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4725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9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docx

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

2020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

名称

2020高中生物高考题汇编

年级/级部

18级

学科

生物

适用层次

等级考

拟题人

张兴普

审核人

张兴普

使用日期

2020.10.

一、单选题

1.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并且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以1株黄色圆粒和1株绿色皱粒的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其自交得到的F2中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9:

3:

15:

5,则黄色圆粒的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2.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3.科学家通过对线粒体研究发现,线粒体的进化速度很快,线粒体上一个基因的突变速度大约是核基因的6~17倍。

对该现象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含有丰富的有氧呼吸酶,产生大量的ATP,为基因突变提供更多的能量

B.线粒体D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C.线粒体中的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影响,所以突变的基因容易保留下来

D.线粒体中的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无核蛋白保护,易受诱变因子影响而发生基因突变

4.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

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

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

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5.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

6.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

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

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

7.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

近几年,结合DNA测序技术,cfDNA和cf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通过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

B.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

C.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于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

D.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8.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

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

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

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

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9.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

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

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

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

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

10.核孔结构复杂,至少由50种蛋白质构成,称为核孔复合体,是核内外物质转运的通道,结构如下图所示。

大分子物质与核孔复合体中的中央运输蛋白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实现“主动转运”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过程中,图中所示的结构会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B.核孔只能让大分子物质通过,实现了核、质间的信息交流

C.若中央运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mRNA运出细胞核

D.大分子物质与中央运输蛋白的识别与转运,体现了核孔控制物质进出的选择性

11.将核DNA链均被3H标记的洋葱(2n=16)幼根转到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定期剪取根尖制片并检测染色体的放射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单体有放射性

B.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一个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有32条

C.经过两次分裂后形成的某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都没有放射性

D.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后的根尖伸长区细胞一定没有放射性

12.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BbRrXTY,其中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

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甲和乙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丙和丁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其中甲的基因型为AbRXTY,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含5条染色体B.乙的基因型为AbRXTY

C.丙含2条常染色体D.丁的基因型不是aBr就是ABr

13.某灰身(B)红眼(W)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WXw,如图为该果蝇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可能处于MⅡ前期,是次级卵母细胞

B.该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和7条染色单体

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D.该细胞分裂可形成基因组成为BXW和bXW的两种子细胞

14.下图甲为人体某细胞生命历程示意图,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细胞癌变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②相比,①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较强

B.⑤和⑥基因相同,而细胞的mRNA完全不同

C.癌变的过程是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D.癌变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与癌变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二、多选题

15.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

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后的序列可被MstII识别

C.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HI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导致

D.II4不携带致病基因、II8带致病基因,两者均不患待测遗传病

16.某科研人员在某地区野生型果蝇(正常眼色)种群中发现两只突变型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

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类型,进行了如下实验(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组别

亲本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A×纯合正常雄果蝇

40正常(♀):

38褐眼(♀):

42正常(♂)

实验二

B×纯合正常雄果蝇

62正常(♀):

62褐眼(♀):

65正常(♂):

63褐眼(♂)

实验三

实验二的子代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

25正常(♀):

49褐眼(♀):

23正常(♂):

47褐眼(♂)

A.果蝇A发生了隐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果蝇B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果蝇A、B为不同的突变类型,突变后的基因均有一定的致死效应

D.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2/3

17.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生存若干天,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

图表示金鱼缺氧状态下,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过程不需要O2的参与,产生的“物质X”是丙酮酸,由3种元素组成

B.过程①②均有能量释放,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C.过程③⑤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因为细胞内反应的场所不同

D.若给肌细胞提供18O标记的O2,会在CO2中检测到18O

18.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

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19.二甲双胍(Met)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血糖药物,近年来发现它可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为探究Met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结果如图1所示。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所示。

研究人员用含1mmol/L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12h后,结果发现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下降,呼吸链复合物Ⅰ位于线粒体内膜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实验的自变量是二甲双胍(Met)的浓度

B.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C.由图2结果可推测二甲双胍(Met)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G1期

D.由实验结果推测Met可通过减少ATP供应,抑制肝癌细胞的有丝分裂

20.下图甲、乙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丙图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细胞含有两个四分体,其中发生的变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

B.乙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形成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B或aB

C.丙图中曲线变化可表示减数分裂某段时期染色单体数的变化

D.若丙图中曲线表示睾丸中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组的数目变化,则a值为1或2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三、综合题

21.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可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相关装置及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基质内糖类的合成过程相同。

(1)该系统中执行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功能的模块是________________,模块3中的甲可与CO2结合,甲为________________。

(2)若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则短时间内乙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填:

增加或减少)。

若气泵停转时间较长,模块2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也会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________________(填:

高于、低于或等于)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干旱条件下,很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由于对环境中水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沙漠等缺水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2.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

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

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

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

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

(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______,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__________(填:

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

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_____________(填:

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_____________(填:

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

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

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23.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Ⅰ、Ⅲ、Ⅳ、X、Y表示染色体。

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灰体和黑檀体基因(B、b)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翻翅和正常翅(D、d)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____________种配子。

(2)多对上图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F1中翻翅与正常翅之比接近2∶1,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同学用翻翅灰体果蝇与正常翅黑檀体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有翻翅灰体果蝇和正常翅灰体果蝇两种表现型。

则:

①实验中两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若让F1中翻翅灰体果蝇相互交配,则其后代中翻翅灰体∶翻翅黑檀体∶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檀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果蝇的红眼(A)和白眼(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100只,其中红眼雄果蝇为60只,红眼雌果蝇为80只。

已知红眼雌果蝇中50%为杂合子,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

(4)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XaXaY的白眼果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____________次分裂时染色体移动出现异常。

24.如图1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雌性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该动物体内发生的三个生理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3表示该动物体内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图像有____________。

(2)图2中甲、乙、丙代表的生理过程依次为____________图1中甲、戊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分别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阶段(填序号)。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______时期(填序号)。

(4)若该动物雌雄交配后产下多个子代,各子代之间及子代与亲本间性状差异很大,主要与图2中____________时期(填序号)所发生的变异有关。

(5)图3中的_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细胞对应于图1中的乙细胞,细胞乙内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

25.下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与个体生命活动的关系,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真核生物的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正常个体的生命活动不包括___________。

(2)多细胞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___________(填图中的标号)。

(3)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___________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某生物细胞的分裂情况,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则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乙图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丙细胞处于图1中的___________段。

26.研究者用某个二倍体哺乳动物性腺为材料进行显微观察实验,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所示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乙所示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DNA分子。

(2)图1中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细胞,其所处的阶段对应图2中的________(填序号)。

(3)研究者绘制该器官中一个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某物质的变化曲线,如图丁,①-②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阶段(填编号)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4)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DdXEY,仅因为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DD型配子。

等位基因D、d位于2号染色体。

下列属于该异常配子形成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①2号染色体可能在图乙时未分离②2号染色体一定在图丙时未分离③性染色体一定在图乙时未分离④性染色体可能在图丙时未分离

(5)若该动物的精巢中的一个精原细胞基因组成为AaXbY,经过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基因和性染色体可能是________(从下列供选答案中选择:

①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一条X染色体②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两条Y染色体③两个基因A,两条Y染色体④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两条X染色体)

(6)若第(5)小题中的精原细胞四分体时期,A、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叉互换,最终形成的精子基因组成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文分析可知:

亲本为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_R_和yyrr.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9:

3:

15:

5,所以黄色:

绿色=(9+3):

(15+5)=3:

5,圆粒:

皱粒=(9+15):

(3+5)=3:

1。

【详解】

可将两对基因分开单独研究每一对基因的遗传情况。

以1株黄色圆粒和1株绿色皱粒的豌豆作为亲本,黄色的基因型为YY或Yy,绿色的基因型为yy。

若为YY×yy,则F1为Yy,自交子代中黄色:

绿色=3:

1(不符合,舍弃);若为Yy×yy,则F1为1/2Yy,1/2yy,自交子代Y_为1/2×3/4=3/8,即黄:

绿=3:

5,(符合)。

又由于F2圆粒:

皱粒=3:

1,所以F1为Rr,则双亲为RR×rr。

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其中黄色圆粒的亲本产生的配子有YR和yR2种。

【点睛】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会以分离定律的思维解决组合定律相关题目。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Ⅱ3和Ⅱ4甲病正常而后代Ⅲ7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且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由此推断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Ⅱ1和Ⅱ2不患乙病而后代Ⅲ1患乙病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用A、a表示甲病致病基因,B、b表示乙病致病基因,则Ⅱ1的基因型为BbXAXa,Ⅲ5的基因型为B_XAX_,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1/2=1/3;B错误;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理论上其后代共有8种基因型、6种表现型;C错误;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而亲本有关的染色体组成为XAXa和XAY,因此最可能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异常;D正确。

3.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考查对基因突变的理解。

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可以自然发生,在诱变因子的作用下,基因突变频率提高。

【详解】

A、线粒体和细胞核中均有充足的能量供应,ATP较多不会提高基因频率,A错误;

BD、线粒体中的DNA为环状双链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无核蛋白保护,易受诱变因子影响而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D正确;

C、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线粒体中的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命活动有明显影响,C错误。

故选D。

4.D

【解析】

【分析】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只有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M6P标志,才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最终转化为溶酶体酶,无识别过程的蛋白质则被运往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

A、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S酶在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A正确;

B、由分析可知,部分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在S酶的作用下会转变为溶酶体酶,该蛋白质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溶酶体酶,而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溶酶体的合成会受阻,则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C正确;

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不能被识别,最终会被分泌到细胞外,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及作用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B

【解析】

【分析】

1、无氧呼吸两个阶段的反应:

第一阶段:

反应场所:

细胞质基质;反应式C6H12O6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一阶段:

反应场所:

细胞质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

2C3H6O3(乳酸)

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

第一阶段:

反应场所:

细胞质基质;反应式C6H12O6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反应场所:

线粒体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

20[H]+6CO2+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反应场所:

线粒体内膜;反应式24[H]+6O2

12H2O+大量能量(34ATP)

【详解】

A、由于葡萄糖无氧呼吸时只能释放少量的能量,故“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吸收大量的葡萄糖来为生命活动供能,A正确;

B、无氧呼吸只在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