增长论(incrementalviewofintlligence)认为智力是可以增长的,可以改变的。

学习目标(learninggoal)旨在增长技能,学习新事物的目标。

表现目标(performancegoal)注重他人对自己表现的评价目标。

自我价值动机(self-worthmotive)保护和防御自我价值不受威胁以建立一个正面自我形象的倾向。

自我决定(self-decide)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为所作出自由的选择。

合作型目标结构(cooperativegoalstructure)只有其他人的目标达到,自己的目标才能一并达到。

竞争型目标结构(compertitivegoalstructure)只有他人的目标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才能达到。

个人目标结构(individualisticgoalstructure)学生认为自己的目标的实现与否与他人的目标完成没有任何关系。

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即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便采取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

选择题

1、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A)

A、获得解答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表扬D、获得好名次

2某一学生怕老师,说明他在班上最缺少马斯洛所说的下面哪一种需要的满足?

(C)

A求知需要

B自尊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3、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D)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B外部而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的归因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4、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D)

A、比较难的任务B、非常难的任务C、非常容易的任务D、难度适中的任务

5、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完成较容易作业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A)

A、较高的水平B、较低的水平C、非常低的水平D、中等的水平

3、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答:

一、①:

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息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

②:

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

③:

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的评价,而能力高却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

因此韦纳总是强调内部、稳定的和可控的维度。

二、①韦纳的归因理论是对成就动机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明确地阐述了认知对成就动机的重要作用,不仅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它以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为目标,教会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正确地认识失败、应付失败、不屈服于环境的影响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系统。

②:

按照哪些维度对归因进行分类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关于可控性的问题,内部原因是否真的可以控制,稳定的原因是否就不可以控制等,也是有争议的。

4、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A直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说服

D情绪的唤起

 

5、分析不同目标定向的学生的差异。

答:

1持有能力实体观的学生倾向建立表现目标,从而避免被别人看不起,他们选择适宜的工作,以最好的成绩表现他们聪明的一面,有学习困难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能力实体观。

2持有能力增长观的学生,他们更多设置掌握目标并寻求那些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技能的任务。

3持掌握目标学生其学习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又被称为任务卷入的学习者,因为他们关心的是他们是否能掌握任务,而不是和他人相比,不是关心他们的表现是否出众,更多的关注的是自己。

6、有效反馈应该把握什么原则?

答:

(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学生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满足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

(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反馈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3)学习结果的反馈要经常给予。

7、竞争是否必然导致消极的作用?

答:

不一定。

竞争激发的是学生以表现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竞争情境最大的特点是能力归因,它激发学生用社会标准进行比较。

在这种情况下,唯独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