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4963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7届高三历史4月阶段性自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人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

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

材料表明宣德年间

A.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B.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

C.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D.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

2.武后时,官员张衡在市场购买食品受到御史的弹劾。

唐德宗时,宰相刘宴入朝时在路旁购买胡饼吃,群僚对此豪不奇怪。

这反映出唐朝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城市人价值观念的变化

C.前后期吏治有天壤之别D.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3.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

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A.三教合一的趋势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天理人欲观对立D.佛学诗词的兴盛

4.古代某一时期朝廷设立“军器监”,机构很大,有11个作坊,其中有火药作、火作、猛火油作等。

下列朝代最有可能设置该机构的是

A.东晋B.秦代

C.汉代D.宋代

5.依据“陶片放逐法”,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可以放逐一位政治领袖,投票时只要在陶片上刻上名字即可,不问过

失,也不问罪行,只要获得票数超过六千,即遭放逐。

由此可见该方式

A.简单粗暴B.有利于保护民主政治

C.群体意识至上D.对优秀公民很不利

6.古希腊一些学者认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

他们还认为,法律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为产生的,是由僭主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

这些学者

A.肯定了人的重要性B.重在论述法律制定应符合人的天性

C.阐述了社会契约论D.正确分析了城邦制起源的历史原因

7.某学者在撰写“文艺复兴和现代文明的兴起”一章时,介绍了一系列推进文艺复兴运动的事件,下列事件不可能列入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印刷术的革新

C.近代科学的兴起D.君主专制的衰落

8.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

右边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开启了各地文明会合交融历程B.导致欧洲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C.矛头直指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D.以人文主义冲击了宗教神权的束搏

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法律之通过须经两院允许,众议员依据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参议员由各州立法会议选出,每州2名。

这一制度安排

A.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B.体现了对民众狂热情绪的防范

C.保障了公民个人自由权利D.有利于提高国会的办事效率

10.马克思在《共产

党宣言》写道:

我们的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分裂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马克思所言的“两大对立的阵营和阶级”是

A.地主与资本家

B.农民与工人

C.工人与资本家

D.农民与资本家

11.英国科学史家德萨格利斯在其著作《实验哲学》中认为:

他们(蒸汽机的发明者)既不像哲学家那样能够了解原因和理由,也不像数学家那样能够算出各部分的比例,他们十分幸运地能够碰巧找到了他所索求的东西。

这说明蒸汽机的发明

A.基于实践经验的积累B.体现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C.借鉴自然科学新成果D.凸显发明者的哲学思辨

12.“画家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自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悲凉。

”该画家所属的流派是

A.现代主义

B.印象派

C.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

13.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

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

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

全党对此应有充分的信心。

”据此可知,当时的斗争形势是

A.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4.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形态⑤在抗战时期因战时体制迅速膨胀

B.经济形态④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C.经济形态②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逐渐解体地位较低

15.1920年4月,陈独秀指出:

“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威权;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我们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

陈独秀此语旨在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B.以理性精神为武器反对传统文化的禁锢

C.反思近代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

D.提倡以批判的态度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16.苏联党章规定每三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

然而,从1939年召开联共(布)十八大后,直到1952年才召开联共(布)十九大。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下的政治高度集中B.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共忙于战争

C.走出战争和经济困境更为重要D.冷战下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

17.学者郑秉文说:

“现代西方福利国家虽然从模式上看起源于英国,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均一性原则。

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却又带头改革,引发了一场风靡全球的福利革命,”对上述材料的正确认识是

A.实施高福利制度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

B.建立现代福利制度需向西方国家“看齐”

C.必须打破“全民福利”的“大锅饭”制度

D.由膨胀到瘦身是各国福利制度的必经阶段

18.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

“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该国际组织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华沙条约组织

C.不结盟运动D.欧洲共同体

19.二战后,美、中等23国签署了一份协定书,建立了一个世界性经济组织,其宗旨有“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该组织是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B.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20.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

“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

……收音机改变了一切。

……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

”材料认为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

A.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D.“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流行

21.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20世纪初,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日趋衰落

现代文学呈现多元化特征

B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

世界多极化格局出现

C

《物种起源》一发表,达尔文就遭到来自宗教界的猛烈批评

生物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

D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领先世界

 

A.AB.BC.CD.D

22.“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故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的的炮击。

台外海峡仍然存在着双方

的军事对峙,这只能制造人为的紧张。

我们认为,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

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这段文字出自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23.《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

“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

”此后,我国政府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D.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24.1982年9月1日,当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中共十二大报告中第五节以“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为总标题,提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

这一谈话实质是强调

A.坚持反帝、反殖、反霸的连续性B.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必要性

C.我国实行不与大国“结盟的政策D.继续推行“一边倒”政策是

必要的

25.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

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

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新旧政治力量势均力敌B.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

C.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D.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

26.下面漫画的反应是票证在不同时期价值观变化,从理论根源上看,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27.下图是2009-2013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的规模及增长情况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

A.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

B.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年增长率逐年提升

C.我国互联网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D.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28.

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

这说明

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

B.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

C.缺乏政治民主化的现代化是不完全的现代化

D.国家现代化

的前提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

29.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势力”。

这表明

A.中共向往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B.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国结盟

C.民主成为反法西斯联盟的旗帜

D.中共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诉求

30.冷战时期,中、苏、美三大国在许多问题上是针锋相对的。

但在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这一问题上,却心照不宜地严守机密,而且一守就是好几十年。

这一“心照不宣”

A.体现了冷战局势的级和B.意在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C.说明三国有着共同利益D.道免了世界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二、综合题

31.【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

……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

曾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

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

……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

抵罪七种。

《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

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

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武元年,朱元璋下令,各处荒田,农民垦种后归自己所有,并免赋役三年;原业主若还乡,地方官于旁近荒田内如数拨与耕种。

到洪武二十八年,全国府县计开塘堰40987处,渡河4162处。

元末战争破坏了原来存在的社会秩序,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受到了削弱。

明朝政权建立之初,统治者在法律上承认了这一事实。

在农业、手工业发展过程中,封建统治者不断进行改革。

以推动整个封建经济发展。

在雍正时期,清政府遂采取“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办法,促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以来长期以人为科征根据的丁役制基本上被废除。

在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摘编自吴翔、姚星《明清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

材料二

在法国工业革命进行的同时,农村却依然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市场和劳动力严重缺乏。

因此,法国资本主义就没有英国工业革命所具有的坚实的发展前提,法国工业革命也没有出现那种风靡一时的技术革新和投资热潮,法国的企业规模都很小,甚至建立在家庭手工业的基础之上。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资本家感到在国内无利可图,遂将资本转向国外。

——摘编自徐宏英《小农经济与近代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影响。

(3)社会经济的发展往往是多种要素彼此作用的结果。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认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

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

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

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

近代中国知识界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

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

“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

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

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

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取得一定效果。

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的措施。

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

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

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

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

材料三

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

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

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

法案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

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

……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现代启示录:

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

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

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

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

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

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

……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

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启示录:

1952,被雾毅扭转的英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

3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避免战争,捍卫和平,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

——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43年初卡萨布拉卡会议

材料二

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受害者”。

……(1963年)在奥斯维辛审判前后长达20个月的时间内,媒体对审判过程做详尽深入的报道和评论。

德国知识精英也抓住机会在媒体上发声,引发了60年代中期对纳粹历史认识的大辩论。

……1970年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各个领域对纳粹制度的产生及其根源不断地进行再认识与自我解剖,自觉地将反思历史作为政治及道德义务,并将其制度化、法制化。

(1)依据材料一,概述富兰克林·罗斯福对法西斯轴心国处理的基本态度。

(2)据材料二归纳战后德国对二战认罪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变化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参考

答案

1.D

2.B

3.A

4.D

5.C

6.A

7.D

8.D

9.B

10.C

11.A

12.A

13.C

14.D

15.B

16.A

17.C

18.C

19.A

20.A

21.C

22.A

23.C

24.C

25.D

26.B

27.C

28.C

29.D

30.D

31.

(1)原因:

社会动荡,需稳定政局;原来的刑罚不够规范、过于严酷,且随意性大;儒家“以礼人法”思想的影响。

(2)特点:

法定刑规范化;行刑方式越来越简洁化;刑罚趋于宽缓。

影响: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隋唐以后封建刑法制度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32.

(1)措施:

鼓励垦荒。

兴修水利。

消弱人身依附关系。

进行经济改革.

(2)小农经济的阻碍;没有坚定的前提条件;缺乏技术革新和投资热潮。

影响:

资金作为借贷资本输出到国外,造成了对国内投资的不足;法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地位却相对下降。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否则起阻碍作用。

33.

(1)做法:

祭天敬神;调整种植方式。

原因:

科技水平落后;“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为主体。

(2)原因:

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煤、石油等高污染资源的大规模运用。

(3)同: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干预污染治理;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治污染。

异:

中国民国时期的治污舆论监督起到了重要作用。

并且更加注重道德;英国政府治污的法律力度更大,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

34.

(1)态度:

法西斯国家必须无条件投降;

从根本上清除法西斯存在的思想基础。

(2)原因:

奥斯维辛审判的开展;媒体的追踪报道与评论;知识精英的发声;政府的政策推动;社会的反思与辩论。

启示:

只有正视历史,深刻反思,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最终避免战争,重塑大国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