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4927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青岛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案背景】

本节课我是在参加___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中,作为我们数学教研团队执教教师上的一节课研修课,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9~70页内容。

【教学课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材分析】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青岛版六年制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继续,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起始和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可以尝试探究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老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规范、把认识加以提升。

学生学会了这部分内容,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完全可以迁移过去。

【教学方法】

从常见农作物的播种时间及生长期的情景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从常见的农作物的播种时间及生长期的情景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探究、理解算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多媒体出示口算。

师:

口算比赛,看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28÷435÷736÷916÷8

280÷4350÷7360÷9160÷8

30÷360÷684÷2900÷3

420÷2240÷3720÷8180÷9

学生口答比赛。

(培养学生听算能力,为新知做好铺垫。

2、试商练习。

师:

()里最大能填几?

20×()<14530×()<20040×()<110

50×()<22060×()<49070×()<500

80×()<73090×()<280

(加入上述题目,主要是为了试尚时,最大能商几?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课本69页情境图)

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农民的耕作方法。

耕完后,就要播种了,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有关播种的知识。

请大屏幕。

(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1.寻求数学信息。

师:

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

玉米的播种时间是5月份,生长期为120天;

生2:

小麦的播种时间是10月份,生长期为235天;

生3:

花生的播种时间是4月份,生长期为140天;

生4:

红薯的播种时间是5月份,生长期为160天;

生5:

大豆的播种时间是6月份,生长期为125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师:

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

玉米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生2:

小麦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生3:

花生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生4:

红薯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生5:

大豆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师:

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不少,我们一块梳理一下。

(多媒体出示)问题:

(1)玉米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2)小麦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3)花生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4)红薯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5)大豆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引导学生根据获得的信息会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没有余数、前两位不够除”的情况。

师:

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咱们只能选择两个问题来探究。

学生口答。

师:

(1)玉米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一个月按30天计算)

你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生1:

列式,120÷30。

学生口算直接说出得数。

玉米的生长期是4个月。

生2:

学生用竖式笔算计算出结果。

因为120里面有4个30,所以

120÷30=4(竖式略)

师:

同学们的计算方法都很棒,哪一种方法更具体、更详细、比较适合一般的笔算方法。

生:

学生回答用竖式笔算。

师:

对于同学们写得竖式,你有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

“商写在什么位置?

为什么?

”)

生:

根据除数是一位数算理,讲解算理。

师:

对于这个问题,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1:

几月份收玉米?

生2:

5+4=9,9月份收获玉米。

(学生之间生成的问题,学生之间解答。

2、“有余数、前两位不够除”的情况。

师:

小麦的生长期是几个月,能用竖式笔算解决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遇到问题小组交流解决。

学生小组汇报展示。

生1:

(板演)

235÷30=7(月)……25(天)(竖式略)

生2:

根据除数是一位数算理,讲解计算方法。

生3:

我们小组还算出了小麦的收获期应该是明年的6月份。

生4:

小麦的生长期是7个月零25天,大约是8个月,小麦的播种时间是10月份,10+8=18(个月)18-12=6(个月)因此,小麦的收获期应该是明年的6月份。

3、“有余数、前两位够除”的情况。

师:

一起探究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我们能不能解决更有难度的问题呢?

(多媒体出示)

458÷30=

(独立解答,遇到问题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展示。

生1:

(板演)458÷30=竖式:

生2:

 根据除数是一位数算理,说计算方法。

生3:

强调:

余数要比除数小。

生4: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不用计算,我们就能判断商是个几位数。

前两位够除的,商就是两位数,前两位不够除的,商就是一位数。

4、观察总结理解算理。

(1)总结算理。

师:

回顾一下前面几道算式的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应该怎样除?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小组汇报展示

生1:

根据除数是一位数的算理,笔算除数是整十数时。

生2: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

生3: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生4:

有余数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结: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小时商才对。

(多媒体出示)

(2)清理遗留问题。

师:

回顾根据情境图提的五个问题,请同学们从三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中选择一个解决一下:

(1)玉米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2)小麦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3)花生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4)红薯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5)大豆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学生做题,集体订正。

生1:

140÷30=4(个月)……20(天)

生2:

160÷30=5(个月)……10(天)

生3:

125÷30=4(个月)……5(天)

(四)反思巩固,完善问题

1、基础性练习:

口算

32÷2=58÷2=66÷6=81÷9=

80÷20=60÷60=400÷40=720÷80=

2、巩固性练习:

笔算

63÷20148÷40168÷40

160÷20340÷20368÷30

3、拓展练习

有500吨货物,每节车箱限60吨,需要多少节车厢?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玉米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小麦的生长期大约是几个月?

120÷30=4(个月)235÷30=7(个月)……25(天)

小结: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小时商才对。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

(1)在引出问题环节,采用了谈话法。

以开火车的形式口算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设置以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的生长期为主线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解决问题环节采用了演示法。

让有代表性想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让全班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给全班学生充足的思考、理解的时间和空间。

笔算环节,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质疑、互相补充,都是问题解决的主人。

(3)梳理计算过程时,采取了讲解法。

为了突破难点,抓住算法和算理有效结合的关键问题,教师通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讲解,控制好教学时间和进度,保持了学习进程的流畅与连贯。

(4)在练习过程中,采取了发现法。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去发现问题。

使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

存在的问题,教学中学生的差异很大,好的学生能很顺利接受所学知识,一部分后进生接受新知识有点吃力,从而在列竖式的过程中漏洞百出。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教学设计)

山东莱芜教育

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信息窗一例1及自主练习1、2、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摆一摆、估一估等活动,使学生在经历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数的概念。

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

3、在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中,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丰富南极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知道南极吗?

你对南极有哪些了解?

(教师简要介绍南极的概况及情境图的背景)

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知道什么?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和你小组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4、谁愿意把你提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让学生充分提问)

学生根据情境图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企鹅有多少只?

贼鸥有多少只?

海豹有多少只?

海豹和贼鸥一共有多少只?

……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数一数企鹅的只数,认识整十数及100。

师:

一共有多少只企鹅呢?

请小朋友先估一估吧!

(学生估计)

师:

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答)

师:

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有多少只企鹅呢?

生:

数一数就知道了啦。

(学生先独立去数,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数法,然后全班汇报。

教师参与指导。

师:

小朋友可以用小棒代替企鹅数一数。

(学生动手操作)

师:

你是怎样数的?

数给大家听听。

(数的方法:

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

师:

数这么多企鹅,你认为那种方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

生:

10根10根的数最不容易出错。

2、借助数小棒教学100的组成。

师:

请小朋友用10根10根数的方法数出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每数10根就捆起来)

师:

有多少根小棒?

数给大家听听。

(学生边指边数10、20、30……100,教师随机贴小棒图)

小结:

一捆10根,10捆就是100根,也就是10个十是100。

(教师板书:

10个十是一百)

(教师把10捆小棒捆成1大捆,告诉学生这就是100根小棒)

3、用计数器表示100。

(1)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20,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60、90吗?

(学生拨珠)

(2)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100呢?

(多数学生用十位上的10个珠子表示100,个别学生用百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100)

(3)教师边讲解边拨珠,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

(4)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及顺序。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

练习时先让学生圈出10个,再自己独立地去估、数,然后交流自己估和数的方法和结果。

2、自主练习第2题数数游戏,即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还可以5个5个的数……练习时,可先由教师与一位学生作示范,再让学生两人或多人一组做练习。

3、自主练习第5题估一估,说一说。

同位合作进行练习。

4、自主练习第6题猜数游戏。

练习时,教师可创设猜数游戏的氛围,与一名学生作示范,等学生明白活动规则后,再让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初步掌握猜的策略,感受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

四、课堂小结

1、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能回家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给爸爸、妈妈听吗?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来到南极

例2及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信息窗一例2及自主练习3、4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及数位的顺序,理解数位的意义。

2、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

3、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师:

上一节课,我们参观了企鹅的家乡——南极,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老师先考考你们。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3、师: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解决提出的问题。

(请翻开书第2页)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数一数有多少只海豹。

(1)师:

用你喜欢的方法数出海豹有多少只。

(组间交流)

(2)师:

你能用小棒来表示出海豹的只数吗?

(学生独立数、摆)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摆小棒就能一眼看出是24根?

(4)引导学生借助小棒归纳出“24里面有2个十和4个一”。

2、在计数器上表示24。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几个一就在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3、同桌合作,进行几十几的拨数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排排队:

教师出示“个位”、“十位”、“百位”的卡片,请学生按顺序排队。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数一数,填一填。

弄懂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提问:

你为什么这样填?

完成后进行扩充练习。

2、自主练习第4题

(1)师∶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图中给了你哪些信息?

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个有趣味的故事吗?

(2)师:

小动物门着急了,同学们快快帮它们把气球拉回来吧。

(3)集体订正

(4)对于多余的信息,鼓励学生想办法解决。

3、补充练习,写一写,画一画。

4、补充练习

40、41、()、()、45、46、()、()、()

25、30、()、40、()、()、55、60

10、20、()、()、()、()、()、()、()、100

54、53、52、()、()、()、()、47

四、走进生活

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100以内的数吗?

五、课堂小结

评选出会思考、会合作、会倾听的好孩子,并到“丰收园”选一个大苹果。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信息窗二

观察贼鸥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信息窗2”,“你说我讲”第一个红点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1、同学们也让我们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好吗?

2、你在南极大陆上都看到了什么?

看谁能把话说完整。

3、先让我们估计一下,天上有多少只贼鸥?

冰上有多少只贼鸥?

冰上有多少只企鹅?

有多少只海豹?

学生试着估计一下,并说说是根据什么估计出来的?

4、提出问题

5、过望远镜我们观察到天上有四十七只贼鸥、冰上三十二只贼鸥、冰上还有三十二只企鹅、二十二只海豹。

6、看样子南极的朋友还真不少,就让我们用数字把朋友的数量记录下来好吗?

二、解决问题

1、想一想,这些数字你想怎样记?

2、把你的好办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帮你听听怎么样。

3、你能把这些数字记录下来吗?

试一试。

4、相信你会把这些数字读得非常正确。

5、小组同学交流想法,并用计数器演示。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计数器帮助演示数的写法,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加深数位意义的理解。

6、小组内一个同学用计数器演示,其余同学读数并把数字记录下来

7、小结:

通过读数和写数,你都有什么发现?

揭示:

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我们的周围什么地方用到数字?

(全班学生的总数、男同学的人数、女同学的人数等等)。

先让学生用该数字说一句话,再让其余同学把数字记录下来。

2、“自主练习”第一题,先让学生独自做题,把自己写的数读给小组同学听,在小组内交流写法。

3、“自主练习”第二题,先让学生整体观察这张表,有什么发现?

再让学生独立填写各空格里的数。

填完后,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教师要鼓励学生讲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信息窗二

观察贼鸥

(二)

教学内容:

信息窗二,“你说我讲”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4、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培养数感。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在南极考察时看到了天上有47贼鸥,冰上有32只贼鸥,看到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自由提问。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如果出现“一共有多少只贼鸥?

”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数出贼鸥的总数,如果有学生会计算的话,可以计算出来,但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

如果学生不能提问出“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

二、解决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

有什么办法?

”让学生知道问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其实就是比较47与32的大小,“怎么比较47与32的大小呢?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生1:

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

生2:

数的组成来比

……

对不同的方法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使学生在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的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小组交流想法。

2、“自主练习”第4题。

(1)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

注意让学生把图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述清楚。

(2)在理解图意后列式计算。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4)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做第5题。

3、“自主练习”第6题。

(1)、先让学生明白题意。

(2)、学生独立去做,在交流自己选择的结果和想法。

(3)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我学会了吗”以及“丰收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数数、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整理已学过知识的能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这几天我们交了好多数字朋友,可是有一些数字朋友不听话,都在我们的课本上解散了非常乱,让我们来看看都是几好吗?

2、提出问题

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给予及时地引导,对问题进行筛选。

二、解决问题

1、让我们读一读,都是哪些数字朋友?

学生同位之间读一读。

2、看样子还真不少呢?

到底有多少你知道吗?

学生自己数一数,小组汇报统一答案。

3、其实这些数字只要我们按照一点的顺序串起来,就会有一个惊喜,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学生连完之后,说一说是什么?

这里面一定有你喜欢的数,不妨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出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看一看在你喜欢的数中,哪个最大?

说一说,为什么说它最大?

你是怎么想的?

还可以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的数,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比一比,谁选的数最大?

谁选的最小?

说一说是怎么比出来的?

4、回顾整理

在这个单元中,你还学到了什么?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归类整理。

引导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说一说,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又有什么收获?

”“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方面还学要继续努力”、“与小伙伴合作怎样?

”应到学生客观做出评价,并把相应的苹果涂红。

四、课后反思:

学看钟表

第一课时下雨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页信息窗,自主练习1、2、3、5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示的整时和半时的时刻,初步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时间的意义。

3、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知道珍惜时间。

4、适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认识“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或画图展示)放学时下雨的情景,教师适时配音讲解并出示老师与小力通电话的情景。

放大出示小力家的钟面,提问:

“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

师:

刚才许多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看来你们已经认识了钟表。

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小钟表,观察小钟表,你会有哪些发现?

把你看到的和知道的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小钟表放在实物投影上边指边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边演示边介绍)

教师:

(屏幕上出现钟面。

配合教师讲解闪烁)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字,还有12个大格;钟面上还有两根指针,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分针闪烁,并出示“分针”二字),这根又粗又短的针叫时针(同上)。

师:

哪个小朋友知道时针和分针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

(学生用手势表示)

师:

自己动手让你的小钟表转起来。

(学生操作)

师:

小朋友们已经知道小力是5时到家的,下面还有几个钟面,你能读出每个钟面上的时刻吗?

(屏幕上逐次出示10时、8时、3时三个钟面,让学生认读,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认读的。

教师任意说一个整时的时刻,让学生拨表,在实物投影上订正。

指一名学生说整时的时刻,其他学生拨表,同位互相检查。

同位互相说时刻拨表,互相检查。

师:

谁能说说怎样认识整时?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继续课件展示(或画图展示)放学时下雨的情景,教师适时配音讲解并分别出示老师与小云、小青、小林通电话的情景。

分别放大出示小云、小青、小林家的钟面,提问:

“小云、小青、小林分别是什么时间到家的?

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

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小结、引导得出“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的读法。

教师任意说一个时刻,让学生拨表,在实物投影上集体订正。

同位互相说时刻拨表,互相检查。

(自主练习第3题)

让学生完成教材12页的空,集体订正。

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让学生观察自主练习第5题的图,会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使学生明白一天有两个8时。

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讲数学故事,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培养学生初步的时间观念,教育学生养成有规律作息的良好习惯。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你认为你表现的怎样?

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1、2、4、5、6、我学会了吗?

和“丰收园”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用水彩笔涂色

8时的涂红色,11时半的涂蓝色,快1时的涂黄色,2时刚过的涂绿色。

自己涂色,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2:

认一认,说一说

(1)看图讲一讲小红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

(2)说一说你一天的安排。

(3)珍惜时间,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3.自主练习4:

填一填

说出每幅图呈现的时间,他们在做什么?

按时间的顺序编一个小故事,教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