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4746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docx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可编辑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

 

分类号

UDC

密级

公开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研究

学位申请人:

黄梦婷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师:

吴卫华

教授

二○一二年五月

ADissertation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

theDegreeofMasterofChineseContemporaryLiterature

OnthePostmodernCharacteristicsofJiangWen’sFilms

GraduateStudent:

Major:

Supervisor:

HuangMengting

ChineseContemporaryLiterature

Prof.WuWeihua

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

Yichang,443002,//.na

May,2012

三峡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I

期:

内容摘要

姜文电影在中国具有独创性意义,甚至在世界上也是如此。

他拍电影不是按常规

出牌,而是选择不同方式出牌。

四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

常升起》、让子弹飞》均不同程度展现后现代电影特性,运用大量的隐喻和象征以及

碎片式的镜像表达消解元话语和元叙事,从题材、文本到影像、人物,无不彰显后现

代一符多音的荒诞气质。

本文试通过对姜文电影后现代性进行文本、影像等方面的解

读,结合审美批评,了解“后现代主义”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导演创作的文化心理。

文以姜文导演的四部电影为材料和线索,文本细读为基准,在影视文学、心理学、比

较文学等多学科领域展开研究。

通过对其电影风格细究,展现其内蕴的独特文化视角,

及其在大众文化潮涌中的不羁姿态和对新时代中国电影创作的借鉴意义。

除了引言和结论部分,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对后现代主义的内涵、特征

进行界定,并对姜文及其导演的电影进行总体阐述。

第二章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分

别从电影主题、题材、人物三方面分析姜文电影文本的审美内涵和其蕴含的后现代特

征,第二部分则是对姜文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征进行详细解读。

第三章是对姜文电影

进行的文化思考,分别从姜文电影的后现代症候、后新时期趋向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

姜文

元叙事

荒诞

后现代主义

II

Abstract

JiangWen’moviesareingeniousinChinesefilmevenintheworld.Discarding

conventionalpattern,heusuallyshotsthefilminvariousways.

Hisfourwell-known

worksIntheHeartoftheSun,DevilsontheDoorstep,TheSunAlsoRises,LettheBullets

Flyfeaturethepostmoderncharacteristicsindifferentdegrees,employingalargenumber

ofmetaphorsandsymbolsaswellasfragmentalimageexpressiontodispelthe

meta-discourse

and

meta-narrative,

which

demonstrate

postmodernist

absurdity

everywhere-fromcontentstotexts,fromimagestocharacters.Byanalyzingthe

postmoderncharacteristicsofJiangWen’stextsandfilms,thisthesisattemptstofigure

downthedevelopmentof“postmodernism”andculturalpsychologyofJiangWenduring

hiscreation.TakingDirectorJiang’sfourfilmsformaterialsandclues,thisthesisisbased

ontextualclosereadingandanalyzingtoundertaketheresearchinthemultidisciplinary

fieldsoffilmandtelevisionliterature,psychology,andcomparativeliterature,showinghis

uniqueintrinsicculturalperspectives,uninhibitedattitudetopopularculturaland

significantreferencestotheneweraChinesefilmcreationbyexaminingcinematicstyleof

hisfilmcanvasscarefully.

Apartfromintroductionandconclusion,therearethreechaptersinthisthesis:

chapter

onedefinestheconnotationofpostmodernismanditscharacteristicsandtakesanoverview

ofDirectorJiangWenandhisfilms.Chaptertwoissubdividedintwosections.First

sectionmainlyanalyzestheaestheticconnotationsofJiangWen’sfilmsandtheirimplied

postmoderncharacteristicsfromtheperspectiveoftheme,contentandcharacter.Second

sectiontriestoexploreculturalreflectionuponJiangWen’sfilmsfromaspectsoftheir

postmodernfeatures,postrevolutionaryatmosphereandtheirtrendofpostnewera.

KeyWords:

JiangWen

Meta-narrativeAbsurdity

III

Postmodernism

引言1

第一章后现代主义与姜文电影.6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的涵义及基本特征6

第二节姜文及其电影创作.7

第二章姜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10

第一节姜文电影文本的审美内涵10

第二节姜文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征.23

第三章对姜文电影的文化思考29

第一节姜文电影的后现代症候29

第二节姜文电影的后新时期趋向32

结语35

参考文献.36

后记38

附录39

IV

一、研究背景

就西方而言,20世纪的文化逐步产生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向。

这种

转向是西方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产物。

这种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和意识

形态必然地反映在最大众化、最科技化的电影艺术之中,于是在西方20世纪50年代

末以后电影艺术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

可以说,后现代电影的缘起、全球性的发展

以及进入世界主流电影界的步伐几乎是与“后现代”的发展亦步亦趋的。

后现代电影

不是一个流派,它仅仅用来泛指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因后现代主义文化

思潮渗入电影艺术领域而产生的与现代电影迥异其趣而彼此之间又具有共同或相似

元素的电影形态,即体现了后现代思维模式、表达策略、批判策略、审美风尚等的电

影。

它是后现代主义在电影艺术中的实践,并且是后现代主义在文艺中实践的急先锋。

挑战各种僵化的程式化的电影陈规和禁忌的后现代电影浪潮是世界电影发展史

上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创新的实验运动,也是电影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美学革

命,标志着世界电影史的断裂和延续。

它具有的颠覆性意味的创新力重塑了我们的电

影思维和观影体验。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掀起了文化热,人文知识分

子希图文化、政治强国,其举措就是引进西方的各种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

随着“后学”的兴起,一些具有类后现代因素的电影作品也陆续出现。

但到目前为止,

在众多的电影研究领域对中国的后现代电影研究还是缺乏系统的一块,而姜文的电影

文本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充斥着强烈的后现代特征,如消解深度、颠覆崇高、嘲讽

英雄等,本文则是希冀通过对姜文电影后现代性的分析研究,挖掘出中国电影的后现

代性的民族深意和在此基础上中国电影独创性发展的新出路。

二、姜文电影研究的界定

姜文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中国当代影坛的“多面手”,他除了在表演艺术上的独特

造诣外,在导演、编剧等领域都表现出其卓然超群的不俗才华。

本文主要从姜文导演

的电影作品切入,来探讨其电影的后现代性特征,从而指出他对中国电影发展的贡献。

为避免造成混淆,本研究拟对“姜文电影”做出概念上的界定。

“姜文电影”指的是姜文执导的几部电影,而不包含他只作为演员参与的电影,

也不包含他监制的电影,主要指的是目前为止他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

了》、《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这四部作品。

作为一个低产的电影导演,姜文

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经典。

姜文电影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这四部作品都是由他本人参与

改编,注重影片故事的内涵,在电影中更多地倾注了他自身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感悟。

1

三、文献述评

1、主要研究论文

自从姜文处女作问世以来,学术界也将姜文纳入研究范围,中国期刊网上收录研

究姜文电影的论文将近300篇,其中优秀硕博论文共有7篇:

首都师范大学的陈英秋

的《姜文电影的接受研究》、华东师范大学董丹妮的《“作者”视阈下的姜文电影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贾美兰的《论姜文电影的叙事形式与风格》、西南交通大学柯小君的《姜

文电影研究:

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上海戏剧学院吕直彦

的《论姜文导演电影的历史叙事》、河北大学王二军的《论导演姜文的电影世界》、苏

州大学张春雨的《“作者电影”观照下的姜文电影研究》。

至于期刊论文,则是集中于

该导演某一部电影的细致分析。

综观其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从叙事学的研究角度对电影的文本、风格进行分析

姜文,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个体现象。

他与第六代电影导演同

龄,在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影片中成长,从《芙蓉镇》、《本命年》、

《红高粱》里的男主角华丽转身成为《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和《太阳照常

升起》、让子弹飞》的天才导演。

对于同样的历史题材,姜文不同于第四代的常规的

“现实主义”手法以及第五代的集体记忆和宏大叙事,仅凭借其个人的记忆和想象完

成了对文革、抗日等历史时期的本能地、主观化的电影写作,也铸就了自成一派的姜

文式电影叙事风格。

多数研究将视角放置到姜文电影的后现代风格的叙事中,如吕直彦的《论姜文导

演电影的历史叙事》,通过对电影文本和主题的分析,推论出“姜文电影的最大特点

在于他将‘历史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只是一种充满个人记忆和想象的叙事’的这一

新的主观化的历史观带入到了中国电影之中”的观点。

胡竞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的电影叙事学解读》,则是将其叙事结构定义为非典型的因果式线性结构。

陈旭光的

《叙事实验、意象拼贴与破碎的个人化寓言?

?

评太阳照常升起的创新与问题》,

焦点放在姜文对一种他从未用过的“分段叙事”结构的运用的研究上,他认为分段组

合的电影叙事中,结构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独立的甚至是对立和互否的。

所以,分段叙

事结构背后的主体意识应该是以偶然、无常、悖谬、存在主义式的荒谬、荒诞,因果

链条的断裂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为依托的。

贾佳的《浅析鬼子来了

里的“小叙事”》中结合影片中的具体人物、情节,分析小叙事日常化、个人化的特

点是怎样运用在艺术创作中的,又带来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2)、从解释学与接收美学的角度对姜文电影进行解读

1995年,中国电影业长期萧条萎靡,大众几乎“抛弃”影院,中国电影也几乎

己经失去最后的亲和力。

此时问世的《阳光》让中国大众眼前一亮,即刻被广泛接受。

2

但从当时发表的评论文章中可以看出,《阳光》的个性化其实己经挑战了部分观众的

接受极限。

2000年,姜文的第二部作品《鬼子》遭禁映。

随后该片一直于网络和盗

版中“地下流行”,并逐渐被誉为经典。

《鬼子》的接受情况看似充满矛盾,却在情理

之中。

因为在大众面前,鬼子》犹如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题材熟悉但故事陌生,

情节亲切但“语气”陌生,视觉黑白胶片亲切但却把大众引入完全陌生的思考。

国家“一刀切”的审映标准下,在以往大量经典“抗战影片”营造的语境中,该片从

遭遇的主流抵制,到引发相当一部分大众的关注和争论,其实理所当然。

2007年,太

阳》的问世,正逢中国大片的发展进入相对成熟的“高概念”时代。

此时,《太阳》

的大众亲和力,遭遇了高浓度的“视听盛宴”的消解,已经变得不再“亲和”。

影片

的个性化,也因此显得愈加突兀,引起大众接受的“不适”或“抗拒”。

2010年《让

子弹飞》再次显现在消费时代电影创作对大众文化的靠拢,高票房体现了大众接受的

广博性和层次性的提升。

从解释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阐释姜文电影则成了研究所趋。

李有光的《超现实视觉文本的接受张力和解释学空间?

?

?

以姜文的太阳照常

升起为例》在解释学的学术层面上,从观众的理解和阐释的视域出发,充分揭示这种

超现实视觉文本所具备的充沛的接受张力和巨大的解释学空间,以此来彰显《太阳》

的先锋意义和实验内涵。

马潇的《鬼子来了的互文隐喻与其他》从国民性的对比与

历史的颠覆和超越两角度切入,对抗战沦陷区中国农民麻木愚昧形象的表现是在与顽

固、愚忠的异族强盗对比下完成的。

繁复叙事、黑白影像、方言俚语、隐喻互文的表

现手法则是其研究重点。

李鲁宁的《电影叙事中的隐喻美学阐释?

?

以姜文近作太

阳照常升起为例》,从隐喻的巧妙应用角度对其电影主题进行分析。

(3)从精神分析学角度对姜文电影进行解读

从1994年开始,姜文每隔几年都会拍出一部惊人之作,阳光灿烂的日子》、鬼

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每一部都拒绝重复与平庸。

正所谓与大历史

相伴的一直有一条民间的历史,而只有这条个人体验的历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姜文

虽然习惯于把作品设置在带有公认伤痕的历史中,但他所要表现的却是个人成长记忆

中的另一种历史形态,而那些属于个人印象中的场景片段又并非是完整统一的,需要

在梦的作用下才能完满起来。

于是一些对姜文电影的研究便集中到精神分析这块。

文春梅的《疯子做梦,傻子解梦?

?

精神分析视野下的太阳照常升起》借助精

神分析的方法解读了影片所蕴涵的多层意味:

特殊时代下人性的压抑与诉求、一代人

的精神成长历程、人类共同的命运以及作者饱满的激情与信念。

林瑜的《为姜文释梦

?

?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之解析》应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有关“俄狄浦斯情

结”、梦与释梦的著名论述、拉康的主体理论,通过对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表象系

统进行层层地揭示来完成对作品较为深入的解析。

周宇宾则是从青少年精神分析角度

3

解读《阳光灿烂的日子》,对青春期心理进行了深刻研查。

(4)从美学角度结合后现代特征解读姜文电影

一部分研究视角放在了电影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电影画面、声音、色彩从非传

统性的后现代性特征的表达方式角度进行探究。

此种探究大多是针对作为单独个案存

在的电影文本,将姜文电影后现代性因子进行统合研究的却并未发现。

如陶存堂的《

太阳照常升起的后现代色彩》,陈晓芬的《狂欢欲望的景观化表演?

?

浅论姜文电影

太阳照常升起》,赛人、王晶的《梦的缺席以及伪狂欢的继续:

让子弹飞》等论

文。

2、主要研究论著

目前关于姜文执导电影作品的专著目前已出版三部:

1997年10月,由姜文等人撰写的《阳光》片电影一记录出版,名为《一部影片

的诞生》,该书除对《阳光》一片的诞生、获奖、发行做全面一记叙和总结之外,还

收录了姜文所著《阳光灿烂的日子》文学剧本及完成台本,2005年8月该书由长江

文艺出版社再版,增加了该影片更详细的图文资料,可作为姜文电影研究的重要文献

资料。

但本书只是对该电影的制作和发行历程做了描述性记录,以及收录了参与电影

的演员和包括导演及制作人员的创作感言,并没有论述性内容,所以本书具有很高的

文献价值。

1998年10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汉子姜文》,李尔威著,该书以人物传记的

形式介绍了姜文的生平,记录了他从孩童到成年的成长之路和如何走上表演道路。

著作的后半部分涉及姜文执导处女作《阳光》到筹拍第二部《鬼子》的大概历程,由

于该书出版时间在1998年,当时《鬼子》尚未完成,因此没有《鬼子》的发行状况

的记录。

与第一本著作类似,该书也非电影研究著作。

2007年《太阳少年?

阳光灿烂的日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苏牧

教授在北京电影学院讲授影片分析课程的课程记录整理出版,整书对《阳光》片分主

题、段落、场景、镜头等进行了详细读解。

其中包括了《阳光》片的主题思想分析,

美学风格分析,电影的叙事技巧,配乐分析等,是一本详尽生动的电影文本解读著作

和文本分析演示的教科书,可以为本题提供大量的资料和研究方法参考。

另外,本书

附录中收录了两篇姜文访谈录、《阳光》的剧本以及一些代表性的网络评论,可以为

本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三部著作除苏牧教授的著作对《阳光》电影文本系统精道的研究外,其他两部都

是以纪录文献形式呈现的。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姜文电影置于后现代的宏大语境下,从符号学、叙事学、结构主义、精

4

神分析学等角度通过其电影表层意义场(主题、文本、结构、视听影像)至核心意义

场(作者的意识形态、存在语境、风格)的分层渲染分析,推动理论创新和跨界融合。

姜文一直是中国电影界地位颇高但又颇具争议的一位导演,他作品不多目前仅

四部,但已经拥有多个国际奖项的殊荣和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他的作品题材敏感,

几乎每次公映都要百转千回。

其创作手法独特多变,目前的电影研究很难依照他和他

仅有的四部作品将其归类到任何现有的电影流派和导演代系,因而对其进行整体且系

统研究的专著和论文为数并不多。

从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所作的研究大多是对姜

文某一部影片的个案分析,尤其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北京电影学院苏牧教授的专

著《太阳之子》,从视听语言的角度介绍并解读这部影片。

姜文也和参与这部影片的

工作人员共同写了一本《诞生》,主要介绍了该片的制作过程,以及部分工作人员的

感受。

至于上映不久的《让子弹飞》,更鲜有人研究。

有关姜文导演的专著很少,而

关于姜文的访谈和叙述文章则很多。

其中包括程青松等人著的我的摄影机不撒谎》

中专门有一章姜文的访谈录,《新电影》记者尚可的关于姜文的访谈等。

2007年《太

阳照常升起》公映前后,姜文在《锵锵三人行》上的电视访谈,以及《看电影》、《大

众电影》、《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关于姜文的专题。

搜集到的相关文章一百余篇,以

及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及上海市文献图书馆合作的网站“绿土地”上“人物全纪录”

提供的有关姜文的访谈及相关文章近两百篇。

纵观其电影研究,叙事学、作者论、接受美学、新历史主义、影像重构均以独立

的姿态呈现,这些单项的研究无不与后现代性有着各种牵连,单一角度的呈现无法展

示出姜文电影的整体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后现代的宏大论题,将姜文电影置于中国类

后现代电影整体论述中,凸显其作品在新世纪中国电影中的独特论述性以及其后现代

创作风向对于新时期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5

第一章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与姜文电影

后现代主义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一、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934年,当时它主要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发生的运

动。

此后这个词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成为流行欧

美地区并波及整个世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福柯、利奥塔、德

勒兹等人。

后现代作为一种思潮,最先表现在文学领域,在七、八十年代它又蔓延到

哲学、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等领域。

利奥塔德认为,“后现代属于现代的一个组成部分。

”[1]后现代主义是与现代主义

相对应而言的。

现代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的表现。

它的

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它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胜一

切衡量一切。

相信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相信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相信人类

将从压迫走向解放,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和力量就是理性。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

间的关系呈现下列三种理解形态:

非现代主义:

后现代是指非现代、反现代,与现代相对立、相对抗,也就是后现

代要与现代主义的理论、文化实践,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呈现相反

的姿态。

现代主义之后:

“后”指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在时间上有前后相继的关

系,或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之后发生的事。

高级现代主义:

后现代指高度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了的现代化和更加完善了的现

代化。

所以,后现代主义从形式上讲,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

与现代主义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

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

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的批判与结构,也是对西

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