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限时训练6.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4792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限时训练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限时训练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限时训练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限时训练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限时训练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限时训练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限时训练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限时训练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限时训练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限时训练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限时训练6.docx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限时训练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限时训练6.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 化学基本理论 专题限时训练6.docx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化学基本理论专题限时训练6

专题限时训练(六) 电化学基础

(时间:

60分钟 分数: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56分)

1.(2015·广东中山模拟)如图是实验室研究海水对铁闸不同部位腐蚀情况的剖面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化学腐蚀为析氢腐蚀

B.图中生成铁锈最多的是C区域

C.A区域比B区域更易腐蚀

D.铁闸中的负极的电极反应:

Fe-2e-===Fe2+

答案:

D 解析:

海水溶液为弱酸性,发生吸氧腐蚀,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才发生析氢腐蚀,A错误;在B处,海水与氧气接触,发生的吸氧腐蚀的程度最大,生成铁锈最多,B、C项错误;Fe作负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则负极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故D正确。

2.(2014·新课标卷Ⅱ)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Mn2O4+xLi

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

答案:

C 解析:

图示所给出的是原电池装置。

A项,由图示分析,金属锂易失电子,由原电池原理可知,含有锂的一端为原电池的负极,即b为负极,a为正极,故正确。

B项,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反应式为原电池反应的逆反应,故正确。

C项,放电时,a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Mn元素,锂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不正确。

D项,放电时为原电池,锂离子为阳离子,应向正极(a极)迁移,故正确。

3.(2015·安徽马鞍山模拟)下图为某原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Zn+Cu2+===Zn2++Cu,该反应一定为放热反应

B.原电池工作时,Zn电极流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工作时,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uSO4溶液蓝色变深

D.如果将Cu电极改为Fe电极,Zn电极依然作负极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

原电池总反应为Zn+Cu2+===Zn2++Cu,自发进行且放热的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A正确;Zn比Cu活泼,故做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C不正确;Fe也不如Zn活泼,故Zn电极依然作负极,D正确。

4.(2015·福建卷)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C.每生成1molO2,有44gCO2被还原

D.a电极的反应为:

3CO2+18H+-18e-===C3H8O+5H2O

答案:

B 解析:

结合装置图为电解装置,模拟“人工树叶”,故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项错误;b极连接电源的正极,为阳极,在电解池中H+为阳离子,向a极(阴极)区移动,B项正确;右侧H2O→O2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每生成1molO2,转移4mol电子,C3H8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3CO2→C3H8O,转移18mol电子,故生成1molO2消耗2/3molCO2,C项错误;a电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3CO2+18H++18e-===C3H8O+5H2O,D项错误。

5.(2015·广东茂名模拟)某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电化学实验,下列实验操作及预期现象正确的是(  )

A.X和Y与电流表连接,电子由Cu极流向Zn极

B.X和Y与电流表连接,将Zn换成Fe测得电流更大

C.X和Y分别与电源“-”、“+”极相连,Cu极质量减轻

D.X和Y分别与电源“-”、“+”极相连,Zn极质量减轻

答案:

C 解析:

A项,Zn作负极,电子由Zn极流向Cu极,错误;B项,Fe、Cu的活动性相差小,测得电流也小,错误;C项,X为Zn、Y为Cu,Cu作阳极,Cu被电解,质量减轻,C正确,D错误。

6.(2015·江苏苏州模拟)如图所示,将两烧杯中电极用导线相连,四个电极分别为Mg、Al、Pt、C。

当闭合开关S后,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B.Al、Pt两极有H2产生

C.甲池pH减小,乙池pH不变

D.Mg、C两极生成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

D 解析:

甲池Al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为原电池,乙池Pt、C均不与NaOH溶液反应,故乙池为电解池,电流表指针偏转。

甲池中Mg为正极,产生H2,Al为负极溶解,Pt作阴极产生H2,C作阳极产生O2,甲池消耗NaOH,pH减小,乙池消耗水,pH增大。

根据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则Mg、C两极产生的O2、H2体积比为1∶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完全反应。

7.比亚迪公司开发了具有多项专利的锂钒氧化物二次电池,其成本较低,对环境无污染,能量密度远远高于其他材料电池。

电池总反应为V2O4+xLi

LixV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充电时锂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

B.电池在放电时,Li+向负极移动

C.该电池充电时阴极的反应为LixV2O4-xe-===V2O4+xLi+

D.若放电时转移0.2mol电子,则用去的锂为1.4xg

答案:

A 解析:

B项,电池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错误;C项,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xLi++xe-===xLi,错误;D项,xLi-xe-===xLi+,当转移0.2mol电子时,则用去的锂为7g·mol-1×0.2mol=1.4g,错误。

8.(2015·四川成都模拟)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装置②的总反应式是Cu+2Fe3+===Cu2++2Fe2+

C.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答案:

B 解析:

装置①中a为阳极,电解精炼铜时,应是粗铜;装置②中,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总反应式应是Fe+2Fe3+===3Fe2+;装置③中为保护钢闸门不被腐蚀,应使闸门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装置④中由于浓硫酸有强的吸水性,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被腐蚀。

二、非选择题(共44分)

9.(15分)(2015·陕西师大附中模拟)25℃时,用两个质量相同的铜棒作电极,电解500mL0.1mol·L-1H2SO4溶液,电解过程中,电解液的pH变化如表所示(假定溶液温度保持不变)。

电解2h后,取出电极,对电极进行干燥,并称量,测得两电极的质量差为9.6g。

已知,25℃时0.1mol·L-1CuSO4溶液的pH为4.17。

时间/h

0.5

1

1.5

2

pH

1.3

2.4

3.0

3.0

(1)实验刚开始阶段电解池阴极所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进行到1.5h后,电解质溶液的pH不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0.1mol·L-1CuSO4溶液的pH为4.17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进行的2h中,转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0.15mol(填“<”“=”或“>”)。

(4)若欲使所得电解质溶液复原到500mL0.1mol·L-1H2SO4溶液,应对溶液进行怎样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H++2e-===H2↑ 

(2)电解持续进行,H+浓度降到一定程度后,电解过程发生转变,阳极反应式为Cu-2e-===Cu2+,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电解质溶液的组成、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溶液的pH也不再发生变化 Cu2++2H2O===Cu(OH)2+2H+ (3)> 

(4)向溶液中通入约0.05molH2S

解析:

根据题意及表中数据可知,电解刚开始阶段,阳极反应式是Cu-2e-===Cu2+,阴极反应式为2H++2e-===H2↑;随着电解的继续,溶液中Cu2+的浓度增大,此时阳极反应不变,当H+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阴极反应则变成Cu2++2e-===Cu;若电解过程中只有电镀铜的过程,阳极溶解的铜与阴极生成的铜质量相同,溶液的组成保持不变,则阳极铜的质量减少为9.6g/2=4.8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5mol,而实际上先有H2产生,后有电镀铜的过程,故实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大于0.15mol;要使溶液复原则需要通入H2S,H2S+CuSO4===CuS↓+H2SO4。

10.(14分)(2015·河北石家庄模拟)已知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

2PbSO4+2H2O,现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电解液足量),测得当铅蓄电池中转移0.4mol电子时铁电极的质量减少11.2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铅蓄电池的________极,铅蓄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g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电极的电极产物共________g。

(3)Cu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CuSO4溶液的浓度__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4)如图表示电解进行过程中某个量(纵坐标x)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则x表示________。

a.各U形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

b.各U形管中阳极质量的减少量

c.各U形管中阴极质量的增加量

答案:

(1)负 PbO2+4H++SO

+2e-===PbSO4+2H2O 

(2)2H++2e-===H2↑ 0.4 (3)Cu-2e-===Cu2+ 不变 (4)b

解析:

根据在电解过程中铁电极质量的减少可判断A是电源的负极,B是电源的正极,电解时Ag极作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Fe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左侧U形管中总反应式为Fe+2H+===Fe2++H2↑。

右侧U形管相当于电镀装置,Zn电极作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铜电极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电镀过程中CuSO4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根据上述分析可得答案。

11.(15分)(2015·广东深圳模拟)最新研究发现,用隔膜电解法处理高浓度乙醛废水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电耗较低等优点,其原理是使乙醛分别在阴、阳极发生反应,转化为乙醇和乙酸,总反应为2CH3CHO+H2O―→CH3CH2OH+CH3COOH

实验室中,以一定浓度的乙醛—Na2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模拟乙醛废水的处理过程,其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1)若以甲烷燃料电池为直流电源,则燃料电池中b极应通入_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

(2)电解过程中,两极除分别生成乙酸和乙醇外,均产生无色气体。

电极反应如下:

阳极:

①4OH--4e-===O2↑+2H2O ②______________

阴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H3CHO+2e-+2H2O===CH3CH2OH+2OH-

(3)电解过程中,阴极区Na2SO4的物质的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在实际工艺处理中,阴极区乙醛的去除率可达60%。

若在两极区分别注入1m3乙醛的含量为3000mg/L的废水,可得到乙醇________kg(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答案:

(1)CH4 

(2)CH3CHO-2e-+H2O===CH3COOH+2H+ 4H++4e-===2H2↑或4H2O+4e-===2H2↑+4OH-(写成“2H++2e-===H2↑”也可) (3)不变 (4)1.9

解析:

(3)电解过程中,Na+、SO

均没有损耗,所以Na2SO4的物质的量不变。

(4)废水中CH3CHO的质量3g/L×1000L=3kg。

由关系CH3CHO~CH3CH2OH

   60    62

 3kg×60%  m

m=1.9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