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4740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docx

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2006年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

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难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完成1-2题。

l、这一天,当A地日落时。

北京时间为

A.5时前后B.15时前后

C.13时前后D.19时前后

2.飞机以1100千米的时速沿最近路线从B地

飞往C地,大约要飞

A.6小时B.9小时

C.15小时D.18小时

读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层空气中

CO2浓度示意图(图2),完成3-4题。

3.如果水分条件相同,下列植被分布区中土层最

易被溶蚀的是

A.无植被耕地B.人工草坡

C.柏树林D.天然草坡

4.如果当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但不会引起

A.水土流失B.荒漠化

C.滑坡、泥石流D.土壤盐碱化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图3),完成5-7题。

5.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台风

C.洪涝D.寒潮

6.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具

A.甲一一7、8月

B.甲——3、4、5月

C.乙--5、6月

D.乙——12、1、2月

7.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气温高,蒸发量大

读图4,判断8-9题。

8.图中以断民④四大地形区中,中低产田分布最广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9.近年来,图中P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荒漠化

土地呈点状、线状分布,其形成的最主要原

因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来和过度开垦

C.水资源利用不当

D.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读某城市略图(图5)和2005年该市各区域人口变动统计图(图6),完成10-11题。

10.该城市的地域形态是

A.组团式B.条带式C.集中式D.放射式

11.2005年该城市人口数基本保持不变的区域是

A.①B.②C.③D.④

湘鄂赣晋豫皖中部六省区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回答12一15题。

12.下列朝代中,都城位于今河南境内的是

A.秦朝B.西汉C.北宋D.明朝

13.“豫章故郡,洪都新府c星分翼转,地接衡庐……”,《膝王阁序》所描写的“洪都”

(也称洪州,在今江西南昌)是唐朝著名的

A.造船中心B.造纸中心

C.制瓷中心D.丝织中心

14.下列维新变法的相关史实中,发生在湖南的是

A.陈宝箴支持变法运动

B.谭嗣同慷慨就义

C.梁启超主编《时务报》

D.康有为创办强学会

15.北伐战争期间收回的英租界位于图7中的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许多世纪以来,不少西方人留下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记叙;回答16一18题

16.《马可·波罗行纪》的广泛流传

A.造成欧洲对中国丝绸的需求量激增B.激起欧洲人到东方的“寻金”热潮

C.推动了四大发明在欧洲的迅速传播D.使西方对中国有了全面真实的了解

17.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8.“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罗斯福总统的这段话主要是为了说明

A.日本有强烈的扩张野心B.日本是当时美国最危险的敌人

C.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本兵力D.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既重视发展城市经济,又注重探索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

回答19一20题

19.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

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建国初期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合理调整工商业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C.开展“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

D.实施“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方针

20.图8、图9反映的运动,相同之处是

A.以过渡时南总路线为指导

B.提高了农村经济公有化程度

C.充分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科技的发明和创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

回答21-24题。

21.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22牛顿说:

“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对世纪初,“站在”牛顿“肩膀”上观察时空,并且比他“看得更远”的科学巨人是

A.门捷列夫B.达尔文

C.居里夫人D.爱因斯坦

23.航空航天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下列成就由美国率先取得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4.2005年10月1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大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完成了各项空间实验活动,安全返回地面,实现了我国航天科技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

“神舟六号”的成功飞行

①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

②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③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创新型的国家

④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A.①②B.①③④    C.②④D.②③④

前几年,我国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部分行业过度投资,产能过剩问题日渐突出。

回答25-27题。

25.温家宝总理于2005年底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工作。

这反映了我国政府

A.加强对经济的政治领导

B.履行国家管理经济职能

B.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

D.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6.针对产能过剩问题,国家推动相关行业的结构调整,反映的唯物论道理主要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部分对整体有决定作用

C.社会规律是可以改造的

队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27.2006年3月11日,我国钢铁龙头企业宝钢集团和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

大型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有利于

①促进经济结构调整②增加产品的价值

③大幅度提高产量④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梅花的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性历来深为人们所钟爱。

在中国,梅花往往

成为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

回答28-30题。

28.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毛泽东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同样题为《咏梅》,但其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这说明

A.不同历史时期,人什树梅花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会有不同

C.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梅花,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D.审美情趣和吟咏时心绪的差别,使梅花具有不同的品格

29.在2005年我国国花评选中,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梅花的文化扭力更能体现民族的精神,建议将梅花定为国花。

台湾人民也特别喜欢梅花,将她视为“国花”。

这体现了

A.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祖国灿烂文化

B.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C.各族人民具有相同的审美情趣

D.中华民族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

30.2006年春天,南京梅花谷、武汉东湖梅岭、杭州西湖孤山、无锡梅园等著名赏梅胜地吸引了众多的游人,赏梅在不少地方成为一种时尚,并由此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告诉我们

A.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

B.发展旅游业应该成为振兴第三产业的主渠道

C.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D.享受性消费已经成为我国不少地方的消费主流

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被急剧消耗正成为不争的事实。

回答31-33题。

31.自2006年起,我国调整焦炭、成品油等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以控制其出口数量。

控制其出口数量的原因主要在于

A.增加国家的关税收入

B.减少贸易顺差带来的压力

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D.调节资源的供求关系

32.在节约资源问题上,德国制定了世界上首部《可再生能源法》,实现了95%的矿渣、70%以上的粉尘得到重新利用;日本制定了《节约能源法》,要求企业每年必须减少1%的能耗。

这给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启示是

A.公民要自觉遵守勤俭节约的公德

B.企业要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C.国家必须坚持走依法治国道路

D.我国应充分运用西方的法律制度

33.有人做过计算,企业生产每节约一度电,就相当于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和4升净水,同时减少了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和0.015千克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这组数字警示我们在能源问题上应该

A.坚持联系地看问题,注重综合效益

B.促成矛盾双方转化。

积极变废为宝

C.促进认识实现飞跃,减少能源消耗

D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正确看待污染

2005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回答34一35题。

34.2005年7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了经过三次审议后的物权法草案,广泛征求民意。

制定物权法是

A.体现市场经济法制性特征的要求

B.改变市场的自发性和盲卧险的要求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作用的需要

D.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需要

3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于Zttki年元旦正式开通,它是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

中国政府网的开通

①有利于加强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②有利于我国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③为政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提供基本依据

④为公民行使政治自由权利提供便捷通道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本卷共4小题,160分。

按下列各题的要求回答问题。

36(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略图(图12)和珠江三角洲略图(图13)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指向型和原料指向型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材料三继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浦、番高、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1)近年来,由于人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清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6分)

(2)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河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为什么?

(6分)

(3)简要叙述两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8分)

(4)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

(8分)

(5)为什么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来纷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投资设厂?

(8分)

37.(32分)明清时期,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近代文明开始前发。

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无主者黎明主桥以待。

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丰桥。

问怕(乾隆)《苏州府志》卷三)

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最下者方今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引自《雍正未批谕旨》)

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门咱黄宗第《明夷待访录》)

(1)透过上述材料,你获得哪些有关明清时期近代文明萌发的历史信息?

(6分)

(2)明清时期为什么没有实现社会转型,试从政策因素加以分析。

(8分)

(3)康有为认为,欧洲的成功在于“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前古,横被全球”。

依据上述图片材料,简要说明英国在“新政新法新学新器”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8分)

材料三“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在英国的努力之下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理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

c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引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4)马克思这段话表明,鸦片战争客观上对中国传统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6分)

(5)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在内政外交方面发生了哪些有利于近代化的变化?

(4分)

38.(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的思想不仅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当今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1)孔子提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处:

接受)但我国目前有~些企业为了一己之利,在生产过程中无视员工安全、消费者安全和环境安全,最终也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请你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谈谈这给我们的启示。

(12分)

(2)孔子在谈到以礼法治国时认为“不患贫而患不均”。

有人据此认为,在当前社会产品分配上,不要担心产品不多,而应该关注分配公平问题。

请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8分)

(3)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设立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由我国出资,奖励在全民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

这一事实体现了国际关系中的什么道理?

(12分)

39.(6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2005年底,中国和俄罗斯决定举办国家友好年活动,并定于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

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国民经济基础雄厚,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l)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西伯利亚太铁路不从北部经过而沿南部山区修建,

这是为什么?

(8分)

(2)与一些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突出,从地理角度简述其原因。

(5分)

(3)与日本相比,俄罗斯工业的分布特点是,原因是。

(6分)

俄罗斯是19引年12月以后由原苏联中的“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更名

而来。

历史上,苏联曾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也存在严重失误。

材料一1940一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单位:

倍)

(4)材料一反映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涛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l分)

材料二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经济改革。

1954年3月,苏共中央作出决议,决定大面积开垦荒地。

1956年全国共垦荒36孤万公顷,当年新开垦荒地上的玉米获得了丰收,粮食总收获金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于是,许多地区盲目扩种玉米,1962年玉米种植面积比1953年增加了IO倍以上。

但苏联许多地区不宜种植玉米,产量很低,“玉米运动”很快以失败告终,1958年以后粮食产量开始下降。

由于大量开荒,几百公顷没有森林带保护的土地为风沙侵蚀所毁。

(5)材料二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方面?

导致什么结果?

根据材料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l分)

(6)借鉴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上述经验教训,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当前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12分)

材料三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7)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怎样落实“一号文件”提出的上述要求?

(8分)

 

2006年福建省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小题4分,共140分。

1.D2.A3.B4.D5.A6.B7.C8.B9.D10.A11.B

12.C13.A14.A15.C6.B7.C18.C19.D20.B21.A

22.D23.D24.C25.B26.A27.C28.B29.D30.A31.D

32.C33.A34.A35.B

二、4小题,共160分。

(答案可不拘泥原旬,考生只要写出大意即可。

如提到本参考答案以外的内容,并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6(36分)

(1)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黄河入海水量减少,

输沙能力减弱。

(6分)

(2)黄河口泥沙淤积严重,通航条件差;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确定;黄河三角洲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6分)

(3)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4分)

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降水变率过大容易产生旱涝灾害。

(4分)

(4)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上升;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

(8分)

(5)占领中国市场;避开关税壁垒;土地及劳动力价格低;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好。

(8分,答对四点给满分)

37(32分)

(l)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劳动力市场);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批判君主专制,

出现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

(6分)

(2)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对外实行闭关政策。

(8分)

(3)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取代封建专制;法治取代人治;以启蒙思想(理性)批判专制主义;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生产。

(8分)

(4)冲击封建专制统治;打破闭关自守的状态;加速封建制度(自然经济)的解体。

(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过渡)(6分)

(5)开展洋务运动;被迫对外开放(设总理衙门)。

(4分,内政外交各2分。

答相关措施也可酌情给分)

38.(3分)

(1)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企业发展离不开员工、消费者和

环境,一味地追求利益,损害他人利益,最终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4分)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企业与员工、消费者和生态环境存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企业要自觉维护员工安全、消费者安全和环境安全。

(或:

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企业应预见自身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分)③价值观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过程中,应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合法经营,自觉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

(或: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周。

企业不能“唯利是图”,应树立科学发展观。

)(4分)

(2)①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应该通过分配和财税政策,调节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

(4分)

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必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丰富的社会产品。

(4分)

(3)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我国出资设立以孔子命名的国际奖项,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的影响力和综合国力。

(4分)

②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是联合国的宗旨。

联合国设立“孔子教育奖”有利于各国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

(4分)

③中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由我国出资设立教育奖项体现了我国积极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工作。

(4分)

(本题若从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和基本国策三个角度回答,表述正确,

每一点给2分,但与上述给分点不重复给分。

39.(60分)

(1)北部气候寒冷,冻土、沼泽广布,人口稀少;(4分)南部气候较温暖,人口、城镇较多,运输量较大。

(4分)

(2)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自给率高;工农业产品进口额较低;国内市场大。

(6分)

(3)分布在内陆;接近原料、燃料产地(4分)矿产资源丰富(2分)

(4)特点:

工业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资料生产(重J业)发展迅猛;工业消费资料生产(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4分)

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的影响;二战的影响;冷战与争霸的需要。

(6分。

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5)重点:

农业方面。

(2分)结果:

短期内增加了粮食产量;但破坏了生态平衡,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

(4分)原因:

不尊重客观规律,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4分)

(6)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先进技术装备。

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水平。

(4分)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工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要走“两高一优”道路,大力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4分)③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

(4分)

(7)①尊重客观规律,走科学发展的道路;②坚持适度原则,量力而行,稳步推进;

③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因地制宜;④坚持内外因相结合,既要加强政府扶持,更要发挥当地优势和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上述四点,只要求回答其中两点;每点4分,共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